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现状,探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倾向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和《孤独量表(UCLA)》对51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对手机社交媒体的依赖比较普遍;(2)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孤独感呈正相关,在生源地和不同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民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程度在不同民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孤独感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952名大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呈正相关(P<0.01);(2)交叉滞后分析表明,前测孤独感对后测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前测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均能预测后测手机依赖。结论:孤独感可以预测社交焦虑,两者均可以预测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表调查了490名大学生。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2)消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消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结论:降低大学生孤独感,有利于减少大学生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减轻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消极应对方式能够调节孤独感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在大学生错失焦虑与认知失败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错失焦虑量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认知失败问卷对46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使用AMOS21.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错失焦虑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r=0.37,P0.001)和认知失败(r=0.32,P0.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认知失败亦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01);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在错失焦虑与认知失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错失焦虑既能直接对认知失败起作用也能通过影响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进而对认知失败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对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以及夜间社交媒体使用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简版社交网站成瘾倾向量表、夜间社交媒体使用量表和睡眠障碍量表对666名有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习惯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显著正向预测睡眠障碍。②夜间社交媒体使用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影响睡眠障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该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的前半段受性别的调节;相比男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对睡眠障碍和夜间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在女生中更强。结论:降低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和夜间社交媒体使用,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阈下自闭特质、孤独感和社交媒体错失恐惧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Autism-spectrum Quotient,AQ)、UCLA孤独量表、错失恐惧量表(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FOMOS)对78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阈下自闭...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止动控制、启动控制、手机依赖和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方法:对武汉大学生实施止动与启动控制量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获得801份有效问卷。结果:(1)止动控制与睡眠问题和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11,P0.01;r=-0.16,P0.001),手机依赖与睡眠问题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01),止动控制与启动控制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r=0.39,P0.001);(2)启动控制与睡眠问题没有显著相关(r=-0.03,P0.05),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12,P0.001);(3)手机依赖在止动控制与睡眠问题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8.15%。结论:止动控制是大学生睡眠的保护因子,手机依赖在两者关系中是重要中介因素;启动控制与睡眠问题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冲动性人格、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偏好与手机依赖间的关系。方法:采用Barrat冲动性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1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高低冲动组的手机依赖存在显著差异,高冲动组的手机依赖高于低冲动组;②冲动性人格与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呈显著正相关,冲动性人格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偏好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③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冲动性人格与手机依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6%。结论:冲动性人格既可直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影响,又可间接通过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探索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分析述情障碍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孤独感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22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在性别、年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机依赖的技术性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独感、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均呈正相关;孤独感对述情障碍和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力,述情障碍对手机依赖也具有正向预测力;述情障碍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孤独感、安全感和沉浸为中介考察社交回避与苦恼对手机成瘾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孤独感量表、安全感量表、沉浸量表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社交回避与苦恼、孤独感、沉浸、手机成瘾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且分别与安全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安全感、沉浸在社交回避与苦恼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越高,孤独感越强,越容易缺乏安全感并体验到更强的沉浸感,导致个体更容易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基本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取样法,在贵州省4所高校抽得459名大学生,获得有效问卷442份。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UCLA孤独量表(UCLA)进行测查。M PAI共17个条目分为4个因子,受试对其中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依赖者。结果:本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占29.8%;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性别和新、老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理科大学生的MPAI总分及失控性、逃避性因子分均高于文科生(均P0.01);UCLA得分与MPAI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1,0.19,0.39,0.32;均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感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及其各子均相关(B=0.18,0.09,0.06,0.03,0.37)。结论:大学生的个人基本特征(性别、年级)与手机依赖倾向无密切关系,理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相对较高,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会排斥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社会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量表、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社交焦虑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社会排斥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中介路径——社会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会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排斥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还能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自尊和孤独感的现状,探讨自尊、孤独感与手机依赖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手机依赖、自尊、孤独感量表对6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者达33.8%;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差异显著(t=-2.62,P<0.05;t=3.41,P<0.01),自尊水平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t=-2.23,P<0.05);孤独感在性别、生源地上差异显著( t=-2.32,2.02;P<0.05);大学生自尊与手机依赖显著负相关( r=-0.114,P<0.05),孤独感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120,P<0.05);大学生自尊和孤独感能显著预测手机依赖(P<0.05),预测量为13%和14%。结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总体情况较差;自尊水平低、孤独感高的大学生可能会有更高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大学生孤独感的潜在类别,以及情绪表达矛盾、拒绝敏感性对不同类别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情绪表达矛盾问卷以及拒绝敏感性量表对8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存在3个潜在类别:低孤独感组、社交孤独感组和情感孤独感组;(2)情绪表达矛盾对不同孤独感类别大学生的影响不同,与低孤独感组相比,情绪表达矛盾分数越高,被试越可能出现在社交孤独感组。(3)拒绝敏感性对不同孤独感类别大学生的影响不同,与低孤独感组相比,拒绝敏感性分数越高,被试越可能出现在情感孤独感组。结论:大学生孤独感可分为低孤独感组、社交孤独感组和情感孤独感组,孤独感模式分布受拒绝敏感性和情绪表达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孤独感、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错失恐惧的关系,以及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和社交网络使用强度问卷对62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孤独感与错失恐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6, P0.01),孤独感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44, P0.01),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23, P0.01);②孤独感不但对错失恐惧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42, P0.01),还能够通过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间接对错失恐惧产生影响。结论: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在孤独感与错失恐惧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孤独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个人自尊,降低孤独感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社交焦虑量表、自尊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285名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行测量。本研究发现:1社交焦虑、自尊、孤独感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自尊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P<0.01);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社交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3自尊、孤独感水平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认为社交焦虑与自尊、孤独感水平有紧密联系,并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自尊、社会性问题解决、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探究自尊对手机依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测量法对431名高职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1)高职大学新生的自尊(r=-0.32,P0.01)、社会性问题解决的各个维度(r=-0.25,0.39,-0.30,0.47,0.33;P0.01)、孤独感(r=0.23,P0.01)和手机依赖显著相关;(2)回避型问题解决和孤独感在自尊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3)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和孤独感在自尊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性问题解决和孤独感在自尊与手机依赖之间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隐瞒、社交焦虑、孤独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隐瞒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自我隐瞒、社交焦虑、孤独感和网络成瘾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隐瞒影响网络成瘾的路径有三条,自我隐瞒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自我隐瞒可以通过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自我隐瞒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效应影响网络成瘾。结论: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在自我隐瞒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抑郁的关系,并探究夜间熄灯后使用手机行为对其效应修饰作用.方法:以3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手机依赖量表简版、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手机依赖在有无夜间熄灯后使用手机行为中差异显著(x2=5.137,P<0.05);抑郁症状在生源地、是否手机依赖、有无夜间熄灯后使用手机行...  相似文献   

20.
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孤独感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情感和社交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和GHQ-12对12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大学生的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女大学生。②社交孤独评分最高的是22岁和21岁的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评分最低的是21岁的大学生。③与情感孤独相比,社交孤独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更强。④在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感受和获得社会支持的技能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