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皆有肠功能一度恢复的表现,后大多数在两周内又出现梗阻症状,其中腹胀明显,腹痛相对较轻。14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8.5d,无1例肠坏死。1例保守治疗2周不见缓解,出现腹膜炎征象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小肠粘连导致血运障碍而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2周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结合腹部X线及CT检查有助于其诊断,其中全腹CT检查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治疗上应首先给予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则应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病人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中治愈时间在1周内者6例,1~2周者10例,2~3周者6例,3~4周者2例;平均治愈时间10d;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1例保守治疗4周未缓解,行肠粘连松解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重视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中,采取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10例,其中粘连松解术5例,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小肠双造瘘术3例。结果:保守治疗组治愈11例,缓解2例;手术治疗组死亡1例,痊愈9例。结论:炎性肠梗阻应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怀疑有肠绞窄或继发腹腔脓肿时应采取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处理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对60例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90.00%)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10.00%)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均获平均(6±1.52)个月的随访,3例(5.00%)复发。结论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应采用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并及时合理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提高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7月山西省定襄县中医院收治的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42例患者均表现为排气后肠蠕动一度恢复、进食后又出现以腹胀为主的肠梗阻症状,经查体和X线腹部平片确诊。结果 40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于5~21d(中位时间9d)肠蠕动重新恢复,效果良好。2例保守治疗2周不见缓解,1例由于黏连导致血运障碍而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另1例腹腔肠管广泛黏连、扩张,行黏连松解术并肠排列术,中位治愈时间为1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于腹部手术后2周以内,治疗取决于引起梗阻的原因及临床病情进展情况,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附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 2 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2 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中 2 0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 ,18例肠梗阻发生时间在术后 1周内。腹胀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 ,腹痛相对较轻。有 5例手术治疗 ,其中 3例为肠扭转 ,内疝等机械性因素所致 ,手术治愈 ;2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 ,术后再次发生炎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者 ,缓解时间为 4~ 2 6d ,平均为 11.2d。结论 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中约有 10 %为肠扭转 ,内疝等所致 ,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 ,有 90 %为早期炎性肠梗阻 ,应先行 2~ 4周保守治疗 ,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 ,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1SBO)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45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中42例保守治疗治愈,其中治愈时间在1周内7例,1~2周26例,2~3周9例,3~4周3例,平均治愈时间13d;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因出现固定压痛的肠攀而剖腹探查,术中未发现病灶,行腹腔冲洗、引流后关腹。结论 EPISBO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重视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2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2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有20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且多数发生在术后1周内。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腹痛相对较轻。有5例需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为肠扭转、内疝等机械性因素所致,均手术治愈;另有2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再次发生炎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皆保守治疗,缓解时间为4~26天,平均为11.2天。结论 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中有不足10%为肠扭转、内疝等所致,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有90%为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先行2~4周保守治疗,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7年3月收治.的4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其中144例经系统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因并发形成腹腔脓肿待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系统化保守治疗不但可以治愈,而且可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5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于术后1周内。保守治疗64例,肠梗阻缓解时间1~6周,平均12.2天,手术治疗4例。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先行4~6周保守治疗,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附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6 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  6 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于术后 1周内 ,保守治疗 6 4例 ,肠梗阻缓解时间 1- 6周 ,平均 12 .2d ,手术治疗 4例。结论 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先行 4 - 6周保守治疗 ,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 ,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6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0.2d。7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4例因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3例保守治疗40d无效而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陆巧  翁清江等 《消化外科》2002,1(6):423-42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于术后1周内,保守治疗64例,肠梗阻缓解时间1-6周,平均12.2d,手术治疗4例。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先行4-6周保守治疗,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并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于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有12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经鼻胃管减压等常规保守治疗2周后,肠梗阻症状改善不明显,遂经鼻置人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同时经减压管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了解小肠蠕动情况及肠道梗阻情况,并利用泛影葡胺促进肠蠕动的治疗作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置入小肠减压管后,12例患者腹胀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11例在置入小肠减压管后3周内腹部坚韧感消失,恢复正常排气并逐渐开始经口进食;1例患者在50d后仍未排气,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3d患者恢复自主排气。随访6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复发肠梗阻。结论对于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并经常规处理无效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并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的方法安全有效,能够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致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痊愈30例,随访1~3年,其中1例1年后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术后病人痊愈;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术后因肠瘘引起严重感染而死亡,另1例术中行小肠造瘘,半年后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 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与外伤时间、术中肠管暴露时间及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有关,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同时要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以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56例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3例(94.64%)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因肠壁充血、水肿、肠管严重粘连而中转手术治疗,术后梗阻症状解除。结论急腹症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在术后2周内出现,多数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2周内,保守治疗成功27例,肠梗阻缓解时间3~14天,平均8.3天;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8例,2例小肠于侧腹膜成角,2例小肠嵌顿于盆底腹膜,1例炎性肠梗阻合并上消化道穿孔,2例减张缝线缝合于小肠壁,1例为内疝形成。其中术后死亡1例。结论对术后早期肠梗阻应先行1~2周保守治疗,逾期无缓解者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27例均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3.6 d,另2例经保守治疗7~10 d中转手术后经治疗2~7周治愈。结论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2 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果  2 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 ,应用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 ,痊愈。平均治愈时间 16 .3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 2周以内 ,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中药、糖皮激素加生长抑素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平均时间7~10d,1例再手术后18d痊愈。结论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发症少、安全、效果满意。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