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狭窄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1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CEA)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eCEA,并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17~25 min,平均19.7min.最早病例已随访3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行eCEA安全、有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通过对围手术期的血压严密监控,采取综合措施、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12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预防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效的血压管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8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病情观察、切口护理、基础护理要点,评价围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 18例患者出院时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改善,复查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结论预见性地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2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62例患者出院时症状均得以改善,复查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术前突发颈动脉狭窄处闭塞1例,术后恢复期切口皮下血肿1例,声音嘶哑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围手术期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残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在预防脑缺血性“中风”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127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04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5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则可以解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无法到达部位的狭窄。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心平  张媛 《天津护理》2002,10(5):233-234
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改善大脑循环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通过16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强调术前严格控制高血压,警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保证患者安全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产生反射性低血压和窦神经紊乱综合征给予及时处理;观察神志变化,警惕脑部再灌注损伤;观察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搏动,以便及时发现血管再阻塞;加强伤口引流管的护理,注意伤口局部有无血肿,以免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观察对侧肢体的功能等。通过围手术期多方面的护理配合,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例患者术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调整其全身状况,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进行体位和活动指导,加强对脑高灌注综合征、术区血肿的观察和护理,注意观察呼吸变化和有无脑卒中发生,预防感染,并做好负压引流护理和抗凝护理,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出院时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记忆力明显好转,无语言障碍等.复查颈动脉超声示全部患者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术后恢复期发生切口皮下血肿1例,脑出血1例.结论:对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控制血压和血糖,合理用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脏功能,观察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搏动情况,做好抗凝护理、口腔护理及术区血肿、负压引流观察及护理,进行体位及活动指导,观察对侧肢体有无功能障碍及患者自觉症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1例术后48h后出现颈部肿胀,1例术后36h后梗死面积较前增大,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出院。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0d后出院。认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配合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为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控制血压和血糖,合理用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脏功能,观察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搏动情况,做好抗凝护理、口腔护理及术区血肿、负压引流观察及护理,进行体位及活动指导,观察对侧肢体有无功能障碍及患者自觉症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1例术后48 h后出现颈部肿胀,1例术后36 h后梗死面积较前增大,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出院.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0 d后出院.认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配合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10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经3个月~2年随访,除1例患者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风险较大。良好的护理是帮助患者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曾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8):2577-258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在经整体护理干预之后,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辅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策略。方法:分析14例双侧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1例先后行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例行单侧手术,于围手术期行头部MRI、头颈部TCD、头颈部CTA+CTP,分析术前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压变化。术前术后采取m R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例于术后2 d内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伤口感染。术后患者m R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CEA可有效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血压是影响手术效果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术,对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13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后,发生脑卒中2例,其余未出现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李亮  邱福轩 《中国临床研究》2014,(11):1357-1358,136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33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内发生声音嘶哑1例,伤口血肿2例,喉头水肿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6~48个月,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在术后随访中均未出现脑卒中。4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手术后2例颈动脉血流再通。术后均行颈动脉CT动脉造影检查,31例证实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预防脑梗死,改善脑供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的12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围手术期处理.所有患者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达70%~90%,术中放置颈动脉转流管,常规使用肝素抗凝,术后药物控制血压及监测生命体征.结果 2例术后8~10 d发生脑出血再手术,1例术后死亡.其他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通畅.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种简单、较为安全的方法.术中精细操作、合理使用转流管、术后药物控制血压、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史安  常芸  陈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88-1489
颈动脉狭窄主要原因是颈总动脉分叉处或颅内动脉起始处动脉粥样硬化[1],即颈动脉壁形成斑块,当这些斑块增大或破裂时,就会造成颈动脉狭窄或栓塞,使远端灌注压下降,导致低灌注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存着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tomy,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预防脑中风的标准手术方法,已经被欧美等国家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所肯定[2].现将我科2007年5月~2012年5月成功实施6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4例颈动脉内膜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控制血压和血糖,监测心功能及抗凝,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做好饮食及活动指导,同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进行健康指导。认为综合严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治疗脑供血不足和预防脑卒中的新技术,其治疗方法是在X线监视下,在颈动脉狭窄段植入支架,达到扩张狭窄血管改善脑供血不足并预防狭窄段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作用,其临床疗效类同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心率、血压下降、高灌注及脑栓塞等并发症.只有积极加强护理,准确识别判断术后并发症,才能有效配合介入医生及时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收集2004年9月-2006年12月共24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燕茹  陈璐 《全科护理》2016,(12):1242-1243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行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5例行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过密切的监测和护理,住院期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术前全面评估、重点观察危险因素,做好控制血压、血糖、预防感染等准备工作。术后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血肿和伤口出血、脑梗死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术后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5例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组45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进入ICU监护24~48 h,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