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_(对照组)=10.792,13.511,13.176,13.935;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t=2.621,4.683;P0.05)。干预前,两组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CQQC评分均明显提高(t=-13.244,-15.524,-25.508,-20.155;P0.05),且观察组于对照组相比GSES、CQQC评分更高(t=5.224,2.684,P0.05)。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F)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6年6月收治老年AMI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FBF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幸福度量表(MUNSH)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263,5.268;P0.001),观察组MUNS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535,P0.001);干预后,观察组SPB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990,P0.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如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t=3.792,3.629;P0.001)。结论:SFBF可有效改善老年AMI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幸福感,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群组孕期保健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产科门诊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孕期保健干预,观察组予以群组孕期保健干预,共干预12周。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GSES)、妊娠压力(PPS)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448,-6.690;P0.01);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683,-7.485;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χ~2=9.076,P0.05)。结论:群组孕期保健干预能够缓解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妊娠压力,提高自我效能,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用于冠心病干预中对患者心理状态、自我和谐水平等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13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奇偶数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干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评定量表(GAD-7)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自我效能水平,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自我和谐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PHQ-9、GAD-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132,-10.96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789,P0.05);观察组SCCS评分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134,-6.005;P0.05),自我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7,P0.05);观察组SAQ评分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情况(AS)、心绞痛发作频率(AF)、治疗满意度(TS)、疾病认知水平(DP)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031,5.881,4.104,3.829,3.619;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自我和谐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认知心理治疗对结核病伴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结核病伴抑郁患者160例,将2018年5-11月就诊的患者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患者选取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治疗法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SDS、SAS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5.510,-5.454;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HH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5.31,8.48,6.26,10.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上显著高于对照组(Z=2.97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GSES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7.054,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t=3.726,P0.05)。结论:认知心理疗法应用于结核病伴抑郁患者可调节其焦虑和抑郁心态、提高其对生活和疾病的希望水平、提高自身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的头部整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根据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t=-6.816,P0.05)、SDS评分(t=-5.89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987,P0.05);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308,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占比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00,P0.05),工作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1%(χ~2=5.908,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用于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剧治疗对癫痫患者自卑感、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信封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癫痫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均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剧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羞耻感评分、自我概念量表(TSC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应对方式评分。结果:观察组行为羞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102,P0.01);观察组TSCS量表中自我行动(t=4.348,P0.001)、自我认同(t=5.859,P0.001)、自我满意(t=5.264,P0.001)、社会自我(t=6.431,P0.001)、家庭自我(t=8.725,P0.001)、生理自我(t=5.096,P0.001)、心理自我(t=7.408,P0.001)、伦理自我(t=4.284,P0.001)、自我总分(t=4.567,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批评评分(t=-10.925,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t=-5.989,P0.001)、SDS评分(t=-8.519,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合理化(t=3.098,P=0.003)、求助(t=7.622,P0.001)、解决问题(t=2.462,P=0.01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退避(t=-12.810,P0.001)、自责(t=-8.488,P0.001)以及幻想(t=-4.837,P0.001)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癫痫患者给予心理剧治疗,可有效减少其羞耻与自卑感,提升自我概念水平,改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促使其采取成熟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对脑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某院就诊的ICH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连续干预治疗3个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智谋评分、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智谋量表(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0.656,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802,-2.925;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显著高于对照组(t=7.888;P0.05);观察组Herth希望量表(HHI)积极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070;P0.05);观察组HHI积极行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410;P0.05);观察组HHI亲密关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529;P0.05)。结论:ICH患者经过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治疗后,患者智谋评分显著升高、负性情绪减轻、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与术后康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162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均行胃癌根治术,并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以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其自我效能感,以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其心理弹性,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调查术后康复情况,分析GSES评分、CD-RISC评分与QLQ-C30评分相关性。结果:观察组GSES评分与CD-RISC中坚韧性评分、力量性评分以及乐观性评分(t=17.905,15.907,12.788,13.138;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WHOQOL-BREF中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环境评分及社会关系评分(t=12.282,12.081,3.198,5.182;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GSES评分、CD-RISC评分中坚韧性评分、乐观性评分、力量性评分均与WHOQOL-BREF中生理评分(r=0.723,0.671,0.691,0.704;P0.001)、心理评分(r=0.713,0.729,0.692,0.633;P0.001)、环境评分(r=0.469,0.531,0.555,0.533;P0.001)、社会关系评分(r=0.527,0.541,0.499,0.538;P0.001)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较低,且术后生存质量较差,二者与其术后生存质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可通过这两方面的干预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化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心理干预;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6,-2.083,-3.064;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20,-2.017,-4.137,-8.852;P0.05)。结论:标准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着重心理干预,并强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测定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778,-3.738;P0.05);干预前,两组GSE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1,-4.569;P0.05);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QLQ-C30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2.451,9.568;F组间=18.726,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督导在青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6例青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督导干预。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度,护理前、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后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度为90.57%,对照组康复训练依从度为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22,P0.001),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88,P0.001);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28,-6.72;P0.001);干预后,观察组QOL在社会、环境、心理和生理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3.76,11.43,9.23,9.37;P0.001)。结论:对青年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心理督导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度,改善患者应对方式以及负性情绪,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ST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9,-5.548,P0.001);干预后,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2),观察组SCSQ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8,P=0.009);干预后,观察组STLS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28)。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明显减轻老年CHD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ABC合理情绪疗法对食管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某院120例食管癌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BC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主观幸福感[幸福感量表(MUNSH)]及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UI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24,-3.60,-3.05,-5.05,-8.12;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33,-4.45;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性因子、MUNSH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5.45;P0.05),负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IEF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1,4.90,4.93,3.37,7.60;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ABC合理情绪疗法可降低食管癌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缓解不良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提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意象对话疗法对不孕症妇女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院收治的不孕妇女1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可分为对照组(n=85)和观察组(n=85),对照组行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观察组行意象对话疗法。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主观幸福感及生育生活质量[生育生活质量问卷(FertiQoL)]。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8.824,-8.487;P0.001);干预后,观察组正性因子和总幸福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负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t=10.473,11.571,-5.524;P0.001);观察组FertiQoL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659,6.009,7.592,5.812,6.215,3.960;P0.001)。结论:与认知行为干预疗法相比,意象对话法可改善不孕症妇女的心理状况,增加其主观幸福感,提高生育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聚焦解决模式(SFA)心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行SFA心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疾病不确定感[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术后恢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t=5.386,3.215;P0.05);干预后,对照组MUI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观察组(t=6.520,7.635,5.823,3.822,11.358;P0.05);干预后,观察组GCS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34,12.777;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765,11.210,8.083,5.150,9.201,10.016,9.909,6.643;P0.05)。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SFA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舞动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64例恢复期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50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平衡指数最小原则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2),对照组均给予PSD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舞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阳性和阴性症量表(PANSS)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疾病专用量表(SIS)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及FMA评分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3.239,3.749;P0.05);日常生活活动效能、自我管理效能等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4.737,4.842;P0.05);PANSS量表各维度分值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18.190,-20.936,-15.291,-3.782;P0.001),SIS量表各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4.385,4.484,4.823,3.352,2.565,3.189,2.586,2.304;P0.05)。结论:舞动治疗PSD患者可促进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团队心理疏导对弹性心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队心理疏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对比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并分析弹性心理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AQ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3.155,-4.072,5.247;P0.01)。观察组干预后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3.826,P0.001)。观察组干预后CD-RISC量表中总分、坚韧、乐观、自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916,3.381,3.319,2.729;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干预后CD-RISC量表评分中坚韧、乐观、自强、总分与SAQ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44,0.308,0.455,0.734;P0.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团队心理疏导能有效提高弹性心理评分,对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有积极影响,且有利于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角色转变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建档且待产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基础的分阶段整体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采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调查表评定初产妇产后对母亲角色的适应程度,观察产后两组喂养方式的变化,统计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应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评定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306,4.966;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角色适应差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适应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708,5.565;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χ~2=6.000,5.217;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技能、心理活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827,4.447;P0.05);观察组产妇奶量足所占按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奶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232,8.106;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可纠正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心理,促进其适应母亲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PPD)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为常规干预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疗法基础上采取结构式心理干预辅以健康教育。6周后,观察产后抑郁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健康生存质量测评表(HPQOL)评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及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11.413,-10.984,-6.372;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HPQOL评分中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4.613,5.466,11.981,16.750;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8.891,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治疗PPD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