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②方法 对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③结果 本组16例患儿中,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28个月.其中男10例,女6例;秋冬季发病13例,3天内发生惊厥14例.临床胃肠炎症状不严重,伴无热惊厥呈全身性发作16例.发作间期EEG背景正常、头颅CT、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发作易控制,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出院后随访13例,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全部病例无癫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④结论 本组BICE具有以下特点:①1~2岁高发,秋冬季多发,无家族史;②无热惊厥于病程的1~3天发生多见,全身性发作为主,无脱水及酸中毒.血电解质、脑脊液、头颅CT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③惊厥易于控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BICE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为4个月~4岁3个月的婴幼儿,均为无热惊厥,惊厥发作形式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部分性发作,持续时间多数不超过5min,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2次,脑影像学、血生化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痫治疗。结论轻度胃肠炎可以伴有无热惊厥,均发生在婴幼儿,易于控制,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BICE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42例BICE患儿,发病年龄3~40个月.惊厥多发生在发病3d内,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次数多≤3次,实验室检查大便轮状病毒(RV)测定37例阳性,32例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39例正常,3例轻度异常,所有患儿惊厥止后未长期运用抗惊厥治疗,随访42例(6个月至2年),均无惊厥再发作.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住院并诊断为BICE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 78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月龄3~40个月,平均17.1个月;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76例发作时间在5min之内,2例发作时间长达15 min;56例患儿发作次数≥2次,平均1.95次,均在24~48 h内反复;56例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72例正常,6例异常;颅脑核磁共振检查68例无明显异常,7例轻度异常,3例拒做。随访中有3例复发,2例出现热性惊厥,1例转化为癫痫。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5.
崔建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9):885-886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科2005年8月—2009年3月因轻度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的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8例BICE患儿年龄5个月~36个月,平均年龄18个月。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d内,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次数多在3次以内,平均2.6次。26例行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均正常。3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大多数正常,仅有少数(8例)轻度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痫治疗。随访32例,3例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1年,接受随访的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1月共收治62例BICE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2例BICE,发病年龄在12~24个月占72.6%,中位数是13.2个月;其中男35例,女27例;52例在3 d内发生惊厥,惊厥持续时间均在5 min以内;51例在一次病程发作1~2次。出院后随访3~12个月,2例患儿腹泻时再次出现惊厥,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后遗症。结论 BICE多发生在12~24个月的婴幼儿,惊厥持续时间短,一次病程中绝大多数发作1~2次,预后良好,但尚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21例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患儿平均年龄13.7个月,秋冬季发病13例,占61.90%,3天内发生惊厥18例,占85.71%,整个病程惊厥发作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达5次,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2.2次,发作间期脑电图、脑影像学、脑脊液、血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全部病例无长期抗癫痫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平均间隔1年3个月)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BICE具有以下特点:①1~2岁高发,秋冬季多发,无家族史;②无热惊厥多见于发病3天内,全身性发作为主,早期频繁发作多见;③无脱水及酸中毒,血电解质、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④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发的良性婴儿惊厥(BICE)的预后情况。方法对因急性胃肠炎(GE)合并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21例患儿中,其中男11例,女10例,发病年龄最小4.5个月,最大25个月,1~2岁者共12例。临床GE症状不严重,伴无热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发作间期EEG(16例)和视频脑电图(5例)主要改变为4~5Hzθ波活动和正常睡眠EEG背景波,无一例有棘-慢波或尖波发放。其它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5例做脑脊液检查,11例做头颅CT检查,均正常。惊厥发作易控制。出院后随访16例,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同正常儿。结论轻度GE可以伴有无热惊厥,称之为BICE。  相似文献   

9.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分析2001年11月~2006年10月轻度胃肠炎伴发无热惊厥31例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31例均为5~25个月的婴幼儿,12~24个月22例;均发生在秋、冬季;3天内发生惊厥29例,1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1.4次,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仅1例呈4~5Hzθ波活动,其余脑电图均正常;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治疗。1例复发,复发≤ 2次,病程少于1年。全部病例无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可以伴有无热惊厥,均发生在婴幼儿,多数为一过性,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住院并诊断为BICE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26例患儿发病月龄8~38个月,冬季发病18例,惊厥发作形式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23例,持续时间不超过 5 min,1次病程中惊厥> 2次3例?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19例,血生化?头颅CT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随访26例,2例复发,随访期间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BICE发病年龄多为12~24月龄,冬季多发,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预后良好,无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孙鹏  王燕  武彦秋  马桂云 《河北医学》2012,18(2):187-190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38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儿胃肠道症状相对较轻,无或有轻度脱水,电解质基本正常,脑脊液检查正常,头颅影像学正常。年龄2-36个月,平均15.6 8.2月,惊厥发生于第1天10例(26.3%),第2天16例(42.1%),第3天6例(15.8%),第4天2例(5.3%),第5天2例(5.3%),第6天1例(2.6%),第7天1例(2.6%)。惊厥发作次数1-5次,仅发作1次25例(65.7%),发作2次7例(18.4%),发作3次3例(7.8%),发作4次2例(5.3%),发作5次1例(2.6%)。35例惊厥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92%),3例有失神及局灶性发作(8%)。4例患儿发病后脑电图检查异常,经复查均恢复正常。随访38例患儿均无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消化道症状轻而惊厥可反复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较好,苯巴比妥钠仍是治疗的有效药物,首剂给药剂量10mg/kg。本病预后良好,无复发,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收集保定市儿童医院BICE患儿32例,对其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惊厥发作27例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5例呈部分性发作泛化为全面性发作;血清电解质及血糖结果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发作间期24 h动态脑电图21例轻度异常。结论 BICE惊厥以3日内发作最为常见;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原;发作期所有脑电图均起源于局部,随后向全导泛化,考虑惊厥发作形式可能为部分性发作泛化为全面性发作;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39例患儿男23例,女16例,发病年龄4~26个月,病程3天内发生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一次病程中发作1~4次,持续时间短,易控制。发作间期脑电图无明显异常,血生化、脑脊液及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予抗癫痫治疗。随访3~66月,2例复发,病程〈1年。所有患儿预后良好,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童。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多为良性过程,预后好,不必长期抗癫痫治疗,但须注意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BICE患儿,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单发组56例(惊厥1次),多发组55例(惊厥次数 ≥ 2次);根据惊厥持续时间分为2组:惊厥持续时间<5 min者为短时组,共81例,惊厥持续时间 ≥ 5 min者为长时组,共3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辅助检查资料,并对所有患儿随访观察2年,分析预后。 结果 BICE患儿年龄集中在13~24个月,占全部患儿56.8%;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为主;82例3 d内发生惊厥,占73.9%;全面性起源的强直阵挛发作99例(89.2%),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性发作12例(10.8%);62例(55.9%)大便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单发组与多发组、短时组与长时组在性别、年龄、轮状病毒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1例见睡眠纺锤波及慢波改变,4例中央区顶部不典型尖慢波或棘慢波,余均正常。2年随访结果显示,9例(8.1%)患儿复发,6例转化为癫痫(5.4%)。 结论 BICE高发于13~24个月幼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多见,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向癫痫转化的可能,不需进行长期预防性抗惊厥治疗,长期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对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3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电解质紊乱20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5例,病毒性脑炎3例,低血糖症2例。结论: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原因多样化,与电解质紊乱、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毒性脑炎、低血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肠炎伴婴幼儿无热惊厥患儿惊厥的性质。方法对42例因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婴幼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随访。结果42例中出院诊断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32例,门诊随访1—3年后有3例因反复发作、脑电图异常诊断为癫痫;2例各复发1次,但脑电图正常,考虑为BICE复发,门诊随访中。42例中5例因脑电图检查可见痫样放电,而诊断为癫痫发作,2例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3例诊断为电解质、血糖紊乱引起。结论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婴幼儿病因复杂,如无阳性检查结果,既往无惊厥病史的病人大部分(29/42)是BICE患儿,但需神经门诊长期随访,部分病人随诊后诊断为癫痫,少部分病人可出现复发,且惊厥发作的出现有早于胃肠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本科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惊厥发生情况、治疗结果和临床检查结果.观察随访1年内患儿疾病复发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儿中,20例(66.7%)于冬季发病,1~2岁患儿占发病总人数的比例为80.0%(24/30),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27例(90.0%)。惊厥发生后静脉注射安定.或10%灌肠后患儿病情均缓解。所有患儿随访1年,未发现疾病复发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冬季是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发病的高发季节,1~2岁为患儿的高发年龄,轮状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碱性髓鞘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认识其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选取38例BICE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良性颅内压增高症、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共18例。观察组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2组,观察组1(<2次)16例,观察组2(≥ 2次)22例。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MBP和NSE含量。 结果 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观察组2上述指标显著高于观察组1(P<0.01);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两观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β、NSE含量对比,在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100β、NSE水平与BICE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BICE患儿存在脑神经细胞的损害,且随着惊厥发生次数增加,损害加重,其病理变化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