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究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因素与控制策略,为持续改进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 收集200份2017年7月—2020年4月蒙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不合格的因素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组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血液标本119份占59.50%、粪便标本66份占3...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质量控制策略。方法:本文随机抽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80例,将其定为对照组,对此期间微生物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同时筛选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80例,并将其定为观察组,对此期间开展质量控制策略管理,将其管理质量与实施管理前对照组的管理质量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采血量不足、未能及时送检、操作不达标、标本污染以及条码错误等,而观察组通过质量控制策略管理后,检验标本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发生的检验样本不合格事件较少,各项指标同实施前对照组数据比较占据明显优势,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值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标本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策略,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微生物检验管理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从而减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到12月期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840例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实验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结论:通过相应的质量控制优化措施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检验科2015年8月-2016年10月进行微生物检验的77例患者的检验报告及相关资料。结果 77例微生物检验报告准确率为79.2%,其中血常规、尿常规、病原菌培养、脑脊液试验、蛋白定量的准确率分别为71.4%、85.7%、75.0%、80.0%、80.0%、66.7%;2016年、2017年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均主要为人员因素、标本因素,其次为操作因素;77例被送检标本共培养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革兰阳性菌32株,真菌7株,分别占总数的52.4%、39.0%、8.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红霉素、喹诺酮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等,分析病原菌耐药性能够给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方法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420例患者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检验人员素质、检验人员的操作因素、检验仪器、试剂及标本留取时间与方式可对微生物检验质量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结论提升检验人员素质及其操作技能,对仪器、试剂进行有效的检验,对标本留取时间与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有效提升微生物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卫生检验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实验室质量控制已成为实验室竞争生存的必要条件。按照《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的要求,实验室必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公正、准确、科学的检验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及采取措施和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提供卫生技术服务。因此,有必要调查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以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及质量控制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的451份微生物检验报告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分析了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基础上强化质量管理的46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仪器与试剂、培养和处理、操作技能、检验的准确度等检验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本、检验人员、检验方案设计等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强化对检验质量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并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检验科120例病患的微生物检验报告与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并开展药敏试验,解读试验结果。结果 120例病患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准确度达到83.3%,尿常规的准确率最高为93.5%,血常规的准确率最低为76.4%。其中人员、标本因素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操作因素次之。药敏试验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喹诺类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喹喏酮、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较强。结论 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管控,并积极落实病原菌药敏试验,促进抗菌药物规范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骆三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382-3383
目的 研究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方法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的各种因素,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结果 生理因素、检验仪器和试剂因素、饮食因素与标本因素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强化标本与检验系统质量管理,认真开展项目复查、妥善保存检验记录,能够提升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中存在着较多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严格管理操作规程,完善检验质量管理体制,能够提升临床生华检验质量,提高控制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影响血液标本免疫学检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并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取采血标本质量管理,探究分析采血标本质量管理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的临床应用.血液标本免疫学检验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患者饮食状态问题、采血时间、采血操作以及送检时间等问题是影响血液标本免疫学检验的主要因素,临床检验中应加强采血标本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免疫学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研究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方法,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015年间接受生化检验的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在总结质量控制方法后将其应用到当前临床工作中,评价相关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标本因素、仪器因素三方面,在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后,我院生化检验水平明显提高,与质量控制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采取针对性地处理措施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资料,所以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某二级医疗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的84份微生物检验样本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案;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实验室的84份微生物检验样本为研究组,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微生物检验样本质量问题发生率。结果两组微生物检验样本质量问题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医疗机构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因素包括人员、样本与试剂、环境与设备、实验室管理等,其中对照组以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为主要影响质量的因素。结论依据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医疗机构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可降低微生物检验样本质量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解和合作.随着检验医学不断发展,医学检验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检验报告质量有所提高.医学微生物检验在报告方面缺少数据,但是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具备微生物学的知识才可以读懂[1].现阶段,对医学微生物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对微生物学标本进行的前处理,但是,临床医师正确的解读检验报告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研究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测的768例患者检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验人员素质、患者的生理因素、检验仪器、试剂及标本留取时间与方式等均可影响微生物检测结果;共分离病原菌8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6株占51.7%,革兰阳性菌328株占39.8%,真菌70株占8.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红霉素、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结论为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工作质量,临床上应提高检验人员素质、规范操作步骤、提高标本的质量等,并根据病原菌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50份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检验科存在质量问题的临床免疫检验报告,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随机选取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策组各45例,对常规免疫检验方法和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阶段应用检验质量控制对策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检验环境湿度及温度、检验环境洁净度、检验试剂平衡时间、检验人员的素质、样品的质量、清洗液更换情况均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就检验结果准确率,对策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中很多因素影响着其质量,因此需要从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阶段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检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胡易伯 《药物与人》2014,(8):123-123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分析影响阳性率因素。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人员完成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工作,记录2012组及2013组各类临床标本阳性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各类型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对比分析可知,2012组血液标本检验阳性率显著低于2013组,但其呼吸道、粪便及其它标本检验阳性率则显著高于2013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系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检验人员、各级领导、医护人员均应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重视程度,确保检验过程中各环节符合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确保医生获得正确有效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最终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关于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0月接受体检的80例血型相同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在采集、抗凝、存储、检测时间等因素对的检验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血液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检测出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同时间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的检验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因此,检验人员应该严格进行操作,管理好每一个细节,及时分析工作中的失误,总结出较好的质量控制策略,减少检验工作中产生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学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选取3名检验科工作人员和12名临床医师作为对象,统计、比较了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落实前后的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和检验结果判读失误率.结果: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落实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和检验结果判读失误率分别为96.0%和10.0%,优于落实前的85.0%和22.0%(P<0.05).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检验结果判读失误有所减少,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测准确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 400份标本微生物检测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标本准确率,将检验报告分为准确组和错误组;对比2组可能影响检测准确率因素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其危险因素。结果检验科微生物检测准确率最低为痰液标本(79. 31%),最高为呼吸道标本(99. 00%)。2组检验人员工作年限、年龄及学历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准确组比,错误组标本采集不合格、送检不及时、未选用无菌容器、储存条件不当、条形码粘贴错误、检验程序不当、仪器操作不当、非无菌操作环境构成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是影响微生物检测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影响微生物检测准确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从标本因素、操作规范性及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着手,提高微生物检验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 将2022年1—4月在本院检验科进行免疫检验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检验质量不合格率,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300例患者中,共发生检验质量不合格14例(4.67%),其中包括患者因素、采血因素、送检因素、检验因素,共4项因素。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有患者、采血、送检及检验四个方面,临床应加强检验前后的质量控制,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防范,有助于提高免疫检验质量,保障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