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因素.方法 搜集86例接受根治性3DCRT[处方剂量≥60~66 Gy,1.8~2.0 Gy/(次·d),5 d/周]的NSCLC患者资料,对性别、年龄、吸烟史、心脏病史、肺功能、发病部位、临床分期、病理诊断、是否合并化疗等临床因素以及放疗剂量、射野数量、平均肺受量(MLD)、正常肺体积剂量(V_5~V_(65)间隔5 Gy)等剂量学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TC 3.0标准对放射性肺损伤进行分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预测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期12个月(1~36个月),12例发生≥3级放射性肺损伤.单因素分析V_5~V_(35)MLD等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有关,而与全部临床因素、放疗剂量、照射野数、V_(40)~V_(65)等无关.筛选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仅V_5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χ~2=5.15,P=0.023).V_5≤45%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病率为2%,V_5>45%组为26%(χ~2=10.24,P=0.001).结论 受照体积可能比受照剂量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更大.众多剂量学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相关,其中V_5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纤维化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得到病理证实的100例接受放疗的乳腺癌和食管癌患者密切随访,以胸片及CT了解有无肺纤维化发生,并以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不同情况下肺的受量.结果12例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其中2例为乳腺癌,10例为食管中段癌患者,均未发现有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TPS显示上胸段及乳腺癌放疗时肺窗容积剂量较中段食管癌患者要低.结论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与肺容积剂量有关,可不经过急性放射性肺炎阶段.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肺和食管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肺及食管损伤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44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全组处方剂量58~70 Gy,中位处方剂量66 Cy,24例行常规分割放疗,余20例行后程加速照射,即常规分割照射30~40 Gy/3~4周后再加速照射,3 Gy/次,1次/d,5次/周。对三维适形计划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及食管损伤。结果(1)全组患者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98%(33/44),1年总生存率为69%。(2)全组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0例(45%),1级15例(34%),2级7例(16%),3级2例(5%),未见4级;后程加速照射组1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似高于常规照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25%,P=0.163)。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剂量学因素包括全肺平均剂量,肺NTCP,肺V_(20)、V_(30)、V_(30)、V_(35)。临床资料中仅GTV体积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平均剂量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3)全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例(2%),1级24例(55%),2级15例(34%),3级4例(9%),未见4级;后程加速照射组2、3级食管炎发生率似高于常规照射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学因素(全肺平均剂量(MLD),肺NTCP,肺V_(20)、V_(25)、V_(30)、V_(35))可以较好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全肺平均剂量是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后程加速照射有可能加重食管的急性期反应,但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肺低剂量区体积在预测接受放射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的价值。方法 对205例接受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RP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低剂量区体积指标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2级RP的患者为60例占29.27%(60/205),其中2级48例(23.41%),3级10例(4.88%),4级2例(0.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病变X 线长度、GTV最大横径、GTV长度、射野数、肺MLD、GTV体积、PTV体积、肺V5、肺V10和肺V15均影响患者≥2级RP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肺MLD及肺V5为患者≥2级RP发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肺V5取值为51.17%为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效能值。结论 肺低剂量区体积V5为接受放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RP的重要预测因素,建议在以后制定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计划时应该予以重视,取值应≤51.17%。  相似文献   

5.
三维适形放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9例,放疗、化疗同期治疗21例,化疗采用CMV或FP方案。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参数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射野内食管长度、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食管的最大剂量点剂量。针对RTOG分级≥2级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分析上述指标。结果26例(43.3%)患者出现了≥2级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其中2级18例(69.2%);3级7例(26.9%);4级1例(3.9%)。发现同期放疗、化疗和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同期放疗、化疗和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调强放疗的6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给予计划靶区37.5 ~60 Gy/19~ 30 W2 Gy的处方剂量.行同步化疗的患者采取TP方案(紫杉醇+顺铂),观察年龄、性别、吸烟史、有无同步化疗以及放射物理参数V5、V10、V20、V30、Dmean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术后实行调强放疗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26.2%,年龄、性别、吸烟史和有无同步化疗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V5、V10、V20、V30、Dmean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V5、V10、V.、V30、Dmean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考虑与放射性肺损伤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化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食管钡餐X线片和CT扫描结合的检测结果确定食管癌临床T分期的依据,探讨用于RECIST标准对食管癌化疗疗效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择末行手术和放疗的食管癌83例,根据食管钡餐X线片病变长度和CT扫描管壁厚度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将病变局部分为T1、T2a、T2b、T3a、T3b、T4期,并结合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对应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应用FLP方案化疗2个周期,比较食管钡餐X线片与CT扫描的食管病变长度的结果,按照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化疗疗效.结果 83例中T1、T2a、T2b、T3a、T3b、T4期分别为7、11、15、26、19、5例,对应临床分期Ⅱ、Ⅲ、Ⅳ期分别为13、37、33例.食管钡餐X线片与CT扫描的食管平均病变长度分别为(4.6±1.4)cm和(4.8±0.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5).化疗疗效CR 2例,PR 35例,SD 34例,PD 12例,RR 45%.结论 REClST标准更适用于评价食管钡餐x线片和CT 扫描确定的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化疔疗效.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纤维化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对得到病理证实的100例接受根治性外放射的食管癌患者密切随访。以胸X片及CT了解有无肺纤维化发生,并以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不同情况下肺的受量。结果11例患者分别在放疗结束后不同时间内发生肺纤维化。11例均为中胸段患者,均未有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TPS显示上胸段食管癌放疗时肺窗容积剂量较中胸段患者要低。结论中胸段食管癌放疗后约10%的患者可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这与肺容积剂量有关,可不经过急性放射性肺炎阶段。  相似文献   

9.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食管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同步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 37例Ⅲ期NSCLC患者接受3DCRT及NP方案同步化疗,放疗处方剂量60 Cy,1.8~2.0Cy/次,5次/周,共30~34次,于放疗开始的第1、5周给予同步化疗,观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全组食管炎总发生率为92%(34例),其中0级3例,1级11例,2级9例,3级14例,无4级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LETT_(40)、LETT_(45)、LETT_(50)、LETT_(55)、LETT_(60)、V_(40)、V_(45)、V_(50)、V_(55)、V_(60)均与放射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相关性,能预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食管V_55是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最有价值的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示曲线下面积为0.906(P=0.000),曲线界值V_(55)=30%;食管V_(55)>30%组与≤30%组≥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00%(15/15)和36%(8/22).结论 对局部晚期NSCLC进行3DCRT结合同步化疗可出现较严重放射性食管炎,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LETT_(40)、LETT_(45)、LETT_(50)、LETT_(55)、LETT_(60)、V_(40)、V_(45)、V_(50)、V_(55)、V_(60)可较好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V_(55)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预测性指标,当V_55>30%时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可能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放射性肺损伤情况,对其相关因 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预测性 指标。 方法 4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化疗。处方剂量为60Gy常规 放疗,同期化疗方案为NP方案,对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 价肺损伤情况。 结果 (1)完全缓解3例, 部分缓解42例,总有效率为95.74%,1年生存率75.78%。全组发生急性放 射性肺炎0级2例,1级20 例,2级17例,3级8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2)与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呈正相关的剂量 学因素为MLD、肺NTCP,肺V5、 V15、V20。临床资料中仅发现肿瘤GTV与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平均 剂量为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 响因素。 结论 剂量学因素(MLD、肺NTCP,肺V5、V15、V20)可以较好地预测严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全肺 平均剂量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46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3DCRT.结果总有效率为87.0%,中位生存期15个月,1、2、3 a生存率分别为63.0%、30.4%、2.2%.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肿瘤部位、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术后分期、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部位、转移淋巴结长径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65.2%(30/46),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45.7%(21/46).结论 3DCRT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食管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临床物理因素,为优化NSCLC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提供参考标准。方法87例未经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三维适形计划及临床资料,评价食管损伤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87例中发生急性食管炎38例,其中1级24例,2级8例,3级5例,4级1例。晚期食管反应9例,其中1级2例,2级3例,3级4例。食管所受最小剂量平均值为405cGy,最大剂量均值为6792cGy,平均剂量平均值为3557cGy。与急性食管炎相关的因素有食管V50、食管V60、化疗及肺癌临床分型;与晚期食管损伤相关的因素有食管所受最大剂量、食管NTCP值。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化疗、食管V50、食管V60(OR值分别为3.532、1.089、0.940)。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晚期食管反应对生存率影响不明显。结论NSCLC三维适形放疗中是否接受化疗以及食管V50、食管V60是引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建议中央型NSCLC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考虑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再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安全性、疗效及影响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3DCRT再程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应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未完成放疗,40例患者顺利完成放疗,3DCRT总有效率为80.0% (32/4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 (19/40)、20.0% (8/40).再程放疗中出现2+3级的放射性消化道反应19例(47.5%)、放射性肺炎14例(35.0%)、造血系统毒性反应6例(15.0%)、心脏毒性4例(10.0%),全组均未出现4度以上放射性损伤及治疗相关性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8.432,P=0.015)、放疗间隔时间(x2=7.006,P=0.008)、放疗剂量(x2=18.718,P=0.000)、大体肿瘤体积(GTV) (x2=10.121,P=0.006)、辅助化疗(x2=5.014,P=0.025)、肿瘤长度(x2=7.391,P=0.025)、野内复发(x2 =9.933,P=0.002)、肿瘤控制情况(x2=14.665,P=0.001)与预后密切相关;病变部位有影响总生存的趋势(x2=5.493,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2=4.759,P=0.029)、放疗间隔时间(x2 =4.139,P=0.041)、GTV (x2=4.799,P=0.024)、肿瘤控制情况(x2=4.501,P=0.030)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3DCRT再程放疗虽然毒性反应大,但其可提高近期疗效.年龄、放疗间隔时间、GTV、肿瘤控制情况是再程放疗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患者耐受性。方法 43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3DCRT和以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多西他赛+顺铂),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4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0例,PR 30例,NC 2例,PD 1例,有效率为93.0%。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治疗后KPS评分提高者34例,不变者7例,下降者2例。结论 3DCRT联合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各剂 量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0年12月间首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 例。从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获取以下剂量学参数:处方剂量、平均肺剂量(MLD)、正常 肺体积剂量(V5~V50间隔5 Gy)等,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个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之 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预测界值。结果 V5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 (χ2=5.15,P=0.023)。患者肺脏的V5超过57%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结论 临床医师 在审核治疗计划时,除了要考虑V20、V30、MLD等常用参数外,还应关注V5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Ⅲ期N (+)食管癌3DCRT与IMRT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3—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428例,其中293例3DCRT、135例IMRT,中位剂量60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3DCRT与IMRT的1、3、5年LC率分别为65.1%、40.6%、37.5%与70.0%、57.0%、49.4(P=0.025),OS率分别为56.0%、22.3%、15.7%与53.3%、29.2%、17.8%(P=0.394)。IMRT的肺平均受量高于3DCRT的(P=0.001),肺V20、V25、V30、V35低于3DCRT (P=0.007、0.000、0.000、0.000)。IMRT的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3DCRT的(P=0.000、0.006),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高于3DCRT的(P=0.043)。全组共死亡343例,以局部因素为主(60.6%),其次为远处转移(25.1%)。IMRT死于肿瘤局部因素比率明显低于3DCRT (51.0%比64.5%,P=0.021)。结论 IMRT治疗食管癌是有效的,相比于3DCRT其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但IMRT未显示出对长期OS率的提高。死因主要是局部因素,其次是远处转移。IMRT的死于局部因素比例明显低于3DCRT的。  相似文献   

17.
胸部放疗放射性肺炎病因学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在胸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各流行病学因素、治疗因素、放射剂量学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2本中心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及食管癌患者共143例.使用CTCAE 3.0标准定义放射性肺炎及其分级,分别记录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化疗史、放疗史、同步放化疗、长期激素使用史、PTV体积、肺体积、放疗靶区、总剂量、单次剂量、肺平均受量、V5、V10、V20、V30及V40诸因素.分别使用x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43例患者中,共发生放射性肺炎26例(18.18%),其中1、2、3、4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13例(9.09%)、8例(5.59%)、3例(2.10%)和2例(1.40%).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既往化疗史、放疗史、同步化疗、ECOG评分、放疗靶区、单次剂量、肺平均受量、V20、V30及V40均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结论:既往有化疗史者、既往有放疗史者、同步放化疗者、ECOG评分、放疗靶区、单词剂量、肺平均受量、V20、V30或V40均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升高的相关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评估需接受胸部放疗患者所具有的相关高危因素,预测可能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