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1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6例,年龄18~59(35.19±6.89)岁,均采用腔镜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口...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由于颈部留有手术瘢痕,而且甲状腺疾病常见于女性,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1996年Gagner等报道了世界上首例腔镜甲状旁腺大部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2000年Ohgam首先报道了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本科于2011年1~3月共完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4例,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总结.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1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转移组(n=42)和非转移组(n=209)。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患者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3年,记录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在肿瘤位置、合并腺瘤、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中年龄小于45岁者及男性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中肿瘤直径为5~10 mm者25例(59.5%),多灶12例(28.6%),突破被膜22例(52.4%),未转移组相应的数据为70例(33.5%)、23例(11.0%)和67例(32.1%),均显著低于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术后嘶哑1例(2.3%),局部麻木6例(14.3%),神经侵犯1例(2.3%),脉管侵犯2例(4.8%),无咳呛报告;随访1~3年中,仅2例复发,复发率为4.8%。非转移组术后则无以上并发症,也无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为年龄小于45岁的男性,存在肿瘤直径超过5 mm、多灶性病变、伴有被膜突破症状等特点,临床需将满足上述条件者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予以相关防预措施,以降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灶癌行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32例甲状腺微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腔镜手术50例(腔镜组),男6例、女44例,年龄22~52(38.6±7.65)岁;开放手术82例(开放组),男18例、女64例,年龄23~59(38.6±7.65)岁。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总体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观察切口感染以及有无甲状腺旁腺功能减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术后第1天及术后6、12个月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术后引流总量明显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 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0.038,P值均>0.05)。术后第1天,腔镜组患者颈部肿胀发生率高于开放组、旋转颈部时紧绷感发生率低于开放组(χ2=7.374、11.065, P值均<0.05),而术后颈部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未见术侧甲状腺残留,未见颈部淋巴结异型变化。腔镜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优于开放组,术后瘢痕对患者的影响腔镜组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2、12.287, P值均<0.05);而再次选择手术意愿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腔镜组8例、开放组13例失访。随访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111例均未见术侧甲状腺残留;开放组有2例提示颈部淋巴结异型变化,经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提示淋巴结炎。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满意度、再次选择手术意愿方面均优于开放组,术后瘢痕对患者的影响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11.150、53.911, P值均<0.05)。结论 腔镜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灶癌,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作为甲状腺微灶癌手术方式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不同手术路径的解剖学结构,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5具新鲜人体标本口底结构进行解剖,明确经口颈前正中路径(eMIT)和经口气管旁路径(TOPP)的解剖通路及其相关结构,模拟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观察相关解剖结构的损伤情况。   结果 eMIT经口底肌中线能够顺利到达颈前区,手术路径无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口腔前庭切口需注意颏神经的保护。TOPP术中需注意舌下神经的保护。eMIT和TOPP均能成功实施甲状腺切除,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无重要神经、血管等相关解剖结构损伤。TOPP手术创伤更小,但限于单侧手术,手术视野小,手术耗时(3h)较eMIT(1h)明显延长,对手术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  结论 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具有解剖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合理地选择手术路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eMIT目前更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发展,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容易愈合、术后换药及药物费用少,可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07年7月共开展乳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00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TOETVA)联合放射性碘131(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DT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实施TOETVA术联合优甲乐治疗)和研究组(34例,接受TOETVA术联合131Ⅰ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甲状腺指标、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CD44V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与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细胞周期素E蛋白表达、唾液腺功能、近期进展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2.35%)比对照组(58.70%)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D44V6、sIL-2R水平与细胞周期素E蛋白均比对照组低,血清Fas蛋白表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右侧颌下腺、左侧颌下腺、右侧腮腺、左侧腮腺的排泌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2年内无病生存率(91.18%)比对照组(71.74%)高(P<0.05);研究组随访2年内复发率(2.94%)、转移率(8.82%)与对照组(13.04%、21.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ETVA术联合131Ⅰ治疗有助于提高DTC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甲状腺指标,抑制恶性细胞增殖转移,提升近期局部控制率,且对患者唾液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手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传统颈前开放手术入路与中央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43例患者接受微创腔镜下经胸乳入路手术与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总缓解率大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双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7例双侧甲状腺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全乳晕入路(21例)与胸乳入路(36例)行腔镜下双侧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种入路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下双侧甲状腺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全乳晕入路美容效果优于胸乳入路。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有近乎完美的美容效果,但是开展初期宜慎重。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7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3位[1]。过去的30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300%[2],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为主。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占新发病例的80%~85%[3]。PTC淋巴结受累非常常见,高达80%的病例可见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病灶,长期随访气管旁区域淋巴结复发率高达3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建腔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66例,年龄22~58岁。采用可视穿刺器建腔四步法联合加长Trocar建腔技术35例为观察组;采用分离棒钝性分离法建腔技术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全乳晕入路建腔完成时间、皮下分离面积及不良事件(Trocar通道出血,以及术后皮肤感觉异常、皮脂腺囊肿形成、脂肪液化、局部淤血瘀斑等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建腔,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甲状腺全切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建腔完成时间为(10.5±2.2)min,短于对照组的(30.5±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01);观察组皮下分离面积(65.05±5.04)cm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0.06±8.0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 P<0.001)。观察组患者发生Trocar通道出血1例(2.86%,1/3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1例(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0.002)。结论 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应用于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可以帮助术者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地建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除术的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开展的共5例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除术的资料。结果 5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天(4~7天)。无中转手术,无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结论 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相比,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除术,因为颈部无手术疤痕,具明显的美容效果。对于高发年龄段的中青年女性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该手术具有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腕关节镜术在我国的开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手标本5只,骨肿瘤截肢的成人手标本5只,对与关节镜术有关的大体及关节镜下解剖进行观察,文章详尽描述了9个关节镜学用入路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关节囊韧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附着点和形态特征,各入路的可视范围及关节囊内诸结构的镜下解剖特征,同时对各入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腕关节镜术在我国的开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手标本5只,骨肿瘤截肢的成人手标本5只,对与关节镜术有关的大体及关节镜下解剖进行了观察。文章详尽描述了9个关节镜常用入路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关节囊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附着点和形态特征、各入路的可视范围及关节囊内诸结构的镜下解剖特征,同时对各入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本院实施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入路的不同,分为胸骨组(48例)与对照组(42例)。胸骨组患者实行经胸骨上切迹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实行经胸骨下切迹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胸骨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少,术后切口美观度低于对照组;胸骨组患者术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腕关节镜掌侧入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掌侧入路在腕关节镜中的应用,并对IB、ID型的TFCC及桡腕背侧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5~2008年我们通过腕关节镜掌侧入路,关节镜下应用inside-out缝合技术共治疗腕关节IB型、ID型的TFCC损伤患者13例,桡腕背侧韧带损伤患者2例,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4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消失,1例偶有轻度疼痛,无需使用止痛药物;关节功能评定优13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治疗TFCC损伤具有良好疗效,在观察和处理腕背侧结构时,掌侧入路在手术技术上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闭孔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结染色在闭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作用。方法:在56例(112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闭孔淋巴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闭孔血管神经等结构的毗邻关系,显示闭孔淋巴结。结果:闭孔淋巴结1-3个,体积较小,主要分布于闭孔血管神经的上段周围和闭膜管内口处。在87侧标本(78%),闭孔血管神经的排列关系自前而后为神经、动脉、静脉。出现异常闭孔动脉(13%)、异常闭孔静脉(4%)和闭孔疝(61%)。在宫颈癌病人,淋巴结染色组切除闭孔淋巴结的数目比对照组多。结论:闭孔淋巴结体积较小,位置较深,且与闭孔血管神经毗邻密切。经子宫颈注射叶绿素可有效地提高闭孔淋巴结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19.
Berry韧带、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是100多年前已被发现和描述的解剖标志,在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风行的年代不被重视,随着腺叶切除术尤其是腔镜腺叶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它们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国外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1,2],但未见国内有文献报道.作者联系开放及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时的临床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手术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外科解剖标志的解剖、临床意义及腔镜下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为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托出式胰后入路法;4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腹腔镜左侧入路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根治术),成功保留脾,完成第10组淋巴结清扫,未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7.9±52.9)m L和(153.1±72.2)m L,手术时间分别为(228.8±27.7)min和(244.7±31.3)min,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5.0±2.2)枚和(2.9±1.3)枚。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6±0.4)d和(1.5±0.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0.8)d和(2.6±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1.4)d和(7.0±1.3)d。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共8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随访中2组分别有1例因癌性腹水死亡。结论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较高,与常规腹腔镜左侧入路相比,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第10组淋巴结清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