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出现临床症状,行胸部CT扫描证实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例85例,着重分析此类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常见CT征象及部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手术方式、TNM分期的可能关系.结果认为:CT对食管癌术后胸内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有普通X线检查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某些术后短期内CT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可能是术前已经存在、而术中又不曾发现的;对中晚期患者术后除常规行胸部X线片及食管造影检查外,应考虑行CT扫描;对T_3、T_4、N_1的中上段食管癌术式,应采用更有利于清扫上纵隔淋巴结的术式,以及积极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包括术前的诱导治疗和术后的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特征。方法:分析了72例胸中段食管癌治疗前上纵隔淋巴结肿大CT扫描资料,72例均行CT平扫,1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胸中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右上纵隔气管旁沟56例(68.3%),左上气管旁沟9例(10.8%),隆突下6例(7.3%),胸部查体及X线胸片该区常为阴性;纵隔淋巴结肿大与病变大小不成正比。结论:CT是胸中段食管癌治疗前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较佳的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实用价值,可提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3.
例1女,57岁,干咳2月于1999年3月入院,心肺及腹部无异常。胸部CT及胸部X线示纵隔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误诊为肺淋巴瘤等疾病。1999年4月剖胸探查术所见:前后纵隔及肺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直径大约在1~2.5cm之间。病理活检示结节病病理改变。术后口服强的松治疗2月后复查胸部CT示多发淋巴结肿大明显吸收好转(见图1~2)。 例2男,44岁,咳嗽伴胸骨后疼痛2周1999年6月入院。右肺中下呼吸音略低。左肺、心脏及腹部无异常。胸部CT及胸部X线示两肺门呈多发淋巴结肿大。误诊为肺部淋巴瘤及肺癌…  相似文献   

4.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X线及CT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3例(其中男39例,女24例)经颈部淋巴结活检、手术病理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作了影像学分析,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和CT扫描,其中35例作了CT增强扫描;结果:63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32例(肺癌23例,乳腺癌9例),肺结核12例,恶性淋巴瘤12例,结节病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胸部平片仅发现56例纵隔增宽和42例肺内病灶。CT则在63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其中35例CT增强扫描,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而结核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略有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结论:CT扫描是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方法,CT增强扫描结合CT扫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病因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切除术后气管转移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 1995年 5月~ 1998年 12月 ,共行食管中段、上段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 372例 ,术后气管转移 12例 ,发生率为 3.2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其中食管中段癌 8例 ,食管上段癌 4例 ;发生时间最短为术后 10个月 ,最长为术后 60个月 ,平均 18个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咳嗽、胸闷、气短和痰中带血 ,2例患者有声音嘶哑。发病后都曾应用药物治疗 ,均未见明显好转。行胸部X线摄片 ,3例表现为左侧肺不张 ,胸部CT扫描检查 ,2例可见上纵隔淋巴结肿大。1.2 纤维支气管镜检…  相似文献   

6.
结节病1例     
结节病1例周华藻缪南东林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637000)患者女性,47岁,因咳嗽、咳痰一月余入院。体检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见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纹理清晰。CT平扫亦见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见血管前,主动脉窗...  相似文献   

7.
在食管癌诊断中 ,常规食管X片只能诊断原发灶部位和长度 ,难以确定肿瘤有无外侵和范围 ,以及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 ,而CT扫描对食管癌肿瘤大小 ,癌肿侵犯周围结构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临床价值[1~ 2 ] 。本文于 1996年 9月~ 1998年 3月对 5 4例确诊的食管癌患者 ,在放疗前做CT扫描 ,对肿瘤的外侵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从而对食管癌照射野设计提出初步看法。1 临床资料5 4例食管癌均经病理证实 ,鳞癌 5 3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1例 ;男 49例 ,女 5例 ,年龄 36~ 82岁 ,中位年龄 5 5岁 ,在放射治疗前均行食管X片及CT扫描…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胸部X线平片及CT诊断为原发性纵隔肿瘤138例,均行外科手术并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138例术后病检:畸胎类肿瘤39例,胸腺肿瘤44例,神经源性肿瘤29例,纵隔囊肿1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5例,其它纵隔肿瘤10例。手术完全切除130例,姑息切除1例,切除率949%,手术未能切除7例,手术后死亡2例。结论:胸部X线平片和CT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40例食管癌患者的CT表现,总结为以下几点:(1)管壁非均匀性增厚或软组织肿块的形成;(2)管腔不规则偏心性狭窄;(3)狭窄近端管腔扩张;(4)食管周围组织或脏器的受侵;(5)纵隔淋巴结增大;(6)远处转移。还就食管癌的CT诊断,分期及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CT在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转移,肿瘤与周围组织脏器有无浸润和远外转移方面,优于食管造影;在食管癌的分期诊断和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CT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的47例食管癌病人,分别行食管CT扫描和食管钡剂X线摄片,判定肿瘤外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表明,CT对食管肿瘤外侵的检出率为53.19%,对纵隔内 巴结转移检出率为44.68%;食管钡剂X线摄片发现肿瘤外侵为21.2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外科手术对74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切除率946%,术后并发症率为114%(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89%、346%和20%。结论:病变大于3cm,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不应作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手术禁忌;手术径路应根据病变部位、长度、肿瘤的外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选择;术前支气管镜观察、胸部CT扫描和腹部B超检查能显著提高手术准确率;术中注意技术操作,可减少并发症(术后)。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5岁。2005年11月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现右侧锁骨上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片,质硬,活动度差.于12月6日在解放军某医院行右侧锁骨上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于12月16日行PET/CT检查提示:右侧锁骨区域及右侧上纵隔多发恶性高代谢灶.余部位未见明显灶性高代谢改变。12月23日胸部CT提示:右上纵隔肿物伴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增大。西医诊断。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行放疗1周期。2006年2月~2006年9月行泰素、卡铂方案化疗4周期,力比泰、顺铂方案化疗2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价病情平稳.淋巴结仍存在.大小同前。  相似文献   

13.
CT扫描及超声内镜术前评价进展期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 (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 :CT扫描能发现 84 .4 %的食管癌病灶 ,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 ,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 75 % ,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90 .9% ,特异性 81.8% ,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 80 %。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 ,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 81.3% ,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 5 0 % ,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1.8% ,特异性 72 .7% ,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 :CT扫描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明确纵隔胸腺肿瘤的X线、CT、MRI影像特征,以提高正确诊断率。纵隔胸腺肿瘤50例均拍胸部正侧位片,其中CT检查10例,MRI检查5例。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大小、密度等。结果显示:X线阳性46例,余4例由CT或MRI发现;病变位于前纵隔43例,中、后纵隔7例;圆形和椭圆形44例,多球状2例,不规则形4例;密度均匀40例,不均匀6例,其中钙化2例。CT见病灶密度高低不等,CT值为14~36HU。MR信号介于肌肉和脂肪之间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重症肌无力占18%,手术病理证实胸腺瘤26例、胸腺癌19例,胸腺脂肪瘤4例、胸腺脂肪肉瘤1例。结果提示:胸腺肿瘤行X线、CT、MRI检查无论有无临床表现均可明确诊断,但对良恶性的判定较为困难。一般有分叶,与近位组织器官粘连,近位淋巴结增大,多发病灶者均提示为恶性征象。CT和MRI更有利于对肿瘤的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并发乏力,纳差1个月,于2004年3月21日入院。既往病史矽肺(Ⅱ期)16年,门诊行X线胸片检查:右中肺炎(阻塞性),建议行CT检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表情淡漠,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右上肺可闻及部位固定的哮鸣音。行胸部CT榆查:①右肺上叶前段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②纵隔淋巴结肿大。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上肺癌。并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行肝功能、血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1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胸部X线平片及CT诊断为原发性纵138例均行外科手术并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138例术后病检:畸胎类肿瘤39例,胸腺肿瘤44例,神经源性肿瘤29例,纵隔囊肿1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5例,其它纵 肿瘤10便。手术完全切除130例,姑息切除1例,切除率94.9%,手术未能切除7例,手术后死亡2例,中X线平片和CT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相似文献   

17.
对153例食管癌术后有胸部合并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术后严重合并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特征。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食管癌手术后作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合并症的患者72例,年龄25-75岁,男50例,女22例。其中颈部吻合25例,胸内吻合47例。1.2检查方法一般患者术后第3d作胸部正侧位片,仰卧位或立位,X线透视,少数患者作CF检查和B超检查。1.3合并症吻合口梁12例,肺不张22例,肺部感染18例,脓胸13例,胃梗阻回例,胃穿TLI例,急性纵隔炎2例,纵隔脓肿3例。2讨论食管癌术后胸部合并症影像表现:①吻合口展;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3月-2012年11月经病理学确诊结节病患者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35~56岁。2例有胸闷气促,另3例无临床症状。胸部X线、CT扫描检查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伴两肺病变。经气管镜或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是临床确诊主要方法。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有胸闷气短症状,临床易误诊,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钱成  王群  徐正浪  谭黎杰  蒋伟 《上海医学》2006,29(6):366-368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有选择性地对施行纵隔镜检查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单腔插管,术中经气管前间隙向下方探查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51例符合诊断;1例未获取淋巴结组织而未能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8.1%。31例纵隔疑难病例中,明确诊断30例,诊断符合率为96.8%。21例肺癌或疑似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中,16例纵隔淋巴结阳性的肺癌患者避免了开胸手术,5例纵隔淋巴结阴性者均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大体标本病理证实均为肺癌,术中清扫的纵隔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未见肺癌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对于累及纵隔淋巴结的疾病或紧邻纵隔的胸部疾病,纵隔镜检查术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尤其适合;对于肺癌或疑似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其可选择使用在临床诊断和肿瘤分期上。  相似文献   

20.
CT对食管癌的术前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经纤维内窥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及其临床资料,54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胸部及上腹部CT扫描。结果:54例患者术前CT表现为食管壁不同程度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腔内肿块、病变以上食管扩张或见积液。部分患者侵及周围器官,伴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51例做了开胸手术,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42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9例,姑息治疗3例。结论:食管癌术前CT检查可了解食管癌向外侵犯的程度、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纵隔内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脏器的转移,对判断其能否手术切除提供重要依据,CT扫描是食管癌术前评价较理想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