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SBP、DBP、HR变化及术中肌松效果、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气腹后10 min三组SBP,A、B组DBP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A、B组SBP、DBP明显高于C组(P<0.05);气腹后60 min A、B组SBP、DBP明显高于麻醉前和C组(P<0.05);放气后20min三组患者SBP、DBP均恢复正常.A组术中肌松欠佳及躁动发生率明显多于B、C组(P<0.05);B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多于A、C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呼吸较平稳,麻醉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1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复苏质量、麻醉诱导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2、6、24 h,观察组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喉罩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术前麻醉诱导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具有复苏效果好,可减少全身麻醉用药,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6、12 h评估2组患者的Ramsay、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析2组患者的麻醉复苏质量和麻醉效果。 结果T1、T2、T3时,2组患者的MAP、HR水平较T0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2组患者的Ramsay评分较术后即刻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后即刻显著升高,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7.14%,稍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麻醉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麻醉复苏质量,可作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三种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和两者结合应用等 3种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麻醉管理对循环、呼吸及围手术期清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LC 6 0例分为 3组。静脉全麻组(GA组 ) ,连续硬膜外麻醉组 (CEA组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 (GA +CEA) ,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5min、术毕纪录MAP、HR、Peek、PetCO2 、SpO2 、SEF ,以及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 (PONV)发生例数及术后 8h内的平均VAS评分、GA组和GA/CEA组异丙酚的平均用量。结果 :CEA组麻醉后MAP下降明显 ,GA和CEA组CO2 人工气腹后Peek、HR、MAP、PetCO2 明显增加 (p <0 0 5 ) ,CEA组SpO2 下降。术中GA/CEA组SEF大于GA组、且围手术期清醒质量较好。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干扰小 ,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与气管内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疝手术患儿40例,年龄在1~12岁,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观察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15min,放气后5min的MAP,HR,SpO2,PH,PaCO2,和术毕恢复时间,比较两者麻醉的费用。结果与气腹前比较,E组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气腹15min后PaCO2均显著升高(P〈0.05)。停气腹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E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E组麻醉费用比G组明显减少。结论硬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手术中,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且经济安全,术毕苏醒时间快,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李萍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65-266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80例ASAⅠ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肌注诱导复合骶管阻滞组(B组)。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中体动、呛咳、术后躁动、恶心呕吐(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A组术中体动、呛咳、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均较B组明显减少,A组清醒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优于氯胺酮肌注诱导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效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方法将4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诱导期间哭闹情况、切皮时有无体动反应、术中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及手术结束后患儿苏醒时间。结果 2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术中氧饱和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哭闹.术中体动反应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氯胺酮对患儿心理刺激较小、安全、可控性好,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缩短,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麻醉效果,并与单纯静脉全麻比较。方法:随机将LC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静脉全麻)与观察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气管插管后或硬膜外平面固定后期气腹前)、气腹后5min及术毕时的SBP、DBP、HR、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例数及8h内的平均VAS评分、两组异丙酚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苏醒质量、PONV、8h平均VAS评分及异丙酚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LC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的干扰小,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2~13岁、择期行腹腔镜疝环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对照组用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和异氟醚维持。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气管拔管、苏醒时间及患儿拔管后呼吸困难、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气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起效迅速,术中平稳,苏醒快速平顺,值得在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11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各55例(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术中出血量、补液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4 h,治疗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4、24 h,治疗组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27.27%、12.73%,均高于对照组的49.09%、2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减少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民航总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椎板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椎板阻滞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照组直接行麻醉诱导,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管理相同。比较两组入室、气腹前、气腹后10 min、术毕、术后2 h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手术时间及术中镇痛药用量,术后2、6、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镇痛药用量、使用者比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气腹前、气腹后10 min、术毕、术后2 h的MAP、HR、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椎板阻滞组患者术后2、6 h的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椎板阻滞组术后镇痛药地佐辛用量和使用者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不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但能有效缓解术后6 h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椎旁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单肺通气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行开胸单肺通气手术的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A组(38例)及B组(37例),A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穿刺并发症、术后一周的胸部并发症、术后一周的肺部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一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平均麻醉阻滞节段数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的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下及术后6 h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2、24、48 h咳嗽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T0-T5点,两组PaO_2及PvO_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6点时,A组的PaO_2及PvO_2明显高于B组,T7点时,A组的PaO_2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相同,术后运动性镇痛效果及术后氧合优于硬膜外阻滞,且术后胸部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42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切皮后30 min和拔管时的HR、SBP、DBP较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4 h、12 h、24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 h内吗啡用药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术后疼痛程度轻和吗啡用药总量少。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斜疝、隐睾、精索鞘膜积液是小儿腹股沟区常见手术,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小儿欠合作,需采用全身麻醉,但单纯全身麻醉常常用药量大,不利于术中管理及术后苏醒,如采用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将减少全麻药量。本研究旨在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和全麻组(CG),每组50例。AL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CG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G组比较,AL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能够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和镇痛药物用量,减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揿针辅助全身麻醉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40例使用经皮穴位揿针辅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的恶心呕吐情况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术后3 h、6 h,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穴位揿针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可显著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段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T0)2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给药15 min后(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1 h(T3)、手术结束时(T4),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复合昂丹司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术毕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对照组全麻诱导前静注生理盐水2ml,术毕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通过描述词量表并观察记录术后24小时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实验组17.5%,对照组52.5%;呕吐发生率:实验组12.5%,而对照组为47.5%。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复合昂丹司琼有较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90例,ASAⅠ级,硬膜外阻滞完善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n=45),仅用丙泊酚微泵静注,B组(n=45),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微泵静注。记录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丙泊酚全麻用量、苏醒时间、术中肢体活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注诱导后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下降,气腹时及术中各时点,B组的血流动力学均较A组平稳,丙泊酚用量和肢体活动情况,B组均比A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毕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恶心和头晕等并发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循环稳定,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完善硬膜外阻滞效果,但要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停止给药后呼吸恢复与苏酲时间不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与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2种全身麻醉对小儿斜疝腹腔镜术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斜疝1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法,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法。统计学分析2组患儿斜疝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2组术后2、24 h CD3+,CD4+,CD4+/CD8+值均较麻醉前降低,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8+值前后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对照组CD3+,CD4+,CD4+/CD8+值均显著低于试验组术后24 h各个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后24 h、72 h的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对小儿斜疝腹腔镜术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对于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的患儿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