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Fas和Fas配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克明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0):651-652
加强Fas和Fas配体的研究贾克明Fas是人体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具有325个氨基酸,Fas基因位于人体第10对染色体。Fas配体(Fasligand或FasL)也是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具有218个氨基酸,其基因位于人体第1对染色体。当某一细...  相似文献   

2.
Fas细胞凋亡基因与其配体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位于细胞膜上的Fas细胞凋亡基因受体(亦称为CD95/APO1)及其配基FasL(ligand)构成Fas系统,能够引起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在肿瘤的研究中倍受关注,但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84例蜡块保存的肺癌组织进行了检测,以探讨Fas系统在肺癌中表达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所有标本均为1995年5月~1997年5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胸科医院手术切除、蜡块保存的肺癌组织。男69例,女15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鳞癌46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SCLC)16例,有纵隔淋巴…  相似文献   

3.
近来的研究表明,氟美松不仅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而且还可以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及Fas/Fas配体(FasL)的表达[1]。本实验通过观察氟美松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全身炎症反应及ALI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模型复制与分组:雄性Wistar大鼠78只,体重150~250g。大鼠经1%戊巴比妥钠麻醉后,随机分成3组:(1)ALI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注射LPS后1、2、4、6、12和24小时活杀。(2)氟美松治疗组:在注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NR)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进一步探讨Fas/FasL 途径在DNR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评价sFAsL与DNR联用的致凋亡效应。方法:将DNR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系HL-60,K562,U937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Fas抗原表达的改变。sFasL,DNR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以抗Fas单抗(IgG1)阻断Fas/FasL 途径,借助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率。结果:DNR处理HL-60,K562,U937细胞18h后,Fas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sFasL联合作用后显示出协同效应,。IgG1不能阻断DNA致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可阻断sFasL致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DNR致白血病细胞株U937,HL-60凋亡的作用不依赖于Fas/FasL 途径,但sFasL与DNR联合应用可协同增强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Fas和Fas配体在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及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71例各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FasL表达和肝细胞凋亡情况。结论:Fas和FasL在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中起作用,肝细胞的直接自杀方式或自分泌及旁分泌杀伤机制,可能为乙型病毒性发病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as-FasL系统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38例急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Fas和FasL表达的检出率分别为55.3%和66.5%,Fas和FasL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血清A,A/G和PTA无关,而与血清ALT和TBIL水平有关,较重型(伴桥样坏死)的急性乙型肝炎其Fas表达比轻型急性乙型肝炎要强,结论:由CTL-Fas-FasL系统介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Fas和可溶性Fas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探讨Fas在白血病细胞凋亡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ALL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骨髓Fas抗原表达以及血浆可溶性Fas(sFas)的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12例ALL患者和7例正常对照骨髓细胞Fas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而发生的主动性细胞死亡过程,即程序性死亡.由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Fas/FasL系统是被认为最主要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失衡有关.本文就Fas/ FasL系统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关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建立异烟肼致HepG2细胞坏死或凋亡模型,观察HepG2细胞Fas/Fas配体(FasL)的表达.方法 以HepG2细胞为模型,分别用含1、2、4、6、8 mg/mL异烟肼的细胞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加入新鲜培养液,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膜联蛋白(Annexin)V和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情况以及其Fas/FasL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不同浓度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结果 随异烟肼浓度的增加(4、6、8 mg/mL),HepG2细胞出现逐渐增多的坏死和凋亡,总死亡率分别为(32.1±7.5)%、(34.9±8.1)%和(38.2±9.4)%,与正常对照组的(7.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14、5.75,均P<0.01);Fas的表达也随之增加,异烟肼2、4、6和8 mg/mL浓度组Fas表达率分别为(8.7±2.2)%、(11.5±2.8)%、(12.3±3.0)%和(10.6±2.9)%,与正常对照组的(3.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t=4.46,P<0.01;t=4.88,P<0.01;t=3.98,P<0.05).异烟肼4、6、8 mg/mL浓度组FasL表达率分别为(16.2±3.5)%、(21.7±4.8)%、(18.7±4.9)%,与正常对照组的(7.4±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1;t=5.06,P<0.01;t=3.99,P<0.05).异烟肼浓度为8 mg/mL时,HepG2细胞的死亡增加,主要以坏死为主,凋亡发生率未再增加.结论 异烟肼可以诱导HepG2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这种凋亡的发生可能与异烟肼诱导肝细胞表达Fas/FasL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凋亡相关因子Fas/FasL在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表达的规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当病毒等损伤因素引起细胞损伤或癌变时,将诱导受损细胞及癌变细胞表面表达Fas及Fas L增加[1,2].  相似文献   

11.
HDV/HBV感染树鼩肝组织Fas/FasL表达与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 探讨HDV感染树鼩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HDV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Fas/FasL在丁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对45份HDV感染树鼩肝组织中HDAg,Fas/FasL和Fas/FasL 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肝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对HDAg,Fas/FasL的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 结果 45份肝组织中有39份可检出Fas/FasL(阳性率87%),有41份可检出凋亡细胞(阳性率91%),HDAg表达与Fas/FasL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X_1~2=29.2,X_2~2=27.9,P<0.05),HDAg表达越强,Fas和FasL表达也越强,凋亡在HDAg阳性和阴性细胞中均可发生,以HDAg阳性细胞发生为主,Fas/FasL表达与肝细胞凋亡之间有显著相关性(X_1~2=35.1,X_2~2=40.2,p<0.05),Fas和FasL表达越强,凋亡阳性细胞越多。 结论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肝细胞均可发生凋亡,但凋亡只在少数细胞发生;肝细胞内的病毒抗原表达可诱导Fas/FasL的表达;Fas/FasL肝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FasL在60例NSCLC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Fas在NSCLC中阳性率为46.7%(28/60),在正常肺组织阳性率为100%(20/20),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9,P=0.000);高分化组中的阳性率为78.6%,在中、低分化组阳性率为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8,P=0.006);TNM分期Ⅰ、Ⅱ期的阳性率为57.5%,Ⅲ、Ⅳ期的阳性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8,P=0.017);FasL在NSCLC中阳性率为68.23%(41/60),在正常肺组织中阳性率为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39,P=0.000);伴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的阳性率为85.3%,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1,P=0.001)。FasL与凋亡指数(AI)呈负相关(r=-0.702,P=0.000),Fas与AI呈正相关(r=0.732,P=0.000)。结论 Fas及FasL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监测Fas/FasL可能有助于NSCLC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凋亡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王金泉综述刘志红审校关键词细胞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触发因素中图法分类号R32928随着人们对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发生机理、调节因素及其在胚胎发育、肿瘤、炎症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在肾脏病研究领域里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组织中Fas配体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Fas配体 (FasL)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 3 0例大肠癌组织连续切片的FasL蛋白和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末端杂交标记法 (TUNEL)检测 3 0例大肠癌组织连续切片的FasL表达阴性区和阳性区中TIL细胞总量和正处于凋亡状态的TIL细胞数。TUNEL法检测 3 0例大肠癌不同FasL表达区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①大肠癌组织FasL呈高表达 ,3 0例大肠癌组织中均有FasL表达 ,且每张切片中均有 75%以上的组织表达FasL。②FasLmRNA的表达部位与FasL蛋白的表达部位相对应。③不论是在同一组织切片不同部位或两组织切片间相比 ,FasL表达程度和范围都不均匀。同一组织切片中 ,FasL阳性表达区TIL细胞数比FasL阴性表达区减少 ,后者是前者的 2 .88倍。④同一组织切片中 ,FasL阳性表达区正在凋亡的TIL细胞数比FasL阴性区增多 ,前者是后者的 2 .13倍。⑤FasL表达阴性区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81.2 % )比FasL阳性区 (3 7.4% )高 (P <0 .0 1)。结论 大肠癌细胞可通过表达FasL ,诱导TIL发生凋亡 ,反击机体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凋亡相关基因Fas、Fas配体及bax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表达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48例慢性肝炎(乙型肝炎33例,丙型肝炎15例)组织中Fas、FasL及bax的表达。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组织中Fas、FasL及bax表达均较正常肝增加,以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区域增加明显。结论:凋亡相关基因Fas、Fas及bax可能参与了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夏秦  石淑仙 《临床内科杂志》2001,18(3):209-211,I001
目的 研究Fas/Fas-L系统在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肝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住院的重型肝炎病人之活检肝组织进行了Fas抗原及Fas配体表达的检测,并运用末端转移酶标亡技术(TUNEL)同时检测细胞原位凋亡的情况。结果 所检测20例重型肝炎肝组织中,Fas抗原在肝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浸润的淋巴细胞上大量表达Fas-L,肝细胞中也有散在分布;敏例标本均见凋亡细胞,分布在炎症坏死区及周边和小叶内。结论 Fas/Fas-L系统过量表达,引起大量肝细胞死亡,参与重型肝炎的发病,Fas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是重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所检标本中,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死亡方式有重型肝炎的发病上存在着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死亡配体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个超家族,具有抗肿瘤作用,既往发现的TNF及Fas配体等虽然有抗肿瘤作用,但因细胞毒性作用甚强,对正常组织损伤太大,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是最近发现的TNF家族新成  相似文献   

18.
Fas及其配体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的发病日趋增多,在常规行肝穿刺活检患者中1.2%~9%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15%~50%的肝硬化与NASH有关。目前,NASH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报道NASH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突出,但关于肝细胞凋亡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有待研究。因此,我们采用高脂、胆碱一甲硫氨酸缺乏饮食(high fat,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 diet,MCD)方法建立小鼠NASH模型,以探讨凋亡相关基因Fas及其配体(FasL)在NASH中与细胞凋亡及病情进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Fas/Fas配体在大肠癌发生和免疫逃逸及反击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u Q  Deng C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6):378-380
目的 探讨Fas、Fas配体 (FasL)在大肠癌发生和免疫逃逸及反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对 5 2例大肠癌、2 7例大肠腺瘤、2 8例溃疡性结肠炎、30例正常大肠组织及 2 3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进行Fas和FasL的检测。对 5 2例大肠癌用TUNEL法 ,检测不同FasL表达区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Fas在不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是 :大肠癌中表达最低 ,其次是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 ,表达水平最高的是正常大肠组织。FasL在不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Fas正好相反 ,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最高 ,其次是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 ,正常大肠组织中几乎不表达FasL。 (2 )Fas、FasL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3)在同一大肠癌组织切片中 ,FasL的表达不均匀 ;FasL表达阳性区(n =2 5 )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81 2 % )比FasL阴性区 (n =2 5 ) (47 4 % )高 (P <0 0 1)。 (4)在 2 3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 ,发现 2 3例转移癌FasL均强阳性表达 ,阳性细胞率均大于 75 %。结论 Fas、FasL在大肠癌发生和免疫逃逸及反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