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功能不全(主要是肝硬变)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都会产生影响。由于肝脏代谢能力的下降以及由于肝硬变所致药物肾清除率的降低,引起以清除半衰期延长为特征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本文就肝功能不全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药代动力学改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三、四代喹诺酮药物中的氟喹诺酮,因其本身的结构多了一种氟元素,因此使得该药物在药代动力学,临床使用方面以及疗效价格比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随着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使得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开始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了能够充分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点,该文将从抗菌活性的广泛性、新奇的抗菌作用机制、氟喹诺酮类药的耐药机制及药物代谢的特点等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崛起的全合成抗菌药,目前临床常用的品种有:氟啶酸、氟哌酸、甲氟哌酸、环丙氟哌酸、氟嗪酸、培氟沙星等,因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口服吸收迅速、使用方便等特点而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为了更好更合理地使用这类药物,本文仅就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正> 喹诺酮类药是合成抗菌药物,种类日益增多,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已达十多种,正逐渐改变临床应用抗菌治疗的现状。 1 抗菌活性喹喏酮类药是通过干扰细菌DNA复制而起到杀菌作用,且有抗菌后效应,具有抗菌谱厂,抗菌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葡菌、表葡菌、化脓  相似文献   

5.
崔丹峰 《职业与健康》2005,21(9):1414-1415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日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安全性较高的抗菌药,其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皮肤反应,作用程度因品种和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均可获得相似的药效学关系,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现已成为临床广为使用的药物。对我院2009年1-6月门诊的4500张处方进行抽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桂玲 《中国校医》2002,16(4):379-38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因其抗菌谱广 ,价格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特别是它对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 ,对耐雷米封、利福平及链霉素的结核菌敏感 ,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但是随着临床上的普遍使用 ,近年来其不良反应屡见报道 ,现综述如下。1 过敏反应应用该类药物后可引起药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静脉炎及关节过敏等症状 ,因此 ,使用该药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过敏者禁用。1 .1 过敏性休克 林丽娇[1] 、泰明奇[2 ] 报道 3例患者服用环丙沙星后出现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心慌、大汗淋漓 ,肢体冰冷 ,频繁呕吐…  相似文献   

8.
马慧芬 《工企医刊》2003,16(1):117-118
氟喹诺酮类(FQNLs)药物作为第一代合成广谱抗生素。该类药具备了理想抗菌药物所具有的全部特征,既可口服也可非肠道给药。具有抗菌谱广、吸收好、用途广、疗效高、价格适中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现将其ADR综述如下。 1 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5%,最高达10%~13.4%。这种反应往往与剂量有关,当剂量<600mg/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低,当剂量>800mg/d,则发生率较高。多见于口服,ADR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一般不需停药,饭后服药可减少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减量,仅1%左右需要停药,少数人还可出现血清转  相似文献   

9.
肝功能不全时氨基酸代谢变化与支链氨基酸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引言 肝是人体的中心代谢器官,由于它的解剖结构、部位和功能,使其能够代谢和清除来自门静脉的大多数营养素和毒素.很多内分泌、神经或细胞动力学的过程,均能够刺激和调整肝对这些物质的代谢和解毒能力,以及具有将这些物质再分配到外周组织的能力.因此,当肝疾病时,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使肝功能不全成为临床治疗上极其复杂的问题[1].在临床营养治疗中,常规采用支链氨基酸(BCAA)作为氮源,能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作者就氨基酸代谢异常及BCAA的治疗作用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比较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按NCCLS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K-B法)对69株大肠埃希菌、84株铜绿假单胞菌和8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8种三代氟喹诺酮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实验. 结果对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虽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低于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司帕沙星等,但并未提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8种帕喹诺酮类药物显示明显的交叉耐药性,环丙沙星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对于临床应用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协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类综述。结果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用药过程应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结论 通过合理使用可以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患者7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男性患者47例,占总体的65.3%;女性患者25例,占总体的34.7%。男性患者概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对患者进行预防,降低患者不良发生率,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黄连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哌酸 (NFX)为目前治疗细菌性痢疾 (菌痢 )常用而有效的抗生素。近年来 ,志贺菌对NFX耐药率逐渐上升 ,细菌清除率及治愈率逐渐下降。我院采用NFX、氟嗪酸 (OFX)和环丙氟哌酸 (CPFX)单用及分别联合黄连素治疗菌痢 5 96例 ,发现黄连素可提高氟喹诺酮类药 (FQ)对菌痢的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为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确诊菌痢粪便培养阴性住院患者 31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 316例大便培养性病人进行随机分 4组治疗。NFX组 :5 5例 ,年龄 2~ 4 9岁。菌型分布 :B群 5 2例 ,D群 3例 ;成人剂量 0 …  相似文献   

14.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成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集的9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其它偶见的不良反应还有对骨关节、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常见,临床医生要加以重视,掌握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与成因,坚持科学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临床应用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100例,并进一步的统计这些患者中使用氟喹诺酮类的患者数量、总的使用金额量,患者使用频率以及每日的医药费及年平均增长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逐年增长,且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也逐渐严重.结论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时代要不断地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管理与应用,从而使临床用药更加的安全,将药物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氨茶碱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因具有抗菌谱广、组织内浓度高 (尤其在肺组织 )、抗菌效力强、不需做皮试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与氨茶碱合用更是较为普遍。而氨茶碱的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比较窄 ,成人为 1 0~ 2 0 μg/mL、老  相似文献   

17.
18.
19.
米非司酮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抗孕激素作用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吸收快、半衰期长(25~30h)和微摩尔血清浓度高。血清转运蛋白-α1-酸性糖蛋白(AAG)调节米非司酮血清药代动力学。终止早孕的剂量效应与紧急避孕完全不同:10mg米非司酮就可以达到紧急避孕的目的,且具有线性药代学特征。然而,≥100mg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终止妊娠导致血清AAG的饱和且呈现非线性药代特征。表明米非司酮不同的生物学机制介导了不同的临床效果。综述米非司酮在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特别是与临床不同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结果:在一般情况上,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方面以20~60岁发生率较高;在原发疾病上,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1.00%和22.00%;在临床用药上,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统计结果显示,应用频率最高的几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培氟沙星,所占比例分别为35.00%、23.00%和16.00%,其中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为89.00%,在给药时间上,主要发生于给药后1天内,所占比例为68.00%;在累及器官或系统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7.00%、25.00%和22.00%;不良反应症状均较为轻微,患者均经相应处理好转或者治愈.结论:在临床用药中,需要对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范,要掌握给药途径、适应证、用药禁忌证、患者自身情况以及过敏史,从而帮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