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与左室造影对室间隔缺损(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与左室造影二种方法,对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27例患者进行检查,分别观察VSD并膜部瘤的位置、大小、膜部瘤的形态及距主动脉瓣环、三尖瓣环的距离,术前二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FI对VSD并膜部瘤检出率92.6%、左室造影检出率1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DFI与左室造影二种方法对VSD口的大小测量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但对VSD并膜部瘤,其VSD上缘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对人体无损伤,重复性好,对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可提供较淮确的依据,与左室造影相关性良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10例,使用SSA-270A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术前检测VSD部位、大小、缺损上缘与主动脉瓣环的距离,距三尖瓣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结果:10例患者,8例即刻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结论:CDFI经胸指导介入治疗在膜周部VSD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并膜部瘤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伴室间隔膜部瘤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VSD伴膜部瘤患者,术前明确VSD大小,数目,膜部瘤基底部直径、瘤体长度,以及VSD上缘和膜部瘤基底部上缘距主动脉瓣(AV)距离,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护引导,术后追踪随访.封堵器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封堵器、国产自膨胀性膜部封堵器及PDA蘑菇伞封堵器.结果左室造影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大小,数目,膜部瘤直径等大致相符(P>0.05),VSD上缘及膜部瘤基底部上缘距主动脉瓣距离2种方法检测有差异(P≤0.05).35例患者中33例即刻封堵成功,其余2例未封堵成功者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无直接关系.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VSD并膜部瘤封堵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护引导、术后随访有着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在室缺封堵术中的互补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VSD封堵术成功患者221例,其中单纯膜部或膜周型209例,嵴内型9例,肌型3例。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于封堵术前确定VSD类型、大小,缺损残端距瓣膜距离、彩色分流宽度。术后测定封堵器腰大小。结果(1)VSD大小不同切面超声测定VSD大小及彩宽可有差别,心血管造影可测量膜部型VSD大小,对嵴内VSD显示欠佳;(2)VSD残端与瓣膜间距离超声所测VSD残端距主动脉瓣距离与心血管造影测值比较,五腔心切面(5C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VSD大小与封堵器型号大小及封堵器腰关系超声不同切面VSD大小、彩宽及心血管造影测值与封堵器型号大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血管短轴切面(AOS)、5CV及心血管造影各测值与封堵器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X-线透视及心血管造影不能取代超声心动图在封堵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同时,超声心动图尚不能完全替代X-线透视及心血管造影的作用,两者在封堵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是相互弥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158例膜周部VSD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镍钛合金双盘片封堵器,并行超声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53例患者成功实施了VSD封堵术,成功率为96.8%.未成功的5例中,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缺损处,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而放弃封堵术.153例封堵成功的VSD超声定位准确,包括膜部VSD 35例,嵴下型VSD 72例,隔瓣后型VSD 46例.其中嵴下型VSD的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瓣环下缘最小距离为1.5 mm,隔瓣后型VSD缺损下缘距三尖瓣隔瓣最小距离为3 mm.121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血流消失,术后1周超声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32例封堵术后即刻观察存在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超声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28例残余分流消失,4例残余分流明显减少.4例术前存在三尖瓣口中量反流的患者,封堵术后2例反流消失,2例反流明显减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VSD介入治疗中对病例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术前超声分型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术前超声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患者行经导管膜部瘤型VSD封堵术,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行术前筛选分型、术中监测及术后复查。术前超声检查将膜部瘤型VSD的解剖特点分为4种类型:1型为囊袋型,2型为漏斗型,3型为菜花型,4型为管状型。结果40例膜部瘤VSD中,囊袋型20例、漏斗型10例、菜花型4例及管状型6例,全部成功封堵,术中造影证实术前超声测量膜部瘤VSD部位、形态、大小(包括右室面缺损外口大小数目、左室面缺损内口、膜部瘤深度、宽度)与实际一致,封堵成功,5d后经胸超声检查未见残余分流。结论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VSD分型封堵术前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膜部膨出瘤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室间隔膜部膨出瘤(AMVS)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查77例AMVS患者,所有病例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均经心血管造影证实,并实施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结果根据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对75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7.4%.AMVS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可显示室间隔膜部局限性向右心室膨出,酷似"乳头状"改变,称为二维超声"乳头征",根据形状差别将AMVS分为三型;②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AMVS顶端回声中断的大小与左室造影AMVS顶部VSD直径呈正相关(r=0.77,P<0.05);③绝大多数AMVS均伴有VSD,合并VSD的AMVS有临床意义,否则没有临床意义;④超声心动图诊断AMVS应观察AMVS位置、基底部宽度、高度和顶部回声中断大小以满足临床需要;⑤超声心动图诊断AMVS需与主动脉窦瘤破裂鉴别.结论AMVS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明显,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对AMVS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膜部瘤封堵术中监测的方法和价值。方法47例VSD膜部瘤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超声监测下,41例VSD膜部瘤封堵成功(4例术后有轻微残余分流);6例封堵失败(3例主动脉瓣脱垂,2例右室面缺口小,1例三尖瓣隔瓣部分与瘤粘连)。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正确估测VSD膜部瘤的大小和位置,利于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放置和并发症发生。超声心动图在VSD膜部瘤封堵术中的监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于合并膜部瘤的室间隔缺损(VSD),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左心室造影的方法观察膜部瘤的形态、测量VSD 的大小及其与主动脉瓣的距离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2008 年9 月至2009 年9 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VSD 患儿104 例,男50 例,女54 例,年龄3.0 ~18.0 岁,平均(6.4 ±4.0 )岁,体重11.0 ~57.0 kg,平均(24.9 ±9.0 )kg,其中93 例合并膜部瘤(占89.4 %),11 例不合并膜部瘤(占10.6 %).术前、术中及术后行TTE 检查,术中行常规左心室造影,了解VSD 合并膜部瘤的情况、膜部瘤的形态、部位,测量其大小及与主动脉瓣根部的距离,依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两组间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TE 与造影显示的膜部瘤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短轴切面和心尖五腔心切面测量的VSD 直径与造影的测量值相关性好,r 值分别为0.92 (P <0.01 )、0.89 (P <0.05 );心尖五腔心切面测量的VSD 基底与主动脉瓣距离与造影测量值相关性好,r 值为0.98 (P <0.01 ).结论 TTE 在观察VSD 的形态、测量VSD 的大小方面,与左心室造影相一致,可于术前初步决定封堵方案;TTE 与左心室造影相结合可更准确地判断VSD 与主动脉瓣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术的选择标准和超声的方法学。方法 :室缺患者 90例 ,其中膜部 (膜周 ) 86例 ,嵴内及肌型各 2例。采用非标准左室长轴、大血管短轴及五腔心切面 ,术前测量 VSD的大小、离主动脉瓣、三尖瓣的距离以及彩色分流的宽度 ,术中指导释放封堵器。结果 :左室长轴、大血管短轴及五腔心切面二维超声测量室缺大小分别为 :(5 .2± 2 .3) mm、 (7.0± 2 .9) mm、 (7.0± 3.2 ) mm;彩色多普勒在上述切面测量的室缺分流宽度分别为 :(5 .3± 2 .0 ) mm、 (7.1± 3.4 ) mm和 (6 .3± 2 .7) mm,相同切面二维与彩色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为 :左室长轴 (2 .3± 0 .7) mm,五腔心切面 (3.0± 1.0 ) mm;大血管短轴切面所测室缺与三尖瓣的距离为 (3.3± 1.3) mm (1.5~ 7mm)。左室造影测室缺为 (7.4± 2 .9) mm ,与二维和彩色超声最大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用于选择室缺封堵术适应征、指导封堵器的释放及术中评价封堵疗效。封堵术选择标准为 :1.左室面室缺大小 2 .5~ 15 mm;右室侧为多孔时 ,右室侧最大缺损口应≥2 mm;2 .距主动脉瓣距离≥ 1mm,并无主动脉瓣脱垂 ;3.距三尖瓣距离≥ 1.5 mm,无明显的三尖瓣发育异常及中度以上的三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VSD)的解剖学特点,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总结经漏斗心尖部右心室小切口修补心尖肌部VSD的经验.[方法]对三例伴有心尖肌部VSD的先心病患儿采用经漏斗心尖部右心室小切口间断缝合涤纶补片关闭心尖肌部VSD并同期矫治伴发先心病.[结果]三例患儿心功能恢复正常,心尖肌部VSD无残余分流.[结论]采用漏斗心尖部右心室小切口修补心尖肌部VSD是简便、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伴有其他心脏畸形的心尖肌部VSD患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并发症,并与心脏直视手术进行对比。【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实行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的68例患者(试验组)以及心脏直视手术的60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7.1%和100%,而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成功率高,残余分流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适合经导管封堵的AS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0岁,胸闷、气短10天;3个月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于右冠状动脉中段植入 Firehawk 2. 25 mm × 23 mm、Firebird22. 75 mm × 21 mm支架各1枚,术后接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5.
孟凡强  杨猛  曾维理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15-1716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例VSD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1、3、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VSD患者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3~9.5(5.60±2.55)mm,成功封堵20例,封堵成功率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2/20),封堵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左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治疗膜周部VSD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SPVS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 194例小儿SPVSD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补片修补182例 ,直接缝合 12例。对 8例合并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采用主动脉瓣成形术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结果死亡 4例 ,病死率2 .1%。存活 190例 ,效果满意 ,14 2例随访 3个月至 16年 ,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能参加正常活动 ,无残余漏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SPVSD治疗以补片修补为主 ,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有AI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监测经心导管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的价值,并探讨手术失败原因。方法:79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经食管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EE、TTE)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73例ASD、6例VSD封堵成功。6例ASD封堵失败,其中1例封堵器脱落,游离于右心腔内;2例术中心导管戳破左房耳致急性心包填塞;2例因ASD太大缺乏合适尺寸的封堵器而终止手术;1例为筛孔状ASD。1例ASD术后随访有少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TTE和TEE)能够正确估测房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利于术前的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放置和并发症发生。超声检查详尽了解缺损大小和边缘情况在该手术方法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畸形的漏、误诊原因.[方法]将手术证实的室缺合并畸形与超声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其敏感度、漏诊率及误诊率.[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室缺合并畸形的敏感度为64.1%,漏诊率为35.9%,误诊率为3.4%.[结论]室缺合并卵圆孔未闭、右室流出道狭窄及双腔右心室时容易漏诊,注意全面扫查及改善检查技巧有助于提高室缺合并畸形的诊断和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外科手术治疗的3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术前给予控制感染、纠正心衰、增加心功能储备等处理,术后给予呼吸、循环管理,治疗并发症等处理.[结果]①21例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1.91±3.65)d痊愈出院.12人出现并发症,共32例次,均痊愈出院.死亡3例,病死率8.33%.均为复杂性先心病患儿,死于重度低心排综合征.②比较患儿入院、出院时呼吸频率、心率、肝脏大小,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析患儿术前、术后10 d所做心脏彩超数据,结果表明: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左室内径、每分钟心输出量、舒张末期左室容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出院时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宜早期进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新生儿先心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2代 Amplatzer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疗效。方法室间隔缺损患者5例,年龄5~53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缺损为4~6 mm。第二代 Amplatzer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24小时、6个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X 线平片及心电图进行随访。结果造影显示室间隔缺损3~5 mm,肺动脉压为14~28 mmHg(1 mmHg=0.133 kPa)。5例封堵器植入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2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5例室间隔缺损均完全闭合。随访中未见室间隔缺损再通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部分有选择的病例,应用 ADO Ⅱ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行,可简化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