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及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60~80岁老年人335名,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得分≥16分为"有抑郁症状")来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用Gross情绪调节问卷(ERQ,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分量表)来评估老年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情况,用沉思量表(RRS)来测量老年人沉思策略的使用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的比例为19.9%(61/306)。CES-D总分与ERQ的认知重评得分呈负相关(r=-0.21,P<0.01),与ERQ的表达抑制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8,P>0.05),与RRS总分呈正相关(r=0.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0.42,P<0.05)、健康状况好(OR=0.29,P<0.001)、生活方式好(OR=0.09,P<0.01)、经济状况好(OR=0.05~0.23,P<0.01)和ERQ认知重评得分较高(OR=0.93,P<0.05)的老年人,CES-D得分较低;而高龄(OR=1.04,P<0.05)和RRS总分较高(OR=1.19,P<0.01)的老年人,CES-D得分较高。结论:女性、高龄、经济状况差、健康水平低、无子女或子女在外地或国外、越多使用沉思策略和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老年人,越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体形不满、抑郁情绪和进食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进食障碍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线索。方法:以班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长沙市某高中518名高一学生,采用自评体形不满问卷(BDQ)、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食态度量表(EAT-26)对青少年的身体部位满意程度、抑郁情绪、进食障碍倾向进行测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结果:BDQ得分、CES-D得分、EAT-26得分两两正相关(r=0.21~0.38;P0.01)。CES-D得分在BDQ得分与EAT-26得分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75.8%。男、女生中介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情绪是体形不满对进食障碍倾向影响的中介变量,有效控制青少年体形不满与抑郁情绪的程度,对于预防进食障碍倾向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创伤经历、抑郁症状及其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市(10~17岁)中小学生5793例,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测评创伤经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筛检被试的抑郁症状,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评定五种人格特征的水平。结果:本调查中青少年抑郁症状(CES-D≥16分认为有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 2%(937/5793)。CT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 CES-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NEO-FFI神经质人格得分均存在正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人格得分均存在负相关(均P 0. 05)。人格特征在早期创伤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 22,95%CI:0. 19~0. 25,P 0. 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2. 4%。结论: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呈正相关,人格特征可能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团体辅导对失恋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精神病性量表测量结果为无,SAS得分大于40,SDS得分大于40的正经历着失恋,分手1个月以上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被试进行为期8次的团体辅导,探讨团体辅导活动对大学生失恋引起的焦虑、抑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失恋大学生焦虑、抑郁及其应对方式特点。结果 1在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水平和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没有差异;2团体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t=-4.122,P0.01)、抑郁(t=-3.355,P0.01)得分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方面,相比对照组被试,实验组被试开始更多的运用"问题解决"(t=2.468,P0.05)、"求助"(t=4.174,P0.01)这两种积极的应对方式;33个月后的追踪测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t=-3.514,P0.01)、抑郁(t=-6.118,P0.01)得分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方面,实验组被试运用了更多的"问题解决"(t=3.581,P0.01)、"求助"(t=4.521,P0.01)这两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对照组被试运用了更多的"自责"(t=-4.045,P0.01)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地帮助失恋大学生摆脱失恋困境;团体辅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成员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PTSD)对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8例并发PTSD的T2DM患者为研究组,另选60例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相关量表评估其近期情绪、心理状态及PTSD症状严重程度,并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糖、胰岛素抵抗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情绪调节问卷(ERQ)评分、第五版创伤后应激障碍测评量表(PCL-5)4个维度(再体验、回避、认知与情绪的负性改变、唤醒)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3.43,35.59,49.46,29.41,29.11,40.36;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明显低,差异有显著性(t=2.08,2.63,2.22,5.68,-3.59,-4.86;P0.05)。并发PTSD的T2DM患者ERQ评分与FPG、2hFPG、HbAlC、HOMA-IR正相关,与FINS、IS负相关(r=0.30,0.35,0.32,0.45,-0.36,-0.40;P0.05);PCL-5评分与FPG、2hFPG、HbAlC、HOMA-IR正相关,与FINS、IS负相关(r=0.31,0.35,0.34,0.47,-0.38,-0.43;P0.05)。结论:PTSD可导致T2DM患者血糖进一步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加重,在T2DM的临床干预工作中应注重防治PTS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在台风灾后受损情况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台风灾后受损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测表(PCL-5)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经历过台风的311名海南省受灾民众进行调查。结果:①PTSD在述情障碍组中的症状阳性率(10.2%)显著高于非述情障碍组(3.4%),述情障碍在PTSD症状阳性组中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非PTSD症状组(42.3%)(χ~2=5.839,P0.05);②述情障碍组与非述情障碍组在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性回避、认知和心境的消极改变以及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维度得分及PCL-5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4.772,-3.881,-5.643,-5.109;P0.001);③台风灾后受损情况,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述情障碍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r=0.305,0.131,0.333;P0.05);④台风灾后受损情况和述情障碍分别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66,t=5.112,P0.001;β=0.298,t=5.723,P0.001),述情障碍在台风灾后受损情况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上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β=0.165,t=3.133,P0.01)。结论:述情障碍在台风灾后受损情况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上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克拉玛依区维吾尔族、汉族青少年的焦虑、抑郁、自尊等心理状况,为克拉玛依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样维吾尔族青少年387名、汉族青少年873名,以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调查维吾尔族、汉族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特点。结果: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抑郁、焦虑程度高于汉族青少年(t=5.1069,3.6857;P0.01)。汉族青少年的交往焦虑、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维吾尔族青少年(t=3.141,3.625;P0.01)。汉族青少年更倾向于采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t=5.301,P0.01);在消极应对方面,汉族和维族青少年没有差异。结论:克拉玛依区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带有地区文化特点,汉族和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随失独年限变化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国五省十市为调查点,选取373位失独父母开展调查,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5)、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对其心理创伤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失独父母PTSD症状筛查阳性率为57. 1%(213/373),症状B、C、D、E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77. 7%(290/373)、75. 9%(283/373)、71. 0%(265/373)和68. 6%(256/373)。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能够负向预测PCL-5和症状D得分,即经济状况越好症状得分越低(β=-0. 13~-0. 10,P 0. 05);孩子去世年龄能够负向预测PCL-5、症状B和D得分,即孩子去世时年龄越小创伤症状得分越高(β=-0. 12~-0. 10,P 0. 05);CES-D得分能够正向预测PCL-5及其子症状得分(β=0. 67~0. 78,P 0. 05)。结论: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筛查阳性率较高,其创伤症状受家庭经济情况、孩子去世的年龄和抑郁症状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神经质量表(Nf)对急进高原800名新兵进行团体心理测评。结果:①急进高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0.1%和31.4%,其中,重度状态、特质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1%和2.3%,抑郁发生率为19.5%,其中,重度抑郁为0.4%;②急进高原新兵SDS得分显著高于平原新兵(t=2.462;P0.05)。SAI和TAI得分显著低于平原新兵(t=-3.681,-4.509;P0.01);③急进高原新兵年龄≤18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1岁组(F=3.534;P0.05),文化程度低组TAI得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高组(t=2.426;P0.05);④STAI得分和SDS得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失眠、神经质、高原反应呈显著正相关(r=0.286~0.679;P0.01)。结论:急进高原新兵存在状态、特质焦虑以及抑郁。特质焦虑呈现一定的年龄和文化特征,状态-特质焦虑、抑郁与创伤后应激、失眠、神经质、高原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不同安置社区中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症状的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四川彭州市新兴镇两个聚居点的全部居民约2000人进行了普查,抽取其中信息完整的轻度受灾群众209人,其中原址安置居民100人,迁址安置居民109人。采用自编灾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测量围创伤期变量、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结果:迁址安置组IES-R得分和CES-D得分均高于原址安置的受试[(37.21±15.12)vs.(32.82±14.96),P=0.036;(22.49±8.95)vs.(19.52±8.86),P=0.017];在不同组受试的回归分析中,震后人际关系变化对PTSD症状在迁址组中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在原址组中预测作用为正[(β=-0.277)vs.(β=0.176)];财物损失对PTSD症状在迁址组中没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在原址组中亦有负性预测作用[(未进入方程)vs.(β=-0.326)]。结论:不同的安置方式会对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造成影响,迁址安置的群众在PTSD和抑郁症状上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水平差异及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与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24名,同期网络招募健康被试(正常对照组)99名,采用认知融合量表(CFQ),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的CFQ、AAO-II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所有被试(n=223)的认知融合得分与经验性回避得分均正向预测抑郁水平得分(β=0.40、0.25,均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融合及经验性回避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均与抑郁水平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12.
唐山大地震孤儿性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经历唐山地震的孤儿在地震灾难发生30年后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共有260例唐山地震的孤儿幸存者和241例经历唐山地震的非孤儿幸存者作为对照参加调查。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被试进行评估。结果在全部被试中,EPQ-N分与SCL-90总分(r=0.51)、SCL-90总均分(r=0.51)、SCL-90阳性项目数(r=0.52)、SCL-90阳性症状均分(r=0.32)、自评抑郁问卷(r=0.53)、自评焦虑问卷(r=0.51)显著相关,P均〈0.01;地震孤儿组(260例)EPQ-N分高于非孤儿对照组(241例)(47.65±11.41,44.92±9.46,t=2.91,P〈0.01)和EPQ-E分低于对照组(55.7±10.14,58.86±10.13,t=3.41,P〈0.01);患PTSD的孤儿组(n=32)EPQ-E分低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n=228)(51.88±11.34,56.32±9.87,t=2.34,P〈0.05),患PTSD的孤儿组EPQ-N分高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54.84±10.89,46.64±11.14,t=3.910,P〈0.01)。结论唐山地震发生30年后,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孤儿幸存者人格特质有明显倾向性,这种人格特征的倾向性与孤儿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咨询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广州市2所医学院校346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2.610,P0.01),男生高于女生,而在年级变量上差异不显著;医学生抑郁情绪得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F=4.195,P0.01),1~3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4、5年级学生;②医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75,P0.01),且对抑郁得分回归显著(B=-0.843,P0.01)。结论医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核心自我评价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了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社会支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方法:以某市3所学校的309名初中生为被试,构建线性模型,分析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在社会支持中,家庭支持维度(t=-2.60,P0.05)和其他支持维度(t=-2.54,P0.05)的男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同时在认知情绪调节中自我责难维度(t=2.03,P0.05)和责难他人维度(t=3.52,P0.01)的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在家庭支持维度(t=22.57,P0.01)、朋友支持维度(t=6.53,P0.05)与其他支持维度(t=-12.12,P0.01)上,不同年级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在躯体攻击(t=-16.00,P0.01)、敌意(t=-12.05,P0.01)和愤怒情绪(t=-10.08,P0.01)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的朋友支持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想法"条目对28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6.95%,有自杀意念组的生活事件各因素得分及总分、抑郁总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人际关系(t=-17.039,P0.001)、学习压力(t=-13.000,P0.001)、受惩罚(t=-11.000,P0.001)、丧失(t=-8.800,P0.001)、健康适应(t=-15.631,P0.001)、其他(t=-12.240,P0.001)、生活事件总分(t=-16.060,P0.001)、抑郁总分(t=-29.821,P0.001),有自杀意念组的自尊总分(t=-3.92,P0.001)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组;生活事件、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179,0.638,P0.01),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259,P0.01);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和抑郁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54和0.255),生活事件通过自尊作用于抑郁,又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为0.112)。结论: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消除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非适应性策略在抑郁症状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全国10个城市抽取7110名(男生3486人,女生3624人;高中3496人,初中3614人)中学生,采用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评定中学生的抑郁症状、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值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并采用路径分析评估非适应策略的中介效应。结果:中学生的CES-D平均分为(17.0±9.2),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0%。男生和女生的ASLE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20.0)vs.(30.5±18.9),P0.05],高中生的ASLEC得分高于初中生[(33.9±19.6)vs.(27.3±18.6),P0.01]。CERQ-C的非适应性策略得分为(38.6±10.4),与CES-D得分和ASLEC得分三者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40~0.48,均P0.05);且非适应性策略在抑郁症状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2,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可能与其经历较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相关,而对负性生活事件的非适应性策略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钦州的279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广西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阳性症状比例为44.08%。SCL-90所有项目的得分除躯体化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农村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t=9.375,P0.01)、抑郁(t=6.764,P0.05)、焦虑(t=8.442,P0.01)、恐怖(t=8.192,P0.01)、偏执(t=7.087,P0.01)、精神病性(t=9.794,P0.01)、其他(t=6.528,P0.05)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郊区贫困大学生差异显著;贫困女大学生在躯体化(t=7.041,P0.01)、人际关系(t=6.28,P0.05)、抑郁(t=10.603,P0.01)、敌对(t=5.886,P0.05)、精神病性(t=5.104,P0.05)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显著。结论:广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该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验希望源量表(LOH)中文版在医务人员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医务人员315人,进行条目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用生活取向量表(LOT)、情绪调节量表(ER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检验效标效度。结果:条目与总分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修订后21个条目LOH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6.5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修订后LOH的3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3.30,CFI=0.91,TLI=0.90,RMSEA=0.09)。修订后LOH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LOT总分和ERQ认知重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34~0.60,均P<0.01),与HAD焦虑和抑郁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25~-0.47,均P<0.01)。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93,重测信度为0.60。结论:希望源量表中文版在医务人员群体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希望感量表(CHS)对1313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希望感的动力因子、生活事件的受惩罚因子和其它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1.99,4.82,6.11;P0.05);2生活应激事件、抑郁和希望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P0.01);3希望感对抑郁水平的变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097,P0.01);生活应激事件中各因子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生活应激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因子与希望感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828,P0.001)。结论:希望感能够缓解学习压力给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认知倾向问卷(COAT)、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天津某高校的258名非贫困大学生和17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并检测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抑郁粗分(38.02±8.22)、消极应对(9.31±3.64)得分显著高于后者;乐观因子(7.42±2.86)以及认知总分(11.07±3.52)显著低于后者.②抑郁组贫困生乐观因子分(6.02±2.76)以及认知总分(10.23±3.48)低于非抑郁组(P<0.01),且抑郁程度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抑郁组贫闲生消极应对(10.26±4.85)得分高于非抑郁组,积极应对(20.08±6.72)分低于非抑郁组(P<0.01),且抑郁程度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1);抑郁组贫困生血浆皮质醇水平(365.4±51.8)高于非抑郁组(P<0.01),且抑郁严重程度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r=0.46,P<0.01).③回归分析显示,乐观因子和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能是贫困生抑郁症状的预测变量.结论: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可能与认知倾向、应对方式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