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的头部整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根据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t=-6.816,P0.05)、SDS评分(t=-5.89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987,P0.05);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308,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占比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00,P0.05),工作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1%(χ~2=5.908,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用于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干预在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于2013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干预期间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1周后,观察组HAMA(t=-6.733,P0.05)、HAMD(t=-5.910,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HI评分(t=5.949,P0.05)、GSES评分(t=4.688,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332,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用于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认知心理治疗对结核病伴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结核病伴抑郁患者160例,将2018年5-11月就诊的患者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患者选取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治疗法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SDS、SAS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5.510,-5.454;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HH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5.31,8.48,6.26,10.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上显著高于对照组(Z=2.97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GSES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7.054,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t=3.726,P0.05)。结论:认知心理疗法应用于结核病伴抑郁患者可调节其焦虑和抑郁心态、提高其对生活和疾病的希望水平、提高自身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S)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常规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后1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46、-5.79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035,P0.01);观察组QOL量表各分项目条目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749、-12.727、-14.945、-12.563、-24.563,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干预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NSCL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对狼疮肾炎患者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狼疮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850,-5.528;P0.01);观察组的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及CD-RISC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725,5.816,13.852,9.416;P0.01);观察组的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态度、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评分及HHI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219,12.440,11.490,18.085;P0.01)。结论:狼疮肾炎患者应用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心理弹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疾病治疗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PPD)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为常规干预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疗法基础上采取结构式心理干预辅以健康教育。6周后,观察产后抑郁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健康生存质量测评表(HPQOL)评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及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11.413,-10.984,-6.372;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HPQOL评分中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4.613,5.466,11.981,16.750;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8.891,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治疗PPD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ABC合理情绪疗法对食管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某院120例食管癌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BC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主观幸福感[幸福感量表(MUNSH)]及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UI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24,-3.60,-3.05,-5.05,-8.12;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33,-4.45;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性因子、MUNSH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5.45;P0.05),负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IEF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1,4.90,4.93,3.37,7.60;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ABC合理情绪疗法可降低食管癌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缓解不良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提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叙事心理疗法对腹腔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予以腹腔镜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均予以腹腔镜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叙事心理疗法护理,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心理疗法。干预前后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舒适度评估,改良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其心理变化,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其负性心理情绪。结果:干预后对照组GCQ评分中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均显著低于观察组(t生理=4.65,P0.01;t心理=2.19,P0.05;t精神=4.13,P0.05;t社会文化及环境=4.96,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况(t情绪波动=5.34,P0.01;t性格变化=6.88,P0.01;t角色认知冲突=3.29,P0.01)、行为习惯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睡眠紊乱=2.72,P0.01;t饮食不节=4.31,P0.01);干预后对照组SAS、SDS均显著高于观察组(t=3.33,3.53;P0.05)。结论:叙事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腹腔镜多囊卵巢法患者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倾诉、分析、引导等心理治疗,促使患者调节其生活方式,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心理疗法对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0例颅脑外伤后发生创伤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脑外科干预,并予以舍曲林等抗精神药治疗,常规组予以rTMS治疗,每7d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干预2周。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检查表-平民版(PTSD,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问卷调查评估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及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评估其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常规组反复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评分、警觉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t=2.183,2.492,2.226;P0.05);观察组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t=4.273,2.689,5.839;P0.05),但常规组坚韧、乐观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t=4.331,P0.05);负性情绪显著低于常规组(t=-2.988,P0.05),但常规组正性情绪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TMS联合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颅脑外伤后PTSD患者创伤应激反应,避免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疏导对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前给予早期心理疏导。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希望水平总分、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用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各维度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8.67,-6.22,-8.24,-7.68;P0.01),且高于对照组(t=10.39,6.32,9.76,7.50;P0.01)。治疗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10.35,P0.01),且高于对照组(t=8.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2.27,P=0.02)。结论:早期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宫颈癌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集体心理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疲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集体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疲乏状况[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希望水平[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及生活质量[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 KDQOL-SFTM)]。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03,6.232;P0.05);观察组FS-14各维度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9,5.095,6.263;P0.05);观察组H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7,2.836,6.348,6.706;P0.05);观察组KDQOL-SFT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85,P0.05)。结论:与常规心理治疗相比,集体心理治疗能更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疲乏程度,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在支气管哮喘(BA)儿童中的应用及对自我效能、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稳定期BA患儿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方案进行干预,比较干预6个月时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及患儿自我效能、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6个月时,两组FEV1%(t=-9.711,-5.970;P0.05)、PEF%(t=-8.887,-5.143;P0.05)及C-ACT评分(t=-7.810,-2.181;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EV1%、PEF%及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t=2.632,2.548,3.829;P0.05);两组CDSES量表完成自我管理(t=-8.406,-5.197;P0.05)、一般自我效能(t=-7.400,-4.767;P0.05)、达成结果(t=-8.065,-4.165;P0.05)及应对问题(t=-10.981,-6.507;P0.05)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结果及应对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004,2.136,2.157,2.184;P0.05);两组CICRS量表个性特征(t=-7.849,-4.173;P0.05)、应对方式(t=-7.447,-3.750;P0.05)、人际关系评分(t=-6.115,-3.124;P0.05)及心理韧性平均分(t=-6119,-2.440;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韧性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t=2.350,2.163,2.466;P0.05));两组CODI量表逃避(t=7.759,-3.831;P0.05)、远离(t=6.164,3.247;P0.05)及负性情绪反应(t=6.003,2.938;P0.05)评分均明显降低,幻想(t=-6.158,-2.535,P0.05)、自我安慰(t=-8.408,-5.108;P0.05)及接受(t=-8.786,-6.785;P0.05)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逃避、远离及负性情绪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t=-2.261,-2.652,-2.523;P0.05),幻想、自我安慰及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t=2.231,2.084,2.063;P0.05);两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日常生活管理(t=-14.555,-7.415;P0.05)、疾病医学管理(t=-14.450,-9.218;P0.05)、社会心理管理(t=-25.510,-11.651;P0.05)评分及总分(t=-21.245,-10.272;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社会心理管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5.793,3.961,9.748,7.356;P0.05)。结论:采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对哮喘儿童进行干预可有效增强患儿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改善患儿应对方式并提升患儿自我管理水平和哮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正向激励干预在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及对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16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分为正向激励干预组(研究组,n=58)和常规干预组(对照组,n=58)。于干预前(T1)及干预1个月后(T2)评估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境状态量表(POMS-SF)]、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心理一致感[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生存质量[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比较前后有无差别。结果:T2时,两组POMS-SF各负性分量表评分除愤怒-敌意无明显变化外均较T1降低(研究组:t抑郁-沮丧=7.285、t疲乏-迟钝=9.332、t迷惑-混乱=9.747、t紧张-焦虑=11.862;对照组:t抑郁-沮丧=3.291、t疲乏-迟钝=3.442、t迷惑-混乱=5.575、t紧张-焦虑=5.179;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抑郁-沮丧=-3.232、t疲乏-迟钝=-4.621、t迷惑-混乱=-3.475、t紧张-焦虑=-5.400,P0.05);两组精力-活力评分则均较T1升高(研究组:t=-10.994,对照组:t=-4.432,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5.372,P0.05)。两组HH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T1时升高(研究组:t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8.132、t采取的积极行动=-11.875、t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13.262,对照组:t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3.527、t采取的积极行动=-9.999、t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6.686;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3.773、t采取的积极行动=2.982、t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3.712,P0.05)。两组MCMQ量表面对评分均较T1时升高(研究组:t=-5.756,对照组:t=-2.839;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2.437,P0.05);屈服评分均较T1时降低(研究组:t=7.501,对照组:t=-4.005;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3.080,P0.05);回避评分组间及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SOC-13各维度评分均较T1时升高(研究组:t理解感=-8.474、t可控制感=-8.012、t价值感=-7.659,对照组:t理解感=-4.352、t可控制感=-2.735、t价值感=-3.825;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理解感=2.789、t可控制感=2.764、t价值感=2.801,P0.05)。两组QLQ-CCC量表精神及心理方面评分均较T1时升高(研究组:t=-5.257,对照组:t=-2.658,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2.393,P0.05);躯体、社会方面评分组间及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正向激励干预有助于减轻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希望水平和SOC,调整其应对方式,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_(对照组)=10.792,13.511,13.176,13.935;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t=2.621,4.683;P0.05)。干预前,两组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CQQC评分均明显提高(t=-13.244,-15.524,-25.508,-20.155;P0.05),且观察组于对照组相比GSES、CQQC评分更高(t=5.224,2.684,P0.05)。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F)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6年6月收治老年AMI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FBF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幸福度量表(MUNSH)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263,5.268;P0.001),观察组MUNS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535,P0.001);干预后,观察组SPB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990,P0.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如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t=3.792,3.629;P0.001)。结论:SFBF可有效改善老年AMI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幸福感,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综合情志干预疗法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绞痛症状、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CHD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情志干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绞痛症状、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情况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t=7.422,P0.05)显著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t=14.556,P0.05)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t=6.814,P0.05)、住院时间(t=10.583,P0.05)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境状态评分中的压抑、愤怒、疲倦、紧张、慌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280,2.766,1.993,3.709,2.934;P0.05),自尊感(t=-4.999,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精力(P0.05)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t=7.144,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评分(t=13.277,P0.05)与屈服评分(t=8.753,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中心绞痛稳定情况、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460,-9.421,-2.058,-3.527,-4.527,-11.408;P0.05)。结论:综合情志干预疗法能够有效缓解CHD心绞痛患者绞痛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积极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用于冠心病干预中对患者心理状态、自我和谐水平等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13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奇偶数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干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评定量表(GAD-7)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自我效能水平,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自我和谐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PHQ-9、GAD-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132,-10.96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789,P0.05);观察组SCCS评分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134,-6.005;P0.05),自我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7,P0.05);观察组SAQ评分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情况(AS)、心绞痛发作频率(AF)、治疗满意度(TS)、疾病认知水平(DP)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031,5.881,4.104,3.829,3.619;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自我和谐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舞动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64例恢复期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50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平衡指数最小原则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2),对照组均给予PSD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舞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阳性和阴性症量表(PANSS)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疾病专用量表(SIS)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及FMA评分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3.239,3.749;P0.05);日常生活活动效能、自我管理效能等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4.737,4.842;P0.05);PANSS量表各维度分值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18.190,-20.936,-15.291,-3.782;P0.001),SIS量表各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4.385,4.484,4.823,3.352,2.565,3.189,2.586,2.304;P0.05)。结论:舞动治疗PSD患者可促进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着重心理干预,并强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测定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778,-3.738;P0.05);干预前,两组GSE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1,-4.569;P0.05);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QLQ-C30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2.451,9.568;F组间=18.726,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及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者均已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依据其是否接受心理疏导干预,进一步划分为对照组(未接受心理疏导干预,63例)与观察组(接受心理疏导干预,63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自我效能感及负性心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PTG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7,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81,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6,P0.01)。结论: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可有效促进创伤后成长,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