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记录 92例AMI患者及60例无心脏病者的心电图,测量QT间期,计算QTd。结果(1)AMI组入院时QTd、QTc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预后因素的研究甚少,为降低AMI急性期病死率,就我院1981年~1989年收治的AMI病例中,选出病历较完整的172例急性期预后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AMI急性期预后的因素。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172例AMI均为1981年~1989年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27岁。男149例,女23例。所选病例均为第一次发生AMI。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出现典型AMI胸痛等;(2)心电图具有AMI的图形及演变;(3)血清酶(CK、LDH、SGO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人 ,心绞痛病人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ENIA)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细胞快速天然免疫粘附S1 80肿瘤细胞实验方法 ,对33例AMI患者的ENIA进行研究。结果 AMI病人ENIA功能显著低于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AMI急性期的ENIA功能亦低于亚急性期或恢复期 (P <0 0 1 )。结论 ENIA功能试验可做为AMI与心绞痛鉴别诊断、AMI治疗效果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并探讨cTnI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和5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cTnI、肌酸肌酶CK和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1)血清cTnI、CK、CK-MB检测对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96%、90%和61%、76%和75%;(2)AMI患者血清cTnI浓度平均升高(16.5±5.7)倍,显著高于CK(7.63±2.1)倍、CK-MB(6.4±2.8)倍(P<0.01)(;3)AMI后3h内cTnI阳性检出率41.0%,明显高于CK-MB(24.0%)和CK(21.0%);AMI5d后cTnI阳性检出率为69.0%,而CK-MB和CK仅为4.0%和8.0%。结论血清cTnI能早期确诊AMI,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9例患者AMI后5~7d血浆N末端脑钠素原(NT鄄ProBNP)水平,随访检查AMI后1,3个月的超声心动图。建立大鼠AMI模型,给予咪哒普利治疗4周,测定血浆BNP。结果:AMI患者血浆NT鄄ProBN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NT鄄ProBNP在下壁与前壁、下壁与下壁 正后壁( 右室)AMI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壁AMI心功能Ⅱ级者血浆NT鄄ProBNP较Ⅰ级者显著升高。AMI后5~7d的血浆NT鄄ProBNP与心梗后7d、1个月、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WMS)及左室面积缩短分数(FAC)相关。大鼠AMI4周后血浆BNP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咪哒普利组血浆BNP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浆BNP与AMI范围、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是反映心室重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正常人、心绞痛病人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ENIA)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细胞快速天然免疫粘附S1 80 肿瘤细胞实验方法 ,对33例AMI患者的ENIA进行研究。结果 AMI病人ENIA功能显著低于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AMI急性期的ENIA功能亦低于亚急性期或恢复期 (P <0 0 0 1 )。结论 ENIA功能试验可做为AMI与心绞痛鉴别诊断、AMI治疗效果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0例AMI患者血清BNP水平。结果AMI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BNP浓度随心功能受损程度而显著升高,前壁AMI血清BNP浓度较非前壁AMI显著升高。结论BNP同AMI关系密切,可列为判断AMI危险度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肺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的变化.方法 78例老年AMI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依据是、否并发MODS分组,分为对照组、单纯心肌梗死组(AMI)、MODS组.观察其与血浆CRP及TNF-a的相关性.结果 AMI和MODS组患者血浆CRP及TNF-a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MODS组血浆CRP及TNF-a水平明显高于老年单纯AMI组(P<0.05).结论 血浆CRP及TNF-a水平与老年AMI及合并MODS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老年AMI合并MODS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与脑梗塞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MI与脑梗塞时血小板 4项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 16 9例AMI、399例脑梗塞及 6 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检测分析。结果 :AMI组与脑梗塞组PLT、PCT均明显降低 (P <0 0 1) ,MPV明显增高 (P <0 0 1) ,PDW则仅AMI组增高 (P <0 0 5 )。AMI组与脑梗塞组比较 ,唯MPV脑梗塞组高于AMI组 (P <0 0 5 )。结论 :外周血液血小板 4项参数改变是AMI和脑梗塞的非特异性表现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应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建龙  赵利华 《安徽医药》2011,15(8):986-98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9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AMI梗死范围积分(1.71±0.58),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MI梗死范围积分与入院血糖及脂蛋白(α)水平存在相关性(r=0.28,P=0.00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T辅助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和IL-27水平,观察它们在AMI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MI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AMI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IL-27水平。结果 AMI患者血清IL-17、IL-23和IL-2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AMI患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提示它们在AMI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选择胺碘酮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AMI后V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41例):选择利多卡因药物治疗;观察组(41例):选择胺碘酮药物治疗;最终就两组AMI后VA患者用药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同对照组AMI后VA患者用药总有效率(70.73%)对比,观察组(97.56%)呈现出明显提升(P <0.05)。结论临床医师针对AMI后VA患者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使得AMI后VA患者的疾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从而提高AMI后VA患者临床疗效并且促进其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血清肌钙蛋白Ⅰ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并探讨cTnⅠ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和5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cTnⅠ、肌酸肌酶CK和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1)血清cTnⅠ、CK、CK-MB检测对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96%、90%和61%、76%和75%;(2)AMI患者血清cTnⅠ浓度平均升高(16.5±5.7)倍,显著高于CK(7.63±2.1)倍、CK-MB(6.4±2.8)倍(P<0.01);(3)AMI后3h内cTnⅠ阳性检出率41.0%,明显高于CK-MB(24.0%)和CK(21.0%);AMI5d后cTnⅠ阳性检出率为69.0%,而CK-MB和CK仅为4.0%和8.0%.结论血清cTnⅠ能早期确诊AMI,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AMI)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0例AMI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估.分析AMI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AMI患者轻度负担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TnⅠ)、脑钠肽(BNP)水平动态变化和AMI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49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32名对照者血清中的Mb、BNP和TnⅠ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I患者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三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MI经溶栓治疗后Mb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而BNP、TnⅠ水平虽然下降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中Mb、BNP、TnⅠ水平的动态变化提示三项指标在AMI患者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诊疗价值,为AMI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焱  周晓东  刘刚  刘超  籍振国  刘坤申 《河北医药》2006,28(12):1140-1142
目的 探讨螺内酯和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与AMI组(n=48).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AMI大鼠模型.再将术后72 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AMI组、AMI 螺内酯组(S组)、AMI 氯沙坦组(L组)、AMI 螺内酯 氯沙坦组(SL组),用氯胺T法观察梗死区与梗死周围非梗死区的胶原含量,观察各组梗死周围非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利用逆转录-PCR技术的方法,观察AMI早期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的表达.结果 组间梗死区与梗死周围区胶原含量差异并无显著性;AMI用药组梗死周围区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AMI组;螺内酯和氯沙坦及2者合用组在心肌梗死后2周时MMP-13mP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螺内酯和氯沙坦及2者合用并不延缓心肌梗死后早期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酶免法分别测定50例AMI患者和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胸痛发作3~24h内cTnI含量,并与80例非AMI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相应的心肌酶谱。结果 AMI患者组cTnI阳性率为100%,非AMI患者组阳性率为0。而AMI患者组心肌酶谱阳性率分别为CK 74%、CK-MB 70%、LDH 90%,且非AMI组三个酶的阳性率均大于SA组。结论诊断AMI,血清cTnI较心肌酶谱更特异、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4条急性心肌梗塞(AMI)犬采用放射免疫(放免)法测定了开胸前、后,AMI后和蛇毒抗栓酶治疗后的血清肌红蛋白以评定其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溶栓疗效的判断价值,结果表明血清肌红蛋白(SMb)是早期诊断AMI的一项敏感指标,对溶栓疗效的判断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风险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门诊就诊的稳定型冠心病121例,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AMI分为AMI组(n=31)、无AMI组(n=90).比较2组就诊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与AMI后心脏胶原重塑的关系。方法65例首次发病的AMI住院患者(AMI组),于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并计算PⅠCP/PCⅢ比值。以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3个月亚组、6个月亚组的PⅠCP和各时间点的PC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逐渐升高趋势,AMI组的PⅠCP/PCⅢ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后各时点的Renin、AngⅡ及1周亚组的ALD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MI后1周亚组、3个月亚组的NE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后心脏胶原过度沉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AMI后心脏胶原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