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2 41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可能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 410例患儿中共有112例合并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4.6%;共检出112株病原体,并发哮喘患儿主要以鼻病毒(RHV)为主,共23株占37.5%;年龄小、有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HV、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相关,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具有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RSV及RHV感染、男性以及低龄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较大,临床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哮喘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潮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0月本院儿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653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抗体。结果:1653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067例,病毒感染184例,细菌感染617例,支原体感染172例,嗜肺军团菌感染100例,衣原体感染53例,Q热立克次体感染13例,混合感染245例。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45.11%),细菌则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40.15%),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8.81%)和卡他莫拉菌(16.54%)。结论:潮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是细菌,其次是支原体、病毒、衣原体。各病原的治疗原则各不相同,因此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具有显著意义,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冬春季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RI)的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4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入院当天的静脉血,进行呼吸道病毒IgM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并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1例患儿送检标本中,阳性37例,占24.5%(37/151)。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32例(86.5%),腺病毒1例(2.7%),流感病毒2例(5.4%),副流感病毒2例(5.4%)。RSV的发病高峰在12月至次年的1、2月份,RS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年龄为6个月以下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1.9∶1。结论: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1月~2009年4月住院患儿中,引起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IV和PIV次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病原学构成,为临床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629例,取其鼻咽部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9份标本中,阳性418例,阳性率为25.66%,其中合胞病毒阳性374例,占总阳性标本例数的89.47%;流感病毒A10例,占2.39%;副流感病毒Ⅲ型12例,占2.87%;副流感病毒Ⅱ型10例,占2.39%;腺病毒9例,占2.15%;副流感病毒Ⅰ型3例,占0.72%。结论昆明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以合胞病毒为主要病原,婴幼儿(尤其<6月)病毒感染率较高,通过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病原,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最常见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除细菌外大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特点是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急。不同病原体所致ARI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之分,若能明确ARI患儿病原学特点,对诊治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安市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急性呼吸道感染6810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 ①6810例送检标本中957例为阳性,总阳性率为14.05%.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例数最多,为524例(54....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9月在医院治疗的14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临床资料,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87株病毒,以合胞病毒为主,占33.3%,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检出率(P<0.05),其他主要病毒依次为流感病毒B、流感病毒A、腺病毒,分别占19.4%、18.4%、12.7%;共检出细菌63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4株占38.1%,明显较其他细菌的检出率高(P<0.05),其他主要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22.2%、14.3%、12.7%;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4.2%,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66.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62.5%,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发作的因素有多种,在进行治疗之前应采用精准、快速的检测方法明确呼吸道感染类型,如合并病毒感染,可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尽量避免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细胞)细胞亚群,为哮喘患儿继发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鼻咽部分泌物中的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对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和未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年龄、性别、哮喘病程、发作程度、发作季节、合并肺部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对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免疫球蛋白E水平及Th1/Th2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患儿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_2)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有78例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感染率为67.83%;与未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相比较,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年龄较小、哮喘病程较长、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较高且重度发作、春季或冬季、合并肺部感染的比例较高(P<0.05);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外周血Th1细胞比例及Th1/Th2细胞比值,均低于未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Th2细胞比例高于未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P<0.05);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动脉血PaO_2水平低于未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呼吸道病毒感染率较高,病原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为主,合并感染的患儿机体内Th1/Th2细胞亚群失衡更加严重,Th2细胞优势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呼吸道病毒感染促进哮喘病情加重和发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与鼻病毒的相关性,为防治鼻病毒感染提供重要的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26例,并使用RT-PCR对患儿进行人鼻病毒(HRV-A、HRV-B、HRV-C)等检测,并对产生阳性反应的标本行进化树分析、VP4/VP2衣壳蛋白质编码区基因和序列片段进行测定。结果在226例患者中,有44例患儿HRV检出阳性,阳性率19.47%,且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感冒患儿的HRV阳性率为20.78%,支气管炎为17.24%,肺炎为19.83%,支气管哮喘未检测出阳性,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V不同基因型与相同基因型的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55.5%~65.8%。结论 HRV是引起医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鼻病毒阳性患儿临床病症与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与鼻病毒的相关性,为防治鼻病毒感染提供重要的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26例,并使用RT-PCR对患儿进行人鼻病毒(HRV-A、HRV-B、HRV-C)等检测,并对产生阳性反应的标本行进化树分析、VP4/VP2衣壳蛋白质编码区基因和序列片段进行测定。结果在226例患者中,有44例患儿HRV检出阳性,阳性率19.47%,且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感冒患儿的HRV阳性率为20.78%,支气管炎为17.24%,肺炎为19.83%,支气管哮喘未检测出阳性,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V不同基因型与相同基因型的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55.5%~65.8%。结论 HRV是引起医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鼻病毒阳性患儿临床病症与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8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血清中呼吸道病原的IgM抗体,以调查小儿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结果]80例感染的患儿共检出病原阳性68例(85.0%),其中病毒感染59例;细菌感染9例;检出的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2、3、4型,柯萨奇病毒A7,柯萨奇病毒B1,埃可病毒7型,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1、12型,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病毒感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首位,其次是RSV和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宁市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分布特征。方法:采集14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FV 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Ⅰ、Ⅱ、Ⅲ),腺病毒(ADV),冠状病毒(HCoV)OC43/HKU1、229E/NL63,博卡病毒(HBoV),偏肺病毒(hMPV)检测。结果:从141份鼻咽拭子样本中检测出呼吸道病毒阳性22例,阳性率为15.6%。检出4种呼吸道病毒,其构成比分别为ADV 45.5%、PIVⅡ26.1%、HCoV-229E/NL63 17.4%、IFV A 13.0%。不同性别间患儿呼吸道病毒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组阳性率最低(6.3%),3~6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29.2%)。结论:西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ADV为西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HCoV-229E/NL63是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当前沧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病原学的状况,为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ARI住院患儿共74l例,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IV 1、PIV 2、PIV 3)、流感病毒A、B(IFV A、IFV B)。结果 741例患儿中阳性212例,总阳性率28.6%。不同性别患儿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RSV是住院ARI患儿最主要病原,其次是PIV3;冬季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5%,秋季最低,为15%。年龄≤3岁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4~7岁组和≥8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SV是导致沧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感染流行性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春季高发;不同年龄儿童对各种病毒存在不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潮汕地区14种呼吸道常见病毒和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指导临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因哮喘急性发作于我院就诊的98例潮汕儿童为观察组,同期哮喘非急性发作患儿45例入对照组,经过药物治疗和合理护理后观察组有52例患儿进入哮喘缓解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14种呼吸道常见病毒抗原,分析其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结果 98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中,RSV感染14例(14.3%),HMPV感染11例(11.2%),HRV感染9例(9.2%),ADV感染7例(7.2%),FLUA感染6例(6.1%),PIVⅢ感染5例(5.1%),FLUB感染2例(2.0%),PIVⅠ感染1例(1.0%),其他病毒感染3例(3.1%),合并感染1例(1.0%),急性发作期总感染率为60.2%,与哮喘缓解期及对照组总感染率30.8%、26.7%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病毒是潮汕地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首要原因,其中以RSV、HMPV、HRV、ADV、FLUA、PIV最常见,临床医师需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1 95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并发哮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95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88例并发哮喘,发病率约4.5%,患儿并发哮喘时的主要病原体为鼻病毒(rhino virus,RV),阳性例数构成比为33.0%、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阳性例数构成比为2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563,P0.05)、过敏体质(OR=4.137,P0.05)、哮喘家族史(OR=3.890,P0.05)、RV(OR=3.757,P0.05)、RSV(OR=2.732,P0.05)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呈正相关,而年龄3岁(OR=0.553,P0.05)呈现负相关。结论男性、低龄(年龄≤3岁)、过敏体质、哮喘家族史、RSV及RV感染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感控措施以减少患儿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以及年龄和流行季节特点. [方法]2007年4月~2008年3月应用实时荧光返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门诊180例年龄在4个月~11岁之间患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进行HRV检测,并进行不同年龄组、季节病原分布情况比较. [结果]1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共检测出HRV阳性26例,检出牢14.4%,其中92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6例,检出率17.39%,88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2例检出率13.6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岁82例中HRV阳性12例(14.6%),最小年龄11个月.~6岁78例中HRV阳性13例(16.67%),>6岁20例中HRV阳性1例(5%),三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RV阳性检出率在3~5月和10~11月各有一个高峰,以3月份最高(31.58%). [结论]鼻病毒是广州地区儿童急性七、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感染高峰集中在春、秋季两季.6岁以下儿童易感HRV.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三门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集578例ARI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IVⅠ~Ⅲ)、流感病毒A、B型(IVA、IVB)。结果 儿童ARI的病毒总检出率为61.59%,混合感染占45.22%。病毒总检出率冬季最高(77.35%)、夏季最低(25.00%)。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总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RSV、PIVⅢ、IVA的检出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30.62%、28.89%、21.97%。RSV及PIVⅢ在秋冬季、下呼吸道感染、3岁以下患儿中检出率较高;IVA在冬季、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率较高。结论 RSV 、PIVⅢ、IVA是三门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RSV 、PIVⅢ是秋冬季节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IVA是冬季各年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通过检测儿童ARI的病毒病原,对尽早明确病毒病原,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病毒病原学.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209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诱导痰中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及B型、副流感病毒l、2、3型、腺病毒.结果2209例ALRI患儿中,病毒感染阳性率46.22%,其中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其次为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婴幼儿病毒性ALRI好发于冬春季节.结论病毒感染在本地区ALRI中占重要地位.RSV是冬春季节婴幼儿ALRI的主要病原体,其次是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9.
李继文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50-1551
目的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情况及其与年龄、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14例,分别取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214例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病原学检查,其阳性率43.92%(94/21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73.4%(69/94),腺病毒(ADV)占3.19%(3/94),流感病毒A(IVA)占4.26%(4/94),流感病毒B(IVB)占5.32%(5/94),副流感病毒(PIV3)占9.58%(9/94),RSV和PIV3混合感染占2.13%(2/94);RSV和PIV1混合感染占1.06%(1/94);RSV和IVA混合感染占1.06%(1/94)。结论2007年冬季至2008年春季本市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各组别中以1—6月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检出率最高(52.94,47.71%),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测对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支气管哮喘预防治疗提供支持依据.方法 选择5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观察组)及6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和病原学检查,并对各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12例患儿合并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占22.64%,对照组合并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3例,占4.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47例,感染率为88.68%,检出革兰阴性菌占59.57%,革兰阳性菌占40.43%,对照组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为19.11%,检出革兰阴性菌占53.85%,革兰阳性菌占4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1.27%,流感嗜血菌17.02%,对照组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5.39%、流感嗜血菌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占19.15%、金黄色葡萄球菌17.02%,对照组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23.07%、金黄色葡萄球菌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呼吸道细菌感染可能是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