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2104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与大学生常模相比,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总体状况较好(P0.01);2男女生之间(t=2.17,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t=4.95,P0.01)及城乡生源之间(F=12.53,P0.0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明显好于全国大学生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菏泽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菏泽市6所中小学的197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其中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排在首位(58.3%);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t=-3.649,P<0.01);③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5.952,P<0.01),男生低于女生;④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来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3.128,P<0.01),且城镇学生得分低于农村学生;⑤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F=43.439,P<0.01),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学生。结论菏泽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且独生子女、男生、城镇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系统探讨人口学特征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东川区、寻甸县、安宁市、嵩明县的460名中小学老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云南省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01);SCL-90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的阳性检出率为49.6%,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强迫和人际敏感;男教师偏执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t=2.04,P<0.05);已婚教师和未婚教师在躯体化(t=3.12,P<0.01)和强迫(t=1.98,P<0.05)上得分差异显著;不同教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且教龄10年以上教师的躯体化程度(F=6.03,P<0.01)和强迫程度(F=3.07,P<0.05)显著高于教龄不足10年老师;不同专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体育艺术类教师在敌对、偏执和精神病因子上(F=4.49,3.03,3.19;P<0.05)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教师和理科教师,文科教师和理科教师得分不存在差异。结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调查结果相一致,突出问题是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课对减轻心理压力、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兰州市二十七中学504名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2名),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最后用自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504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学生在考试压力(t=-11.67,P0.01)、师生关系(t=-12.86,P0.01)、亲子关系(t=-12.61,P0.01)、同学关系(t=-12.21,P0.01)、学习压力感(t=-3.13,P0.01)以及适应不良(t=-4.02,P0.01)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健康课对缓解压力、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上起了良好的作用,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课教育,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探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向.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郑州、洛阳、开封、许昌、焦作、周口、南阳、信阳等地的中学教师施测,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398名有效被试中,男性中学教师SCL— 90得分略高于女性教师但无显著性差异(t=1.154,P>0.05);②农村中学教师SCL— 90得分显著高于城镇教师(t=3.017,P<0.01);③班主任教师SCL— 90得分略高于非班主任教师但无显著性差异(t=1.733,P>0.05);④初中教师SCL— 90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教师(t=2.449,P<0.05);⑤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t=7.562,P<0.001).结论 河南省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差,尤其是初中教师、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76名医学生进行抽样测试和评定,并与国内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强迫(t=-2.90,P0.01)、抑郁(t=4.09,P0.01)、焦虑(t=6.73,P0.01)、恐怖(t=-3.50,P0.05)、偏执(t=9.02,P0.01)诸因子得分与常模间差异呈显著性。男女生比较,除抑郁(t=2.80,P0.05)、恐惧(t=2.83,P0.05)因子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外,两性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孤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对某孤儿学校1~6年级孤儿学生进行施测,分析了心理健康各维度在孤儿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孤儿的心理健康各维度在性别(F=3.42,P0.01)和年级(F=3.30,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障碍(F=13.007,P0.001)和品德缺陷(F=15.75,P0.01)上孤儿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学习障碍(F=3.713,P0.01)、性格缺陷(F=3.98,P0.01)、社会适应障碍(F=2.32,P0.05)、不良习惯(F=3.39,P0.01)、行为障碍(F=9.55,P0.01)和特种障碍(F=3.69,P0.01)上孤儿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且在各维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探讨唐山地震所致截瘫患者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主观幸福感量表(GWB)2013年1—3月对111名唐山地震所致截瘫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唐山地震所致截瘫患者心理健康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得分与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8.962,8.174,6.384,7.553;P0.01,t=2.505,P0.05);2不同性别截瘫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有统计学意义(t=-2.350,P0.05);不同收入水平(F=3.740,P0.01)的截瘫患者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截瘫患者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精力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等因子呈负相关(r=-0.519,-0.369,-0.412,-0.295;P0.01)。结论唐山地震截瘫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主观幸福感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为教师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1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t=5.15,P0.001),各因子中人际敏感和偏执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其余各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显著;2总均分阳性检出率为:18%的教师有轻度症状,2.2%有中度、重度症状,因子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恐怖;3小学、中学以及高中教师SCL-90总均分及因子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4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性别差异不显著,因子中躯体化性别差异显著(t=-2.93,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人深思,教育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及是否留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铜梁县3个中学各随机抽取2个班,共6个班,有效问卷296份,其中男生129人,女生167人。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HS)同时施测。结果初中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M SSMHS各因子与FES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有着显著负相关。其中抑郁、焦虑、敌对与亲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77,-0.262,0.275;P0.01);强迫症状与情感表达(t=-0.143,P0.01),情绪不平衡(t=-0.211,P0.01);学习压力与情感表达(t=0.181,P0.01);抑郁与娱乐性(t=-0.275,P0.01);情绪不平衡与娱乐性(t=-0.299,P0.01)。M SSMHS各因子与FES的矛盾性有着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敌对、偏执、心理不平衡与矛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48,0.241,0.288,P0.01)。男女在抑郁(t=-2.75,P0.01)和焦虑(t=-3.36,P0.01)两项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学习压力(t=-2.51,P0.05)、适应不良(t=-2.26,P0.05)以及总分(t=-2.02,P0.05)上有显著差异。是否为"留守孩"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1148名来自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测评,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运用AMOS16.0对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果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t=-10.391,P=0.000)、自我和谐(t=11.166,P=0.000)、消极应对(t=5.365,P=0.000)和积极应对(t=-4.300,P=0.000)均进入回归方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均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但这3个变量并非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上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随机抽取56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自编课程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前后测数据对比显示课程前后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t=-5.635,P0.001);在人生意义追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755,P0.05)。在前测中专业满意度(F=10.667,P0.001)、家庭气氛(F=3.951,P0.01)、家庭教养方式(F=3.614,P0.01)显著影响人生意义体验。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意义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医护专科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集体施测于2187名医护专科新生。结果①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第一类学生筛选率为24.14%,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87%;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t=-4.07,P<0.001);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②男女生在EPQ问卷的精神质P(t=9.05,3.92;P<0.001)、内-外倾E(t=-2.30,-5.18;P<0.001)、神经质N(t=11.29,5.19;P<0.001)3个分量表上分数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分数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5.72,P<0.001);③UPI评定的三类学生在EPQ问卷的P(F=107.23,P<0.001)、E(F=164.28,P<0.001)、N(F=601.92,P<0.001)、L(F=129.56,P<0.001)分量表上的差异均极其显著。结论个性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东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3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1.1%的老年人SCL-90得分为阳性,在躯体化(t=12.50,P0.01)、强迫症状(t=3.33,P0.01)、人际关系敏感(t=9.00,P0.01)、抑郁(t=3.00,P0.01)、焦虑(t=5.56,P0.01)、恐怖(t=12.29,P0.01)、偏执(t=1.03,P0.01)和精神病性(t=6.15,P0.01)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理能力、慢性病种类、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6变量对山东省老年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东省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种类、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入狱男性罪犯(截止测试,入狱时间在6个月之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新入狱男性罪犯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新入狱男性罪犯在聪敏、同情、从属、波动、自卑、犯罪思维因子及SCL-90总分、各因子上差异显著;文化程度在从属和自卑因子上差异显著(F=5.493,P0.01;F=4.912,P0.01),刑期在波动和自卑因子上差异显著(F=7.092,P0.001;F=3.718,p0.05),犯罪类型在同情因子上差异显著(t=-2.080,p0.05),犯罪次数在犯罪思维因子上差异显著(t=-2.323,P0.05);从属与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恐怖因子显著相关(r=0.28,P0.01;r=0.25,P0.01;r=0.25,P0.01),焦虑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显著相关(r=0.22,P0.01),暴力倾向与躯体化因子显著相关(r=0.27,P0.01)。结论未来应采用纵向研究手段进一步了解罪犯入狱后在不同时间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明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调查了山西省中部某贫困县城乡结合部小学248名4~6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从总体看,严重问题检出率为2.42%,有1项及以上阳性因子数的被试占总体的77.82%;(2)随着受测群体的年级升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逐渐下降;(3)从男女内容量表得分看,恐怖倾向差异显著(t=-2.065,P0.05);(4)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内容量表得分看,冲动倾向差异显著(t=2.792,P0.01);(5)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F=4.602~16.142,P0.01);(6)心理健康水平由高到低排序: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城镇学生农村学生;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溺爱型。结论:该地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为零,男生、独生子女、中等生、寄宿生这几类人群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家庭、学校、社会需要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了解生活事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芜湖市5所事业单位321名工作人员进行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务、工作年限、收入等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探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生活事件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较好(121.59±22.0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t=9.46,P0.01)、年龄阶段(F=2.49,P0.05)、婚姻状况(t=6.68,P0.01)、职务级别(F=5.13,P0.01)、工作年限(F=12.50,P0.01)、月平均收入(F=24.49,P0.01)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婚姻、学历、工作年限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工作事件、社交事件可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结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体心理状况良好,工作事件、社交事件降低该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以及留守类型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马鞍山市农村中小学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在内外向(F=9.075,P<0.001)、神经质(F=36.632,P<0.001)及精神质(F=4.530,P<0.05)人格维度、心理健康总得分(F=71.694,P<0.001)上均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209,P<0.01),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0,0.352;P<0.01).③内外向性人格特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158,P<0.001),神经质人格特质和精神质人格特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647,-0.345;P<0.001).④留守类型与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22,P<0.01),留守类型与内外向人格特质、精神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留守类型在留守儿童神经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之间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杀可能性量表(SPS),对3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风险较高,自杀可能性总分在60分以上的占76.4%,80分以上的占15.38%。负性自我评价与自杀意念因子在性别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1,P0.01;t=3.886,P0.01)。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受惩罚、学习压力与健康适应因子在生源地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1;t=-2.296,P0.05;t=-3.204,P0.01;t=-4.537,P0,001;t=-2.034,P0.05),负性自我评价与学习压力因子在独生子女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6,P0.01;t=-2.338,P0.05),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各个因子在年级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分:F=5.921,P0.01;受惩罚:F=2.932,P0.05;人际关系:F=9.584,P0,001;学习压力:F=4.577,P0.01;健康适应:F=3.833,P0.05;丧失:F=3.140,P0.05;其他:F=3.429,P0.05)。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r=0.478,P0.001)。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中的受惩罚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467,P0.001),能够解释21.6%(R2=21.6%)因变量的变异,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相关,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积极关注在学校中体验到生活事件应激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少年依恋、完美主义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测量186名青少年.结果:在乎缺点与依恋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与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205,P<0.01),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485,P<0.001);心理健康与依恋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1),与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213,P<0.01);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在乎缺点(F=4.521,P=0.004)和心理健康(F=3.009,P=0.032)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在乎缺点这一变量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结论:在乎缺点在依恋和心理健康关系之间关系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