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郁-心理应激在ULM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从肝郁-心理应激角度防治ULM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医学"情志学说"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SD雌性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ULM组大鼠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ULM模型组及肝郁+ULM组大鼠建立子宫肌瘤模型,1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IL-6、INF-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肝郁-心理应激可明显增加大鼠子宫重量及系数(P〈0.05或P〈0.01),降低血清E2、P含量(P〈0.05或P〈0.01),升高血清LH、FSH含量(P〈0.05或P〈0.01),并可使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降低血清IL-2、INF-γ含量(P〈0.05或P〈0.01),升高血清IL-6、TNF-α含量(P〈0.05)。结论:肝观察各组大鼠一般行为学改变,测量子宫、胸腺、脾脏湿重,并计算各脏器指数,HE染色后观测各组大鼠子宫病理组织学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E2、P、FSH、LH等性激素含量及血清中IL-2、IL-6、INF-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肝郁-心理应激可明显增加大鼠子宫重量及系数(P〈0.05或P〈0.01),降低血清E2、P含量(P〈0.05或P〈0.01),升高血清LH、FSH含量(P〈0.05或P〈0.01),并可使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降低血清IL-2、INF-γ含量(P〈0.05或P〈0.01),升高血清IL-6、TNF-仅含量(P〈0.05)。结论:肝郁-心理应激可导致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加重抑制子宫肌瘤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对肌瘤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对严重烧伤病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35例严重烧伤病人,分为脓毒症组(20例)和非脓毒症组(15例)。分别于两组患者伤后1d、5d、10d、15d、20d、25d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T淋巴细胞。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4、6、8(IL-2、IL-4、IL-6、IL-8)、TNF-α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其凋亡率。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伤后1d、5d、10d、15d、20d、25dT淋巴细胞的TNF和IL-2、IL-4、IL-6、IL-8的分泌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伤后1d、5d、10d、15d、20d、25d,脓毒症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而其凋亡率呈相反趋势(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73,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处于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脓毒症细胞免疫素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氯胺酮组;每组各分为Ⅰ、Ⅱ、Ⅲ、Ⅳ4个亚组.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建立CLP脓毒症模型.术毕半小时开始给药,氯胺酮组肌肉注射氯胺酮50mg/kg,q12h,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直至大鼠死亡或5d观察期结束.每组的Ⅰ亚组大鼠观察5d的生存情况;Ⅱ、Ⅲ、Ⅳ亚组的大鼠于术前0h、术后4h,及以对照组的Ⅳ亚组各只大鼠的临终时刻为观察时相点,分别处死每组中一个亚组的大鼠测定血中TNF-α、IL-6及NO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对照组血清TNF-α、IL-6在CLP术后4h及临终时点均明显升高(P〈0.01);且TNF-α在CLP术后4h较临终时点高;IL-6在临终时点较CLP术后4h高;而NO在CLP术后的临终时点才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氯胺酮组血清TNF-α和IL-6在CLP术后4h及临终时点均明显降低(P〈0.01);NO仅在CLP术后的临终时点明显降低(P〈0.01).正常对照组5d生存率100%,对照组5d生存率0,氯胺酮组5d生存率60%;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的5d生存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氯胺酮能够抑制CLP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6和NO的水平,从而提高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IJA—DR、细胞因子、CD4+CD25+Foxp3high调节性T细胞(Tr)在婴幼儿脓毒症免疫紊乱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婴幼儿脓毒症48例,健康同龄儿童对照组26例。以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或〉30%为界,将患儿分为免疫激活组(DH—H组)和免疫抑制组(DR—L组),对患儿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及CD4+CD25+Foxp3highTr细胞比例;ELISA检测IL-1β、IL-6、TNF-仅、IL-10血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eMtime—PCR)检测CD4CF细胞Foxp3、CTLA-4、GITR、IL-10、IL-6mRNA表达。结果(1)d,JL危重病例评分DR—H组高于DR—L组。(2)细胞因子变化:两组前炎症细胞因子IL-1B、IL-6、TNF-α血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问比较:IL-1B及IL-6无显著差异,TNF-αDR—H组高于DR—L组(P〈0.05)。IL-6基因表达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DR—L组高于DR—H组。IL-10血浓度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DR—L组高于DR—H组。DR—L组IL—10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及DR—H组。(3)CD4+CD25+Foxp3ghighTr细胞改变:DR—L组高于对照组及DR—H组(P〈0.05oCD4+CD25+Foxp3highT细胞相关分子检测:DR—L组Foxp3、CTLA-4、GITR、IL-10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及DR—H组(P〈O.05)。结论观察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有助于对婴幼儿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判断;婴幼儿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处于持续高表达状态抗炎细胞因子IL-10过表达及CD4+CD25+Foxp3highTr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可能与婴幼儿脓毒症免疫抑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阮战伟  郑旭东  何国鑫  罗文朝  苏群  方强 《浙江医学》2010,32(3):320-322,326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其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A组)、脂多糖(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h和6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变化。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状、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与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h时点,B、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但在4、6h时点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平均荧光道数)和血清TNF—α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81只Wistar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及IFN-γ的浓度。结果本次模型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秋水仙碱组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明显超过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以及IFN-γ浓度升高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1)。接受秋水仙碱药物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以及IFN-γ浓度降低效果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秋水仙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效果显著,能够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动物毒理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稳定期大鼠全身和肺脏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远期效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除对照组外,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第9周分别以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和氨茶碱灌胃至第20周,于20、32周分批取材,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和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p(interleukin-1β,IL-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TNF受体Ⅱ(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Ⅱ,sTNFR2)的水平。结果: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周时模型组BALF 中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个中药组及氨茶碱组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补肺健脾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氨茶碱组(P〈0.05);第32周,3个中药组的BALF中白细胞计数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5,P〈0.01),而3个中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0和32周,模型组血清和肺组织IL-18、IL-6、IL-8、IL-10、TNF—α、sTNFR2含量,BALF中IL-8、IL-10、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3个中药组上述因子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3个中药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较氨茶碱组降低,而以血清和BALF改变明显(P〈0.05,P〈0.01)。第32周外周血清和BALF、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与20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和益气滋肾中药可显著降低COPD稳定期大鼠全身和肺脏局部的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的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归芍安宫胶囊(GSAG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GSAGC对EMS的作用机理。方法:EM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GSAGC高剂量组、GSAGC中剂量组、GSAGC低剂量组、达那唑组及模型组,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四周后观察GSAGC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抑制率及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变化的影响;并用放免法检测GSAGC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SAGC对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GSAGC治疗四周后,和模型组比较,GSAGC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明显缩小(P〈0.01,P〈0.05),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并且IL-6、TNF—α的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1,P〈0.05),同时GSAG也明显减少了模型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P〈0.01,P〈0.05)。结论:GSAGC对大鼠EM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减少IL-6、TNF-α等免疫因子的生成,使VEGF的生成减少,异位内膜的血管形成被阻断,抑制病灶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IL-10浓度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37例,死亡15例。于入组第1天及第5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IL-10浓度;同时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研究血清IL-6及IL-10浓度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5天死亡组IL-6水平较第1天上升(P=0.043),存活组IL-6较第1天下降(P=0.018),两组间第5天IL-6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组第5天两组IL-10均较第1天下降,存活组下降更为明显(P〈0.001)。入组第5天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第1天上升,存活组较第1天下降,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组第1天和第5天两组的IL-6浓度均与当日APACHE 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第5天仅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不同时间点IL-10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确定,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有助于脓毒症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王爱磊  张学明 《四川医学》2009,30(5):636-638
目的研究UC大鼠的免疫功能的变化,包括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以TNBS/L醇方法制备UC大鼠模型,检测UC大鼠细胞因子TNF-α、IL-2、IL-4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IL-2含量及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在1、3,7周3个时间段均升高(P〈0.05)。而血清IL-4含量在1、7周时UC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出现降低,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3^+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降低(P〈0.05);CD;/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说明UC大鼠存在的细胞免疫功能亢进,进而引发肠粘膜局部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n=24)和对照组(n=8),术后12、24和36h处死。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两组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浆TNF-α改变。结果SAP模型大鼠血浆TNF-α在各时点的含量均明显升高。SAP时血浆游离氨基酸谱发生明显变化,血浆总氨基酸浓度随时间明显下降(P〈0.01)。其中11种氨基酸浓度随时间明显下降(P〈0.05),支链氨基酸比芳香族氨基酸下降更明显(P〈0.01),两者比值在各时点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苯丙氨酸/酪氨酸比值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谷氨酰胺/胱氨酸(Gln/Cys)比值在各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AP时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增强和机体利用氨基酸增加导致血浆氨基酸谱发生明显变化,TNF-α和肝脏介导了这一过程。SAP早期Gln浓度的明显下降,提示Gln可能与SAP的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将3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西拉普利组19例,常规治疗组18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缩短分数;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只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西拉普利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IL-10水平有上升趋势(P=0.195);心脏超声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IL-6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脏超声各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仅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改善(P〈0.01);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紊乱,西拉普利能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可能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浓度,从而保护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测定,另有10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测定。TNF-α、IL45应用ELISA法检测。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45、NSE水平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脑脊液中TNF—α、IL-6、NSE水平与血清中TNF—d、IL-6、NSE水平呈正相关[r(TNF—α)=0.338,P〈0.01;r(IL-6)=0.256,P〈0.01;r(NSE)=0.374,P〈0.01];病繇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中IL-6与NSE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s)=0.108,P〉0.05;r(csf)=0.145,P〉0.05],TNF—α与NSE水平有直线相关性[r(s)=0.387,P〈0.01;r(csf)=0.401。P〈0.01]。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TNF—α、IL-6参与了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腹腔镜CO2气腹时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加异氟醚组(PI组),监测并记录术前及气腹后0、5、10、20分钟心率、MAP、SPO2,术前及气腹20分钟静脉血IL-6、皮质醇的浓度。结果:I组心率及MAP随气腹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气腹5、10、20分钟时的心率及MAP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0、01);PI组心率及MAP较平稳,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气腹20分钟时的皮质醇及IL-6含量明显高于术前(P〈0.01);PI组皮质醇及IL-6含量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腹20分钟时的皮质醇及IL-6含量PI组明显低于I组(P〈0.01)。结论:在CO2气腹期间,靶控输注丙泊酚将明显减少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true choline esterase,T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的变化及其与IL-6和TNF-α相关性以及柴芩承气汤(Chai Qin Cheng Qi Decoction,CQCQD)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模手术型组、SAP组和CQCQD治疗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血生化指标、淀粉酶、TNF-α、IL-6、TChE及ChAT。结果SAP组较假手术模型组血清IL-6、TNF-α及TChE升高(P〈0.01),血清ChAT降低(P〈0.01);血清IL-6与TChE呈正相关(r=0.95,P=0.000),与ChAT呈负相关(r=0.91,P=0.000);TNF-α与TChE呈正相关(r=0.93,P=0.000),与ChAT呈负相关(r=-0.95,P=0.004)。CQCQD治疗组血清IL-6、TNF-α较SAP组低(P〈0.01),血清ChAT较SAP组高(P〈0.01)。假手术模型组、CQCQD治疗组和SAP组WBC、ALT、AST及LDH依次升高(P〈0.01)。结论胆碱能抗炎通路在SAP大鼠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柴芩承气汤可通过影响其功能.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减少脏器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组、40例慢性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且肝硬化组按Child—pu出分级分为A、B、C级,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透明脂酸(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C-Ⅳ)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组血清IL-1、IL-6、TNF-α、HA、LN、PC-Ⅲ、C-Ⅳ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各组比较,B级高于A级(P〈0.05),C级高于A级(P〈0.01),C级高于B级(P〈0.05);IL-1、IL-6、TNF-α与HA、LN、PC—Ⅲ、C-Ⅳ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IL-6、TNF-α是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可判断肝病发展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也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光余  黄晓辉  吴国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12-1013,10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及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2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IL-6、TNF-α及CRP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P〈0.01或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IL-6、TNF-α及CRP的水平较2型DM组也有升高(P〈0.01或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胞因子CRP、IL-6、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地塞米松对早期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复制脓毒症模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脂多糖组(L)、脂多糖+地塞米松组(LD)、LPS+异丙酚组(LP组)、LPS+异丙酚+地塞米松组(LPD组)。各组大鼠于造模后麻醉处死,取腹主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L组TNF-α、IL-1β和IL-6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L-10则明显降低(P均〈0.05);LD组、LP组、LDP组同L组比较,其结果显示TNF-α、IL-1β和IL-6均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5;P〈0.05;P〈0.05);LDP组同LP组、LD组比较,LDP组TNF-α、IL-1β和IL-6表达量明显下降,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 LPS可迅速引起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抑制IL-10的表达;地塞米松、丙泊酚干预后,TNF-α、IL-1β和IL-6的量明显减少,IL-10明显升高,且两药联用干预效果更明显,对早期脓毒症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促炎症细胞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 48例DVT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组(急性进展期)、B组(血栓机化稳定期)、C组(慢性恢复期)、D组(再复发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均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1、IL-6和JL-8的浓度。结果 DVT各组的血清TNF—α、IL-1、IL-6和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B组和C组血清TNF-水平均低于A组(P〈0.05,P〈0.01);D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高于A组(P〈0.01,P〈0.05)。结论 促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从而影响了DVT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