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经验。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患者脊柱后凸均得到矫正,无1例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良好的专科指导能有效提高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站立位身高、颌眉角、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术后植骨融合率及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站立位身高高于对照组,颌眉角及截骨节段后凸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脊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能有效恢复患者站立位身高、颌眉角和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提高植骨融合率,改善脊椎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与传统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畸形纠正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在术后2周、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除腰椎前凸角术后6个月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可有效恢复脊柱高度,防止矫形过度或丢失,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是病变后期出现的脊柱矢状面上的屈曲畸形,脊柱截骨矫形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法及其应用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数据库2000-01/2011-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截骨;ankylosing spondylitis;kyphosis;osteotomy"。此外还查阅相关文献中引用的原始文献数篇。纳入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方法、适应证和效果的论著类文章。结果与结论:按照截骨矫形后的三柱变化,临床常用的截骨方法主要有:开张型、闭合型和闭合-开张型截骨。目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式主要有:后路多节段经椎间关节V形截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椎切除以及脊柱去松质骨截骨。前二者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应用最多的两种标准化矫形技术,而后二者则主要应用于后凸顶点较局限或顶椎区楔形变的重度角状后凸畸形。且不同截骨方法各有其相应技术要点、适应证及并发症,选择恰当的截骨方法有助于后凸畸形的有效矫正。  相似文献   

5.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畸形的严重程度,采用单节段或两节段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矫形,可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目的:对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应用结果及研究文献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对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16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并以电子检索的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201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研究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检索词为"螺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共检索相关文献48篇,进行数据特征等的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中轴脊椎关节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晚期常合并胸段或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经胸段脊椎屈曲增加,患者往往无法平视,严重的甚至肋骨下缘挤压内脏致心肺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采用脊柱截骨,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矫形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SO+SPO联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25例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胸腰椎陈旧性骨折18例,强直性脊柱炎7例,年龄21~54岁,平均39.1岁,后凸Cobb角度平均45.8°±7.3°;所有患者一期行PSO+SPO联合截骨术,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1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测量Cobb角度、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患者手术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在Cobb角、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为C级,3个月后恢复至E级。结论应用PSO+SPO联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突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与短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 SAS)和抑郁( SDS)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表( QOL-C30),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组的SAS和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访视护理对增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的自信心,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8例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护理。主要措施有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可以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强直柱脊柱炎(ankylosin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胸腰椎后凸畸形是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后期的特征性表现.后凸畸形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截骨矫形,可恢复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和平视,是治疗AS所致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生物力学的观点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矫形在后凸的顶点处截骨最佳,但术中脊髓损伤的风险大。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椎板间截骨+椎体截骨+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例,均采用PSO(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截骨+SPO(Smith-Peterson Osteotomy)联合截骨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未发现植入物修复后矢状位失平衡者,矢状位失衡的改善率为64%。患者植入物修复后胸腰椎后凸角的到恢复,改善率为60%;颌眉角的改善率为98%,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为64%,ODI 指数95%;均未发生拔钉、断钉、断棒现象。说明选择性截骨矫形技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能够获得稳定的内固定疗效,防止出现矢状位失平衡,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因骨质疏松导致的拔钉、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启华  张鹤  石健  杨茂 《天津护理》2005,13(5):290-29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 评定病人情绪状况,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建立个人康复档案、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通过建立个人康复档案,实施关节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抑郁、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预防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压疮发生率的影响,并为此类患者的优质护理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综合性预防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2周内压疮发生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1天及干预后第2周末的SAS和SDS评分状况。结果研究组在炎性浸润期、浅度溃疡期及坏死溃疡期的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在健康宣教、环境舒适、护士态度、护理操作及治疗效果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性预防护理,有助于减轻其负性情绪,降低压疮发生率,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行为干预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SF-36各项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SF-36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行宫颈癌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及配偶干预后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术后1周、6个月的功能量表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与其配偶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其配偶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家庭适应度评分及家庭亲密度评分高于术后1周且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SAS评分与其配偶的SAS,SDS评分相关(P<0.05),SDS评分与配偶的SAS,SDS评分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与其配偶心理应激反应存在密切关系,应用配偶同步心理认知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的60例骨科老年患者按前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 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焦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 d患者 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0.00%(3/30)与16.67%(5/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与40.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老年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抑郁、焦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希望理论贯穿其中。分别使用Herth希望指数( HHI)、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希望指数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患者 T 维度、P 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当天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基于希望理论开展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能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希望指数,改善其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术后病人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手术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手术治疗的宫颈癌病人30例作为心理干预组,同期未作心理干预30例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比较两组手术病人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宫颈癌病人SAS、SDS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两组术前SAS、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组术后SAS、SDS低于对照组。结论宫颈癌手术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宫颈癌手术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宫颈癌手术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理念的心理弹性支持及护理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产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IMB理念的心理弹性支持及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抑郁率等。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EPD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个人力总分、支持力总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个人力总分、支持力总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幼儿抚触技术使用率、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理念的心理弹性支持及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和控制产妇的抑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抑郁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胆结石手术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焦虑、抑郁状态,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3.7±10.0),(42.0±1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12.0),(55.0±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4,3.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较对照组(8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伴有负性情绪的CA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后24 h内和出院前24 h内分别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或缓解CAHD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