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13例牙病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检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口腔病变检查中应用情况并评价其精确程度。方法:应用ODISⅠ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检查了213例不同牙齿病变,包括龋病和牙周病等。结果: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操作简便,X线成像所需放射剂量明显减少,获得的不同牙位和不同病变的图像质量基本优良,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上颌前牙的影像最佳,影像覆盖范围小于常规X线牙片。结论:对于各类牙齿病变,口腔数字成像系统的图像可以获得满意的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技术在诊断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74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存在的准确率为94.6%,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2.6%,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1.2%。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肠梗阻病变,提高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迷路炎致突发性耳聋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技术(小视野Fov=5cm,层厚1.0mm),进行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重组(MPR)和表面重建(SSD)各种方法的三维重建。结果:采用MinIP,MPR及SSD能充分显示骨性迷路,耳蜗,前庭,前、后、外三个骨性半规管,膜性迷路,蜗管(2.5周),球囊,椭圆囊,前、后、外三个膜性半规管的表面、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和病变密度、范围、形态、边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准确观测内耳迷路内部和表面的立体结构,并能充分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密度、边缘情况。  相似文献   

4.
5.
《右江医学》2017,(1):77-80
目的探讨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尖结节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56个病灶中有32个肺癌,16个肺结核,8个炎性假瘤。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癌,占57%(32/56),其次为肺结核,占29%(16/56)。肺癌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集束征发生率较肺结核及炎性假瘤高。而肺结核空洞、钙化的发生率较肺癌及炎性假瘤高。肺癌、肺结核、炎性假瘤三者的各CT平扫征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提示肺癌及炎性假瘤以轻-中度强化为主,肺结核表现为轻度或无强化。肺癌、肺结核、炎性假瘤在CT增强扫描时,三者在CT增加值幅度<20 HU、21~40 HU、41~60 HU,>60 HU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463,P=0.002)。结论 CT在肺尖孤立性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320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320排容积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胰腺灌注分析,探讨胰腺癌病灶与其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灌注特征。方法利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并比较胰腺癌及周围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AF)、达峰时间(TTP),对比分析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灌注差异。并统计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0~24.0kg/m2时的放射剂量。结果胰腺癌病灶AF(49.95±19.29)(ml/min/100ml)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正常胰头:(134.18±35.39);正常胰体:(138.81±51.72);正常胰尾:(137.39±43.60);胰腺癌TTP(50.80±4.81)s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正常胰头:(21.35±5.51);正常胰体:(21.99±7.07);正常胰尾:(23.11±7.30)]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胰腺组织头、体、尾部组间AF及TTP无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0~24.0kg/m2时放射剂量约为(18.6±2.4)mSv。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胰腺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反映出胰腺癌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在临床上对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以下简称HIE)的发生发展及CT分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HIE的足月新生儿110例,根据临床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其中轻度43例、巾度45例、重度22例。采用螺旋CT进行头颅扫描。按影像学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三度,并将临床分度与CT分度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0例HIE患儿脑CT平扫为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征象,CT值在8~18Hu之间。诊断为轻度HIE的58例(53%),诊断为中度HIE的为38例(34%),诊断为重度HIE的为14例(13%),经统计学处理r=0.775,(P〈0.01),认为CT分级与临床分级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随着CT分级的增加,患儿的HIE状况也随之严重,其中伴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脑室出血7例;硬膜下出血9例:脑文质出血4例。结论:CT扫描是检查HIE的主要手段,同时能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CT对HIE的分度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判断提供了有利客观依据,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上腹部肿瘤的定位及侵犯范围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上腹部肿块(最大径线在器官外)的16排螺旋CT图像。结果 58例上腹部肿块横断面图像准确定位者42例(72.41%),多平面重建图像准确定位者53例(91.38%),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18个器官组织受侵犯或转移,横断面图像准确判定者66个(55.93%),多平面重建后图像准确判定者87个(73.73%),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结论 16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较单纯横断面图像能更准确地对上腹部肿块定位及判断其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低剂量薄层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0~2006年期间128例常规螺旋CT扫描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同时对病灶行高分辨率CT扫描和低剂量薄层螺旋CT扫描,其中38例临床或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对其基本征象,其中包括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中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低剂量螺旋CT与高分辨率CT扫描在显示周围型肺癌不均匀密度征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征象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能准确显示周围型肺癌基本征象.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玉 《吉林医学》2011,(34):7339-734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X线平片诊断为肋骨骨折或X线诊断阴性,临床医生怀疑有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所得的数据经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进行图像后处理以明确诊断。结果:65例肋骨骨折中总骨折数为199根,第1~3肋骨骨折19根,第4~7肋骨骨折96根,第8~10肋骨骨折55根,第11~12肋骨骨折29根。本组肋软骨骨折8根。本组中MSCT诊断肋骨骨折198根,诊断率为99.5%(本组中1例初诊阴性,12 d后行MSCT复查明确诊断)。而X线平片仅诊断肋骨骨折142根,诊断率为71.4%,第3~12肋骨可疑骨折22根,33根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MSCTA)应用以来,已经成为全身动脉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然而,将血管从骨骼或周围的钙化分离出来非常困难,特别是颅底、椎体等部位,血管与骨头紧密相连,靠常规阈值法或手工切割法都不能很好的显示血管,这就大大限制了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在临床的应用。而CT血管造影减影成像技术可以克服以上不足,有效、简便、迅速、准确的将头颈部动脉血管从骨骼中分离出来。笔者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的扫描方法及减影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肾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对65例肾损伤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肾损伤中,肾挫伤26例,肾包膜下血肿16例,其中单纯肾包膜下血肿9例,严重肾损伤5例,合并肝破裂12例,脾破裂8例,合并肝脾破裂3例。对严重肾损伤采取了手术治疗,其他病例进行了保守治疗。结论:CT可明确诊断肾损伤,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迷路炎致突发性耳聋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技术(小视野Fov=5cm,层厚1.0mm),进行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重组(MPR)和表面重建(SSD)各种方法的三维重建。结果:采用MinIP,MPR及SSD能充分显示骨性迷路,耳蜗,前庭,前、后、外三个骨性半规管,膜性迷路,蜗管(2.5周),球囊,椭圆囊,前、后、外三个膜性半规管的表面、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和病变密度、范围、形态、边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准确观测内耳迷路内部和表面的立体结构,并能充分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密度、边缘情况。  相似文献   

15.
马传明 《中外医疗》2016,(34):189-191
目的:探究各种CT征象联合应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_2016年8月期间于邳州市中医院接受检查的8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结节强化程度分为高强化与等低强化结节,将高强化CT征象对于良性结节和腺瘤样结节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与阴性预测值与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高强化良性结节22个,恶性结节1个;等低强化良性阶级79个,恶性结节43个。高度强化于甲状腺良恶性诊断中存在不同,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强化常见于良性结节中,等低强化常见于恶性结节中。高度强化对于良性结节存在高度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对于腺瘤样结节存在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结论通过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高阳性预测值与特异性,和腺瘤样结节的高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特异性的研究分析;得到的结果证实强化CT征象为甲状腺恶性/良性结节甄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均行颌面部MSCT轴位容积扫描后作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SVR),获得最佳组合图像。结果:螺旋CT轴位图像及MPR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下颌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颞颌关节腔内骨折碎骨片及颞颌关节脱位情况;SVR重建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移位程度、关节脱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结论:多层螺旋CT(MSCT)MPR、SVR对下颌骨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影像征象为下颌骨骨折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术后对比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勇  李彬  高瑞枝  郎小波  梁海平 《河北医学》2008,14(8):998-1000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人群发病率高达6%.一般来说,典型的急性阑尾炎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但有近1/3阑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也有其它一些病变酷似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为了减少外科剖腹探查阴性率而又不因诊断的延迟导致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是影像科面临的一大难题.近来,螺旋CT的应用,其扫描方法的改进,图像质量的提高,显著提高了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水平,一些急腹症诊断越来越离不开影像诊断.本文收集整理有完整资料31例阑尾炎患者的CT表现,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脑裂畸形的临床表现与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裂畸型患儿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13例脑裂畸形患儿临床表现呈多元性,多以癫痫为首发,其他有智力发育迟缓、轻度偏瘫、语言不清等.其中,融合型(Ⅰ型)11例,分离型(Ⅱ型)2例.合并透明隔缺如10例,4例伴发室管膜下钙化.结论:脑裂畸形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丹  李爽  赵晶  韦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8):1097-1099, 110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CT平扫及增强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7例PSP病例的CT特点,并对其中22例PSP及对照组平扫、增强的相对CT值进行分析。结果多数PSP形态规则,以软组织密度为主,部分可见钙化、空气半月征、血管贴边征及晕征,平扫相对CT值为0.77±0.41,小于增强后50 s(1.30±0.43)及90 s(1.45±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PSP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相对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平扫可显示PSP特点,结合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可助PSP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SCT及泌尿成像技术(CTU)、后处理技术对肾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0例肾结核CT平扫、增强及CTU扫描表现,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不同时期肾结核的影像特征。结果不同时期肾结核CT表现各具有其特征性,早期典型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呈花瓣状排列、钙化、肾脏外形的改变,晚期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自截肾及肾周侵润等。结论肾结核在MSCT扫描尤其是CTU检查中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