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2%(2/47)、23.4%(11/47),组间差异经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8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发现针对病因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对老年高危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做到早诊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行利尿、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明显减少。结论对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要提早防范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精心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傅瑛  黄焕玲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20-121,13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将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Routineear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63%(1/38)比15.79%(6/38),5.26%(2/38)比21.05%(8/38),0(0/38)比2.63%(1/3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降低其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方法笔者所在科室对60岁以上338例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行手术加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结果对LDVT进行护理预防干预后,只有2例发生LDVT。发生率为0.6%,明显低于未予干预患者的发生率。结论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预防为重点,预防是最根本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特点,探讨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对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效果。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8-06—2019-09完成的122例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采取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纳入自2016-10—2018-05完成的150例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常规抗凝药物及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第6周累计发生8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中心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轻症肺栓塞。对照组术后第6周累计发生3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中心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9例并发轻症肺栓塞,1例中并发肺栓塞而死亡。观察组术后第6天、出院当天、术后第6周累计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单髁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类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围手术期及院外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是一种可靠、有效、安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腹膜后肿瘤(恶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例腹膜后肿瘤(恶性)手术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部手术的6例腹膜后肿瘤(恶性)患者,观察其预防下肢DVT的效果。结果 6例腹膜后肿瘤(恶性)手术患者均无下肢DVT发生。结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DVT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手术的72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常规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预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预见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伤患者150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护理干预,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9%;对照组发生率为1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P<0.05)。结论加强护理能较好的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0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自制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治疗执行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7例(7%),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分级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Angiojet吸栓术患者康复信念及运动效能,促进其康复。 方法 将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Angiojet吸栓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构建和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康复信念干预方案。干预至患者出院3个月时评价效果。 结果 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服药信念与运动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未发生肺栓塞、无复发病例。 结论 康复信念干预方案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Angiojet吸栓术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信念及运动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医用弹力绷带预防妇科腔镜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中自足部起至大腿根部螺旋状均匀加压缠绕医用弹力绷带。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观察组无一例发生。结论术中使用医用弹力绷带缠绕患者下肢,能有效预防妇科腔镜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14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回顾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特殊干预,结果:对照组术后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仅1例发生,且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特定干预可有效防止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8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DVT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健康指导、饮食护理、机械护理等综合预防DVT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7.50%,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机械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低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腹部手术的64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出院时发放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反馈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脊柱外伤和手术病例逐渐增多,伤后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通过分析脊柱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不同脊柱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及机械与药物方法进行预防能有效降低脊柱外伤及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PE危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7-11间于睢县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126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2组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拔管、下床、住院时间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风险,分析此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9-05手术治疗的449例胫骨骨折,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组,分为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内科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红细胞压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输血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19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远端血栓180例,远端血栓13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胫骨中段骨折患者与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胫骨近端骨折、术前D-二聚体、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D-二聚体、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是胫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胫骨中段骨折与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医师应警惕年龄大、近端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长、贫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胫骨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其预防效果。方法将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照组在术后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D-二聚体浓度,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