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12周运动康复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版疾病感知量表(BIPQ)、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水平。结果:(1)疾病感知:干预后,观察组BIPQ评分高于对照组(t=4.165,P0.001);(2)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低于对照组(t=4.055,P0.001);(3)心理状态: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AS:t=8.501,P0.001;SDS:t=4.827,P0.001);(4)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SAQ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t=5.685,P0.001)、心绞痛稳定状态(t=4.408,P0.001)、心绞痛发作情况(t=8.659,P0.001)、治疗满意程度(t=8.055,P0.001)、疾病认知程度(t=9.568,P0.00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康复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负向感知、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自我效能和情绪状态对癌症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是负性生活事件与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与健康、情绪反应存在一定关系[1-2].本研究探讨自我效能和情绪状态对癌症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情绪释放疗法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后对自我感受负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情绪释放疗法干预,两组患者均为期治疗2个月.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绪状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用简明心境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55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情绪状态上,网络游戏成瘾者抑郁-沮丧,疲惫-惰性,困惑-迷茫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上,成瘾者多用灾难化和责备他人(P<0.01),较少用关注计划、积极重评、视角转换(P<0.01);成瘾者的消极情绪状态与少数调节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责备他人、疲劳-惰性、有力-好动是成瘾的危险因素(OR=1.620,1.183,1.111)。结论:不良心境状态和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自我指向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类型对个体选择特定羞耻情绪认知调节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情境故事法操纵两种能激发羞耻的负性自我认知评估以诱发个体羞耻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个体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上的差异。结果:①自我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仅和能维持/扩大羞耻严重程度的消极认知策略有关,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既和上述消极认知策略有关,又和防御型及修复型策略的选用有关。②自我指向的负性认知评估是羞耻体验中的主要负性认知评估类型,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常伴随前者出现,并可加剧其强度。结论:自我负性认知评估类型对个体认知调节策略的选择有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的表现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2月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7月入组患者为对照组(n=60),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选择2019年8月-2020年2月入组患者为观察组(n=60),给予基于保护动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入手,探讨羞怯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使用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86名11-20岁之间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羞怯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羞怯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羞怯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羞怯与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情绪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于被试认知灵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调节问卷筛选出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6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为启动对应情绪,随机分配每位被试观看积极、消极或者中性影片片段;之后要求58名情绪已启动的被试执行包括保持和转换两个阶段的数字分类任务。保持阶段要求被试对特定颜色的靶数字反应,同时忽略其他颜色的数字;转换阶段要求被试对其他颜色的靶数字反应,而原先的靶数字的颜色则作为分心数字的颜色。保持结束阶段与转换开始阶段的反应时之差为即为转换损失,作为表现认知灵活性的因变量。结果:不同情绪启动下被试的转换损失存在显著差异(F=3.474,P=0.038);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P=0.031)、中性情绪(P=0.023)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情绪条件与中性条件(P=0.882)的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策略在转换损失上的差异不显著(F=0.562,P=0.457),情绪调节策略和启动情绪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0.352,P=0.705)。结论:相比于消极和中性情绪,积极情绪能显著提高被试的认知灵活性;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探讨心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建立和形成适应性应对策略的影响,进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开展乳腺癌患者全面心理护理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阶段对照研究.选取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各40名,分别在术前、术后5个月进行两次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估(ERCQ问卷).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5个月较术前,“接受”因子得分均显著提高(t=2.56,P<0.05),“责备他人”因子得分则显著降低(t=-3.356,P<0.05);表明术后5个月时患者对于罹患肿瘤更能接受,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也更少责备他人.而进行心理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关注计划”(t=2.463,P=0.018)和“转换视角”(t=2.078,P=0.044)两个因子的得分明显提高.结论 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后能更多地运用积极计划、转换视角等认知策略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编制适合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S).方法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开放性问卷和访谈法的结果,确定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并编制题目.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调节恐惧、焦虑、积极、沮丧/痛苦以及生气/愤怒5个因子,共23个项目,累积贡献率为54.23%.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5个因素的一阶因子模型结构的有效性,各拟合指标分别是x2/df=1.89,RMSEA=0.04,GFI=0.95,AGFI=0.91,CFI=0.95,IFI=0.95.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7~0.75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5,各分量表分半信度在0.63~0.74之间.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296名大学生接受了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的调查。结果:①对大学生影响程度最高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受处罚;②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77,P<0.01);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62,P<0.01);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生活满意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0.281,P<0.01);③在回归分析基础上成功建立了生活事件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生活满意度的路径模型。结论: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自我超越理论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胸科医院的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焦虑(Hamilton Anxiety ...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卧床较长时间(≥8周)的患者,在骨科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发现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象和方法2004年6-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入组标准:1下肢、骨盆或脊柱骨折需较长时间(≥8周)卧床者;2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3除外合并颅脑损伤、慢性病、精神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双心医学模式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使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探索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1月~12月冠心病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和生理健康得分的情况。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4.07±2.19,观察组是4.33±1.79;干预后对照组是3.17±1.04,观察组是4.77±3.43。收缩压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89.57±6.17,观察组是88.99±7.44;干预后对照组是77.66±4.51,观察组是80.03±7.43。空腹血糖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7.57±2.73,观察组是7.57±3.43;干预后对照组是6.17±1.04,观察组是8.07±0.78。总胆固醇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5.74±1.43,观察组是5.69±4.43;干预后对照组是5.26±1.02,观察组是5.67±0.45。对照组患者的医学指标低于观察组。SAS指标在干预前对照组是42.26±7.43,观察组是44.23±1.79;干预后对照组是24.57±1.4,观察组是44.87±3.43。SDS指标在干预前对照组是33.54±1.2,观察组是37.22±4.43;干预后对照组是25.46±0.93,观察组是35.03±0.45。对照组数据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缓解了其负面的心理状况,纠正了生理指标,改善了生活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方法:以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测查1910名青少年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结果:中学生比大学生在适应性认知策略上的得分要高。女性更多使用适应性认知策略。青少年在适应性认知策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适应性认知策略。结论:青少年在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使用的认知策略存在年龄、性别差异。青少年在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更多的使用适应性认知策略。青少年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影响的总体情况及特点.方法 329名大学生接受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SCL-90中的抑郁和焦虑2个分量表的评定.结果 大学生采用较多的认知情绪节策略依次是积极设想、自我负责,反思和积极关注;反思和灾难化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在灾难化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结论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有显著影响,且各有不同特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的7110名青少年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和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的评定。结果①青少年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使用非适应性策略;②男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5.79,P<0.001),初中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13.89,P<0.001);③抑郁与非适应性策略的使用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与适应性策略有弱的负相关;④灾难化、沉思、理性分析、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责难他人对抑郁均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F=373.62,P<0.001)。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特征及与D型人格行为的关系。方法: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279名,在社区选取健康对照222名,用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CERQ)、D型人格量表(DS14)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组CERQ的非适应性情绪调节得分高于对照组,适应性情绪调节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型人格行为、渴望接纳、沉思、灾难化与患冠心病呈正向关联(OR=1.88、1.09、1.12、1.09),重新关注计划、理性分析与患冠心病呈负向关联(OR=0.85、0.83)。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可能与D型人格行为有关,D型人格行为表现较明显的患者可能更频繁的使用非适应性情绪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