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控制瘢痕疙瘩生长后联合手术切除耳垂瘢痕疙瘩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耳垂瘢痕疙瘩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3~4次后,手术切除耳垂瘢痕疙瘩,术中保留部分瘢痕疙瘩边缘皮肤并行无张力缝合,术后观察6~24个月。结果本组31只耳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26只耳治愈,4只耳有效,1只耳无效,有效治愈率约96.8%。结论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后手术切除能有效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2.
毛运春  唐红梅  庄强  归来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3):24-26,F0003
目的:探讨前胸部瘢痕疙瘩微血管形态与分布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前胸部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CD34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观察微血管数量、分布和口径变化。结果:正常前胸部皮肤真皮乳头层血管网稀疏;真皮网状层微血管细小,分布比较均匀。瘢痕疙瘩微血管分布明显不均匀,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浅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分界清楚。和正常皮肤相比,瘢痕疙瘩浸润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浅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丰富,微血管数量增加,微血管内径增大;老化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数量增加,微血管内径增大,网状层浅层微血管内径增大,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和瘢痕疙瘩浸润部相比,瘢痕疙瘩老化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数量、微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网状层浅层微血管数量减少,微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瘢痕疙瘩浸润部、老化部网状层浅层微血管明显少于本组乳头层微血管和网状层深层微血管。结论:前胸部瘢痕疙瘩微血管不但数量和内径异常,而且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3.
57例瘢痕疙瘩手术结合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是各种创伤愈合的必须结果,但如果生长过度,尤其在面颈和四肢关节部位,可破坏外貌或发生功能障碍。解除生长过度的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瘢痕疙瘩切除后再应用深部X线机行放射治疗的患者57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瘢痕疙瘩是创伤后皮肤异常修复的结果,表现为过度生长且进行性增大、侵犯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常扩展到原伤口范围以外,单纯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故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目的:探讨耳郭瘢痕疙瘩内核剥除术后及时局部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耳郭瘢痕疙瘩患者,采用瘢痕疙瘩核心摘除术,并分别于术后逐渐拉长间隔时间,于切口瘢痕组织内注射氟尿嘧啶或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混合或单独用药,必要时按瘢痕情况偶加用适量的复方倍他米松,视瘢痕的消退情况及时调节药物的注射剂量,观察治疗12个月到24个月。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36个耳部瘢痕,其中有1个耳部瘢痕为效果有效,35个为耳部瘢痕为治愈。随访12-24个月,均无复发,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治愈者97%,效果良好者3%。结果表明,瘢痕疙瘩核心切除并利用其上皮瓣覆盖整形,联合氟尿嘧啶与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耳郭瘢痕疙瘩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耳部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方式和术后放疗等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42例(71侧)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34例;年龄16~50岁,平均26.2岁.病程6个月~4年.穿耳孔32例,创伤7例,耳部病变手术3例.瘢痕疙瘩范围0.3 cm×0.3 cm×0.2 cm~6.0 cm×4.0 cm×1.0 cm,形状呈球形、哑铃形、结节形.根据瘢痕疙瘩不同大小和范围,选择不同术式,切除瘢痕并行缺损修复.术后24 h内,高能电子束照射10次,每次2 Gy,总剂量20 Gy,对有复发倾向者,及时行"得宝松"1 mg及2%利多卡因按1:3混合液局部瘢痕内注射3次,每3周1次.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均成活.37例(64侧)获随访1年,获临床治愈;5例(7侧)于术后3~6个月有复发倾向,及时局部注射"得宝松"后未见复发.根据刘文阁等疗效标准判定治愈37例,显效5例.结论 耳部瘢痕疙瘩尽早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结合早期放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是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内翻缝合与"8"字缝合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方法不同分为内翻缝合组85例采用直褥式内翻缝合,"8"字缝合组57例采用"8"字缝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内翻缝合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均少于"8"字缝合组,单个瘤体子宫后壁部位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多于子宫前壁及子宫底部患者,"8"字缝合组术后1例手术相关盆腔感染,2例盆腹腔黏膜粘连,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直褥式内翻缝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起到术中止血效果,减少术后盆腔感染及盆腹腔黏膜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局部转移腋窝成形术联合瘢痕松解修复烧灼伤后腋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10月,青海红十字医院骨外科采用背阔肌皮瓣局部转移腋窝成形术修复9例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7 例、女2例,年龄22~43 岁。受伤原因:电击伤3例,烫伤4例,热压伤2例;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轻度3例、中度5例、重度1例;受伤至整复时间为3~10年。患者均为上肢、前胸及腋部烧灼伤后导致瘢痕挛缩畸形,术前患者肩关节外展角度为47.5°±19.7°。术中先行瘢痕松解,松解后的皮肤缺损采用背阔肌皮瓣转移覆盖,切取皮瓣面积7 cm×12 cm~12 cm×2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中厚皮片植皮覆盖。结果 本组9例患者术后随访9~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6例供区直接缝合,3例部分缝合后小面积缺损采用全/中厚皮片移植覆盖,植皮均成活,所有病例供区均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观佳,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外展角度达127.8°±23.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860, P<0.01)。结论 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外观佳,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三切口法行腰腹部脂肪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3~7月收治的80例腰腹部脂肪抽吸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皮下脂肪掐持实验测量腰腹部的脂肪厚度,观察术区的脂肪分布。采用三切口法行腰腹部脂肪抽吸术,其中1个切口位于剑突表面,1个切口位于脐下缘,另外1个切口位于尾骨表面。术后随访3个月,对腰腹部外形的改善程度、患者满意率、术后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腹围周径平均减少(7.5±0.6)cm,消肿时间为(15.4±3.5)d,患者满意率为90.0%。其中4例患者术后局部出现积液,2例患者出现左右不对称,2例患者术区局部凹凸不平。结论采用三切口法行腰腹部吸脂塑形术,具有切口隐蔽、瘢痕轻、损伤较小和塑形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次性无创皮肤缝合器对增生性瘢痕手术切除术后瘢痕增生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行增生性瘢痕切除术的3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行手术切除瘢痕同期全程使用一次性无创皮肤缝合器的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单纯进行手术切除瘢痕的患者纳入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缝合皮肤后以一次性无创皮肤缝合器固定切口周围,使切口无张力;常规治疗组切除瘢痕后进行常规缝合。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瘢痕复发率和再次手术治疗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6个月VSS评分[(2.143 ± 0.678)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6.842 ± 0.6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3,P<0.0001);联合治疗组瘢痕复发率(50.0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4,P=0.003);联合治疗组再次手术率(7.14%)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7,P=0.0171)。 结论瘢痕切除术后应用一次性无创皮肤缝合器通过降低切口周围张力可显著改善术后瘢痕增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llgower-Donati缝合法在跟骨骨折"L"形切口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36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Allgower-Donati缝合组采用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Allgower-Donati缝合法,A组),Donati缝合组采用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Donati缝合法,B组),单纯缝合组采用间断单纯缝合法(C组),每组120例。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引流时间、术后V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在临床疗效方面,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优于B组,而B组优于C组(92.5%vs. 81.67%vs. 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术后伤口并发症方面,A组患者的伤口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B组也显著低于C组,A组和C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Allgower-Donati缝合法在临床疗效和术后切口并发症方面均优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和单纯间断缝合法,不影响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用双向锯齿缝线和常规薇乔线缝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缝合关节囊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切口愈合满意度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关节外科接受TKA术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选用双向锯齿线的50例,常规薇乔线缝合的40例)。分别比较俩组之间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患者术后1月和3月时的术侧膝关节HSS评分,患者对切口愈合的满意度以及同期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双向锯齿线组的患者手术时间较薇乔线缝合组明显缩短,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两组之间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伤口愈合满意度及术后同期H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性(0.05)。结论用双向锯齿缝线缝合关节囊较薇乔线缝合相比能够有效缩短缝合时间及手术时间,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
蒋红梅 《医学信息》2018,(7):120-121
目的 研究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8”字缝合方法止血,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欣母沛使用量、缩宫素使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欣母沛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探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本院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术治疗的第五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患者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Ekrol 1型6例,Ekrol 2型18例,Ekrol 3型9例;年龄17~68岁,平均40.6岁;记录手术时间;所有病例在术后第6周第1次复查X线片,以后每隔4~6周复查1次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是否移位,锚钉是否松动、脱出;在术后满6个月分别应用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和VAS疼痛评分评估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手术时间为10~14 min,平均(11.5±1.5)min。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5±1.5)周。所有患者无骨折不愈合,骨折移位,锚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的AOFAS中前足评分为88~99分,平均(93.2±4.2)分,术后VAS疼痛评分0.5~2.5分,平均(1.2±0.5)分。结论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em-o-Lok免打结倒刺缝合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77例实施LP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连续缝合,按照缝线和方法的不同分为Hem-o-Lok免打结倒刺缝合线组(观察组37例)和传统可吸收线组(传统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WIT)、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转移以及肾小球过滤(GFR)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4,P=0.000),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传统组的WI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8,P=0.000);观察组无尿漏、继发性出血、淋巴漏等并发症;传统组出现尿漏1例,无继发性出血、淋巴漏等并发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GFR降低幅度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6,P=0.000);术后3个月2组GFR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病理学检测显示肾细胞癌3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传统组肾细胞癌3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2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Hem-o-Lok免打结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能够明显缩短肾热缺血时间,大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医生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为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在遭受剧烈运动或暴力作用下发生的撕脱骨折,属关节内损伤。由1875年Poncet首次描述,早期常见于儿童的儿童型前交叉韧带撕裂,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骨折移位较大时造成的愈合畸形或不愈合容易导致前交叉韧带松弛甚至丧失功能,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或不稳。 Fiber Tape:型号AR-7237-7,由Arthrex公司提供。为不可吸收、宽2 mm扁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聚酯编织的缝合线,中部为扁平带状,逐渐过渡到两端的圆柱状结构,具有一定柔软性及相当的韧性,常被应用到肩袖修复或肩锁关节重建。具有良好的手感和打结能力,滑结前进顺利,简化了关节镜打结程序。多个独立的科学研究证明其在断裂强度、刚度、结强度和结滑移方面更具优势,但延伸率要低得多。广泛的生物相容性、动物和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其具有与标准聚酯缝合线相当的生物相容性特征。 背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需尽早行手术复位内固定,目前临床治疗方案中常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空心钉、钢丝、钛缆等)内固定,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而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下止点骨折复位弹性(缝线)内固定具有微创、术野清晰、固定准确性高、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愈合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关节功能康复快等优点,但也有强度不够、骨块切割等缺点。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与开放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手术方法分成2组,微创组17例采用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治疗;开放组15 例采用开放手术骨折复位(空心拉力螺钉、钛缆、钢丝等)内固定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于术前及术后第1,6个月记录膝关节活动范围、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摄X射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②2组患者年龄组成、骨折类型、受伤原因、术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术后X射线片复查骨折均得到满意复位,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移位情况,术后6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④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6);⑤膝关节活动度:2组患者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前(P < 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后1个月(P < 0.05);术后1,6个月微创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开放组(P < 0.05);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2组患者术后1个月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 0.05),术后6个月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P < 0.05);术后1,6个月微创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开放组(P < 0.05);⑦提示2组患者经过手术干预膝关节屈伸活动大部分恢复,且随时间延长恢复程度越高。与开放内固定(空心拉力螺钉、钛缆、钢丝等)相比,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出血更少,创伤更小,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恢复程度更高。 ORCID: 0000-0003-1711-8964(李广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位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4月—2020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踝关节骨折患者44例。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18~57岁、平均42.8岁。44例患者按止血带捆绑方式分为2组,高位止血带组22例,低位止血带组22例,2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比基尼切口直接前方入路(DAA入路)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伴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DDH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8例行比基尼切口 DAA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行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  相似文献   

18.
背景:涤纶布作为一种临床常用耗材,取材简单,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坚韧度及延展性,可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复材料使用。 目的:观察涤纶布用于巨大胸壁修补的实际疗效。 方法:选择46例胸壁肿瘤患者,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9-73岁。将4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切除胸壁肿瘤后采用涤纶布修补巨大胸壁缺损,对照组采用自体带蒂侧胸壁筋膜皮瓣修补巨大胸壁缺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结论:术后全组病例均能胜任日常工作,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术后发生局部积液,经切口引流后好转,所有患者胸廓外观良好,呼吸运动时重建处无不适感。随访6-24个月,复查X射线片复查显示重建胸廓良好,未见移植松动、异物排斥反应、胸壁畸形等,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表明涤纶布用于巨大胸壁修补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 免打结倒刺缝线:为一种新型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采用带倒刺的缝合材料制成,一端连有手术缝针,其主要成分为聚对二氧环己酮,其分子式为(C4H6O3)X。聚对二氧环己酮经证实不具有抗原性、致热性,且在吸收期间只引起轻微的组织反应。由于该缝线带倒刺,故无需打结即可缝合组织,适用于可使用可吸收缝线的软组织缝合。 腰椎融合: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在椎间盘结构应力分析等理论的支持下,腰椎融合在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适应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腰椎结核、腰椎肿瘤、腰椎骨折及腰椎翻修手术。在内固定技术进步的支持下,使得腰椎融合手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是目前脊柱外科临床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堪称为腰椎手术的金标准。 背景:免打结倒刺缝线应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术,能否缩短缝合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临床尚无明确结论。 目的:探索免打结倒刺缝线用于腰椎后路短节段融合术中在缩短缝合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优势。 方法:选择2018年1至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2例,均进行腰椎后路短节段开放融合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3)与对照组(n=29),试验组采用免打结倒刺缝线缝合腰深筋膜层,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腰深筋膜层。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深筋膜和皮下皮肤缝合时间,利用渗漏试验分析缝合质量;定期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记录相关并发症;术前及术后2周、6周、3个月,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与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情况。试验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DZMEC-KY-2018-11。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切口长度与皮下皮肤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试验组深筋膜缝合时间少于对照组[(8.0±0.9),(11.6±1.7) min,P < 0.05],渗漏试验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 < 0.05);②试验组切口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 < 0.05);③两组术后2周、6周、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逐渐下降(P < 0.05);两组间术后2周、6周、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能够在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术后减少深筋膜缝合时间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ORCID: 0000-0001-8009-3996(孙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