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ICU重症感染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其中5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而50例非感染性ICU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PCT、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抗感染第3、5、7天PCT和CRP分别为(1.38±0.33)、(0.97±0.28)、(0.46±0.12)ng/L和(15.32±3.28)、(11.47±2.61)、(8.02±1.89)mg/L高于对照组,两组抗感染治疗后PCT和CRP值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PCT含量2.1~10 ng/L的患者数为35例,0.5~2.0 ng/L患者为14例,阳性率为98.00%,对照组中,PCT含量0.5~2.0 ng/L的患者数为5例,阳性率为10.00%;在两组CRP含量分析中,研究组CRP含量>10 mg/L,其中32例患者CRP含量>20 mg/L,18例在10~20 mg/L之间,阳性率达100.00%,对照组非感染ICU患者外周血中,CRP含量在10~20 mg/L间患者42例,<10 mg/L患者8例,阳性率达84.00%。PCT和CRP两项指标诊断ICU重症患者感染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CRP诊断ICU重症患者感染的特异度(84.00%)高于PCT诊断的特异度(10.00%)(P<0.001);PCT诊断ICU重症患者感染的阳性预测值(90.70%)高于CRP诊断的阳性预测值(54.30%)(P<0.001)。结论 ICU重症患者外周血PCT和CRP的变化,是区分感染的重要指标,外周血PCT和CRP的变化能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措施,从而提高ICU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液中的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CD64(CD64)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确诊的80例感染患者和40名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组,每组各40例,采用罗氏定量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Becton Dikison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芬兰QuickReader散射比浊仪测定CRP、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CD64及CRP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性、病毒性感染组和对照组的PCT、CD64及CRP表达水平和阳性率。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CT、CD64及CRP水平的阳性率,分别为60.00%、77.50%、52.50%,均高于对照组的25.00%、30.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感染组CRP水平的阳性率为47.50%与对照组1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D6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2.50%、35.00%,与对照组25.00%、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CD64和CRP表达水平升高,病毒感染性疾病导致CRP表达水平升高,PCT、CD64和CRP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其中CD64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81-108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病毒性感染35例,细菌性感染35例;随机选取35例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的CRP、PCT、WBC(白细胞)检测结果。结果细菌组的CRP、PCT、WBC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CRP、PCT、WBC三项指标可以提高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CD64指数对细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以期为AECOPD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AECOPD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另收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CD64、CRP、PCT、WBC水平,观察组不同致病菌指标水平变化,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并采用ROC曲线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敏感观察指标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观察组入院时CD64、CRP、PCT、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感染患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病毒及混合感染患者(P<0.05),混合感染高于病毒感染(P<0.05),观察组细菌感染患者治疗7d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3d(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CD64、PCT特异性及敏感度均>85.00%,符合临床需求。结论 CD64、PCT可作为细菌感染AECOPD鉴别及诊断指标,联合CRP诊断,可用于AECOPD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CT、CRP、WBC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感染诱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位非感染诱发COPD急性加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PCT、CRP、WBC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CT、CRP、WBC水平均增高。PCT、CRP、WBC诊断AECOPD感染诱发的敏感度为91. 7%(55/60)、86. 7%(52/60)、83. 4%(50/60)。PCT、CRP、WBC诊断AECOPD非由感染诱发的特异度为90%(54/60)、78. 3%(46/60)、70%(42/60); PCT诊断特异稍性高于CRP、WBC。结论 PCT诊断AECOPD感染特异性较高,可指导AECOPD感染患者合理性使用抗生素,同时也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诊断价值及指导抗菌药物合理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3例为细菌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细菌感染患儿83例为非细菌感染组,对其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另将细菌感染组患儿是否根据PCT下降水平实行降阶梯治疗分为PCT指导抗菌药物患儿与非PCT指导抗菌药物患儿,比较其治疗情况。结果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PCT检测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97.6%、96.4%;血WBC检测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0.1%、60.2%、62.7%;血清CRP检测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7%、86.7%、49.4%,与血WBC及CRP相比,血清PCT检测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显著提高(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非PCT指导抗菌药物治疗患儿相比,PCT指导抗菌药物治疗患儿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中进行PCT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对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对抗感染治疗效果进行反应,可作为临床指导抗菌药物合理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儿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2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非脓毒症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感染病原学特点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感染病原菌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479);治疗前,研究组患儿PCT、CRP和WB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0d,研究组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3,8.223,6.223;P均0.001)。结论血清CRP、PCT水平可作为脓毒症感染患儿的早期诊断标准,对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两组,发生感染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阳性表达情况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55.47±12.58)ng/ml、(2.18±0.4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6±5.23)ng/ml、(0.76±0.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PCT、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阳性、阴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老年颅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老年开颅手术患者84例,按患者是否出现颅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水平(WBC),并对该指标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感染组患者的PCT、CRP、WBC水平在发生颅内感染后显著升高,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PCT及CRP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其中PCT水平在治疗后第2天与感染当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CRP水平在治疗后第3天与感染当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PCT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灵敏度91.67%、特异度为88.89%;CRP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灵敏度为89.13%、特异度为80.56%;WBC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2.22%;P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95%CI为三个指标中最高,CR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则较WBC高。结论监测PCT及CRP的水平对老年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其PCT及CRP值的变化可有效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WBC、CRP及PCT联合检测在不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感染性质不同分为细菌性感染组(51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5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非感染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对象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判断其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意义。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者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非细菌性感染组WBC计数及CRP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WBC、CRP及PCT单独检测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CRP单独检测非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感染组患者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性感染组WBC计数及CRP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CRP联合PCT检测诊断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利于患者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以及前白蛋白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儿科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2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确诊为感染性疾病分为感染组156例和非感染组70例,感染组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8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68例,检测所有患儿血PCT、CRP、WBC及前白蛋白水平,并分别分析PCT、CRP、WBC及前白蛋白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患儿PCT、CRP以及WBC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前白蛋白水平则低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以及WBC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前白蛋白水平则低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联合检测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89.6%,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PCT、CRP、WBC以及前白蛋白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灵敏度,同时对于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及26例恶性肿瘤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分析两组患者的PCT、CRP及其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CT、CRP分别为(18.37±20.12)ng/ml、(46.49±32.52)mg/L,而对照组分别为(0.32±0.23)ng/ml、(5.14±5.29)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0,6.419;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CT、CRP的阳性率为92.0%、84.0%,对照组分别为11.5%、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7,P<0.01;33.707,P<0.01)。结论 PCT与CRP均可作为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而PCT水平还可对早期诊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孕妇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2月孕妇妊娠期宫内细菌感染82例、病毒感染84例、正常孕妇85名,分别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水平及PCT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细菌感染组孕妇WBC、CRP、IL-6、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病毒组,病毒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孕妇PCT阳性率86.6%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的17.9%与对照组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其他检测项目。结论 PCT对孕妇细菌感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速度快,准确度高,可作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医院血液透析行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21例,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4例患者为感染组,97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后、感染组疑似感染及感染控制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RP水平。结果疑似感染时,感染组患者WBC、PCT、CRP水平高于导管置管后,感染控制后三者水平低于疑似感染时(P<0.05);PCT曲线下面积为0.870、截断值为10.30ng/mL,CRP曲线下面积为0.753,截断值为16.00mg/L;PCT、CRP敏感度分别为91.67%、79.17%,高于WBC的60.42%,PCT特异性为89.18%、阳性预测值为67.69%,高于WBC、CRP。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有助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且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性,优于传统感染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体感染外周血中β2防御素(HBD-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于鉴别诊断绒毛膜羊膜炎(HCA)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产科就诊的110例PPROM患者,根据产后胎盘组织学检测结果分为HCA组42例、非HCA组68例,另选40例正常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HBD-2、PCT、CRP水平,并探讨三类指标诊断HCA的价值。结果 HCA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显著的高于非HC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HCA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A组的血清HBD-2与PCT及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HBD-2的诊断灵敏度或特异度均>80%,其诊断学价值明显高于单纯CRP或者PCT等指标。结论PPROM母体外周血中HBD-2、PCT、CRP水平升高,HBD-2鉴别诊断PPROM并发HCA的价值高于PCT、CRP。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PCT、 CRP和WBC计数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30例(感染组),非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30例(非感染组),健康儿童30例(正常组),比较三组的PCT、 CRP、 WBC计数水平,比较感染组的PCT、 CRP、 WBC计数阳性率。结果感染组的PCT、 CRP、 WBC计数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正常组(P <0.05)。在感染组中, PCT的阳性率为63.33%,显著高于CRP的阳性率40.00%以及WBC计数的阳性率36.67%(P <0.05)。结论 PCT、CRP和WBC计数可有效鉴别小儿细菌感染性肺炎和非细菌感染性肺炎,在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住院110例AECOPD患者,包括67例感染性AECOPD患者(感染组)和43例非感染性AECOPD患者(非感染组),另收集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110例AECOPD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PCT和CRP及WBC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CRP、PCT和WBC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前感染组3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CRP、PCT和WB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PCT诊断感染性AECOPD的灵敏度分别为89.6%和92.5%,明显高于WBC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和PCT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评估指标,对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根据呼吸道感染类型,分为支原体感染组(n=24)、病毒感染组(n=30)、细菌感染组(n=48)。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n=45)。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hs-CRP、WBC、PCT水平、阳性率及诊断呼吸道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WBC、PCT水平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hs-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阳性率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hs-CRP、WBC、PCT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96.87%)、灵敏度(98.91%)、AUC(0.955)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和两两联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WBC、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3者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准确性更高,可鉴别疾病类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炎性因子及复苏期寒战的影响,为老年患者术中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低体温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在医院行腹部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与常规保温,研究组患者术中给予复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时、术中30min、术中60min、术中120min、术中180min、术后30min时患者直肠温度,术前、术后24h、48h时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变化情况,复苏期寒战及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点体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不同时点PCT、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术后24h和48h炎症因子PCT、CRP、WBC水平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复苏期寒战发生率15.00%高于研究组的发生率3.33%(P<0.0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手术患者术中给与复合保温措施进行保温,有利于维持术中正常体温保持稳定,降低术后复苏期寒战发生率,减轻围术期炎性反应,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ICU收治的60例细菌感染患者,将其分为重症感染组28例、一般感染组32例,另选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PCT水平,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和荧光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并对部分患者血清PCT、CRP和WBC水平进行连续监测。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CT、CRP、WBC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的PCT、CRP比一般感染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WBC阳性率在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监测结果显示,PCT水平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CRP和WBC对治疗效果的提示作用不如PCT。结论血清PCT对危重患者的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