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杞独蒜丹甲汤为一中药复方,临床上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属阴虚血瘀型20例,治疗后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显著改变,总有效率90%,乙型肝炎“阳转阴”率55%,肝功能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相对稳定2年以上者88.8%。  相似文献   

2.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观察解放军五一七医院郭兴萍大同市妇幼保健所王建英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属妇科疑难病症之一。热毒湿邪是导致本病之因,气血瘀阻是形成本病之果。属“腹痛”、“带下”、“瘕”、“不孕”等病症范畴。其病理特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虚”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中医瘀血学说中“湿郁血瘀”证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分析了“湿郁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并介绍了治疗方药。建议理论及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湿郁血瘀”证的辨证论治。试用的扶正活血祛湿法,应成为其证的有效治则。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003·重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中医属“泄泻”、“痢疾”、“便血”等范畴。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廓或肺管的慢性病变导致的肺的循环阻力增加,然后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一种肺心综合征。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微循环严重异常。肺循环阻力增加,缺氧明显,唇甲紫绀,从中医理论讲,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血瘀所致,即“血瘀症”。我们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l发病机理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与外界相通,其位高,易受外邪侵袭。肺朝百脉而主治节,具有宣发和肃降之功效,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布到…  相似文献   

6.
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统称为“三高”,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内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们对中原油田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三高”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血瘀证是最常见、最主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中医证型。“心主血脉”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涵盖了心、血、脉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基础医学的日益进步,研究者提出中医理论中的“气”与现代医学中的“线粒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中医血瘀证与血小板血栓形成在病理认识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心主血脉”的理论渊源,然后基于“心主血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心主之“心”与能量代谢、心主之“血”与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机制。这对今后冠心病血瘀证的实验探究、中西医结合精准施治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困扰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梁晓春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进行的一项研究。首次提出了DPN的主要中医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本刊注)为“肾虚血瘀、筋脉痹阻”,并确立了补肾活血温经为DPN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认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本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2例慢性肝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及35例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结果;血瘀证和非血瘀证血清HA,hPCⅢ,Ⅳ-C3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血瘀证组血清的HA,hPCⅢ两项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中风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原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AS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焦点内容之一。祖同医学虽然没有“动脉硬化”这一病名,但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以及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散在于“头痛”“眩晕”“痴呆”“健忘”“中风”“真心痛”“脉痹”“胸痹”“脱疽”等各篇中。究其发病机制,则南多种病因所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代谢发生障碍,产生痰、瘀等内生之邪,痹阻血脉,胶结凝聚,形成粥样斑块。近年来,诸学者运用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围绕AS中医痰浊血瘀证候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个慢性疾病过程 ,临床上具有一些血瘀征候 ,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近年来实验室研究证实糖尿病具有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血栓素释放增多等血瘀证病理基础变化〔1〕。结合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病存在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等病理变化的新认识〔2〕,我们对老年糖尿病“从瘀论治”进行了临床研究 ,并运用脉络宁治疗老年糖尿病。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收集 1997年 4月~ 2 0 0 2年 4月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 2 2 1例 ,年龄 68~ 90岁 ,糖尿病病史 3~ 3 6年。接受调整血糖药物治疗 188例 ,饮食或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控制血糖者3 3例。…  相似文献   

12.
用益气活血方治疗36例气虚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1.67%,胃镜有效率为69.44%,病理有效率为86.11%。  相似文献   

13.
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血瘀型消化性溃疡89例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院(201200)童家罗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的常见内科疾病。本文运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89例消化性溃疡属血瘀论者,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1一般资料8...  相似文献   

14.
病理学检查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明华 《胰腺病学》2004,4(3):129-131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由于炎症持续不断地发展,导致腺体发生一系列复杂、不可逆的损害,并在临床上表现出进行性的内、外分泌功能衰退及多种临床症状。从病理角度看CP就是以导管改变、小叶周纤维化和最终全小叶瘢痕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5.
肝硬变腹水属祖国医学“臌胀”范畴。本病系由多种致病因素损伤“肝、脾、肾”三脏,由气虚致血瘀,而后出现水湿内停而成臌胀。气虚为本,血瘀为病机关健,臌胀为标。笔者根据中医“气、血、水”的理论,采用益气行血消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36例,并设对照组24例作对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在正常人与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中的表达,探讨MPA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4例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包括急性血瘀证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血瘀证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心病、脑梗死)和轻型血瘀证组8例(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另随机选取3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41,从而得出MPA表达的百分率数值。结果血瘀证各组与正常组比较MPA数值均增加(P〈0.01),急性血瘀证组〉慢性血瘀证组〉轻型血瘀证组〉正常组。MPA数值与血瘀证积分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3,P〈0.05)。结论 MPA测定在血瘀证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判断血瘀证轻重、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肌纤维化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由非收缩性细胞外基质蛋白过量沉积所致。益气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益气活血利水法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常用方法,主治气虚血瘀水停证。提示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与气虚血瘀水停可能存在联系。基于气血理论分析气虚血瘀水停的病机,结合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探讨气虚血瘀水停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认为气虚是心肌纤维化的始动因素,瘀水互结是心肌纤维化的发病基础。方随法出,法随证立,以益气活血利水法组方用药拮抗心肌纤维化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桥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本病是指甲状腺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实质性萎缩、嗜酸变性,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本病属于中医学“瘿病”“石瘿”及“气瘿”范畴。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与水土失宜引起,且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初起多属实,病久由实致虚,尤以阳虚、气虚为主,遂成虚实夹杂之证。本病本质为本虚标实,心肝阴虚及脾肾阳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中细胞外基质(ECM)尤其是胶原的过量沉积,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向肝硬化发展并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对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原发疾病尚无有效方法根治的情况下,减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是相当重要的治疗对策。因而,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是近年来中、西医肝病临床与科研的热点之一。中医认为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正虚血瘀”。“活血化瘀”或“扶正化瘀”法是治疗肝纤维化的基本治法已取得多数学者的共识,尽管大量研究报告不断涌现,有关新药也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吉中强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多为气陷血瘀水停、肾虚血瘀水停,治疗遵循升阳举陷、温肾健脾、活血利水的原则,创立三参汤,补肾活血汤,提高了心衰病人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