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曾经被认为是没有营养价值的粗纤维,但自20世纪70年代Burkitt和Trowell的研究指出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与某些疾病发病率之间的明显关系后,人们对膳食纤维的兴趣日益增加。随着食品科学家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消费者对膳食纤维认识的逐步提高,膳食纤维将同其他“六大营养素”一样成为人类饮食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糖尿患者总膳食纤维、可溶及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糖尿患者膳食纤维营养状况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不同实验室间的比对研究建立膳食纤维酶重量分析方法。采用称重法和食物计量图片法登记53例糖尿患者连续3d每餐的食物摄入种类和重量,利用酶重量法建立的食物中膳食纤维数据库计算膳食纤维摄入的数量和种类。结果3个实验室测定膳食纤维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63%~9.67%之间。调查对象蔬菜类食物摄入量最多,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调查对象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6.5±9.8)g/d,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4.6±5.8)g/d,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0.4±4.4)g/d。结论本次调查对象的总膳食纤维日摄入量处于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摄入量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膳食纤维的应用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回顾了膳食纤维的定义,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分类、主要物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就膳食纤维的检测方法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展开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膳食纤维是肠内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结肠功能与病人恢复的重要营养物质。膳食纤维被认为具备调节肠道功能、控制血糖、增加耐受的作用,是常用于肠内营养的添加剂。但膳食纤维在肠道中的作用机制众说纷纭,包括短链脂肪酸调控学说、芳香烃受体调控学说、肠道菌群调控学说等。本文回顾了2018年膳食纤维在肠内营养中的重大进展,强调了肠道菌群与膳食纤维的互相调控机制,肠道菌群理论发展对膳食纤维应用的促进作用,以及规范膳食纤维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几种膳食纤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对实验性糖尿病模型的治疗效果,为研制开发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膳食纤维食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以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包括动物多糖类的甲壳素,微生物多糖类的黄原胶,诱导体多糖类的羧甲基纤维素,植物性来源的褐藻胶、卡拉胶、麦麸纤维和玉米芯纤维。在同一剂量下,比较这些膳食纤维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膳食纤维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改善糖耐量,且无毒副作用,但不同膳食纤维的治疗效果不同。可溶性胶类降血糖效果明显,而甲壳素的降血糖效果更好。结论:食用高膳食纤维食品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症状,在应用上应选择优质膳食纤维研制降血糖食品。  相似文献   

6.
杨月欣  刘静  郭军  杨晓莉  潘兴昌 《营养学报》2007,29(4):336-339,343
目的:评价膳食纤维的消化吸收率及其对膳食能量的贡献和影响。方法:通过人体试食试验测定不同膳食纤维(DF)含量的膳食(低DF膳食、正常膳食、低和高燕麦DF膳食、低和高小麦DF膳食)的燃烧能、产能营养素和DF含量,以及测定排泄物中的总粪能和总尿能,统计分析谷物膳食纤维的消化率和能量系数。结果:膳食谷物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平均为67.9%,真消化率平均为67.2%,膳食纤维能量系数为9.9~13.4kJ/g。结论:膳食纤维在体内代谢产生能量,不同种类膳食纤维能量系数不同。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类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阴文娅  黄承钰  冯靓 《卫生研究》2004,33(3):331-333
目的 分析不同种类食物中总膳食纤维、可溶性及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 ,完善我国食物成分中膳食纤维数据 ,为指导和干预慢性病人的饮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 2 0 0 2年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食物分类方法 ,选择不同亚类中的植物性食物 ,使用FossTecator膳食纤维分析仪 ,采用酶 重量法分析其中总膳食纤维、可溶及不可溶膳食纤维含量。结果 干豆类食物的总膳食纤维含量最多 ,平均为 36 % ,其次是粗粮类和鲜豆类 ,分别是 16 %和 14 % ,而细粮 ,蔬菜类和水果类的总膳食纤维含量较低 ,小于 10 %。豆类食物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明显高于其它种类食物 ;干豆类和粗粮类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 ;鲜豆类、薯类、蔬菜类的SDF IDF明显高于干豆类和谷类食物。结论 酶重量法测定食物中膳食纤维其重现性较好 ,不同种类食物膳食纤维含量与组成差异较大 ,本研究结果可建议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病人可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鲜豆类、薯类及蔬菜类食物的摄入 ;而患有肥胖症、便秘等肠道疾病的病人可增加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干豆及粗粮类食物的摄入。  相似文献   

8.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新型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正日益增多,这些新型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是否可认定为膳食纤维还需要按照膳食纤维的定义,从化学结构、消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中国营养学会成立了“膳食纤维定义和来源科学共识研究专项”工作组,开展了新型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的科学论证研究,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共识,对膳食纤维定义进行修订,并提出提取和合成类膳食纤维的推荐名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类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发病率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膳食纤维是人类膳食中重要的营养素。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入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就膳食纤维对糖尿病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过去 ,由于对膳食纤维的认识与分析技术的局限 ,往往只看到食物中的粗纤维 ,而这只是膳食纤维的一部分。近年来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对这种“非营养素”认识的提高“粗纤维”也被“膳食纤维”所替代 ,而且赋予其更丰富的内容。膳食纤维可以分为可溶性与不可溶性两大类 ,二者合并为总膳食纤维。由于不同的纤维素各有其独特的作用 ,且含量差异较大。因此在测定及表述膳食纤维时 ,应明确表示是何种膳食纤维。而目前 ,在测定及表述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概念的模糊膳食纤维是人体消化酶所不能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 ,膳食纤维大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膳食纤维,钙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项基于全人群的营养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数据,探讨不同食物来源的膳食纤维和钙与结、直肠癌联系性的可能差异。结果表明,蔬菜类膳食纤维与左、在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水果类膳食纤维与右半结肠癌均呈显著负相关;动物性膳食钙则具有降低左、右半结肠癌及直肠癌发病相对危险度的趋势。并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总能量、维生索C、饱和脂肪酸等因素后上述联系仍然存在,提示为一类独立性变量。而谷类膳食纤维和植物性膳食钙的抗结直肠癌的保护性作用不显著。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和钙对结直肠癌的保护性作用,不但与摄入量还与种类和来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膳食纤维定义的历史回顾(1953—1999)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回顾了膳食纤维定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揭示了膳食纤维测定方法在膳食纤维定义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就尖前拓宽膳食纤维定义进行了讨论,建议应加强膳食纤维定义与测定方法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3.
膳食纤维定义的历史回顾(1953~199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膳食纤维定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发展演变过程 ;揭示了膳食纤维测定方法在膳食纤维定义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并就当前拓宽膳食纤维定义进行了讨论 ,建议应加强膳食纤维定义与测定方法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发现相关差异菌群, 为改善患者日常饮食, 调节肠道菌群, 促进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以参与一项健康素养和体力活动干预随机对照试验的356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热能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基于3 d 24 h膳食调查数据和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对粪便菌群DNA进行16S rDNA V4高变区测序, 采用Qiime2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linear models, MaAsLin)方法和广义线性模型用于获得与膳食纤维摄入量有关的肠道菌群。  结果  研究对象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 中位摄入量(四分位间距)仅7.4(5.5, 9.7) g/d。未发现膳食纤维摄入量高低与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有关, 但基于Jaccard距离矩阵(PERMANOVA P=0.016)计算的Beta多样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膳食纤维摄入组有较高丰度的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而高膳食纤维摄入组则有较高丰度的黄体链球菌(Streptococcus Luteciae)、脆弱拟杆菌(Fragili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肠道菌群组成有关联。较低膳食纤维摄入量与高丰度的有害菌有关, 而较高摄入量与较高的双歧杆菌属丰度有关, 提示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能对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007 膳食纤维定义的历史回顾(1953~199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膳食纤维定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过程;揭示了膳食纤维测定方法在膳食纤维定义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就当前拓宽膳食纤维定义进行了讨论,建议应加强膳食纤维定义与测定方法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6.
膳食纤维——一种人类健康的保护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膳食纤维── 一种人类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张湘兰,杨工60年代,英国科学家就推测一些西方社会的疾病很可能与膳食纤维缺乏有关;1971年Burkitt第一次提出纤维素对防止大肠癌的保护性作用以来[1],纤维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日益受人们的重视。在纤维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状况。方法选择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5657人作为研究对象。该调查抽样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膳食调查采用3d 24h膳食回顾法。研究中不可溶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的摄入量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 TDF)的摄入量按照各类食物中不可溶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的折算系数通过计算得到,个体膳食纤维的摄入水平用适宜摄入量进行评价。结果我国6~8岁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为(10.2±0.3)g/d,女性为(9.8±0.3) g/d,9~11岁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为(12.2±0.3)g/d,女性为(11.4±0.3) g/d,12~14岁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为(14.0±0.3)g/d,女性为(13.0±0.3) g/d,15~17岁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为(15.0±0.4) g/d,女性为(13.5±0.4)g/d,仅11.8%的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儿童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最主要的来源是米面类和叶菜类食物,贡献率分别为35.5%和27.8%。结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纤维的摄入水平各年龄组达到适宜摄入量的比例均较低,且食物来源较为单一,为提高其膳食纤维摄入量,父母和学校需给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多更美味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营养学报,2019,41(4):316-320]  相似文献   

18.
健康新知     
多吃膳食纤维更长寿美国一项大规模新研究发现,多摄入膳食纤维可使各种疾病死亡危险降低20%以上。这项新研究调查了高纤维饮食与降低心脏病、感染和呼吸道疾病死亡危险之间的关联性。该研究还调查了摄入膳食纤维与降低男性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性,但没有涉及女性,原因是食管癌等与饮  相似文献   

19.
膳食纤维与癌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膳食纤维饮食同部分癌肿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可能机制:(1)膳食纤维可以吸收水分、稀释致癌物质浓度、促进排出;(2)膳食纤维可在结肠内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丁酸,可以调节细胞凋亡、影响原癌基因表达,以及发挥促进正常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膳食纤维还有利于化疗引起的肠道炎症恢复。尚需进一步研究了解膳食纤维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膳食纤维对胃肠道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近年来有关膳食纤维对胃肠道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研究膳食纤维对胃肠道作用的代表性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膳食纤维对胃肠道的很多疾病都有防治作用或通过胃肠道调节作用防治全身其他系统性疾病。基本的机理就是膳食纤维对胃肠道某些营养素吸收的影响或是对胃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的防治相关疾病。结论:膳食纤维对胃肠道的很多疾病都有防治作用,或通过胃肠道调节作用防治全身其他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