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儿童过敏性紫癜2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临床医学》2006,26(3):14-15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AP)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53例A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3例AP患儿年龄〉7岁158例(62、45%),乡村患儿169例(66.80%),春冬季发病168例(66.40%),感染为诱因126例(49.80%)。AP首发症状主要为单纯紫癜164例(64.82%),单纯关节痛30例(11.86%)。肾损害发生率男性(43.97%)高于女性(26.79%),紫癜复发者(56.36%)高于初发者(30.81%)(P〈0.01)。表现单纯紫癜、紫癜加关节症状、紫癜加消化道症状、紫癜加消化道加关节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7.71%、30.56%、59.02%、70.80%。结论 AP发病以学龄儿童、乡村患儿、春冬季较多,感染为第一位诱因。男性和复发患儿肾损害发生率较高;A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尤其是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王大庆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19-1021
【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和误诊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0-2008年诊断的过敏性紫癜病人60例,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分为腹型组及非腹型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结果】腹型组与非腹型组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合并肾脏及关节损害、蛋白尿、血尿等方面均无差异,但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表现为皮疹(100%)、腹痛(100%)、消化道出血(72.9%)、呕吐(32.4%)和腹泻(35.1%)等,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率高(51.4%)。【结论】腹型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较非腹型组更为明显,消化道症状重,而体征轻微,以腹痛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薛艳梅 《临床医学》2011,31(12):79-80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为38.70%(89/230),男女之比为2.18∶1(P〈0.05)。皮肤紫癜反复在非肾损组占19.15%(27/141),而在肾损组占53.93%(4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以及生活在矿区的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紫癜以及生活在城市者(P〈0.05)。结论男性更易发生肾损害,皮肤紫癜反复或合并消化道症状或生活在矿区者肾脏更易受累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11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肾损害分为紫癜性肾炎组(64例)和非紫癜性肾炎组(52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6岁、皮疹反复发作≥3次、血小板计数升高、皮疹持续时间≥4周、消化道出血、血浆纤维素蛋白酶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在性别、发病季节、关节肿痛、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岁、皮疹反复发作≥3次、皮疹持续时间≥4周、消化道出血、血小板计数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对紫癜性肾炎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年龄≥6岁、皮疹反复发作≥3次、皮疹持续时间≥4周、消化道出血、血小板计数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属于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应加强预防和早期治疗,以减少或避免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海华  袁伟建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2):1260-1263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湘雅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成人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102例,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分为腹型组及非腹型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表现为皮疹(100%)、腹痛(100%)、消化道出血(72.7%)、呕吐(37.9%)和腹泻(34.8%),内镜结果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病变可有融合,以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病变最为明显.两组在发病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年龄、合并肾脏及关节损害、蛋白尿、血尿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但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及清蛋白降低更为明显.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率达54.5%.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消化道症状重,而体征轻微,内镜下黏膜病变以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为甚.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及清蛋白降低较非腹型组更为明显.以腹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极易误诊,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1)过敏性紫癜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诱因;(2)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消化道症状55.4%,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临床需与急腹症相鉴别,关节症状32.5%,常表现为关节肿痛,部分存在活动受限,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44.1%,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病程易迁延。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需重视过敏性紫癜发病诱因的多样性及临床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7.
儿童过敏性紫癜19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的19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 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的进行回顾。结果:(1)1993-2003年,每年的患病率依次为1.03%、0.79%、1.19%、1.01%、0.84%、1.34%,1.27%及1.41%。(2)农村患儿136例,占70.47%,(3)诱因:感染121例,占62.69%,寄生虫史29例,占15.03%,进食特殊食物6例,占3.11%,(4)出现肾脏症状54例,发生率为27.98%,29例皮肤紫癜者,3例出现肾脏损害,占10.34%39例皮肤紫癜加关节症状者,6例出现肾脏损害,占15.38%;59例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20例出现肾脏损害,占33.90%,66例皮肤紫癜加关节症状加消化症状者中25例发生肾脏损害,占37.88%(P<0.05)。(5)预后:180例治愈好转,占93.26%,结论:(1)HSP患病率有升高趋势,但并非呈逐年升高。农村患儿发病较多,发病诱因仍以感染占第一位。(2)HS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者,易发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9例,对照组11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组胺、防治感染、解痉、止血、大剂量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15mg-30mg·kg·d^-1加入5%葡萄糖液100ml~200ml静脉滴注,3d后改为强的松1mg·kg·d^-1口服,逐渐减药至停用。比较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消化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皮疹消退、消化道症状消失、关节肿痛消失、肾损害恢复时间均显著快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未诱发或加重消化道出血和诱发感染及水钠潴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有助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防止复发和减轻肾脏损害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皮肤紫癜、肾脏损害发生时序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对124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依其皮肤紫癜、肾脏损害发生时序不同,分为4组,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患者在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水肿,血清白蛋白、尿沉渣镜检、24h尿蛋白定量的实验室检查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高血压、肉眼血尿发生率中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明显高于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患儿,血清肌酐水平也较高,预后较差。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中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者与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其发病机理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继发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继发性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83例HSP患儿分为继发紫癜性肾炎(HSPN)和未继发紫癜性肾炎(非HSPN)两组,对两组患儿性别、初发年龄、诱因、伴随症状、皮疹持续时间及复杂情况、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抗凝剂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 ①继发HSPN组患儿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2.17:1,非HSPN组为1.12:1;②HSPN组紫癜初发年龄较大平均9.5岁,非HSPN组平均6.0岁;③发病诱因中感染因素HSNPN组占61.6%,非HSPN组41.7%;④HSPN组皮疹持续时间平均15.5d,皮疹和得发54.0%,非HSPN组分别为8.3d和13.6%;⑤HSPN组均伴随消化道症状(100%),同时佯关节、消化道症状77.3%,非HSPN组分别为36.4%和9.1%;⑥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SPN组升高者86.3%,非HPN组53.6%;⑦口服抗凝剂HSPN组为33.0%,非HSPN组为48.2%。结论 ①HSP继发HSPN以男性患儿居多;②初发年龄越大越易致肾受累;③发病诱因为感染因素、皮疹持续时间长及出现复发、发病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均易继发HSPN;④白细胞参与了HSP肾脏损害的发病过程;⑤口服抗凝剂可预防HSPN。  相似文献   

11.
孙磊  汤建萍  蒋艳玲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22-2324,2327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HSP患儿155例作为试验组,无过敏史正常儿童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儿童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比较几种不同情况下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OHSP患儿与正常儿童;②有肾脏受累的HSP与无肾脏受累的HSP患儿;③有胃肠道受累的HSP与无胃肠道受累的HSP患儿。同时分析比较1gG抗体阳性的HSP患儿与IgG抗体阴性HSP患儿的临床各种参数的差异。【结果】①HSP患儿IgG抗体总体阳性显著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单项食物中牛奶,螃蟹,鸡蛋,虾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有肾脏受累与无肾脏受累的HSP患儿,IgG抗体阳性率无差别(P〉0.05)。③有胃肠道受累的HSP患儿IgG抗体阳挂率高于无胃肠道受累的HSP患儿(P〈0.05),且前者单项牛奶,鸡蛋的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后者(Pd0.05),螃蟹特异性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④IgG抗体阳性与IgG抗体阴性的HSP患儿相比较,在可能的诱因(上感,药物,食物,不明原因),发热,皮肤紫癜,关节受累,肾脏受累(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血肌酐升高);白细胞升高,血沉升高,IgA升高等方面无差别(P〉0.05),但在胃肠道受累(腹痛,呕吐,黑便)等方面有差异(P〈0.05)。【结论】鸡蛋,牛奶,螃蟹,虾等特异性IgG抗体与过敏性紫癜关系密切,且可能通过影响胃肠系统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特征,寻找与之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221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原因。结果儿童HSP患儿发病年龄2~14岁,平均(7.02±2.7)岁,71.3%于冬春季节发病,79.6%患儿发病前有明确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72.8%),其中以胃肠道症状首发(21.3%)易发生误诊;胃肠道及关节受累发生率是62.4%和91.0%;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紫癜,主要分布于双下肢(98.6%);76.3%的紫癜于1个月内消退,而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38.9%,以皮肤紫癜为首发与非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的HSP患儿的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3.1%、4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P<0.05);临床类型以血尿和(或)蛋白尿(1~2级)最常见(62.8%),病理类型ISKDC分级以Ⅰ~Ⅲ级为主(94.1%),针对患儿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HSP为儿童常见病,以消化道症状首发时易误诊,也较严重;是否有紫癜性肾炎决定预后。不同临床表现的紫癜患儿予以个性化的护理,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50例单纯性过敏性紫癜(HSP)患儿、5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并同期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HSP组、HSPN组的尿系列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组与HS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BUN、C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在过敏性紫癜肾功能早期受损时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10年1月近6年来就诊的HSP患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HSP按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春秋季多发,发病前均有感染、过敏等症状。成人(15岁)23例,小儿(15岁)220例。患者皮肤都存在紫癜,以双下肢多见,5例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皮疹,关节受累46例(18.9%),消化道受累34例(14.0%),脐周腹痛为主,17例碳呼气试验阳性,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肾脏受累32例(13.2%)。肾型病情重、疗程长,需免疫抑制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非免疫抑制药物联合治疗。糖皮质激素可预防肾病变的发生,但不能改善和预防肾病变,也不能改变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病程和预后,不能预防紫癜的复发。结论 HSP好发于小儿,有季节性,发病前都有感染、过敏等前期症状。除肾型外,该病病情不重,预后良好。肾型常伴血尿和(或)蛋白尿,而且有的可能会发展为急进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需各种药物联合治疗,还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成人HSP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HPS复发率、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IgA、补体C3、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6.0±2.1)d、(12.0±3.3)d,对照组分别为(7.0±2.3)d、(13.0±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HSP复发率和HSPN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3.3%(7/30)、20.0%(6/30),对照组分别为50.0%(15/30)、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血清IgA、补体C3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P效果良好,且可减少HSP复发率及HSPN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及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尿微量蛋白与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本院58例HSPN患儿、38例HSP患儿及30例正常体检儿童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G(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5种微量蛋白含量,比较3组尿微量蛋白含量之间有无差异;了解HSPN组尿液M-Alb与其他尿微量蛋白有无相关性;将HSPN组按照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实验分为3组,比较少量、中量、大量蛋白尿5种微量蛋白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组尿液5种微量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P组尿液β2-MG、R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HSP组相比,HSPN组尿液β2-MG、IgG、M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NAG也升高(P<0.05);HSPN组尿液M-Alb水平与RBP、NAG、IgG呈正相关,与β2-MG无关;少量蛋白尿组5种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914,P〉0.05),与中量、大量蛋白尿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252、15.600,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可较好的反映肾脏损害程度,有助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诊断,HSPN患儿伴蛋白尿程度加重时,尿IgG和M-Alb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96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早期肾损伤(确诊至90d内)分为肾损伤组与无肾损伤组,比较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及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筛选影响儿童HSP早期肾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肾损伤组年龄、关节症状、紫癜反复发作、持续皮疹、消化道出血、腹痛与无肾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或t值分别为11.345、16.223、11.275、43.211、12.592、17.771,P0.05);肾损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与无肾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50、60.442、9.451、8.458,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703)、紫癜反复发作(OR=2.721)、持续皮疹(OR=1.782)、消化道出血(OR=11.472)、腹痛(OR=2.046)、IgA水平(OR=1.221)、尿微量清蛋白(OR=3.214)均为儿童HSP早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紫癜反复发作、持续皮疹、消化道出血、腹痛、IgA水平、尿微量清蛋白均与儿童HSP早期肾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兰州市西固区流动儿童尿筛查的异常检出率并初步分析导致异常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取兰州市西固区小学1年级在校流动儿童1 233例,选取该区同年龄段常驻居民儿童1 129例为对照组。通过尿试纸法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晨尿的尿常规检测,尿检异常儿童重复尿检。对检出异常的147例儿童进行了定期随访。结果本次尿筛查尿检异常共328例,总检出率为13.6%,其中检出潜血9.3%,蛋白尿0.4%,潜血合并蛋白尿0.3%,白细胞尿4.1%。流动儿童潜血的检出率(10.8%)显著高于城镇常住儿童,但在蛋白尿、潜血合并蛋白尿及白细胞尿检出率上两者并无显著差异。流动儿童中男童潜血、潜血合并蛋白尿、蛋白尿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城镇常住男童,但2种不同家庭来源的女童在各项尿异常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随访的147例进一步诊断单纯血尿21例(异常红细胞>60%);紫癜性肾炎1例,尿路感染2例。结论对儿童进行尿液筛查是发现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的简便方法,流动儿童的尿筛查对于普及儿童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和早期疾病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儿紫癜性肾炎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两院儿科最近8年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180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临床以血尿蛋白尿型最多见(61/180),其次为急性肾炎型(36/180)、肾病综合征型(31/180)和单纯血尿或蛋白尿型(25/180)。(2)重症病儿短期使用激素可改善肾脏损害。(3)所有病例均有必要长期随访。结论:小儿紫癜性肾炎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病情反复不愈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脏损害,故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