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时间为2014年4月9日至2017年11月1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护理满意度以及Portmann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Portmann评分(9.56±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够有效提高Portmann评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2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发病1周内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在发病1周后接受针灸治疗,进行两组痊愈时间、显愈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愈率更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1周内,所以该疾病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进而获得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80例,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三组,每组60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与温针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温针灸组81.67%与电针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针灸组与电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临床操作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期针灸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分期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按照奇偶数列表的分组方法分为2组,2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将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以及portmann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紧张、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8.00%、4.00%、12.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portmann评分(16.46±2.48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期针灸能够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高和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就诊的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生素C和针灸协同作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40例,A、B组为对照组、C组为观察组。在膳食调理的基础上,A组采用补充维生素C治疗,B组采用针灸治疗,C组采用补充维生素C配合针灸治疗。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并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价。结果:第一疗程后统计,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疗程后统计,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C和针灸对铁的补充具有协同作用,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针灸护理、眼部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实验效果。结果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之后,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时使用温针灸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3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接受电针治疗,观察组联合温针灸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X~2=7.385,P=0.007。结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温针灸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温针灸应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收入数据分析资料,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予以分组处理,一组纳入30例,试验组实施中医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计算两组治疗1个疗程之后的治疗有效统计率、治疗效果满意统计率,且比对两组痊愈用时及治疗之前、治疗1个疗程之后VAS评分数值。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统计率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提升,存在组间指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满意统计率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提升,存在组间指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痊愈用时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缩短,存在组间指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个疗程之后VAS评分数值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下降,存在组间指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开展温针灸的临床效果较优,可以将患者治疗有效状况提升,提高患者满意状况,缩短患者痊愈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呈现出重要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7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采用高压氧治疗,根据治疗疗程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30例(治疗1个疗程)、B组30例(治疗1~2个疗程)、C组27例(治疗2个疗程以上)。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效果差异。结果:高压氧治疗效果对比,A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B组为76.67%,C组为96.30%,最高为C组,其次为B组,A组最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GCS评分对比,C组最高,B组其次,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对比,C组最高,其次为B组,A组最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治疗2个疗程以上效果最好,治疗1~2个疗程效果显著,治疗疗程不足1个疗程的效果较差,因此,需要适当延长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隔物温和灸法分期辩证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初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采用电针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对照组43例,只采用电针治疗.2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x2=6.57,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早期治疗中在电针治疗基础上加上隔物温和灸能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面瘫患者11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面瘫患者实施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91%、住院时间(15.23±2.01)d和治疗时间(9.28±1.25)d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65例,A组采用针灸结合推拿,B组采用单纯推拿,C组采用单纯针灸。疗程结束后,评估三组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计算出各组的痊愈率。结果:疗程结束后,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6.9%、78.4%和80.0%,A组治愈率显著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或针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使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与清热通络方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60例治疗1组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与清热通络方治疗,另60例治疗2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98.33%)显著比治疗2组(86.67%)高(X2=5.886,P0.05)。结论:将三棱针点刺放血与清热通络方治疗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治疗中时,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疗效,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不同时机介入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1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偏瘫一号方治疗,患者按照中药介入的不同时机分组,将发病第1天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n=60),将发病第2天中药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n=60),发病第3天中药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C组(n=60),比较三组临床疗效、Brathel、NIHSS评分。结果C组显效5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与A组、B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Brathe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Brathel与A组、B组比较更高,NIHSS评分与A组、B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rathel与A组比较更高,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偏瘫一号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效果确切,但是在脑梗死急性期第3天介入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第1天,第2天,能够更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潘新美  陈静 《药物与人》2014,(8):240-24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的要点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接收的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象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收治的患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面瘫急性期介入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结果:本组病例在经过2~6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2例(35.29.%),有效19例(55.88%),无效5例(8.83%),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痊愈7例(20.58.%),有效14例(41.18%),无效13例(38.24%),总有效率(61.76%)治疗组治疗面瘫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1.76%(P<0.01).结论:根据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2组患者均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14d、21d及28d H-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83例,随机均分为 A、B、C三组,A 组单纯推拿治疗,B组行单纯针灸治疗,C组行针灸联合推拿综合疗法,对比三组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3.6%、78.7%、95.1%,C组显著优于A、B组(P<0.05),而A、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针灸推拿法联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起到舒经活络以及镇痛之功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周围性面瘫使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对102例急性面瘫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51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先用药后针灸方式,治疗组使用温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是96.07%,对照组是70.58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周围急性面瘫可以使用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