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一次性留置静脉针适用于新生儿、儿童及成人任何部位的静脉穿刺 ,一次穿刺可保留 5~ 7d[1] 。由于操作简单 ,保留时间长 ,解除了患儿每日补液穿刺的痛苦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我院自 1999年开始使用留置针 ,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穿刺失败、静脉炎、液体外渗及套管针脱落等。现将发生的问题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8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 ,出生 5d~ 12岁 ,其中新生儿、早产儿 96例 ;感染性疾病 2 60例 ,重症抢救 73例 ,化疗 47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 2d 3 2例 ,3~ 7d 2 45例 ,7~ 12d10 3例。穿刺失败 2 4例 ,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儿科患儿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便利。特别针对新生儿和静脉不易穿刺及长期输液的患儿,大大减少了因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保护了患儿的血管,而且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一般来说,留置针可留置3~5d,无静脉炎时可达7d。但如果留置针在穿刺和留置过程中技术和方法不当极易导致留置失败,不能达到留置针留置的有效时间。我科从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应用静脉留置针200例,因穿刺技术或封管方法不当导致留置时间小于3d者34例,现将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其认识,增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132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32例次中(皆为一次性穿刺成功),非正常拔管为61例次,非正常拔管率为46.21%,其中渗出26例次(42.62%),静脉炎25例次(40.98%),导管堵塞6例次(9.84%),导管滑脱4例(6.56%);留置针部位、药液p H值、留置时间不同的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6~7 d、药液p H9和p H5是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危险因素。结论在给凝血机制正常的新生儿留置针的护理中,应尽量选择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 d且药液p H值尽量选择5~9之间,并加强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将216例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行留置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穿刺行留置静脉输液,2组置管后护理方法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儿静脉炎发生及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保留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生儿采用腋静脉行留置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需静脉输液达1周以上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60例采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穿刺输液。对两组静脉输液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每次留置时长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提示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出现局部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折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进行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身心痛苦,为新生儿抢救、治疗提供了及时用药的静脉通道,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抢救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间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病人发生静脉炎的因素,以便制订针对性的对策。方法对165例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炎的发生与远端静脉穿刺、输入刺激性药物、液量大及封管药物技术等有关。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正确输入药液、选择恰当的封管液、提高护理操作技术及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留置针在新生儿腋静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玲  李文 《当代护士》2006,(8):70-71
以往新生儿的静脉输液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这些静脉管径细,即使采用留置针穿刺输液,在输入刺激性大、渗透压高的药物时易患静脉炎,甚至出现皮肤苍白或组织坏死等现象,且留置针容易被患儿抓脱。对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现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监测方法 ,对某医院儿科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结果共监测该医院儿科患者1 099例,使用静脉留置针2 337例次,发生1~4级静脉炎患者42例、44例次,静脉炎发生率为1.80%。患儿年龄、穿刺部位、留置天数构成静脉留针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分析出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静脉留置针病人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以便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120例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带肝素帽的静脉留置针;固定使用3M一次性透明敷贴。结果 本组120例病人,发生静脉炎总共17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4.16%。结果显示(1)静脉穿刺部位为近心端的静脉炎发生率为6.57%,远心端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7.27%。(2)输入刺激性药物静脉炎发生率为32.56%,输入非刺激性药物静脉炎发生率为3.89%。(3)输入液体量>1500ml静脉炎发生率为22.72%,输入液体量<1500ml静脉炎发生率为3.70%。(4)留置时间>7天静脉炎发生率为19.14%,留置时间5~7天静脉炎发生率为15.89%,留置时间< 5天静脉炎发生率为2.56%。结论 静脉炎的发生与远端静脉穿刺、输入刺激性药物、液量大及封管药物、封管技术等有关。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正确输入药液、选择恰当的封管液、提高护理操作技术及健康教育可以影响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以便于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68例新生儿留置针致浅静脉炎的原因和对策。认为新生儿留置针致浅静脉炎与新生儿胎龄、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药物刺激及护士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护理对策是穿刺前充分做好新生儿病情、血管评估,合理选择静脉,合理安排输液,规范操作,加强巡视,以减少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更适合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治疗的留置针型号。方法选择静脉输液治疗1周以上的60岁老年病人240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排除使用特殊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实验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封闭式小儿留置针,对照组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号封闭式留置针。比较2组病人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结果实验组病人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病人在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选用24号小儿封闭式留置针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发生静脉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老年听神经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不同部位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在下肢大隐静脉留置20G留置针,对照组患者在上肢静脉留置20G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术后48 h内静脉炎、局部渗液发生率及微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为(3.58±0.06)min,对照组为(5.42±0.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8%(122/130),对照组为81.5%(10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置管48 h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渗液17例、静脉炎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发现微血栓14例,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2.04、0.54;P>0.05)。结论:老年听神经瘤患者术中应用下肢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综合效果优于上肢外周静脉导管,且便于临床操作,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四肢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在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穿刺部位将200例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11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血管的保护,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3种不同外用药物对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应用静脉留置针且输注同比例静脉营养液的129位患者随机分成3组:维生素E乳膏组(n=44)、芝麻油组(n=43)、赛肤润组(n=42)。输液第一天开始,3组均在输液前在敷贴上方沿静脉走向外用相应药物,3次/d,直至拔除留置针。记录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范围、疼痛分值。结果静脉炎发生率比较,维生素E乳膏组、芝麻油组较赛肤润组低(P<0.01)。疼痛分值比较,维生素E乳膏组、芝麻油组较赛肤润组低(P<0.01)。留置时间比较,维生素E乳膏组、芝麻油组较赛肤润组长(P<0.01)。结论芝麻油、维生素E乳膏可有效预防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尤其是芝麻油,具有经济成本低的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周围静脉留置针用于静脉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静脉留置针用于癌症病人进行静脉化疗,观察病人的血管变化。结果表明,静脉留置针在无条件使用全埋式药泵的情况下可用于周围静脉的化疗,对白血病人优于其它肿瘤病人,化疗药物引起化学性静脉炎,不受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的影响,与穿刺针的粗细,病员的活动,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风险,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所选择的穿刺部位、输入液体的性质以及不同的封管方式致静脉炎、液体渗漏及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6 d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留置≤6 d的发生率(P<0.05).穿刺部位:腕部、肘部、踝部穿刺点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颈部、前臂等穿刺点(均P<0.05).静脉滴注等渗液体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高渗液体静脉炎的发生率(P<0.05).腕部、肘部、踝部发生液体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手背、前臂、颈部的发生率(均P<0.05).采用正压封管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为30.56%,采用负压封管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8.70%,正压封管方式的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方式(P<0.05).结论 通过穿刺部位的正确选择,穿刺技术的熟练运用、封管方式的合理应用以及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常见风险的发生率,使留置针在临床上得到更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模拟战场救护后送动态环境,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验证训练方法的推广可行性,以提高军队护士实战化静脉输液技能。方法从所在军区8所军队医院,便利抽样选取14名军人护士,集中进行8周训练,应用多功能战场救护训练平台,模拟不同运动模式下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情景。结果第8周穿刺成功率为90.71%,较第3周的32.86%提高明显(P0.05);第3周静态环境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动态环境下(P0.05);第8周动态环境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与静态环境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战场救护训练平台开展模拟动态环境下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军队护士实战化静脉输液技能,训练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外套管留置长度对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后在皮肤外留0.2cm,对照组则全部送入皮肤。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33%,对照组为44.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穿刺时皮肤外留0.2cm,安全性高,舒适度好,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