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全腔内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复杂瘤颈并行全腔内治疗、临床资料完善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共33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全腔内治疗,在进行传统的腔内修复术的同时,9例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瘤腔内注射术,12例联合近端瘤颈Cuff支架植入,8例联合肾动脉支架植入,4例联合下行导丝牵拉技术。所有病例均获得技术性成功。在3个月~7年的随访过程中,3例术后出现1a型内漏,2例随访中瘤腔未见明显增大,1例再次行介入治疗后内漏消失。另30例患者在随访中未见腹主动脉瘤破裂、支架内漏、移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根据瘤颈解剖特点,多种介入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早中期的随访提示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瘤颈角度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位移的影响。方法 选用28名患者CT影像分别建立术前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模型、术后两次随访(postoperative follow-up)AAA模型和覆膜支架模型,并根据术前瘤颈角度将模型分为非严重成角组(n=14)和严重成角组(n=14)。测量每个模型的几何形态,分析手术前后AAA几何参数、术后支架位移变化。通过血流动力学模拟计算术后第1次随访模型的位移力。结果 两组患者在瘤长度、最大直径、位移力、瘤颈长度变化和瘤体积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支架重心位移和近端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在内漏发生情况上,未严重成角组中有2例,严重成角组中有4例(P>0.05)。结论 严重的瘤颈成角可导致支架位移力显著增加以及近端锚固区减小,进而增加支架位移发生的可能性。建议在临床方面医生应加强对严重瘤颈成角患者的术后随访,警惕远期内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血管支架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腹主动脉瘤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因瘤体破裂致死,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及高并发症的风险对外科医师及患者均是一项严重的挑战,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运用血管支架的血管腔内治疗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显示较低的死亡率和良好的近期效果从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血管支架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腔内隔绝术在主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的操作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5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2例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无支架移位;术中发生内漏1例,经及时处理后消失;2例术后出现移植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3-21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假腔内见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有着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胸主动脉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人造血管置换术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每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IL-6、CRP、TNF-α水平比较无差异,治疗后对照组患者IL-6、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胸主动脉瘤临床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使用覆膜支架对腘动脉瘤患者行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行腔内修复的12例腘动脉瘤患者。观察动脉瘤变化,置入支架通畅情况,支架有无移位、断裂、内漏,肢体有无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果12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得成功。3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切口血肿1例,蓝趾综合征1例,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术后无夹层、血栓及假性动脉瘤形成,Viabahn支架无内漏、移位及断裂。随访期间1例出现股浅-腘动脉段动脉瘤形成,予以腔内覆膜支架修复;1例出现支架远心端局限性狭窄,狭窄约60%,予以球囊扩张后狭窄明显好转。随访1年,覆膜支架修复腘动脉瘤的通畅率为100%。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使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腘动脉瘤的短中期疗效较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后内漏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螺旋CT、动脉造影、核磁共振、多普勒超声等,但都是通过影像间接判断的,无法实现对内漏的直接有效检查,存在漏诊、操作复杂、检查成本高、对患者有一定创伤等缺点。 目的:采用植入式无线血压传感器长期监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瘤腔内血压,用于诊断是否发生内漏。 方法:用于腹主动脉瘤修复后内漏诊断的压力无线检测系统由植入式无线血压传感器、能量发射线圈、数据读取器和数据处理平台组成。植入式无线血压传感器直接检测瘤腔内血压。无线血压传感器由无线能量接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传感器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微控制器和射频通讯模块组成。 结果与结论:目前已经完成了样机的研制,并进行了体外模拟血压测试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初步验证了无线血压传感器进行压力遥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无线血压传感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瘤压;数字化医学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1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Solitaire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所有患者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满意,术中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远期生活质量,患者恢复良好率或轻残率为87.5%(7/8)。术后1a复查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载瘤动脉及毗邻的血管均保持通畅,无支架或弹簧圈移位发生;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患者动脉瘤残留或复发。影像学治愈率87.5%(7/8)。结论:血管内Solitaire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OSR)与腔内修复手术(EVAR)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18例,其中男102例、女16例,年龄(70.5±9.6)岁。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OSR组23例和EVAR组95例。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生活习惯、合并症、瘤体最大径、复杂瘤颈形态等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3)术后定期复查CT血管成像(CTA),观察有无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各型内漏等发生。结果 OSR组和EVAR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VA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OSR组,分别为(141.15±22.97) min与(242.79±29.41) min、(34.32±16.08) mL与(443.93±109.58)mL、(14.26±3.34) h与(52.25±12.05)h、(4.07±0.63) d与(6.48±0.83)d、(21.88±1.78) d与(24.44±2.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19、17.881、14.978、15.532、4.745,P值均<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获随访1年,除EVAR组2例出现轻微Ⅱ型内漏外,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主动脉瘤的OSR和EVAR均能取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与OSR相比较,EVA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禁饮食、卧床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上,部分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行腔内修复术后由于内漏以及内张力的原因还会继续膨大(再生长),甚至破裂。内漏和内张力的存在会显著影响瘤体内的力学/血流动力学环境,从而改变动脉瘤管壁的应力、应变,同时更会影响瘤体内及管壁中物质输运,如低密度脂蛋白(LDL)、氧气、一氧化氮(NO)等,进而改变动脉管壁的生化环境和生理特性。综述引起AAA术后再膨大的生物力学原因及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生物力学环境恶化(如管壁张应力升高)及生化环境异常(LDL沉积增加、氧气浓度变化等)引起的血管管壁强度下降可能是瘤体继续膨大的根源。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生物力学和力生物学角度系统研究AAA术后再膨大问题,将有助于更全面认识AAA术后再膨大的机制,同时也有助于腔内修复手术的改进及植介入器械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微导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栓塞材料的改进,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颅颈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可脱球囊、弹簧圈、液体栓塞剂、覆膜支架。与其他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相比,覆膜支架有2个突出优点:有较高的完全闭塞率和较低的再通率。 目的:介绍国内主要应用的几种覆膜支架,以及覆膜支架治疗颅颈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覆膜支架,生物相容性,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网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覆膜支架治疗颅颈血管病变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现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覆膜支架,主要采用的是美国Abbott公司推出的Jostent覆膜支架和上海微创公司生产的Willis覆膜支架。Jostent覆膜支架优点是生物相容性和扩展性较好,其多微孔结构可减少细胞扩散,阻止血小板聚集、炎性细胞移动,从而降低了继发性血栓及血管狭窄的概率;其缺点是在颅内动脉中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动脉不能过于迂曲,弯曲角度不能过于锐利,病变附近不能有不可闭塞的穿支或分支。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传统理念,整个支架系统具有一定的柔顺性,有助于其通过颅内弯曲的血管系统,尤其是颈内动脉虹吸段,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为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腹主动脉瘤直型覆膜支架在径向压握、自膨胀释放及植入后平衡状态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及各项生物力学指标。建立覆膜支架、压握工具以及目标血管的有限元模型。对圆柱状压握工具沿R轴负方向施加大小为6.50 mm的位移载荷,压握覆膜支架至外径为7.00 mm;将压握工具恢复到原始尺寸,建立血管/覆膜支架接触关系;支架完全释放后平衡状态下,对其内表面均匀施加50~150 mmHg动脉压。分析支架部分在压握与平衡状态下的最大主应变(MPS)峰值及分析后形态、释放状态下变形血管以及覆膜的等效应力峰值(VMS)。在径向压握过程中,金属支架最大压握主应变峰值为5.73%;在自膨胀释放过程中,造成血管壁应力集中的峰值为0.371 MPa,覆膜应力峰值为0.388 MPa;在植入后平衡状态下,支架平均应变为0.0859%,振荡应变为0.0486%,覆膜应力峰值为2.09 MPa,安全因子为8.23。支架部分在各工况下应变处于镍钛合金屈服强度之内,在圆角弯折处应变最为集中;覆膜部分在各工况下应力值也满足e PTFE膜材料的屈服强度。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覆膜支架的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覆膜材料选择提供一种分析方法, 可以提高覆膜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并给工程设计和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Limited by the high financial burden of stent-graft and proof of evident-based medicine, the popularization of 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 a mini-invasive method, is impeded in China. In order to reduce cost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made stents is imperative, but the relative research is still rare.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omestic-made stent-graft (Percutek) and Gore Excluder in the 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2014, there were 32 male patients with 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ged 56-79 years old with mean age of (70.2±6.9) years, admitted in the Vascular 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re were 11 cases undergoing domestic-made stent-graft repair and 21 undergoing Gore Excluder repair. Aortic CT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at 1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every 6 months thereaft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wo modaliti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Domestic-made stent-grafts were successfully implanted into the 11 patients, and there were 1 case of late type I endoleak, 1 of type II endoleak, 1 of iliac occlusion and 1 of death after surgery. Totally 11 stent-graft trunks, 18 iliac stent-grafts, 1 Cuff, and 1 bare metal stent were implanted in the domestic-made stent-graft group (2.8 stents/case). Totally 21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Gore Excluder repair with the success rate of 90%, and 2 cases of intraoperative I type endoleak (10%), 2 of postoperative I type endoleak and 2 of postoperative II type endoleak were observed. Totally 21 stent-graft trunks, 28 iliac stent-grafts and 3 Cuff were implanted in the Gore Excluder group (2.47 stents/cas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ovel domestic-made stent-graft has achieved a satisfactory outcome in 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 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lated indicators with the Gore Excluder; however, the long-term outcome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症、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18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在全麻下行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经左上肢置入造影导管造影,经股动脉导入支架人工血管植于夹层破口处封闭破裂口。结果18例共植入支架人工血管20只,2例发生内漏,均经加放一只支架人工血管封堵成功。操作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近期、中期效果良好。结论 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病人体质差,有合并症及外科手术禁忌的病人,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中经腹心包腔内注射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在心脏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SERCA2a基因转导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经腹心包腔内注射术,分别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和携带心肌肌浆网Ca2+-ATPase(SERCA2a)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导入HF+EGFP组和HF+SERCA2a组大鼠心包腔内,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荧光显微镜下检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和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肌浆网Ca2+-ATPase 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HF+EGFP组大鼠心肌组织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弥漫的绿色荧光。HF+SERCA2a组大鼠心肌表达心肌肌浆网Ca2+-ATPase蛋白明显高于HF组和HF+EGFP组大鼠,因而,其心功能也较另外2组大鼠明显改善,达到正常大鼠的水平。 结论: 经腹心包腔内注射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SERCA2a基因转导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死者,女性,78 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就诊.入院后第2天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及血压聚降,后抢救无效死亡.既往临床诊断:(1)高血压;(2)肾下型腹主动脉瘤;(3)主动脉及其部分分支硬化;(4)冠状动脉硬化. 尸体检查 眼观:老年女尸,发育正常,营养良好."T"字形切口,打开胸、...  相似文献   

18.
血管力学在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AAA局部的破裂出血是其主要的致命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检测手段的更新,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过去的30年中,其发病率上升了3倍,目前AAA的发病率在30‰∽66‰之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唯一有效手段犤1犦。在对AAA形成机制的研究中,学者们无法用明确的因素来解释AAA发病的原因;普遍认为是遗传、环境、生物化学、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综合作用的结果犤2犦。在对AAA的解剖部位研究后发现,约80%的AAA位于腹主动脉肾下段,有时波及双侧髂总动脉甚至髂外动脉,而肾上型相对少见犤  相似文献   

19.
据Sun Z[J Vasec Interv Radiol,2004,15(9):961-970]报道,采用层厚2mm、螺距1和重建间隔1mm的成像方案,虚拟血管内窥镜(VIE)成像指导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很少出现梯度伪影,可观察主动脉支架。  相似文献   

20.
据Sun Z[J Vasc Interv Radiol,2004,15(9):961—970]报道,采用层厚2mm、螺距1和重建间隔1mm的成像方案,重建主动脉支架植入图像,几乎无梯度伪影,可观察主动脉支架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