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基本心理需要团体干预对低生命意义感初中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设计,纳入50名低生命意义感初中生,随机分入实验组(25名)和对照组(25名),分别进行基本心理需要团体干预和无领导自由讨论团体活动,共进行8次团体干预,持续4周。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BPNS)和生命意义感量表(ML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在前测和中测中BPNS与MLS得分都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BPNS前测:t=-0.19,P=0.848,Cohen’s d=-0.06;BPNS中测:t=-0.86,P=0.397,Cohen’s d=-0.25;MLS前测:t=-1.75,P=0.088,Cohen’s d=-0.52;MLS中测:t=0.95,P=0.346,Cohen’s d=0.28)。而在后测中,实验组的BPNS和MLS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BPNS:t=2.10,P=0.041,Cohen’s d=0.62;MLS:t=4.19,P<0.001,Cohen’s d=1.45)。结论:针对基本心理需要的团体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低生命意义感初中生的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和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置3~6岁儿童自信心课程干预方案,并检验该方案提升自信心的效果。方法:以某市某普通幼儿园3~6岁儿童为被试,开展为期3个月的自信心课程干预,实验组11人,对照组12人,在干预前后由受培训后的教师对被试的自信心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成就感以及自信心总体水平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感(t=-4.69,P0.01)、自我表现(t=-3.92,P0.01)、成就感(t=-2.51,P0.05)以及自信心总体水平(t=-4.53,P0.01)相比干预前显著提升,对照组在各项的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自我效能感(t=3.93,P0.05)、自我表现(t=2.67,P0.05)和成就感(t=2.24,P0.05)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自信心总体水平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边缘显著(t=3.73,P=0.06)。结论:本研究所设置的自信心课程干预方案对3~6岁儿童的自信心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成效.方法:选取80名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将80名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生活目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我成长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4个量表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实验组所有因子得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筛选某高校大学生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结果①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尊得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2.22,P0.05);②实验组被试干预前后自尊得分均差异显著(t=2.36,P0.05);③实验组被试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追踪后测得分均差异显著(t=2.79,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善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品质的效果,为同类高校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将选修心理健康课程的11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级、相似专业的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7周(1.5小时/周)的教学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品质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除偏执外的其它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1.99,P0.05),而好学、社会智力、勇敢、自控和感恩等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50~4.79,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t=2.03~3.39,P0.05),而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前测(t=-2.74~2.03,P0.05);对照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和心理品质得分与前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够减少心理困扰程度,还可以提高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某军医大学184名学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学习生活,实验组在与对照组同样学习生活的基础上,给予5周的团体心理训练.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信赖他人量表,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和信赖他人水平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躯体化(t=2.414,P<0.05)、强迫(t=2.414,P<0.05)、人际关系敏感(t=2.119,P<0.05)、抑郁(t=2.236,P<0.05)、敌意(t=2.117,P<0.05)5个因子得分比训练前降低;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全部9个因子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的降低:躯体化(t =-4.435,P<0.01);强迫(t=-2.762,P<0.05);人际关系敏感(t=-2.411,P<0.05);抑郁(t=-3.344,P<0.01);焦虑(t=-3.465,P<0.01);敌意(t=-3.117,P<0.01);恐怖(t=-3.990,P<0.01);妄想(t=-3.554,P<0.01);精神病性(t=-3.969,P<0.01);实验组干预后信赖他人量表得分比训练前降低(t=2.609,P<0.05).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信赖他人量表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降低(t=-2.847,P<0.01).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对他人的信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命意义感对抑郁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命意义感等心理康复干预。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命意义量表(MLQ)、生活质量问卷(SF-12)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精神状态、生命意义感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为期12周生命意义感干预后,研究组在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886,P0.01),研究组在MLQ总分观察维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t=9.326,P0.01);在存在意义感维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t=7.549,P0.01);在寻求意义感维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t=5.893,P0.01);研究组SF-12生理及心理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2.614,4.483;P0.05)。结论:生命意义感干预能够很好促进患者管理自己情绪,改善家庭与社会功能,显著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积极情绪和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命意义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新生心理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呈阳性的大学新生45名,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n=21)和对照组(n=24)。对干预组使用生命意义的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进行6次(每次2 h)的干预,其间对照组处于常态。使用SCL-90和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进行基线及干预后测量。结果:两组基线SCL-90、MLQ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干预组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得分降低(均P 0.05),MLQ总分及拥有意义感得分提高(均P 0.01);对照组基线与干预后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生命意义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改善大学新生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潜艇艇员长航中工作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方法,于长航之前2天使用"工作应激自评量表"对54名控制组和84名实验组艇员进行前测,于长航结束前3天对两组人员进行后测。长航期间,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包括"认知矫正"、"放松训练"、"音乐干预"、"对话心情"练习,控制组被试不进行心理干预。对控制组与实验组工作应激前测分数、控制组工作应激前后测分数、实验组工作应激前后测分数、控制组与实验组工作应激后测分数进行比较,分别对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中各类工作应激的人数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应激(t=3.93,df=83,P0.001)、物理条件应激(t=3.02,df=83,P0.01)及工作应激总分(t=4.11,df=83,P0.01)上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分数。控制组在人际关系应激(t=2.37,df=53,P0.05)、物理条件应激(t=2.47,df=53,P0.05)及工作应激总分(t=2.83,df=53,P0.01)上后测分数亦显著低于前测分数;心理干预前,控制组与实验组工作应激的各前测分数没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后测人际关系应激(t=3.69,df=130.57,P0.001)、物理条件应激(t=2.47,df=136,P0.05)、工作应激总分(t=3.28,df=132.67,P0.01)显著低于控制组;控制组各类工作应激的人数在前后测中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人际关系应激、物理条件应激和工作应激总分上,后测中各类应激的人数与前测有显著差异(Z人际关系应激=-4.941,Z物理条件应激=-4.205,Z工作应激总分=-5.210;P0.001),呈高应激人数减少、低应激人数增加的趋势。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潜艇艇员长航中的工作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理支持性治疗联合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传统干预+心理支持性治疗+音乐疗法,n=40)与对照组(传统干预,n=40),观察两组心电图疗效、心理状况、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浆NO、cGMP水平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2,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AS得分(t=12.95,8.00;P0.05)、SDS得分(t=13.41,9.84;P0.05),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SAS得分(t=-4.29,P0.05)、SDS得分(t=-3.73,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t=34.87,22.82;P0.05),VAS疼痛得分(t=20.58,15.42;P0.05),持续时间(t=18.13,9.58,P0.05),均较干预前降低或缩短,且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t=-9.97,P0.05),VAS得分(t=-5.37,P0.05),持续时间(t=-4.99,P0.05)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血浆NO水平(t=-26.11,-20.63;P0.05),cGMP水平(t=-10.22,-6.55;P0.05),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血浆NO(t=4.02,P0.05),cGMP(t=1.87,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辅导(t=2.51,P0.05),态度(t=2.37,P0.05),管理(t=4.98,P0.05)及总得分(t=5.75,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支持性治疗联合音乐疗法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其心绞痛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受试群体,筛选出4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团体幸福感辅导,控制组不做干预。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前后对照。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该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043,P0.05);实验组的得分前测,后测存在显著差异(t=-2.338,P0.05),控制组在该量表上的前测,后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理危机干预在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SAOP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危机干预,n=75)与对照组(常规干预,n=75),观察两组抢救效果,入院7d后比较两组抑郁水平、应对技能、社会支持水平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7d后,观察组、对照组胆碱酯酶(t=-46.76,-37.49;P0.05)、GCS得分(t=-19.01,-16.39;P0.05)均较入院时显著提高,血液毒液浓度(t=415.37,383.16;P0.05)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入院7d后,胆碱酯酶(t=3.96,P0.05)、GCS得分(t=4.84,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液毒液浓度(t=-7.40,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7d后,观察组抑郁情绪(t=-20.75,P0.05)、积极情绪(t=-9.47,P0.05)、躯体症状(t=-4.68,P0.05)、人际关系(t=-31.77,P0.05)及总得分(t=-21.67,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7d后,观察组积极行动应对量表得分(t=12.26,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行为应对量表得分(t=-29.95,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7d后,观察组客观社会支持(t=9.25,P0.05)、主观社会支持(t=10.65,P0.05)、社会支持利用度(t=10.44,P0.05)及总得分(t=17.46,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服务满意度(t=13.71,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可有效改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配合,提高救治效果,同时减轻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应对技能与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我国大学生社交效能感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武汉某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各12人,实验前后对两组被试施测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问卷。干预3个月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追踪测试。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社交效能感水平总得分和3个子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社交信心效能感维度上差异显著(t=-2.714,P0.05),在语言表达效能感(t=-3.801)和社交主动效能感维度(t=-3.553)以及社交效能感总体水平(t=-4.160)上的差异都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3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研究,实验组追踪的数据低于后测数据,团体辅导长期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结论: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问卷(BDI)从300名女大学生中筛选68名抑郁者,匹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在其余女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9名作为控制组。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瑜伽训练,对照组、控制组不作任何干预。比较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静息状态下脑波频率,并比较3组被试实验前后抑郁、焦虑的得分差异。结果①实验组实验后其抑郁、焦虑分均显著低于实验前(BDI:t=11.87,P0.001,BAI:t=5.68,P0.001),静息下的脑电波频率显著下降(t=2.44,P0.05);②实验后实验组抑郁、焦虑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控制组(抑郁:F=57.06,P0.001,焦虑:F=40.34,P0.001);③对照组及控制组实验前后其抑郁、焦虑分无显著差异。结论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健康教育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得分。结果:两组的SDS和SAS得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267,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211,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能力得分、逻辑能力、记忆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1,12.221,6.961;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381,P=0.002)。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效果。方法:将自愿参加团体活动的8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实验组进行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干预,用生活目的测试、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以及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结果:两组被试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后测得分差异显著。经过8次的团体辅导,实验组被试的生命意义感、积极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均P0.01);人际需求得分显著低于前测(P0.01),对照组被试在三个量表得分上的前后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团体辅导形式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积极心理资本,改善其人际需求满足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根据Luthans的心理资本理论及干预模型,采用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探究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辅导和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设计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并使用心理资本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结果:1心理资本因子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t=6.261,P0.001),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t=-5.490,P0.001),心理资本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2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上,实验组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557,P0.05);实验组后测得分明显低于前测(t=5.214,P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能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人际信任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7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通过差异分析发现,兴趣爱好广泛学生在无聊倾向得分上(t=2.35,P0.05)显著低于兴趣爱好单一学生,而在生命意义感上得分(t=-3.26,P0.01)显著高于兴趣爱好单一学生;大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F=13.56,P0.001)显著高于大一、大三、大四学生;(2)相关分析表明,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r=0.14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生命意义感(r=-0.271,P0.01)、生活满意度(r=-0.304,P0.01)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生命意义感(r=-0.075,P0.05)、生活满意度(r=-0.094,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1);(3)无聊倾向显著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t=-6.672,P0.001),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826,P0.05);无聊倾向对生命意义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t=-8.010,P0.01),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命意义感的预测作用显著(t=6.724,P0.001);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t=4.432,P0.001),生命意义感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209,P0.05)。结论:无聊倾向、人际信任、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生命意义感在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段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耻感、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遴选9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基于以上干预基础给予MBSR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的病耻感、自我感受负担、正念水平、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关于病耻感量表中疏远因子(t=10.803,5.925;P0.05)、刻板因子(t=10.509,5.562;P0.05)、歧视因子(t=11.519,5.858;P0.05)、抵抗因子(t=9.984,5.519;P0.05)及社会退缩因子(t=9.005,4.159;P0.05)共5项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t=14.173,5.857;P0.05)显著降低,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t=-7.942,-4.904;P0.05)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t=-18.144,-7.994;P0.05)显著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命质量简表SF-36中生理机能(t=-7.049,-3.658;P0.05)、生理职能(t=-5.834,-3.099;P0.05)、躯体疼痛(t=-7.022,-4.111;P0.05)、一般健康(t=-7.559,-3.516;P0.05)、活力(t=-7.483,-4.438;P0.05)、社会功能(t=-6.224,-2.854;P0.05)、情感职能(t=-7.159,-2.667;P0.05)及精神健康(t=-7.441,-4.125;P0.05)显著降低,以上指标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4.612,3.742,4.686,3.091,4.249,5.692,2.210,6.7422.404,2.194,2.459,2.701,2.051,2.528,3.115,2.965;P0.05)。结论:MBSR法可有效减轻ACI患者的病耻感和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正念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舞动心理为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以上海某高校15名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为舞动心理团体辅导组(实验组),15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其社交焦虑进行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在实施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进行测量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对比显示,在社交焦虑量表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任何显著差异(P0.05);在自尊量表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为期8周的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相比显示,在社交焦虑量表维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t=-2.412,P0.05);在自尊量表维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t=-1.434,P0.05)。结论:以舞动心理为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积极干预效果,对于大学生自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