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哈尔滨市4所高校选取475名大学生,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的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测查,其中CTQ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负向预测调节积极情绪效能感(POS)(β=-0.38、-0.52);情感忽视和性虐待负向预测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β=-0.35、-0.31);躯体忽视负向预测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β=-0.23);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正向预测抑郁(β=0.78、3.20)。PO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性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21~0.029);DE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性虐待与抑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7~0.040);ANG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抑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6~0.019)。结论: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与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造性人格和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在该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创造性人格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20名大一学生进行测查,进而对创造性人格、成就动机和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①创造性人格与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573,P0.01),与成就动机显著正相关(r=0.407,P0.01);成就动机与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629,P0.01)。②创造性人格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45,P0.001),正向预测追求成功动机(β=0.54,P0.001),负向预测避免失败动机(β=-0.35,P0.001);追求成功动机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28,P0.001),避免失败动机负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33,P0.001)。③成就动机的两个维度,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都在创造性人格和大学生创新效能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创造性人格能通过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外倾性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56名大学生,采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简式中国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幸福感指数量表(IWS)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神经质、外倾性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在控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后,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38下降到-0.27,P0.01);外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亦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29下降到0.19,P0.01)。结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在神经质、外倾性及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抑郁的中介作用和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儿童抑郁量表(CDI)对随机抽取的144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负性生活事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睡眠质量;(2)抑郁部分中介了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3)抑郁的中介作用受到心理韧性的负向调节,即中介效应对于心理韧性水平低的初中生更大。结论:负性生活事件通过抑郁影响初中生睡眠质量,且抑郁的中介作用受到心理韧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领导是否在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间存在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领导力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情绪智力与自我领导以及自我领导与自我效能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0.67,0.53;P0.001);(2)情绪智力和自我领导均能显著预测自我效能(P0.001);(3)大学生自我领导在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3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7%。结论:大学生自我领导是情绪智力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感知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以及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感知量表、睡眠质量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多维社会支持量表对28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压力感知显著负向预测睡眠质量;②负性情绪在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分别调节了负性情绪中介效应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④负性情绪的中介效应随着社会支持的提高而降低。结论:降低压力感知与负性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学生疲劳、正负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疲劳量表-14、正负性情绪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某医科大学大一~大四754名医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医学生疲劳检出率为36.9%;②男医学生的正性情绪显著高于女医学生(F=3.71,P=0.054);③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F=17.62,P<0.001);④医学生的疲劳与正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结论 医学生的疲劳受到正负情绪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各维度对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91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反刍思维量表(R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别考察其睡眠质量、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PSQI得分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CES-D得分和SAI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0.44,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RRS的抑郁相关维度正向预测睡眠质量(标准化回归系数=0.49);抑郁和焦虑能够解释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间关系40.74%的变异。结论:抑郁相关维度正向作用于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一般拖延量表(GPS),对广东省5所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②时间管理倾向对拖延行为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497,P0.001),而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25,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在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4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相关显著;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能正向预测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37,0.47;P0.001);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69,P0.001);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家庭亲密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亲密度通过心理资本的增强可以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索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求职行为问卷》、《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求职意向量表》、《求职态度量表》和《求职主体规范量表》,测试1014名毕业生的求职态度、主体规范、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意向和求职行为,然后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①控制了性别、专业、家庭经济地位、家庭居住地和平均绩点后,求职态度能正向预测求职意向(β=0.25,p0.001)和求职努力(β=0.13,P0.001);主体规范能正向预测求职意向(β=0.9,P0.01)和求职努力(β=0.14,P0.001);求职自我效能感能正向预测求职努力(β=0.11,P0.001),但对求职意向没有预测作用(β=0.05,P0.5);②求职意向是主体规范与求职努力的部分中介变量,是求职态度与求职努力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态度、主体规范和求职意向促进积极的求职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可能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医学院43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逃避死亡接受与自杀意念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2,0.184,0.268,0.378;P0.001),自然死亡接受与乐观因子、睡眠因子及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48,-0.226,-0.164;P0.01);2逃避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6.871,P0.001),自然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469;P0.05);3自我效能感在逃避死亡接受和自然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c’/b=-1.243,3.616;P0.001)。结论:对医学生进行死亡教育,提高自我效能感,可有效的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伴依恋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检验情绪调节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和抑郁量表,对858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同伴依恋、情绪调节效能感与抑郁相关显著(P0.01);②同伴依恋(B=-0.18,P0.001)、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B=-0.04,P0.001)、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B=-0.11,P0.001)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③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在同伴依恋影响青少年抑郁中均发挥中介作用。结论:安全的同伴依恋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地情绪调节信念,这对降低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起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特质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方差分析显示,消极特质应对方式水平显著影响学习倦怠(F=21.54,P0.001)及其情绪(F=34.11,P0.001)和行为(F=9.54,P0.001)维度;积极特质应对方式水平显著影响学习倦怠(F=8.09,P0.001)及其成就感(F=32.58,P0.001)维度;②在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中,一般自我效能感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67.0%;③在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中,一般自我效能感不起中介作用。结论不同水平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有显著影响,其中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精神卫生防治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应用问卷星在本市社区精防人员中进行调查,包括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抑郁、焦虑量表。结果:共收集699份有效问卷,GSES条目均分为2.63±0.65,抑郁发生率18.7%,焦虑发生率10.0%,一般自我效能与抑郁(r=-0.268,P=0.000)、焦虑(r=-0.236,P=0.000)呈负相关。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精防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偏低,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分层抽样选取634名中学生,采用攻击性问卷(BPAQ)、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和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分别测试被试的攻击性、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水平。结果:青少年BPAQ得分与RSES、RESE和DMSC-S得分均存在负相关(r=-0.21~-0.45,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是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中介变量(95%CI:-0.49~-0.20,-0.45~-0.17),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33和-0.29,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95%CI:-0.29~-0.1),效应估计值为-0.19。结论:链式中介模型能较好解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职生大五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检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改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对分层整群抽取的57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P0.01);2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外倾性、责任心、宜人性(β=0.16,0.18,0.25,0.25,0.18;P0.01)可有效预测个体的生活满意度;3外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部分是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结论高职生人格特质不仅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会间接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PM)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门诊及住院患者55例,正常对照45例。采用剑桥前瞻性记忆量表评估前瞻性记忆功能,包括基于事件的PM(EBPM)和基于时间的PM(TBPM);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测验检测对象的执行和注意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精神分裂症组TBPM[(8.6±5.1)vs.(13.4±3.9),P0.001]与EBPM得分[(10.1±4.2)vs.(14.4±2.9),P0.00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SQI总分高于正常对照组[11.0(6.0,17.0)vs.9.0(5.0,14.0)];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入睡时间(Z=2.01,P=0.025)较长,睡眠障碍(Z=-2.71,P=0.004)较严重、催眠药物使用(Z=-4.75,P0.001)多、日间功能障碍(Z=-3.72,P0.001)严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PM与年龄(β=-0.26)、日间功能障碍(β=-0.71)呈负向关联,与教育程度(β=0.45)及睡眠效率(β=0.86)呈正向关联;EBPM分与年龄(β=-0.11)及PSQI日间功能障碍分(β=-0.09)呈负向关联,与受教育程度(β=0.32)、WSCT完成分类数(β=0.41)呈正向关联。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M明显受损,并可能与睡眠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西安市成年人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西安市603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女性的愤怒情绪(t=2.641,P0.01)和抑郁情绪(t=3.910,P0.001)比男性严重,男性的自尊感比女性强(t=-2.649,P0.01);青年人精力比中年人旺盛(t=2.899,P0.01),青年人比中年人容易产生紧张情绪(t=3.298,P0.01)和疲劳情绪(t=3.850,P0.001),但是中年人的抑郁情绪比青年人严重(t=-2.040,P0.05);2本研究中近一半的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女性的睡眠质量比男性差,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主观睡眠时间(t=2.580,P0.01)、睡眠潜伏期(t=3.900,P0.001)、睡眠效率(t=3.460,P0.01)和总分(t=1.490,P0.001)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白天功能紊乱因子上青年人得分显著高于中年人(t=3.530,P0.01);3紧张、愤怒、疲劳、压抑、抑郁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精力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呈负相关,自尊感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正相关。结论:西安市成年人情绪状态均低于我国常模,近半数人群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差可能与负性情绪较多、正性情绪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特战队员抑郁现状,探究特战队员情绪调节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对560名特战队员进行调查。结果:(1)特战队员抑郁的检出率为13.2%,其中中重度抑郁占9.6%。情绪调节方式使用的频率依次为式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行为抑制和认知重视,核心自我评价得分高于理论中值;(2)不同抑郁程度特战队员在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调节方式上有显著差异;(3)抑郁与核心自我评价(r=-0.660,P0.001)和情感求助(r=-0.289,P0.01)、自我安慰(r=-0.467,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认知重视(r=0.56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行为抑制相关不显著;(4)核心自我评价(β=-0.371,P0.001)和自我安慰(β=-0.275,P0.001)可负向预测抑郁程度,认知重视(β=0.395,P0.001)可正向预测抑郁程度;(5)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在核心自我评价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特战队员中重度抑郁发生率较高,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个体抑郁水平,且这种影响被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部分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