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7年和2008年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宁夏鼠疫发生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疫源地的5个市(县)居民血样718份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非疫区居民血样475份作为对照组.用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方法检测人群鼠疫F1抗体.两种以上方法检测为阳性者,判定为阳性血样;抗体滴度没有达到阳性判定标准者,判定为可疑血样.结果 检测718份血样,检出阳性血样9份(滴度在1:16~1:64),阳性率为1.25%(9/718);可疑血样28份,检出率为3.90%(28/718).3种方法检测非疫区人群血样475份,全部为阴性.疫区和非疫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1.25%(9/718)、1.25%(9/718)、2.51%(18/7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05).结论 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尚存在一定比例的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均分布在近几年有动物鼠疫流行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 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云南省1986-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为依据,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地点和人群.采集云南省23个县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248份作为病例组,采集7个县的有EV活菌疫苗接种史的健康人群血清295份作为人工免疫组,采集1个非疫区县的健康人群血清235份作为阴性对照组.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 ①疫区F1抗体阳性率[22.10%(120/543)]与非疫区[0(0/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5).②病例组F1抗体阳性率为35.89%(89/24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4;人工免疫组阳性率为10.51%(31/295),GMT为1:34;阴性对照组235份均为阴性.病例组阳性率高于人工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41、103.39,P<0.0125);人工免疫组阳性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3,P<0.0125).③病例组间F1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8、2.01、5.46、0.04,P>0.05).④89名F1抗体阳性的腺鼠疫康复者发病时的血清滴度和康复后的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结论 ①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检出地均分布在疫区内,其地理分布与疫区分布相吻合.②自然感染鼠疫后.约有1/3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能形成长期免疫,仍有2/3的人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所形成的自然获得性免疫,其保护率和保护效果要好于接种EV活菌疫苗形成的人工获得性免疫.③人群感染鼠疫恢复后,F1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受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的影响.对于经过一定时间仍能检出F1抗体的部分腺鼠疫康复人群而言,时间的消长并不影响抗体滴度的变化,甚至能长期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玉树州两起人间鼠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张发斌于守鸿(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西宁市811602)1996年8月6日~8月26日,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拉索尼二队及玉树县下拉秀钻多四社连续发生两起人间鼠疫,发病3人,均系淋巴腺鼠疫,治疗后痊愈,无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查清青海省同德县是否有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我们采用被动血凝(PHA)和ELISA抑制法(Inhib-ELISA)对该县巴水乡地区收集的311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了平行检测,PHA检出8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2.57%,抗体滴度1∶20~1∶80。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但1990年该地旱獭间鼠疫动物病流行很弱。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湟源县鼠疫高危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青海省鼠疫高危人群隐性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湟源县鼠疫疫源区的申中、大华、巴燕、塔湾4个乡的农民血样150份,并采集3个非疫区无捕獭史的农民血样116份,进行常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血清滴度≥1:20为阳性。结果通过对湟源县鼠疫高危人群150份血清的检测.共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17份,阳性率为11-33%。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116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鼠疫高危人群中,存在着较多F1抗体阳性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捕獭过程中出现进一步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盐池县为历史人间疫区,1970年首次以细菌学证实了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存在。相隔15年后1987年又发生动物鼠疫大流行,其来势之猛,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染疫动物种类、数量之多,鼠蚤检菌率之高,在宁夏沙鼠疫源地内实为罕见,现就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2年1~2月,云南省勐海县象山镇居民区连续发生自毙鼠。从送检的自毙黄胸鼠体内检出鼠疫菌11株,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阳性15份,滴度1:40960~1:2621440~(++)。经间接血凝试验检出患者一例,滴度1:80~(++)。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玉树县果青地区国营牧场藏系绵羊(以下简称为藏羊)血清鼠疫FI抗体的检测,了解当地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鼠疫间接血凝(IHA)和鼠疫胶体金(GICA)2种方法检测该地区藏系绵羊血清和旱獭血清。结果应用IHA和GICA方法分别对所采集的755份藏羊血清进行检测,阳性血清6份,抗体滴度1∶40的5份、1∶80的l份。旱獭血清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该地区存在藏羊鼠疫的流行。应加强藏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旱獭鼠疫流行地区,更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近20年间鼠疫流行势态,为制定青海省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动物及人间鼠疫的三间分布和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主要地区分布在玉树州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流行季节贯穿旱獭营地面活动的整个时期,流行高峰在6~8月份.人间鼠疫主要分布在囊谦、兴海等地区,流行期为每年的5~10月份,高峰在7~9月份,以9月份最高约占41.67%;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共人间鼠疫疫情14起,发病48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35.42%,48例病例中以肺型居多,首发以腺型为高.结论 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疫源地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动物间鼠疫疫情连续不断,参与流行的动物及昆虫种类不断增加;人间鼠疫病情重,病死率高,但人间鼠疫发病形势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青海省1975-2007年来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绵羊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5-2007年青海省鼠疫监测报告、人间鼠疫疫情病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975-2007年从藏系绵羊体内共分离出鼠疫菌14株,其中玉树县分离出10株,囊谦县2株,治多县和德令哈市各1株;1975年和1979年分离鼠疫菌各2株,1996-2007年共分离10株.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10起,鼠疫病例25例,死亡13例,其中玉树县、玛多县、囊谦县、杂多县、玛沁县分别发生3、2、2、2、1起,发病人数分别为6、6、8、4、1人,死亡人数分别为4、4、1、4、0人,其他县(市)无病例报告;其中腺鼠疫9例,肺鼠疫6例,败血型鼠疫3例,肠鼠疫1例,其他继发性鼠疫病例为6例.在25例病例中,1例为汉族农民外,其他24例均为藏族牧民,感染方式中为剥、食病死于鼠疫的绵羊20例,接触病人5例.发病季节为6-11月份,其中11月份发病11例.结论 从1996年开始,绵羊鼠疫流行与旱獭鼠疫一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局部地区牧场出现鼠疫爆发流行.近10年来虽然没有藏系绵羊引起人间鼠疫,但绵羊间鼠疫波及人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旱獭鼠疫,普遍提高牧民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是预防绵羊和人间鼠疫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崔百忠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3,32(5):520-522
目的 分析总结2001-2011年青海省人间鼠疫疫情,为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1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及人间鼠疫疫情中各个病例的病历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人感染鼠疫病例按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进行判定.结果 2001-2011年,青海省共发生人间鼠疫14起,发病38人,死亡17人,病死率为44.74%.病例发病地点分布于9个县12个乡;发病时间在5-10月,其中以9月和10月最多,为22例,占57.89% (22/38);病例中有藏族牧民和汉族农民,占76.32% (29/38)和23.68%(9/38);发病年龄在5~67岁,以20~45岁年龄段为主,占68.42%(26/38);临床病型以重症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为主,首发病例的发病原因多由患者主动接触染疫动物引起.结论 青海省鼠疫病例发生主要与人类主动接触鼠疫染疫动物有关,青海省人间鼠疫疫情有上升的趋势,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开展鼠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分析流行态势,为该地区鼠疫防治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的鼠疫细菌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三江源"部分地区人及各种动物采血做血清抗体调查。结果该地区发现15种动物可自然感染鼠疫,10种动物血清存在鼠疫抗体,人群血清鼠疫抗体阳性率达2.47%。结论"三江源"地区动物鼠疫持续流行,参与染疫的动物种类多,时常波及人间造成人间鼠疫流行,人群存在部分隐性感染鼠疫者。尚有部分地区需进行深入的自然疫源地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西吉县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调查西吉县鼠疫疫源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6月11日至7月25日,对西吉县8个乡(镇)进行了黄鼠密度、夜行鼠、体蚤、洞干蚤、窝巢蚤调查,同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为0.85只/hm2,夜行鼠捕获率为0.80%(24/2987),调查发现小型兽类16种,隶属3目9科16种,以黄鼠为优势种.鼠体蚤指数为2.84,发现蚤类4科16种,以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该调查地区具备形成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开展鼠疫监测是预防控制鼠疫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海省近10年鼠疫流行势态,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2001- 2010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鼠疫监测和鼠疫疫源地调查资料,分别从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以及鼠疫在人群和动物种群间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青海省从各种染疫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167株,主要分布在乌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天峻县等青藏铁路沿线。人间鼠疫除2002、2007、2008、2010年没有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鼠疫病例发生。10年间累计发生人间鼠疫13起,病例37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43.24%;患者主要分布在囊谦、曲麻莱、称多、治多、兴海、同德、天峻、乌兰和祁连9个县;每年的5- 10月为发病季节,高峰期在8- 10月;鼠疫临床病型以肺型居多(62.16%,23/37)。结论 青海省鼠疫疫情仍然严峻,动物鼠疫连年不断,人间鼠疫局部地区爆发流行,应加强重点地区鼠疫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青海省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为基础资料,整理、归纳、核实三江源地区1960-2006年人间鼠疫发生资料和部分个案调查资料及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0-2006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除12个年份没有发生人间鼠疫外,其他年份均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州12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共发生人间鼠疫85起,发病238例,死亡134例,病死率56.30%.人间鼠疫传染源中喜马拉雅旱獭占27.31%(65/238),偶蹄类占14.71%(35/238),食肉类占2.10%(5/238),兔形目占0.42%(1/238),肺鼠疫病人占49.16%(117/238),疫蚤叮咬占6.30%(15/238).流行季节为5-11月,8、9月为高峰期,10月份以后藏系绵羊作为人类鼠疫传染源引发的鼠疫病例占23.53%.临床病型中以肺型居多占61.34%,腺型占17.23%,败血型占16.81%,其他型占4.62%,但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居多.结论 近年来,在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适时调整鼠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2-2010年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鼠疫监测结果,了解额济纳旗鼠类种群结构及现状.方法 在额济纳旗的策克嘎查和新西庙地区,参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鼠疫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5米夹线法捕鼠,梳捡捕获鼠体蚤,参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对剖检鼠肝、脾组织及鼠体蚤进行病原学检验,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验捕获鼠血清.结果 2002-2010年,鼠疫监测面积共291 km2,调查单公顷样方118个,捕获鼠1051只,平均鼠密度为8.91只/hm2,其中子午沙鼠526只,占50.05% (526/1051);长耳跳鼠175只,占16.65%(175/1051);大沙鼠154只,占14.65%(154/1051).剖检宿主动物1051只,培养蚤46组753匹,检测血清154份,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尚未发现动物鼠疫活动的迹象,由于子午沙鼠为当地优势鼠种,属高抗性啮齿动物,因此应加强对该地区的系统监测,防止发生动物及人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