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道德推脱与初中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问卷和道德推脱问卷及欺负行为问卷,对1359名初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道德推脱与欺负行为显著正相关;(2)攻击行为规范信念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欺负行为;(3)道德推脱中介了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与青少年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结论:道德推脱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对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道德推脱量表、道德认同量表以及网络攻击量表对7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道德推脱与网络攻击显著正相关,道德认同与网络攻击显著负相关;(2)道德认同中介了道德推脱与大学生网络攻击之间的关系;(3)性别调节了道德推脱通过道德认同影响大学生网络攻击这一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结论: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网络道德在道德推脱与大学生网络欺负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关系的调节效应。方法:使用道德推脱量表、网络道德量表、道德认同量表与网络欺负量表对7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网络道德、道德认同与网络欺负显著负相关。②网络道德中介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③道德认同调节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结论: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共情能力和校园欺凌中旁观者保护行为的关系,以及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道德认同问卷(MIM)、社会自我效能感问卷(S-EFF)、保护行为量表(DBS)对304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从中筛选出1122名有校园欺凌旁观经历的青少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情正向预测旁观者保护行为。(2)道德认同在共情与旁观者保护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共情与旁观者保护行为间以及道德认同与旁观者保护行为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当社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时,共情对旁观者保护行为的直接作用及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显著增强。结论:共情通过道德认同间接影响旁观者保护行为,社会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共情对旁观者保护行为及道德认同对旁观者保护行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积极情绪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积极情绪量表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对9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基本心理需要、积极情绪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呈两两正相关;②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间接作用路径有两条:通过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实现;通过基本心理需要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实现。③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平均间接效应为0.16,95%水平的置信区间为0.07~0.26。结论:社会支持是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基本心理需要和积极情绪在其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良同伴交往和道德推脱在冷酷无情特质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攻击问卷、道德推脱问卷、冷漠无情特质量表和自编的不良同伴交往量表对585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冷酷无情特质、不良同伴交往、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四个变量之间均两两显著相关。冷酷无情特质不仅可以直接预测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攻击行为(β=0.21,P=0.001),还可以通过不良同伴交往和道德推脱间接影响攻击行为的发生,中介效应量为0.31。结论:不良同伴交往和道德推脱在冷酷无情特质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友谊嫉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自尊与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友谊嫉妒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及攻击问卷对66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友谊嫉妒、自尊、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友谊嫉妒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自尊、自我控制在友谊嫉妒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结论:友谊嫉妒既可以直接引发攻击行为,又可以通过自尊、自我控制的单一中介效应和自尊→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引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社会认同和控制感在我国居民社会排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排斥量表、认同融合量表、需要威胁量表的控制感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我国1719名居民进行测查。结果:社会排斥与社会认同、控制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绪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社会认同和控制感在社会排斥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社会认同、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社会排斥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还可以通过社会认同和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内部人身份认知与道德推脱在职场排斥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排斥问卷、内部人身份感知量表、道德推脱量表以及亲组织不道德行为量表对503名员工进行两阶段追踪调查。结果:职场排斥与道德推脱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内部人身份认知呈显著负相关;内部人身份认知和道德推脱在职场排斥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内部人身份认知、道德推脱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职场排斥既可以直接预测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也可以通过内部人身份认知和道德推脱的多重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亲组织不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居民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社区认同和控制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主观社会经济地位MacArthur量表、社区认同量表、控制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全国范围内5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会阶层、社区认同、控制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阶层分别通过社区认同和控制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社区认同和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结论:社区认同和控制感在居民社会阶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控制、道德推脱与初中生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父母控制问卷、道德推脱问卷和网络欺负问卷对538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母行为控制与初中生道德推脱和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初中生道德推脱和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均可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初中生网络欺负产生影响。结论:虽然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初中生网络欺负的影响不同,但道德推脱在其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拒绝敏感性与孤独感在精神病态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黑暗十二条量表、拒绝敏感性量表、孤独感量表(UCLA)、攻击性行为问卷对472名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病态、拒绝敏感性、孤独感和攻击性行为两两呈显著相关;(2)Bootstrap检验表明,拒绝敏感性和孤独感在精神病态和攻击性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 精神病态可以通过拒绝敏感性、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拒绝敏感性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并检验道德推脱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欺负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是否显著。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问卷309份。结果: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r=-0.187,P0.01),网络社会支持与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r=-0.166,P0.01),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r=0.361,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F=11.083,P=0.001)和道德推脱(F=45.971,P0.001)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欺负,道德推脱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欺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欺负,也可以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欺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坚毅和特定领域冲动对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关系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坚毅量表和特定领域冲动量表对63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坚毅和特定领域冲动在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3条路径组成:社会支持—坚毅—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支持—特定领域冲动—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支持—坚毅—特定领域冲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这3条路径的效应值分别占总效应的23.79%、12.24%和16.87%。结论:社会支持除了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还通过坚毅和特定领域冲动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坚毅-特定领域冲动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量表、道德推脱量表、网络道德量表及网络欺负量表对78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网络道德与网络欺负显著负相关;(2)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会增加大学生网络欺负;(3)道德推脱中介了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与大学生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4)网络道德中介了道德推脱与大学生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结论:道德推脱与网络道德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是否在社会适应与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认同量表、心理和谐问卷和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问卷对205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适应、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适应与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适应、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自我认同、心理和谐分别中介了社会适应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结论: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在社会适应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探讨道德推脱、传统欺负的链式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问卷、亲子冲突问卷、道德推脱量表和传统欺负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88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网络欺负的发生率为16.0%,男生(21.2%)显著高于女生(11.6%)(χ~2=15.80, P0.01)。②网络欺负与亲子冲突、道德推脱、传统欺负显著正相关(r=0.12~0.57, Ps0.01)。③总体上,亲子冲突对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传统欺负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④分性别来看,亲子冲突对男生网络欺负是通过道德推脱、传统欺负的链式中介作用起间接影响,而对女生网络欺负则是通过传统欺负的独立中介作用起间接影响。结论: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有显著影响,道德推脱、传统欺负在其中具有链式中介效应,且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述情障碍、人际信任对其攻击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述情障碍问卷、人际信任量表、攻击问卷对345名服刑人员进行施测。结果: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述情障碍、人际信任和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述情障碍在童年期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成立,述情障碍与人际信任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结论:儿童期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服刑人员的攻击行为,还能通过述情障碍与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服刑人员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在父亲协同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亲协同教养问卷、亲社会行为量表、儿童人际信任问卷、安全感量表对43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父亲协同教养、安全感、人际信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分别在父亲协同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在父亲协同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亲协同教养除了直接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外,还通过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会情绪能力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欺负受害者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98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情绪能力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2)同伴关系是社会情绪能力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3)欺负受害是同伴关系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4)同伴关系和欺负受害在社会情绪能力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情绪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还通过同伴关系和欺负受害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