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胃十二指肠管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全胃切除术的72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Gln)组、肠内营养(EN)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8h内待一般情况稳定后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和12d检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7d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CD8+ 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M、IgG。 结果 EN+Gln组与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3组病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下降幅度更大(P<0.05),术后第14天时EN+Gln组与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EN+Gln组CD4+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和IgM、IgG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较EN组和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全胃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营养和免疫状态、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6例2011-012—2013-12间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禁饮食和胃肠减压期间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治疗。选取26例2014-01—2016-01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24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3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术后常规补液5~7d,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组术后采用TPN治疗3~5d,EN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5~7d。并检测术后营养状况指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TPN组、EN组各项指标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TPN组、E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早期施行TPN抑或EN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排气后逐渐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免疫功能(血清C3、C4、CD4~+、CD8~+、CD4~+/CD8~+、IgA、IgM、IgG)、应激反应(血清CRP、TNF-α、IL-6、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术后并发症(消化道症状、感染及吻合口瘘等)。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C3、C4、CD4~+、CD4~+/CD8~+、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D8~+、CRP、TNF-α、IL-6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抑制应激反应,安全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自制膳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其中术中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未置空肠营养管(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比较两组的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指标.结果 两组均完成营养支持计划,在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自制膳食营养支持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1~11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及对照组(PE)各50例.观察两组术后相关营养免疫指标的变化、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相关营养免疫指标,EEN组在术后一周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E组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EEN组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PE组显著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减轻术后蛋白分解,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营养膳食干预应用于老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且经营养风险筛查的104例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营养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正常饮食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术后第1天、第7天检测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术后压疮、肺部感染等发生率;记录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引流物放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引流物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折术后患者于饮食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8.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胃癌术后的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引进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理念,采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FTS组(35例)与对照组(25例)比较,术后血清清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明显均明显提高,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及住院时间更短。结论 FTS的营养及护理理念能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其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d、术后24h起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d,研究组同时予以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是否有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分别于术前3d、术后1d、术后7d测量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腹胀、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d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邯郸钢 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烧伤伴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 指标、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社会关系、心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 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转铁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浆前 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可增强患者营养 水平,增加抵抗力,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提高其烧伤后健康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营养补充护理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干预效果,以促进患者预康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胃肠外科收治的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常规术前营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前口服营养补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下床活动时间和胃肠功能。结果 对照组47例、观察组46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值显著低于入院时(均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进食流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术前口服营养补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代谢,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术后第1、4天和研究结束时分别检测多核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氧化代谢情况,巨噬细胞NO产生量,IL-1、IL-2、IL-6及TNF-α浓度,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B淋巴细胞数及CD4、CD8,血清PGF2浓度,CRP、α-抗胰蛋白酶和纤维蛋白原等急性相反应蛋白浓度。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等,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同时观测研究期间病死率,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IgA、IgG、IgM,血淋巴细胞总数、CD2、CD4及CD4/CD8、多核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多核白细胞的氧化代谢状况及巨噬细胞的NO产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IL-6、TNF-α浓度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白蛋白,每日及累积氨平衡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8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4天内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研究组术后4天以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可减轻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病人的应激和炎性反应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胃癌患者42例,上述患者均行胃癌全胃切除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后早期应用,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营养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及体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初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治疗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体质量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术后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46例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215例)和肠内营养组(215例)及对照组(216例),术后营养支持7d,采用等热卡[125.5kJ(30kcal)·kg-1·d-1]和等氮(0.25g·kg-1·d-1);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直至恢复正常饮食。观察比较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入选的3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总死亡率为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外营养组33.5%(72例),肠内营养组28.4%(61例),对照组44.9%(97例);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P=0.001;与肠内营养组比较,P=0.000。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0.2%,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15.3%,P=0.002;而两组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vs.23.7%,P=0.06)。住院时间:肠外营养组(11.2±5.0)d,肠内营养组(9.8±3.4)d,对照组(14.5±7.1)d;肠内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P=0.002;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P=0.003;与肠内营养组比较,P=0.001。结论术后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预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5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肠外营养),每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肠内营养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48 h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给予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大便菌群变化情况、预后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宣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96例,随机分为EE组(给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和IE组(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每组48例,并选择同期单纯因严重腹胀无法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SAP患者24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后1周、2周时疗效指标(血清白蛋白、淀粉酶AMS、白细胞计数)、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发病7~10 d后大便菌群变化情况(菌群失调发生率),2周后观察并分析各组肠内营养治疗中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干预治疗后第1、2周组内对比三组血清白蛋白、淀粉酶、白细胞水平低于干预前,EE组白细胞计数、AMS恢复时间低于IE组,两组低于对照组,其中第1周时EE、IE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E、IE组干预后1~2周的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IE组干预后1~2周的T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周时的TRF均高于对照组(P0.05)。(3)干预7~10 d后,EE组大便菌群涂片检查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IE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5、5.679,P=0.021、0.017)。(4)EE、IE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严重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2.255、10.867,P=0.000、0.001),三组均未见死亡与不良反应。结论对SAP患者建议早期实施合理的肠内营养治疗,特别是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腹腔镜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440 ml),实验组患者在肠外营养基础上联合应用肠内营养(瑞能,40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免疫指标(IgA、IgG),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C3]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3、IgA、IgG均高于对照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炎症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 ,将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24%(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72%,(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缩减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法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216例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采用项目管理法进行营养护理,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营养护理。比较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结果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项目管理利于营养护理过程实施监测和管控,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老年患者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