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山东省某大学279名在读大学生,运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乐观量表(LOT-R)及归因方式问卷(ASQ)对心理健康状况、归因方式及灵活性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ASQ的正性事件普遍维度和负性事件的内外维度上以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正性事件内外维度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r=-0.42~-0.14,P0.05或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均呈正相关(r=0.20~0.31,P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呈正相关(r=0.38、0.26、0.33,均P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呈负相关(r=-0.17、-0.29,均P0.01)。回归分析表明,正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相关(β=-1.42,P0.05),归因灵活性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6.12、-5.49、-1.84、2.49、1.67;P0.05或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4.72、3.09、2.63、-1.45、-1.17;P0.01)。结论:倾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持续的和普遍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倾向于把正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和持久的、把负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正性情绪,有着较高的乐观水平;归因灵活性得分低的个体抑郁、焦虑情绪较高,正性情绪、乐观度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各维度对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91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反刍思维量表(R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别考察其睡眠质量、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PSQI得分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CES-D得分和SAI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0.44,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RRS的抑郁相关维度正向预测睡眠质量(标准化回归系数=0.49);抑郁和焦虑能够解释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间关系40.74%的变异。结论:抑郁相关维度正向作用于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检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在负性情绪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情绪性进食和积极应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2负性情绪各维度与情绪性进食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7~0.179,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40~0.369,P0.01),而与积极应对成显著负相关(r=-0.151~-0.232,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的相关不显著(P0.05)。3消极应对方式在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结论:负性情绪与情绪性进食存在相关,消极应对方式能部分中介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应激水平和情绪体验的关系研究。方法:某部新兵集训2个月时,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1600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1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总分为(119.55±21.70);2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1),与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7,-0.329;P0.01);3心理弹性高分组在正性情绪得分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在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得分上显著低于低分组(P0.01);4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心理应激水平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总解释率为43.8%。结论: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密切相关。提升心理弹性训练,有望降低新训时负性情绪体验和心理应激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负性情绪与认知失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认知失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的19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与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高分组的认知失败总分及各维度分、焦虑和抑郁得分显著更高(P0.001);(2)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总分及各维度分、焦虑和抑郁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6~0.540,P0.01);(3)负性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58%。结论:负性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和神经质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3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神经质以及生活事件各因子与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09,-0.13,-0.16,-0.19;P<0.01),而其他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神经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F=240.17,P<0.01)。结论大学生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神经质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的应激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关系,并探讨人格特征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四川某重点高校大学新生523名,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童年期负性事件调查问卷(ACE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进行施测。结果:大学新生至少经历过一种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为87%。CCSAS总分与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总分及神经质得分呈负相关(r=-0.13、-0.51,均P0.01),与内外向和掩饰性得分呈正相关(r=0.47、0.25,均P0.01);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总分与内外向得分呈负相关(r=-0.08,P0.05),与掩饰性得分呈负相关(r=-0.12,P0.01),与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r=0.17,P0.01)。内外向和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效应量为51.65%和58.10%。结论: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的关系,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与睡眠质量是否有交互作用.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的调查数据,样本是用系统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的4538名中小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自评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EPQ-Junior)评估青少年睡眠质量、负性生活事件和人格.结果:本样本PSQI总分为(5.1±2.8),26%的人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7).11~14岁年龄组PSQI得分低于15 ~ 17岁年龄组,15~ 17岁年龄组PSQI得分低于18~20岁年龄组[(3.9±2.5)vs.(5.4±2.6)vs.(6.5±2.7),P<0.01].PSQI总分与负性生活事件总分(r=0.32),EPQ-Jun-ior的神经质(r=0.54)、精神质维度(r=0.18)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与内外倾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16,P<0.01).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得分(OR=1.56)与EPQ-Junior的神经质维度得分(OR=1.23)越高,PSQI得分可能越高(均P<0.01).结论:同时存在神经质人格高分和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多的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可能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官兵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62名基层官兵进行调查。结果:解决问题、求助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9,-0.242;P均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8,0.343,0.306,0.329,0.503;P均0.01);解决问题与自责、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0.355;P均0.01);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1);自责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297,P0.01),与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79,0.531,0.285;P均0.01);幻想与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6,0.587,0.236;P均0.01);退避与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2,0.326;P均0.01);合理化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1);自我和谐在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状态焦虑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基层官兵的状态焦虑可以通过自我和谐策略来采用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并探讨其与负性情绪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12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量表(NEI VFQ-25)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8.86±8.69)分,焦虑得分为(56.88±6.92)分,抑郁得分为(55.04±5.83)分,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总体得分为(71.40±13.66)分。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中坚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316,-0.239;P0.05),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397,P0.01);自强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388,-0.314;P0.05),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48,P0.01);乐观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478,-0.452;P0.05),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12,P0.01)。结论 :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可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活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军某部航空兵心理承受力与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现况及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海军某部210名航空兵,采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中国军人情境应对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数据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处理。结果①心理承受力中独生子女组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3.55、4.51、3.39、3.29、3.12、3.87,P0.01);来自城市的官兵在问题解决因子得分显著较高(t=-2.50,P0.01);未婚官兵在意志力方面得分显著较高(t=2.57,P0.01)。已婚官兵在消极应对总分明显高于未婚官兵(t=-4.21,P0.01),积极应对总分低于未婚官兵(t=2.93,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海军航空兵心理承受力及各因子(问题解决、意志力、家庭支持、人际交往、自信心)与积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负相关(r=-0.15~0.51,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情感积极、军事任务消极、独生子女和军事任务积极进入官兵心理承受力总分的回归方程,可解释变异率为33.4%(F=102.93,P0.05)结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承受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正念在冗思影响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方法用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FMQ)、冗思反应量表(R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2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正念、冗思和焦虑、抑郁这两种负性情绪均不存在性别差异(t=-0.75,-0.90,0.48,0.01;P>0.05);正念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r=-0.37,-0.34;P<0.01);冗思与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33,0.39;P<0.01);正念对冗思和负性情绪的调节效应显著(△F=6.25,4.32;P<0.05)。结论正念可以调节冗思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80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分别测查其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组,53分为无抑郁组;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组,50分为无焦虑组。结果:PSQI总分与SDS得分、SAS得分正相关(r=0.58、0.47,均P0.01)。得到抑郁组39例、无抑郁组488例,焦虑组147例、无焦虑组380例;其中抑郁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抑郁症状者[(9.2±2.2)vs.(5.5±2.2),P0.01],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焦虑症状者[(7.2±2.6)vs.(5.3±2.1),P0.01];且PSQI总分对SDS得分和SAS得分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22.64、14.00,均P0.01)。PSQI总分与SDS得分正向关联(β=0.58,P0.01),对SDS得分解释率为33.4%;PSQI总分与SAS得分正向关联(β=0.47,P0.01),对SAS得分的解释率为22.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是衡量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60例新冠肺炎患者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冠肺炎患者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3.3%,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0.0%,睡眠障碍检出率为56.7%。SAS、SDS、PSQI评分分别为(44.96±13.51)分、(50.06±14.60)分和(6.98±4.69)分。新冠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负向预测自我效能感(β=-0.47,P0.001),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睡眠质量(β=-0.49,P0.001),负性情绪正向预测睡眠质量(β=0.43,P0.001)。新冠肺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在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为34.89%。结论:新冠肺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负性情绪可以直接和通过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金钱态度、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金钱态度和心理健康量表对山西高校186名教职工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平均水平1.55,处于良好状态;②各人口统计学变量间心理健康状况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教师金钱态度(r=0.305,P<0.01)及其权利-名望(r=0.285,P<0.01)、焦虑(r=0.270,P<0.01)、不信任因子(r=0.257,P<0.01)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④总体幸福感(r=-0.294,P<0.01)、正性情绪(r=-0.240,P<0.01)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负性情绪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r=0.536,P<0.01).结论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不是很明显.金钱态度、主观幸福感显著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其对金钱越持有权利名望、不信任态度,或者越是焦虑,健康状况越差;教师主观幸福感指数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部队独生子女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指导部队独生子女官兵心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团体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驻高原某部220名独生子女官兵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独生子女官兵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29.5%和39.1%;SAS总均分(粗分)为(34.66±8.52),SDS总均分(粗分)为(38.58±10.24)均与中国常模有明显差异(P<0.01);且年龄、军龄、职别、城乡差别及入伍动机均与焦虑/抑郁水平密切相关。结论①高原部队独生子女官兵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且焦虑/抑郁水平较高;②高原环境因素及其产生的心理应激是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③年龄、军龄、职别、城乡差别及入伍动机等因素均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60例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患者组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441,5.722,4.124,3.232,5.631,4.300,3.863,1.712,1.982;P<0.05或P<0.01);抑郁和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101,7.142;P<0.01)。患者组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对照组(t=-5.591,P<0.01),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对照组(t=4.482,P<0.01)。相关分析显示,积极应对与SCL-90总分、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238,-0.259,-0.324;P<0.001),消极应对与SCL-90总分、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407,0.435,0.442;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低,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且更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考察失独者的人口学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在5个城市共抽取466名失独者进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和希望量表(ADHS)。结果:女性的抑郁(t=-2.80,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t=-3.08,P0.01)得分比男性更高;失独者的年龄与心理健康各量表得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农村失独者的焦虑(t=-2.37,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t=-2.70,P0.01)、延长哀伤(t=-3.08,P0.01)和创伤后成长(t=-4.14,P0.001)得分均显著低于城市失独者;学历水平不同的失独者,在创伤后应激障碍(F=4.70,P0.05)、延长哀伤(F=3.47,P0.05)及创伤后成长(F=3.41,P0.05)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职业状况不同的失独者在焦虑得分上有显著差异(F=3.67,P0.05);失独者的经济状况与抑郁(r=-0.11,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r=0.12,P0.05)及希望(r=0.15,P0.01)呈显著正相关;婚姻状况不同的失独者在各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失独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抑郁(r=-0.13,P0.05)、焦虑(r=-0.21,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希望(r=0.13,P0.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失独者的性别、居住地、学历、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均与本文所涉的部分心理健康指标有关,而其年龄和婚姻状况则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无关。与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相关的各项人口学特征可作为筛查和干预高风险失独者的依据,在相关工作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在大学生中庸思维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庸思维量表、贝克焦虑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与攻击性问卷,测量了 2251名大学生.结果:①中庸思维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r=-0.08,P<0.001)、攻击性(r=-0.13,P<O.001)、焦虑得分(r=-0.18,P<0.00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r=0.44,PP<0.001)、焦虑得分(r=0.39,P<0.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攻击性与焦虑得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01).②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攻击性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的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148,-0.032]、[-0.326,-0.081]、[-0.104,-0.024].结论:中庸思维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焦虑程度,还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焦虑.  相似文献   

20.
高校护生睡眠质量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高校护生的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研究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提高护生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评抑郁量表(SDs)为评价工具,调查护生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发生率。结果①护生SRSS总分为23.30±5.658,与中国常模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5)。性别、担任班委否、恋爱否这3个因素影响护生睡眠质量;②护生的SAS、SDS总分分别为35.00±10.177和27.39±9.171;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6.00%和21.00%;⑧相关分析表明,SRSS总分以及觉醒不足、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恶梦夜惊和失眠后反应这6个因子的得分与SAS、SD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④回归分析表明,SRSS的10个因子中,入睡困难和恶梦夜惊被选入SAS回归模型;恶梦夜惊和睡眠不稳被选入SDS回归模型。结论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性别、担任班委否、恋爱否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护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