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机将入选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分为降脂治疗组(辛伐他汀5~10mg/d,连服6个月)及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改变;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内径与血流变化.结果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TG-MD)明显降低辛伐他汀治疗后,随血脂改善,FMD提高,但非FMD未见改善.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FMD.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玉米须煎剂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1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玉米须煎剂(60g/d).每日3次。每次100ml,疗程3周。血管超声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明显高于对照组[(11.61±2.04)%:(8.835±2.31)%,P〈0.053。结论:玉米须煎剂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前后均抽静脉血测定血脂,采用高分辨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肱动脉FMD(6.32±0.35)%较治疗前(2.50±0.21)%显著改善(P<0.05),而肱动脉N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口服普伐他汀(40 mg/d)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中,停用辛伐他汀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应作用机制。方法 入选33例血清胆固醇(Tc)水平未达标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分别于基线水平、停药前(即辛伐他汀20mg治疗4周后)及停用辛伐他汀1周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测定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及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然而,停用辛伐他汀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较停药前明显下降(4.82士0.71)%与11.51±0.87%,P〈0.01),甚至低于未服用辛伐他汀时的基线水平(4.82±0.71%与5.89±0.65%,P〈0.01),其中冠心病患者停药后FMD下降幅度较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更显著(65.6%与56.3%,P〈0.01)。停药1周后,患者血清NO水平较停药前及基础值均明显降低,而血浆ET水平升高。血浆TXB,水平在停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此外,停药后患者血清LDL-C水平虽较治疗4周时有所升高,但仍未恢复至基线水平。停药后肱动脉FMD的变化仅与血清NO降低幅度呈正相关关系(r=0.674。P=0.004),而与血清LDL-C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414,P=0.083)。结论 在TC水平未达标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中突然终止辛伐他汀治疗可在1周内完全逆转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甚至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恶化。并且这种撤药反应随基础疾病的严重性增加。停药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与血管内皮源性的NO减少有关,是非胆固醇依赖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了解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对老年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内膜厚度的影响,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20例对照者,2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及20例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及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明显减弱,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增加,服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3-4月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及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总胆固醇明显下降,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无显著性改变,提示老年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及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经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但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辛伐他汀5、10、20mg组,每组20例,治疗8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5、10、20mg组患者血总胆固醇(TC)分别降低9%、18%、2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降低12%、24%、35%(不同剂量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辛伐他汀治疗前后5、10、20mg组患者FMD分别为(3.41±2.99)%对比(7.46±5.11)%、(3.76±3.01)%对比(7.98±4.92)%、(3.59±3.47)%对比(8.09±6.10)%(P<0.01)。FMD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FMD的改善与血TC、LDL-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FMD虽有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肱动脉内径、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但该作用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90例冠心病患者分组:52例为合并高血压病组,其中老年组(A组)35例及非老年组(B组)17例;38例为非高血压组,其中老年组(C组)25例及非老年组(D组)13例。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测肱动脉血压SBP、DBP,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FMD、ET、NO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组D0、NID无显著性差异(P〉0.05)。FMD与NO呈正相关(P〈0.01);FMD与ET、SBP、DBP、TC、LDL呈负相关(P〈0.01);SBP、DBP与ET呈正相关(P〈0.01);SBP、DBP与NO呈负相关(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FMD与NO、ET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的影响。方法 :4 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 ,治疗 8周前后 ,采静脉血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浓度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NMD)。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 8周后肱动脉FMD(6 .14± 0 .4 5 ) %较治疗前 (2 .4 5± 0 .2 1) %及常规治疗组 (2 .5 0± 0 .36 ) %均显著改善 (P <0 .0 5 ) ,而肱动脉NM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改善UA患者血管F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5mg,10mg,20mg)的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共入选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服用辛伐他汀),辛伐他汀5 mg组、辛伐他汀10 mg组、辛伐他汀20 mg组、每组20例,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5 mg、10 mg、20 mg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分别降低9%,18%,2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12%、24%、35%),不同剂量组间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 mg、10 mg、20 mg的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FMD[5mg:(3.41±2.99)%VS(7.46±5.11)%;10mg:(3.76±3.01)%比(7.98±4.92)%;20mg:(3.59±3.47)%比(8.09±6.10)%;P均<0.01]。但三组之间FMD的变化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FMD的改善与血TC、LDL-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FMD虽有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径、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辛伐他汀5 mg、10 mg、20 mg治疗8周后,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但该作用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是否有量效关系.方法 共人选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服用辛伐他汀,n=20),辛伐他汀5mg组(n=20)、辛伐他汀10 mg组(n=20)、辛伐他汀20 mg组(n=20),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5、10、20 mg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分别降低9%、18%、2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12%、24%、35%),不同剂量组之间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10、20 mg的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FMD[5 mg:治疗前(3.4±3.0)%比治疗后(7.5±5.1)%;10 mg:治疗前(3.8±3.0)%比治疗后(8.0±4.9)0 mg:治疗前(3.6±3.5)%比治疗后(8.1±6.1)%;P均<0.01].但3组之间FMD的变化值无显著差异(P>0.05),且FMD的改善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FMD虽有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径、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但与血胆固醇降低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0mg,20mg,40mg)的普伐他汀对冠心病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本研究共入选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服用普伐他汀),普伐他汀10mg组、20mg组、40mg组,每组12例,治疗时间为6周。使用上臂肱动脉内皮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流量介导性扩张(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10mg,20mg,40mg的普伐他汀均可显著降低血TC、LDL-C水平(TC分别降低10.96%、16.59%、24.41%,LDL-C分别降低17.19%、26.02%、40.19%;P均<0.05)。对照组治疗6周前后血脂谱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g、20mg、40mg的普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FDM分别增加3.81%,4.26%、5.44%(P均<0.05),但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别,且其增加与血TC、LDL-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FMD虽有轻微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10mg/d,20mg/d,40mg/d治疗6周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但该作用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丁酚对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调节作用,探讨丙丁酚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观察28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25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B组)服用丙丁酚1周前后血脂值及FMD,同时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血脂值和FMD,检测FMD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结果:A、B组用药前后自身对照血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较C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及FMD均明显降低(P<0·05,P<0·01),用药后2组D0值较前稍改善(P<0·05,),FMD显著改善(P<0·01),2组间比较,未发现D0和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和其高危人群FMD明显降低,丙丁酚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不依赖于血脂调节,提示其作为目前被发现的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可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使动脉粥样硬化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糖耐量异常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阿卡波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伴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糖耐量异常组,糖耐量正常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为糖耐量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并比较以上指标。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异常组)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50 mg,每天3次,共观察6个月;6个月后两组复查以上检测项目,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耐量异常组较糖耐量正常组MDA、ET-1水平明显增高,SOD、NO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糖耐量异常组SDNN、SDNN5、SDANN较糖耐量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糖耐量异常组TRIA、PNN50、rMSSD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阿卡波糖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DA、ET-1水平明显下降,SOD、NO水平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SDNN、SDNN5、SDANN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TRIA、PNN50、rMSSD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的变化值与治疗前后MDA、SOD、NO变化值呈正相关(r=0.512,r=0.368,r=0.420,P<0.05)。结论 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有更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参与了上述过程。阿卡波糖治疗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血管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阿卡波糖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是否有量效关系。方法共入选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服用辛伐他汀,n=20),辛伐他汀5mg 组(n=20)、辛伐他汀10 mg 组(n=20)、辛伐他汀20 mg 组(n=20),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5、10、20 mg 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分别降低9%、18%、2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12%、24%、35%),不同剂量组之间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10、20 mg 的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 FMD[5 mg:治疗前(3.4±3.0)%比治疗后(7.5±5.1)%;10 mg:治疗前(3.8±3.0)%比治疗后(8.0±4.9)%;20 mg:治疗前(3.6±3.5)%比治疗后(8.1±6.1)%;P 均<0.01]。但3组之间 FMD 的变化值无显著差异(P>0.05),且 FMD ...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10 mg与20 mg不同剂量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共入选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1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分别降低18.3%和29.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降低25.3%和35.4%;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P>0.05)。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0 mg辛伐他汀组为3.51%±4.03%比7.46%±5.90%;20mg辛伐他汀组为3.89%±3.97%比7.98%±6.16%;P均<0.01)。但两组之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虽有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和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但该作用在这2种剂量之间无显著不同,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2例和ARB治疗组33例,同时选取非冠心病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标准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ARB治疗组给予常规物药+氯沙坦治疗,随访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超声测定流量介导血管扩张(FMD)情况。结果基线水平,冠心病内皮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低下、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5);FMD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7,P<0.01)。治疗8周后,标准治疗组和ARB治疗组冠心病患者FMD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循环血EPCs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ARB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ARB治疗组EPCs的增加与内皮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氯沙坦对EPCs具有一定的动员作用,ARB类药物氯沙坦可能通过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进而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毕春晖 《山东医药》2010,50(49):64-6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和调脂效应。方法将1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mg和20mg。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肱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舒张功能、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A、B组FMD均显著改善,B组较A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血清NO、SOD显著升高,sICAM-1显著降低,B组较A组血清NO、SOD显著升高(P〈0.05);两组TC、HDL-C均显著降低(P〈0.01),组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MD与血清NO、SOD呈正相关(r=0.74、0.56;P〈0.01),与血清sICAM-1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肱动脉FMD,增加血清NO含量及SOD活性,降低血清sICAM-1含量,且有剂量依赖性;其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与其调脂效应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内皮功能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另择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4周;B组应用除瑞舒伐他汀以外的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彩超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采用RT-PCR法测定eNOS mRNA表达,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结果A、B组治疗前FMD、eNOS 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后eNOS mRNA表达显著增强,FMD改善(P均〈0.05),B组治疗前后FMD、eNOS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组、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增强eNOS基因表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时效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时效关系。方法共入选3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每天服用辛伐他汀20mg,进行1年随访。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肝肾功能、血糖以及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完成50周随访的25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20mg/d)服后2周、4周、8周、12周及50周可分别使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18.9%、24.3%、29.0%、30.1%、29.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20.1%、26.8%、34.7%、36.0%、35.2%。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F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周:64%,4周:95%,8周:123%,12周:179%,52周:142%(2周、4周P<0.05;8周、12周、52周P<0.01)。FMD的改善与血清TC和LDL-C降低水平无显著相关,而与基础FMD有关。所有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2周时,血管内皮功能即有改善,8~12周达高峰,长期治疗能产生持续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程度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情稳定性的关系。方法轻度抑郁组140例和中重度抑郁组128例,均接受冠脉造影和肱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冠状动脉Gensin i评分、病情稳定与不稳定的比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中重度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严重,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情趋于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