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长骨ABC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1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X线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病灶邻近骨质见连续骨膜反应,17例病灶内见粗细不一骨嵴;CT表现为病灶内缘分叶状改变,边缘锐利并不同程度硬化;MRI表现为囊性病灶,T_1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混杂稍高或高信号,病灶内及边缘可见分叶状或条索状低信号,20例可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内部分隔明显强化。结论长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典型,结合不同影像检查,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总结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20例GCTTS患者X线、CT、MRI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经病理或手术证实。10例行X线检查,9例行CT平扫检查,4例同时行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关节CT造影检查,19例行MRI平扫。结果7例X线平片骨质破坏,2例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见硬化边,关节间隙正常,均未见钙化及骨膜反应。CT平扫关节周围等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楚;8例见明显骨质破坏;1例骨质可见硬化边,均未见钙化及骨膜反应。关节CT造影及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至明显的不均匀强化。T1WI 14例与骨骼肌信号对比呈等信号,内见斑点状低信号,5例呈稍低信号;T2WI与骨骼肌信号对比13例呈混杂信号,内见线条状低信号,6例呈高信号。结论GCTTS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X线、CT显示邻近骨质压迫吸收、侵蚀性改变,MRI能够反映GCTTS内部的双低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恶性间叶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骨恶性间叶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X线平片检查4例,CT和MRI各检查2例。结果:骨恶性间叶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直径多>10 cm,边缘清楚或模糊,肿块内有钙化、骨化,CT显示肿块内有脂肪组织,MR T_1WI上肿块呈等、低信号,T_2WI呈混杂高信号,CT增强扫描示肿块不均匀强化;②骨质改变:呈浸润性斑片状骨质破坏,部分破坏边缘有硬化,MR T_1WI呈低信号,T_2WU呈混杂高信号,骨膜反应少见;③骨破坏程度与软组织肿块大小不成比例。结论:骨恶性间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影像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踝关节PVN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例均行MRI榆查,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4例行X线检查,1例行CT检查.结果 X线表现:踝关节前后方脂肪垫被软组织密度影代替,邻近骨呈压迫性骨质吸收.CT表现:踝关节周围,下胫、腓联合及距下关节软组织肿块影,清晰显示邻近受压骨质的硬化边.MRI表现:7例均表现为弥漫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在T_1WI上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_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4例以低信号为主,3例见散在斑片状低信号影.5例病变包绕邻近拇长屈肌腱,3例累及距下关节.1例行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结论 典型MRI表现结合临床检查能够对踝关节PVNS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旨在提高对GCTTS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GCTTS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23例行X线检查; 9例行CT平扫检查; 25例行MRI平扫,8例同时行增强检查。结果 1) 43例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病灶在四肢大小关节发病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5); 2) X线平片7例骨质破坏,16例骨质及关节间隙正常,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CT平扫关节周围等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1例见明显骨质破坏; 8例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在T1WI与骨骼肌信号对比11例呈等信号,10例呈稍低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在T2WI与骨骼肌信号对比10例呈等信号,11例呈低信号,4例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结论 GCTTS主要发生在手足部,MRI对于GCTTS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12例行CT检查(增强9例),4例行MRI检查(增强1例,4例均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回顾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腹部外型11例,腹壁型3例,腹内型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均匀略低软组织密度,边界不清;X线平片、CT骨骼病变显示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病灶内有小梁形成,呈肥皂泡样,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常见不规则骨嵴,大多可见无钙化、骨化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MRI T1 WI上呈等、稍低混杂信号;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以上不均匀强化;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条索状、片状T1WI及T2 WI上均呈低信号改变的区域,CT、MR无强化.结论 DF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X线平片可以观察骨质病变的整体形态,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骨质的破坏特点;T1 WI均呈低信号,T2 WI呈高、低混合信号,大部呈不均轻度强化,局部呈渐进性延迟强;T1WI、T2 WI示病变中斑点状及条带状低信号,MRI、CT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表现.因此,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多数韧带性纤维瘤病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骶骨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CT和MRI表现特点,探讨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骶骨GCT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骶骨GCT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特点,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经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21例中,X线和CT显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15例,骨包壳不完整14例,MRI显示骨质破坏10例。X线显示侵犯骶髂关节及髂骨5例,CT显示16例,MRI显示11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12例,CT增强显示16例,MRI显示16例,其中巨大囊实性软组织肿块12例,10例可见液平面,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骨质破坏在MR SE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骨包壳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X线和CT上表现为硬化环。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在T1WI为等信号,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呈等高信号。囊性部分在T1WI为低信号,T2WI及STIR呈等高信号。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在T2WI及STIR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 X线、CT和MRI从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影像学表现以增加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2年11月14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GCTTS患者X线、CT、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行X线平片检查,6例行CT平扫检查,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X线平片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或轻度侵蚀破坏;CT表现为关节周围肌间隙内局限性软组织肿块,部分呈分叶状,明显跨关节生长,无明显钙化征象及骨膜反应;MRI表现为病灶在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病灶与邻近肌腱关系密切,局部骨皮质可受侵.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椎骨巨细胞瘤的 X 线、CT 和 MRI 影像学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胸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 X 线、CT 和 MRI 资料并对其回顾性分析。7例行 X 线检查,6例行 CT 检查,7例行 MRI检查。结果9例胸椎骨巨细胞瘤中,8例单椎体发病,1例同时累及左侧第9后肋。X 线检查:6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边界清楚,3例病变椎体变扁,4例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形成。CT 检查:5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呈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边界清楚并可见少许硬化边,4例内见骨嵴影,5例周围见软组织肿块,椎附件、硬膜囊及脊髓不同程度受累及。MRI检查:T1 WI 低信号 5例,等信号2例;T2 WI 等信号 1例,高信号 4例,高低混杂信号2例。结论胸椎骨巨细胞瘤较为少见,应充分分析影像学特点,对提高诊断、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于本单位行影像学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GCRG患者5例,从PACS系统中获得所有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分别独立分析病变的位置、密度、信号、生长及骨质破坏方式、增强特点等影像学表现。结果颞骨GCRG 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病变呈膨胀性生长5例,广泛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边缘散在残留骨质碎片3例,周围轻微骨质硬化1例,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1例合并中耳乳突炎;5例患者MRI均表现为病变周围部分以T_2WI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中央部分见多发囊状T_2WI高信号3例,T_1WI呈等、低混杂信号5例,注入对比剂Gd-DTPA后呈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囊变部分与T_2WI低信号部分未见强化。结论颞骨GCRG CT表现为广泛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可见边缘散在残留骨质碎片、周围轻微骨质硬化,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MRI病变周围部分以短T_2为主混杂信号且不强化是其诊断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胫骨上端18例,股骨下端2例,肱骨上端2例。表现为骨骺区分叶状骨质破坏区,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MR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硬化边厚薄不一。病灶周围在X线和CT上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MRI表现为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常不与病灶相邻,MRI上为长T1、短T2信号,与皮质间见条状高信号。邻近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见关节积液。MRI上病灶可呈环状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强化。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髂骨和耻坐骨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髂骨和耻坐骨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 X 线平片检查,12例行 CT 检查,11例行 MRI 检查。结果15例中髂骨尤文氏肉瘤8例,耻坐骨尤文氏肉瘤7例。X 线平片呈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混合型骨质破坏3例,病灶周围见软组织包块15例;CT 扫描见病灶边缘膨胀、内部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骨质破坏周围见不规则瘤骨或骨硬化5例,病灶周围见不规则骨膜反应6例。病灶周围软组织包块环绕12例;MRI 扫描病灶呈长 T1长 T2信号7例,长 T1混杂 T2信号4例,抑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5例,11例均见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包块。结论髂骨和耻坐骨尤文氏肉瘤较少见,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 X 线平片结合 CT 扫描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MRI 检查有助于手术范围确定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临床表现:男性14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39岁。15例位于髂骨(其中10例同时累及髋臼,另外5例同时累及髋臼及耻骨),4例累及髋臼及耻骨,1例为骨盆多部位受累。临床症状主要为髋部疼痛及髋关节活动受限;2)影像表现:X线及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19例,其中13例表现为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合并骨质硬化。8例行CT检查病例均表现为骨皮质破坏合并软组织肿块。14例行MRI检查病例均表现为正常的骨髓信号被肿瘤信号取代并形成软组织肿块。T_1WI上病变表现为等信号10例,稍高信号4例,T_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3)病理类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T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当患者年龄30岁,骨盆出现单纯溶骨性破坏或溶骨性骨质破坏合并骨质硬化,伴周围软组织肿块,且软组织MRI信号较均匀,无瘤骨及钙化,需考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粘液纤维肉瘤(MFS)的CT及MRI表现。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FS患者的CT及MRI资料(4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CT、MRI检查),观察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强化特点及瘤周浸润等征象。结果 20例MFS中8例为低度恶性,2例中度恶性,10例高度恶性。18例位于浅筋膜下,2例位于肌间隙内,10例呈类圆形,7例呈梭形,3例呈不规则形,肿瘤最大径约3.5~13.2cm,平均(7.58±2.76)cm;CT扫描,3例呈均匀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中重度均匀延迟强化,1例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延迟强化;MRI上,2例呈T_1WI呈均匀稍高信号,15例呈混杂等/低信号,2例T_2WI呈均匀高信号,15例呈混杂高信号,11例病变呈DWI混杂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8例可见"筋膜尾征",13例见瘤周水肿,11例病灶内见"双低信号征",10例见囊变、坏死,6例见粘液样变。结论 MF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MF的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MRI及SPECT-CT检查。结果:11例中发病部位:长管状骨9例,髂骨1例,腰椎棘突1例。X线平片示10例出现偏心型、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未见明显异常。CT示9例病灶内粗细不等骨嵴伴病灶周边硬化,5例病理骨折伴软组织肿块,2例钙化,均无骨膜反应。MRI平扫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呈高或混杂信号,其中2例病灶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1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SPECT-CT示3例异常核素浓聚,病灶边缘浓聚明显,中心浓聚稀疏或缺如,呈环形浓聚。结论:SPECT-CT结合传统影像学可评价CMF成熟程度、病变范围,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男9例,女7例)BFH患者,其中股骨7例,胫骨4例,肱骨1例,桡骨1例,髂骨2例,腰椎1例。X线平片检查16例,CT平扫8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3例。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界清楚,所有病灶均未见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X线示灶周硬化12例,病灶内呈磨玻璃样改变9例。CT示病变密度不均匀,呈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灶内见骨性分隔及骨嵴5例,骨皮质中断2例。MRI示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或等低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表现各异由病理组织成分不同所决定。结论 BFH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东华  孙明   《放射学实践》2011,26(5):530-533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资料,局限型9例,弥漫型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9例行MR平扫,6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X线片仅显示关节旁软组织肿块和骨质侵蚀、破坏。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改变较X线片清晰,还有1例显示软组织钙化和液化,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呈轻到中度强化。MRI T1WI上7例呈较均匀等信号,2例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上3例呈不均匀等高信号,6例呈不均匀等低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大多数腱鞘巨细胞瘤可明确诊断;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对于发现特异性含铁血黄素信号和确定病变范围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9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1WI、T2WI和T1WI增强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征象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中,位于股骨5例,胫骨3例和髂骨1例.位于长管状骨者,5例位于干骺端,2例位于骨干,1例接近骨端.肿瘤直径6.3~11.8 cm.所有肿瘤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呈椭圆形5例,不规则地图形4例.病灶呈囊状9例,7例病灶境界不清,7例病变见骨膜增生,伴软组织肿块8例,所有病例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5例行CT检查,病灶密度低于肌肉或与肌肉相仿,CT显示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较平片清楚,增强扫描软组织明显强化.4例行MR检查,T1WI为混杂信号3例,低信号1例;T2WI为低、等和高信号混杂4例.T2WI 4例均可见明显囊状改变和液-液平面,均可见软组织成分,软组织构成囊壁和分隔,部分呈不规则肿块结节,T2WI软组织信号高于肌肉.结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呈卵圆形或地图样溶骨性破坏,容易呈多囊状坏死,但肿瘤内常见软组织成分,常伴骨膜增生和骨外软组织肿块,CT增强扫描和MR有助于显示病灶的软组织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髋关节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滑膜肉瘤患者6例,其中4例行DR(digital radiography)拍片,1例行CT检查,6例患者均行MRI(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i maging)检查。回顾分析相关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DR表现为髋关节不规则骨质破坏。CT表现为髋关节周围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中可见斑点状钙化影,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MRI表现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混杂高信号。结论:发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并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要考虑滑膜肉瘤的可能性。DR、CT、MRI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髋关节滑膜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BMFH 13例,9例行CT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3例;6例行MRI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2例;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分析原发性BMFH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对照。结果:13例中,长骨骨端11例,长骨骨干1例,髂骨1例。骨质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其中6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7例骨质破坏区间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骨膜反应1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13例均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钙化1例;T1WI表现为等或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或混杂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BMFH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