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胃黏膜的炎症对于位于食管和胃交接处的齿状线有无影响,相关的报道很少。因此,我们就HP感染对食管和胃交界的齿状线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3月至5月所有在我中心接受上消化道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成功观察到齿状线的1 9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方法:用于上消化道检查的胃镜为富士能400系列电子胃镜。对于所有研究对象仔细观察食管和胃交界的齿状线的形态,并且通过计算机工作站留下照片。同时,在胃窦部取组织活检1块,立刻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HP的感染状况,分别按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评价幽门螺杆菌(HP)对胃酸分泌的影响。方法:以231例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粘膜活检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十二指肠胃生化(GM)与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感染部位、炎症活动度及萎缩之间的关系。结果:HP在胃窦感染为主时十二指肠GM的发生增加;在胃体感染为主时则相反。十二指肠GM的程度与胃窦炎的活动度成正相关,与胃体炎活动度成负相关;胃窦粘膜萎缩时HP感染可减少十二指肠GM的发生。结论:HP在胃窦感染时能促进胃酸的分泌,而在胃体感染或胃窦粘膜萎缩时则可抑制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n,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密切相关。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内环境发生变化,对于HP感染与残胃胃炎的关系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现将我院自1994年1月-2000年12月间行胃镜检查的67例术后残胃胃炎患者进行总结,就此初步探讨HP与残胃胃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不同位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贲门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以我国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江苏省扬中市上消化道内镜普查中2531例Hp阳性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在胃的不同位点(幽门前区0、6、9、3点方向各一块分别命名为Hp1、Hp2、Hp3、Hp4,胃角、胃小弯、胃底大弯、贲门嵴根各一块分别命名为Hp5、Hp6、Hp7、Hp8)取活检,活检组织经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Giemsa染色找Hp。结果 Hp7阳性人群贲门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8.35%,显著高于Hp7阴性人群的发生率(x2=5.31,P<0.05);单一Hp7阳性人群贲门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56.25%,显著高于非单一Hp7阳性人群的发生率(x2=52.37,P<0.05);其他位点Hp阳性人群贲门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阴性人群(P<0.05)。结论贲门嵴根部位黏膜癌前期病变与胃底大弯Hp感染呈正相关,与其他部位的Hp感染呈负相关,根除Hp感染治疗有助于降低贲门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604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内镜诊断的604例GERD患者,依据H.pylori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按Tytagat分级进行严重度比较;H.pylori阳性组H.pylori根除后与H.pylori阴性组一年复发率的比较。结果:604例GERD患者中Ⅲ-Ⅴ级的中重度检出率:H.pylori阳性组为31.2%(114/366),H.pylori阴性组为38.7%(92/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ylori阳性组GERD患者H.pylori根除后1年复发率为31.1%(51/164),H.pylori阴性组的CEDR患者1年复发率为15.6%(16/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阴性者GERD病变程度较重,H.pylori阳性的GERD患者H.pylori根除后1年的复发率较高,显示H.pylori感染可能对GERD发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5例GERD患者(观察组)和4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组)进行Hp检测,并对两组患者及GERD各级患者间Hp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Hp阳性率为37.8%,较对照组的62.2%显著降低(P<0.05)。GERD各级患者间Hp阳性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GERD相关,对GERD的发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793例胃十二指肠病人施行胃镜检查及尿素酶试验。结果79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Hp检出率各异,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检率高。结论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相似文献   

8.
马建平  李文  柳玉强 《贵州医药》2021,45(9):1377-1378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胃组织Hp感染与Sox2及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1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根据诊断结果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A组,n=3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B组,n=3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C组,n=29)、胃溃疡组(D组,n=30)及胃癌组(E组,n=24).统计Hp阳性率,分析H...  相似文献   

9.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对我院200例幽门螺菌检测、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病理活检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检出HP阳性112例,HP阳性组织不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P感染组织,显示HP作为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的致病菌,与胃黏膜腺体的增生、肠化,癌变有密切关系。HP感染时是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肠化生)发生率分别为9.1%和14.9%,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2.9%和7.7%(P<0.05)。提示感染HP可使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增高,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胡巍  蔡思敏  袁云 《黑龙江医药》2022,(5):1019-1022
目的:分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分为2组,分组比例为1∶1,对照组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非胃癌疾病患者,观察组为胃癌疾病患者。对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分析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慢性炎症性病变、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依次递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肠型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弥漫型,非贲门部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贲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分型、不同部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呈正相关。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尽早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筛查,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华胃康·对实验性胃溃疡及HP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小鼠胃溃疡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研究中华胃康的抗溃疡作用。结果证明,中华胃康5~20mg·kg-1,明显抑制大鼠应激性、幽门结扎型、利血平型、消炎痛型和小鼠组织胺型胃溃疡,并伴有胃液量、胃酸、胃蛋白酶活性降低,Alcian-blue测胃粘液合成增加;并可促进乙酸型溃疡愈合;效应与剂量相关。对幽门螺旋菌(HP)具有强烈抑制作用,MIC为0.024~0.048mg·kg-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441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A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B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C组),各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成本分别为325.04、221.30、211.64元,Hp根除率分别为92.2%、89.2%、79.1%,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52.54、248.09、267.56;A、B方案相对于C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65.65、95.64。结论:B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法109例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分2组接受治疗;A组治疗方案为西米替丁15mg/(kg·d)、阿莫西林50mg/(kgod)、枸橼酸铋7~8mg/(kg·d)、甲硝唑15~20mg/(kg·d)疗程4周;B组为克拉霉素15mg/(kg·d)、洛赛克0.8mg/(kg·d)、阿莫西林50mg/(kg·d)疗程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①溃疡治愈率:A组85%;B组96%;②Hp根除率:A组72.2%;B组92.7%;③Hp根除者溃疡愈合率100%;未根除者愈合率47%;二者比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加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具有疗程短、疗效高、耐药少、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OO9年1月-2O12年11月本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 Hp 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 A、B 组两组,各43例。A 组给予奥美拉挫﹢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B 组患者在 A 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乳酸菌素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 组 Hp 根治有效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 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确诊为HP阳性所致的消化性溃疡等慢性胃炎患者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龄18~65岁;给予克拉霉素250mg、奥美拉唑20mg,甲硝唑400mg,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所有病例中HP感染所致烧心、腹痛完全消失者23例,好转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1例HP转阴,HP根除率89.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临床效果显著,HP根除率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HP感染的根除率。方法选择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及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10mg 2次/d,阿莫西林1000mg 2次/d,呋喃唑酮100mg 2次/d、果胶铋150mg 3次/d,疗程7d,果胶铋再加服1周,然后单独给予雷贝拉唑20mg 1次/d继续治疗;对照组:果胶铋150mg 3次/d、阿莫西林1000mg 2次/d、呋喃唑酮100mg 2次/d,疗程7d,后单独给予果胶铋150mg 3次/d;两组总疗程十二指肠溃疡DU4周,胃溃疡GU6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主要症状的变化及腹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75%、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13%和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果胶铋四联疗法能明显缓解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止痛效果快,不良反应少,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及HP感染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艾普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近期疗效。方法:120例却阳性的DU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艾普拉唑15mg、20mg、埃索美拉唑20mg,同时给予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bid,共10d。根除t/p结束后3组患者分别继续给予相应剂量质子泵抑制药治疗4周,于2周末和4周末复查胃镜并检测三和,观察患者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2周末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2.5%、75%、77.5%(P〉0.05);4周末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87.5%、87.5%(P〉0.05)。3组Hp根除率分别为85%、82.5%、90%(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普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DU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安全有效,疗效与剂量无明显线性关系,与埃索美拉唑临床疗效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素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酸菌素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胃窦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均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应用乳酸菌素、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口服7d.对照组30例,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服7 d.结果:4周后复查胃镜RUT及14C-UBT,两者均阴性,试验组31例(86.1%),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6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作用发生率,试验组2例(5.5%),对照组10例(33.3%),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结论: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乳酸菌素,可以明显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0例,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后)和对照组(未药物治疗),均使用活检病理切片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观察组中细菌培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78.62%(625/795);对照组为18.67%(38/2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能出现误差,临床确诊应注意结合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状况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08例儿童血清抗H.pylori-IgG,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50例行胃镜检查,并各取胃窦前、后壁黏膜3块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及改良Giemsa染色找幽门螺杆菌。结果①108份血清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为52.7%(57/108),无消化道症状组为31.0%,有消化道症状组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7岁、8~11岁、12岁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17.8%、36.8%、48.5%;③50例有症状组中,42例患浅表性胃炎,H.pylori感染率为76.0%,2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感染H.pylori;④H.pylori感染的儿童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淋巴滤泡形成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的儿童胃黏膜。结论H.pylori感染在本地区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H.pylori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