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 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TIVA,在麻醉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D组每侧注射加入0.50 μg/kg右美托咪定的0.2%罗哌卡因30 mL,R组每侧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后2、6、12、24、48h 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有效PCA次数、舒芬太尼总量、哌替啶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 结果 与R组比较,D组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VAS评分和运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按压镇痛泵总次数、舒芬太尼总量、需要哌替啶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多模式镇痛方案提供新选择,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为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D组和C组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1 ml(1μtg/kg)+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生理盐水1 ml+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各时间点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9.8±3.2)min比(7.4±2.1)min;运动:(12.3±2.5) min比(8.2±1.6)min],作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T1~T5时D组HR减慢(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3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镇痛时间,但需注意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周梅 《医学信息》2019,(19):139-14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经静脉给药对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DEXIV组和DEXP组,各30例。对照组不使用DEX,DEXIV组为DEX静脉给药,DEXP组为DEX神经周围给药,比较三组患者进入复苏室即刻(PACU)、椎旁神经阻滞后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镇痛药物需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PACU时刻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6、12 h VAS评分高于DEXIV组和DEX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与DEXP组术后6、1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A首次自控按压时间早于DEXIV组与DEXP组,且累计按压次数高于DEXIV组与DEX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与DEXP组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额外镇痛药物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经静脉还是神经周围给药DEX均能延长罗哌卡因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物消耗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每组45例。R组注射0.15%罗哌卡因1 m L/kg,R+D组注射0.1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μg/kg。统计2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小儿FLACC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膀胱痉挛发生率、有效镇痛时间和辅助用药剂量。记录2组患儿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FLACC评分。结果 2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D组住院时间较R组短(P 0.05)。术后4 h、8 h、16 h,2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72 h,R+D组心率较R组慢(P 0.05)。术后4 h,2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8~72 h,R+D组平均动脉压较R组低(P 0.05)。术后4 h、8 h,2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6 h、24 h、36 h、48 h、72 h,R+D组FLACC评分低于R组(P 0.05)。术后4 h、8 h、36 h、48 h、72 h,2组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6 h、24 h,2组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D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R组(P 0.05),布洛芬悬液和曲马多注射液用量均少于R组(P 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D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R组(P 0.05)。出院后1个月,R+D组FLACC评分低于R组(P 0.05);出院后2个月、3个月,2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联合术后静脉镇痛,可延长有效镇痛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且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少,术后3个月内患者均未见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罗哌卡因致惊厥后小鼠负性情绪和中央杏仁核外侧囊状部(CeC)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4、4.8和9.6μg/kg右美托咪啶10 min后,腹腔注射半数致惊厥剂量罗哌卡因,离线视频记录各组小鼠给药后30 min内惊厥发生率及惊厥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旷场、高架十字迷宫试验观察各组小鼠惊厥发生24 h后的负性情绪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CeC内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罗哌卡因致小鼠惊厥的发生率、延长惊厥潜伏期、并缩短惊厥持续时间;增加惊厥发生24 h后小鼠旷场中央区域活动时间百分比、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减少CeC内p-ERK表达。结论: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改善罗哌卡因致惊厥后小鼠的负性情绪,可能与抑制CeC内ERK磷酸化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51)与对照组( n=50)。两组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术毕均实施双侧超声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7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59例。术后均开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泵,低浓度组0.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中浓度组0.7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高浓度组1.0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比较3组患者麻醉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术后6 h、12 h、24 h、48 h比较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患肢肌力评分以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低、中、高浓度3组中,罗哌卡因用量、吗啡用量以及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依次减少,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S评分在组内不同时间点、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低、中、高浓度3组间VAS评分、血液流变性指标水平均依次降低,患肢肌力评分、髋关节最大屈曲度以及最大外展活动度均依次增加,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mL右美托咪定联合0.1%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肢肌力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指标水平,降低血液黏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作为近几年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区域阻滞技术,已广泛用于胸外科及乳腺外科手术麻醉与镇痛中.SAPB通过阻滞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以及胸背神经达到完全的半胸阻滞.近年来,随着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飞速发展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术期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包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包皮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患儿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率、术后应激反应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与术后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糖、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浓度等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包皮手术麻醉中,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在镇痛、镇静方面,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便捷的镇痛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产妇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达到完全运动阻滞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值、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麻醉不良反应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时间长,且安全性高,具有理想的麻醉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药物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单独使用罗哌卡因40ml,0.375%)、B(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100μg右美托咪定)、C(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50μg右美托咪定)三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三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明显短于B组与C组,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两组(P0.05);A组、C组患者首次疼痛及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100μg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患者中麻醉应用效果最好,可有效缩短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择期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87例,其中对照组29例(全凭静脉麻醉)、竖脊肌平面阻滞组30例(T_5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28例(T_5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于术前,术后2 h、8 h、12h、24 h和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竖脊肌平面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 h、8 h、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又低于前锯肌平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竖脊肌平面阻滞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且竖脊肌平面组少于前锯肌平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孔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中,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较前锯肌平面阻滞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右美托咪啶在腰麻剖宫产术患者中对布比卡因阻滞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术的ASAⅠ或Ⅱ级50例产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组)。蛛网膜下腔穿刺给予0.5%布比卡因8 mg,胎儿娩出10 min后,DEX组予右美托咪啶1μg/kg,10 min输完后改为0.5μg/(kg·h)持续静注,NS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注直至术毕。记录腰麻布比卡因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胎儿娩出前(T0)、娩出后10 min(T1),试验药物给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的MAP和HR。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DEX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与NS组相比均显著延长(P0.05)。DEX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5),DEX组T2的HR明显低于NS组(P0.05),DEX组中有6例(24%)发生心动过缓。结论在腰麻剖宫产术患者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可以显著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对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择期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87例,其中对照组29例(全凭静脉麻醉)、竖脊肌平面阻滞组30例(T5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28例(T5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于术前,术后2 h、8 h、12 h、24 h和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竖脊肌平面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 h、8 h、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又低于前锯肌平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竖脊肌平面阻滞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且竖脊肌平面组少于前锯肌平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单孔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中,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较前锯肌平面阻滞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18~63岁;膝关节游离体54例,半月板损伤3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时关节腔分别注射镇痛药:罗哌卡因组(R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生理盐水1 mL;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1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右美托咪定0.5 μg/k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 mL;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2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右美托咪定1.0 μg/k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 mL。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后1、2、4、6、8、12、24 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术毕至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内地佐辛用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静息和运动状态下,三组患者VAS术后1 h最低,逐渐升高,在术后8 h达高峰;各组术后不同时间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8.116、90.791,P值均<0.01);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58、23.521,P值均<0.01);不同时点RD2组VAS均低于RD1组,RD1组均低于R组,其中术后1、2、4、6 h时点的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后8、12、24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D1、RD2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长于R组(P值均<0.05),RD2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长于RD1组(P<0.05);24 h内总的地佐辛用量RD1、RD2组少于R组(P值均<0.05),RD2组少于RD1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4 h内,均无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效果更佳,且镇痛效果与右美托咪定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对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40例。在喙突内下2 cm左右处,由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给予药物,R、RD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200 mg及罗哌卡因200 mg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容量均为40 m L。分别于T0~T4各时间点抽血5 m L,测定骨折患者血清中b FGF的浓度。结果与R组比较,RD组在T1~T3时MAP、HR显著降低(P0.05);在T0~T4各时间点时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RD组及R组在T1~T4时间点,血清b FGF浓度均呈上升趋势(P0.05);与R组比较,RD组T1~T4的b FGF浓度升高(P0.05)。结论 Dex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促进b FGF分泌的力度比单纯臂丛神经阻滞更大,促进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但对心动过缓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80例,年龄25 ~ 65岁,体质量55~ 75 kg,身高155~ 175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D组于神经阻滞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继之以0.5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两组均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30ml.记录两组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用药情况;记录患者入室时(To)、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 (T4)、60 min(T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芬太尼用药剂量均低于C组[止血带反应例数:8/40比14/40,止血带反应程度:2.4±0.8比60.2±20.4,辅助芬太尼用药剂量:(4.2±1.2)μg比(130.3±38.6) 1μg,均P<0.05],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迟于C组[(52.2±12.5)min比(30.2±11.8)min,P<0.05)].To时C组与D组两组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5时D组HR较C组减慢(均P<0.05);T1~T3时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点D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4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上肢神经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继之以0.5 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可明显减少止血带反应例数、减轻止血带反应程度、推迟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血脑屏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空白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PS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右美托咪定+脂多糖组(DEX+LPS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方法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在平台所在象限时间。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血脑屏障(BBB)结构蛋白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结果 LPS组大鼠认知功能受损严重,海马组织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TNF-α、 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DEX+LPS组大鼠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LPS组轻,海马组织Occludin蛋白和ZO-1的蛋白表达升高,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右美托咪定改善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认知功能,与上调Occludin以及ZO-1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施行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10m1+1%盐酸利多卡因10m126例.B组0.375%盐酸布比卡因10ml+1%盐酸利多卡因10m126例,肌间沟阻滞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罗哌卡因组与盐酸布比卡因组在阻滞效果、维持时间、起效时间,不良反应上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两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