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分析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19例PJ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病理特性.结果 19例患者均有肠息肉,1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16例有皮肤黏膜黑斑,9例有家族史,1例恶变者于术后5 年死亡,1例术后 4 年发现胰腺癌,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发现乳腺癌,存活至今.结论 PJS患者胃肠道息肉首选内镜下治疗,其次选择剖腹手术治疗,且手术切除息肉是缓解症状的惟一方法,息肉易恶变,患者易发生其他肿瘤,宜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囊辅助内镜(BAE)联合胶囊内镜(CE)对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者小肠息肉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PJS患者进行BAE检查,并对小肠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在接受BAE诊治后对部分患者进行了CE检查.详细记录两种检查方法检出小肠息肉情况(数目、大小、分布)、内镜切除息肉情况及内镜诊治相关并发症.结果 86例PJS患者共接受了237例次BAE检查及治疗(经肛95例次,经口142例次),86例患者均发现有小肠多发息肉,共检出直径≥10 mm小肠息肉1895枚,主要集中在近段小肠(80%,1516/1895).内镜下共切除直径>10 mm的小肠息肉1342枚(切除率71%,1342/1895).有35例患者在BAE诊治后接受了CE检查,在其中17例患者中检出直径≥10 mm的小肠息肉32枚,再次对其中14例患者行17例次BAE检查,共发现25枚小肠息肉并全部内镜下切除.与BAE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共7例次(小肠穿孔3例,引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消化道出血4例).结论 BAE能有效切除MPJS患者小肠多发息肉,CE可安全有效监测PJS患者小肠息肉,两者联合应用,在PJS患者小肠息肉内镜诊治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07-01-2011-01收治的28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3例患者家族史明确,临床以腹痛及便血为主要表现.并发肠梗1例,消化道出血8例,发生恶变1例,平均确诊年龄29岁,病理组织学分型为错构瘤样或增生性息肉或腺瘤.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开腹肠道息肉切除及肠部分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内镜是P-J综合征发现的重要手段,病理学是确诊的方法,丽内镜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是治疗早期P-J综合征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伴息肉的疗效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钬激光经输尿管镜治疗35例输尿管结石伴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1次碎石成功率为85.7%(30/35),1次输尿管息肉切除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42±5.3)min,术后平均住院(4±1.2) d.上段结石治愈14例,中段结石治愈6例,下段结石治愈10例,成功率分别为77.8%(14/18)、85.7%(6/7)和100.0%(10/10).在碎石过程中,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因术中切割息肉过程中结石碎片上移至肾盂,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1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有长径约0.6 cm碎片,拔除D-J管后自行排出.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35例患者术后拔除D-J管后随访3个月至1.5年,腹部平片(KUB)显示结石均已排净;B超显示24例肾积水消失,另11例患者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例患者息肉伴结石于术后11个月后复发,再次行输尿管钬激光治疗.[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伴息肉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除息肉和碎石,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观察一家系三代PJS共5例,并重点分析在仁济医院接受积极内、外科治疗的2例。结果多发性息肉在内镜下分批行电凝、电切术切除,1例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转外科手术,2例发生息肉恶变并死亡。结论内镜治疗对PJS疗效满意,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外科干预,由PJS所引起的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则有赖于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6.
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26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电凝治疗肠息肉的护理。方法:通过总结268例采用高频电切电凝治疗肠息肉患者的护理,护士给予认真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及正确的饮食指导。结果:26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肠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频电切电凝术治疗肠息肉安全、方便、经济实惠,是理想的治疗方法,辅助加强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可以极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恢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结合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底息肉近远期疗效.[方法]43例大肠宽基底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结合电凝切除术或单纯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术治疗,观察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套扎与切除成功.套扎结合电凝组术中均无严重出血以及穿孔发生.术后2周复查结肠镜显示:套扎术结合电凝治疗患者27例,切除部位无新发现息肉.单纯套扎治疗组,息肉完全脱落11例,治愈率68.8%,其余5例息肉瘤体明显缩小均超过1/2,对此类部分脱落患者采用电凝切除.术后2个月复查,套扎结合电凝组,24例创面完全愈合,未发现创面充血糜烂,3例创面出现溃疡;单纯套扎治疗组,术后2个月复查,12例创面完全愈合,无充血糜烂发生,4例创面形成溃疡;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溃疡愈合;半年后复查,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结合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底息肉具有成功率高、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皇甫丽  蒋晓红  周维霞 《家庭护士》2009,7(13):1142-1143
[目的]总结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巨大息肉术的配合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巨大息肉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程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内镜下大肠巨大息肉切除术的配合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大肠巨大息肉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大肠巨大息肉2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或术后即刻出血24例,出血率10.08%.迟发出血3例.无穿孔和患者死亡.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医护间默契配合及细致的术后护理有助于提高大肠巨大息肉切除治疗的成功率,预防和避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粗大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关系及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电切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内镜下对直径1.6~3.0 cm的粗大息肉,于蒂部尼龙圈套扎后行高频电息肉切除.切除息肉按大小分组病理检查.息肉非局灶性恶变者进一步行手术根治,并定期肠镜追踪观察.结果 136例共158粒粗大息肉行套扎后电切除治疗,病理检查发现息肉癌变37粒,癌变率23.4%,息肉直径1.6~2.0 cm 93粒发现癌变17粒,癌变率18.3%.息肉直径2.1~2.6 cm 43粒癌变11粒,癌变率25.6%.息肉直径2.6~3.0 cm 22粒癌变9粒,癌变率40.9%.管状腺瘤息肉64粒,癌变15粒,癌变率44.4%,管状绒毛状腺瘤息肉47粒,癌变13粒,癌变率27.7%,绒毛状腺瘤息肉26粒,癌变9粒,癌变率34.6%.病理发现局灶癌变原位癌19例,占癌变息肉51.2%.非局灶癌变的早期大肠癌16例,占癌变息肉43.2%,均行根治手术,其中6粒(37.5%)术中发现息肉生长蒂部肠壁癌细胞浸润,2粒(1.3%)癌变息肉肠段近旁发现淋巴结转移.息肉切除患者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出现,定期肠镜未见异常.结论 大肠粗大息肉直径越大越易恶变,腺瘤性息肉是癌变的高危因素.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后电切除完整息肉组织,并病理检查能提高癌变息肉的诊断治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内镜下治疗结肠巨大息肉(〉2.5cm)的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常规做肠道准备,采用电子肠镜下直视操作,应用圈套器直接套扎或分块套扎带蒂和亚蒂巨大息肉;应用针形电切刀,切割巨大息肉基底部或无蒂息肉表面;应用内镜注射针,在无蒂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使局部黏膜肿胀、隆起,再分块切除。并与普通息肉组比较,两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62例结肠巨大息肉患者,共968枚息肉,均成功切除。与普通息肉组相比较,两组一次性切除与二次性切除及分块切除息肉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出血、肠壁电凝损伤、肠道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巨大息与普通组比较并发症多,风险大,但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耐心细致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结肠巨大息肉电凝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检出率及临床内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检出率、临床、内镜特点及与癌变的关系。方法: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对其中老年组的80例进行1~5a(平均3.5a)的结肠镜随访,并与青中年组的138例患者相对照。结果:青年组大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均明显低于老年组及中年组,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多;息肉基底宽、体积大、数量多,癌变率高。结论:大肠息肉以老年组多见,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肠息肉者尽可能镜下摘除,定期随访,减少癌变机会。  相似文献   

13.
自1983~1989年作者应用 Olympus 纤维结肠镜为14岁以下患儿进行诊断与治疗性镜检,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本文回顾性总结了小儿纤结镜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确认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文内阐述了镜检注意事项和防治并发症的具体措施。本镜检尚可用于小肠出血的定位与治疗、肠套叠的诊断与整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6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3.2±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4.7±2.8)mL;平均住院天数为4~5 d;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子宫内膜息肉无一例复发.[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微创、不开腹、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保留子宫及盆底组织的完整性等优点,尤其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鼻息肉组(40例)、钩突炎症黏膜组(20例)和正常下甲黏膜组(20例)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survivin在几乎所有的炎症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三组间无明显差异.②观察survivin在黏膜上皮和腺上皮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声带息肉摘除术后半导体激光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声带息肉患者14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3例,在纤维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后,再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1周。对照组74例,只在纤维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手术后随访3月,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为68.5%,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1.4%,总有效率为83.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导体激光对声带息肉术后的辅助治疗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等特点,是治疗声带息肉的一种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012-2019年宁夏地区胃息肉的变化趋势及相关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宁夏人民医院收治的90 643例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镜及病理报告,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息肉部位、大小、数量、合并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结果及其病理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 643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共检出胃息肉患者3 807例,检出率为4.2%。经活检明确为胃息肉患者共1 170例,其中以女性较为常见(男女比例为1.7∶1),年龄30~60岁,好发部位为胃体(45.8%),其中腺瘤性息肉的大小为5 mm以上较为常见,其余病理类型息肉以5 mm以下多见,多为单发,合并萎缩性胃炎的以腺瘤性息肉及炎性息肉较多,合并非萎缩性胃炎以胃底腺息肉及增生性息肉多见。Hp总体感染率为20.0%,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患者Hp感染率较高(27.9%和32.0%),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在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息肉。胃底腺息肉升高至50.2%,炎性息肉比例从64.5%下降至10.5%。结论: 2012-2019年间胃息肉的病理谱发生变化,胃底腺息肉已成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8.
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附111例胃息肉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对111例140枚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息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炎症性息肉占75%,非炎症性息肉25%(包括息肉样变13枚),息肉样腺瘤17枚,管状和绒毛状腺瘤各2枚,息肉类癌1枚,息肉复发1枚)。发生在胃窦者占55%。直径大于2cm占2.8%,属于管状和绒毛状腺瘤。HP在胃息肉患者中总检出率50.7%,其中炎性息肉检出68.1%,非炎性息肉检出率16.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息肉伴慢性活动性炎者中HP检出率78.9%,非活动性炎仅18.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该研究还发现胃息肉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表明HP在炎性息肉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而且大多伴有慢性活动性炎症,说明HP感染与炎症性息肉关系密切,可能是引起活动性炎症和炎症性胃息肉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忠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结、直肠息肉患者9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及息肉生长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息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各年龄段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其中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最长。腹痛、腹部不适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以中年患者多见;15岁及以下患者均为幼儿,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各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息肉个数及息肉生长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炎性及增生性息肉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结论不同年龄结、直肠息肉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时应做结、直肠息肉检查,以避免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