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考察不同应对方式在成人依恋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应对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组合对552名大学生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结果: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09(P<0.01)和-0.15(P<0.001),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路径系数分析显示,依恋焦虑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7(P<0.01)和0.33(P<0.001);依恋回避对积极应对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9(P<0.001),对消极应对无显著影响;积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0(P<0.001),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结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个体缺少相应的积极应对策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成人依恋、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使用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共情商数问卷、大学生社会技能量表(改良版)对47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依恋亲近与社交性、与人和善、社交害羞及共情能力显著正相关;共情能力和社交害羞与依恋依赖显著正相关,与依恋焦虑显著负相关;共情能力与社交性、与人和善及社交害羞显著正相关;共情在依恋亲近和社交害羞、与人和善及社交性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在依恋焦虑和社交害羞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关注大学生成人依恋对社会技能的影响,及共情能力在二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表达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上海某大学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表达量表(EES)、亲密关系经验量表(ECR-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简式中文修订版(sEMBU-c)为工具进行测评。结果:(1)情绪表达、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三者相关显著,情绪表达与依恋亲近呈显著性相关(r=-0.25,P0.001),与依恋焦虑呈显著性负相关(r=-0.11,P0.01),与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性负相关(r=-0.09,P0.05;r=-0.12,P0.01);(2)父母过度保护对情绪表达具有负向的直接作用(β=-0.16,P0.01);(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证明模型拟合良好(χ~2=561.65,dF=165,RMSEA=0.06,CFI=0.90,TLI=0.91,AGFI=0.87)。结论:父母教养方式通过成人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大学生676名;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结果:676名大学生中安全型依恋者占41.3%,轻视型占25.6%,倾注型占23.3%,害怕型占9.8%;除躯体化外,安全型和轻视型大学生的SCL-90量表总分和其他指标分均低于倾注型和/或害怕型,[如,总分(153.0±45.4)、(158.4±47.8)vs.(173.8±51.2)、(175.1±58.8),P〈0.001],敌对得分安全型低于倾注型和害怕型[(1.7±0.6)vs.(1.8±0.6)、(1.9±0.9),P=0.027];依恋回避与除敌对以外的其他心理健康指标呈正相关(r=0.14~0.17,P〈0.01);依恋焦虑与SCL-90各指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r=0.24~0.47,P〈0.01)。结论: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幽默风格在成人依恋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幽默风格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对41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依恋回避与自贬型幽默相关不显著外,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非适应性幽默风格、抑郁显著正相关Ps<0.01),与适应性幽默风格显著负相关(Ps<0.01);抑郁与非适应性幽默风格显著正相关(Ps<0.01),与适应性幽默风格显著负相关(Ps<0.01);自强型、嘲讽型、自贬型幽默在依恋焦虑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强型幽默在依恋回避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依恋焦虑、依恋回避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又可以通过幽默风格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情绪智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57名大学生[男生205名,女生252名;来自城市231人,来自农村226人;年龄15~24岁,平均年龄(20±2)岁],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情绪智力量表(EIS)及UCLA孤独感量表(UCLALS)分别测量其成人依恋、情绪智力及孤独感的水平。结果:女生的EIS评估自我情绪和评估他人情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农村大学生的UCLALS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P0.05或P0.01)。依恋焦虑既直接预测孤独感(β=0.38,P0.01),又通过情绪智力间接预测孤独感(β=0.33,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12.3%;依恋回避既直接预测孤独感(β=0.45,P0.01),又通过情绪智力间接预测孤独感(β=0.39,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13.2%。结论:大学生孤独感与成人依恋、情绪智力密切相关,情绪智力在成人依恋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述情障碍对成人依恋与抑郁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对成人依恋与抑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多伦多述情障碍20条目量表中文版(TAS-20-C)以及贝克抑郁问卷(BDI-13)对452名在校大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成人依恋、述情障碍与抑郁显著相关(r=166-0.867);述情障碍在依恋回避与抑郁情绪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依恋焦虑和抑郁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成人依恋对抑郁情绪的作用受到述情障碍特质的中介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成人依恋和人际困扰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23名大学生,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测量成人依恋(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2个维度),人际信任量表(ITS)测量人际信任、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CDS)测量人际困扰。根据ECR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安全型依恋者和不安全型依恋者(不安全型依恋包括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依恋)。结果: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恐惧型为主(占39.0%);安全型依恋者的ITS得分高于3种不安全依恋者,安全型和冷漠型依恋者的IRCDS得分低于专注型和恐惧型依恋者(均P0.001);通径分析表明,人际信任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影响人际困扰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比例分别为5.3%和14.2%。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值得重视,成人依恋既直接预测人际困扰,又通过人际信任间接预测人际困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焦虑性养育对大学生不确定性容忍度的影响及早期依恋经历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成人对父母的依恋经历调查问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对48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焦虑性养育与不确定性容忍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早期依恋经历呈显著负相关;早期依恋经历与不确定性容忍度呈显著正相关。②早期依恋经历在焦虑性养育与不确定性容忍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焦虑性养育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不确定性容忍度,还通过早期依恋经历间接影响大学生不确定性容忍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社会关系护送模型、亲子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以及社会交换理论考察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亲子依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利他行为量表对随机抽取的9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人际信任在亲子依恋与大学生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②领悟社会支持在亲子依恋与大学生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③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在亲子依恋与大学生利他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亲子依恋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利他行为,也会通过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对人际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成人依恋测验(ECR)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男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t=2.865,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依恋回避程度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t=-2.650,P0.01);城镇大学生依恋回避程度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t=2.732,P0.01);②人格特质的3个维度与人际困扰总分之间相关;③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质可以解释人际困扰总分45.2%的变异量(r=0.672,P0.01)。结论①大学女生表现出较少的人际困扰;独生子女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表现出较低程度的依恋回避;②人格特质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困扰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大学生越外向,情绪越稳定,人际困扰的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自尊和安全感在成人依恋对焦虑水平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尊量表、安全感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470名大学生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和bootstrap法对多重中介效应进行考察。结果:自尊和安全感在成人依恋对焦虑水平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自尊的中介效果量为0.22(依恋焦虑)和0.54(依恋回避),安全感的中介效果量为0.25(依恋焦虑)和0.31(依恋回避);此外,自尊和安全感在成人依恋对焦虑水平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06(依恋焦虑)和0.15(依恋回避)。结论:高依恋焦虑和高依恋回避的个体的缺少自尊和安全感,从而影响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问卷对322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消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01;r=0.14,P0.05),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01;r=0.15,P0.01);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1)。消极完美主义在依恋焦虑和强迫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依恋回避和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父母依恋风格通过亲子依恋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作用。方法:对576名初中生的亲子依恋和心理素质,以及其父亲或母亲(242名父亲,334名母亲)的依恋风格进行间隔6个月共3次的追踪调查。结果:(1)父亲的依恋回避通过父子依恋负向预测初中女生的心理素质。(2)母亲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通过母子依恋负向预测初中女生的心理素质。(3)父亲或母亲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通过父子依恋或母子依恋对初中男生心理素质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父母的依恋风格可以通过亲子依恋对初中女生的心理素质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成人依恋在儿童期虐待和婚姻质量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城市已婚者312名[男147名,女165名;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3±4)岁],采用儿童受虐量表(CAS,包括身体虐待、语言虐待、性虐待3个维度)、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包括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2个维度)、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包括夫妻互动、家庭关系、夫妻冲突3个维度)分别测量儿童期虐待、成人依恋、婚姻质量水平。结果:男性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和夫妻冲突得分均高于女性(均P0.05)。身体虐待、语言虐待对依恋回避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5,0.16,均P0.01),依恋回避对夫妻互动、家庭关系有负向预测作用(β=-0.61,-0.17,均P0.001)。结论:城市已婚者的儿童期虐待与依恋、婚姻质量密切相关,成人依恋在儿童期虐待与婚姻质量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在依恋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贵州某高校784名大学生,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S)、成人依恋经历量表(ECR)以及学业拖延量表(PASS)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A-MOS结构方程模型以及Bootstrap检验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结果: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0.063,P=0.000;R。=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格优势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方法:以性格优势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12项一般健康问卷对贵阳市某大学4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性格优势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0.51,P0.01)、亲和力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r=-0.01,P0.05),性格优势与一般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0.28,P0.05);积极应对与一般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P0.01),消极应对与一般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r=0.10,P0.05);(2)性格优势低分组内,采取积极应对倾向的大学生一般心理健康得分显著低于采取消极应对倾向的大学生(P0.05);而性格优势高分组内,采取积极应对倾向与采取消极应对倾向的大学生一般心理健康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在性格优势与一般心理健康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08)。结论:高水平的性格优势可能是大学生高心理免疫力的体现,有重要的心理健康水平维稳作用,通过积极应对方式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同伴依恋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过程中网络游戏成瘾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损耗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抑郁与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损耗、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负相关。②网络游戏成瘾部分中介了同伴依恋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③自我损耗对网络游戏成瘾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自我损耗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结论:同伴依恋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探究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留守经历人口学问卷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对四川某二本学院409名有过或正在经历恋爱关系的大学生(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192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1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有、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相较于无留守经历组,有留守经历组"害怕型依恋"的比例较高,而"安全型依恋"的比例则较低。(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P<0.01)。(3)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留守期间父母关系、留守期间与父母之间联系频次、留守期间与父亲的关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亲密关系的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