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对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沧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377例年龄≥70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组52例、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组113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组212...  相似文献   

2.
雷杰  刘振显  费建东 《山东医药》2007,47(24):94-94
胰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在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法,术后均未发生胰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取陈氏胰肠吻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术中行陈氏胰肠吻合技术60例(陈氏改良组)、行传统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技术42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胰肠吻合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胰瘘(分为A、B、C级)、再次手术、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及存活情况。结果 陈氏改良组术中胰肠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陈氏改良组术后发生胰瘘10例(16.7%),其中A级2例(3.3%)、B级5例(8.4%)、C级3例(5.0%);传统组术后发生胰瘘14例(33.3%),其中A级4例(9.5%)、B级6例(14.3%)、C级4例(9.5%);陈氏改良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再次手术及术后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陈氏改良组病死3例(5.0%),传统组5例(1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胰管空肠黏...  相似文献   

4.
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999-02/2009-05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157例,其中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61例,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66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30例.分析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各指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时间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5±4.73 min,37.18±6.12 min vs 20.75±4.05 min,均P<0.05).3组术后并发症各指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统计学上无差异.捆绑式胰肠吻合无1例发生胰漏.结论:3种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捆绑式胰肠吻合具有操作更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侠  施俭 《胰腺病学》2002,2(2):77-79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病例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86年1月-2001年6月6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中,发生胰肠吻合口瘘9例,发生率14.5%,其中1986年1月-1991年12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例,发生率62.5%(5/8);1992年1月-2001年6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7.4%(4/54)。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2%,占胰瘘的22.2%。死因为胰瘘致全身衰竭。结论:要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重点在于手术技巧及方式的改进。手术前后的支持治疗、应用生长抑制、控制感染、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必须的。一旦发生胰瘘,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可以使绝大部分的胰肠吻合口瘘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方法[1].该术式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泛、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术后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预防胰漏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而胰漏的发生与术中胰肠吻合处理有直接关系.为预防胰漏的发生,国内外学者近年对各种胰肠吻合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进[2,3],明显降低了胰漏发生.笔者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改良胰肠吻合术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5例,术中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胰肠吻合做了全方位的精细处理,术后无1例胰漏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出血与胰肠套入捆扎吻合后胰管内置管留置空肠长度的关系.方法 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均采用Child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肠吻合重建分为A、B、C三组.A组22例,胰肠吻合采用胰腺残端套入空肠捆扎法吻合,胰腺残端外内支撑管长度15 cm;B组21例,吻合方法同A组,胰腺残端外内支撑管长度为5 cm;C组20例,采用胰腺残端与空肠黏膜吻合,胰腺残端外内支撑管长度为5 cm.结果 A组2例(9.1%)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B组8例(38.1%)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其中2例因出血病死,3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治愈,3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C组无一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A组和B组患者发生出血的时间均在术后15 d左右,A、B两组胰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28,P=0.009).结论 胰肠套人捆扎吻合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与胰管内支撑管留置空肠的长度过短有关.  相似文献   

9.
石学涛  张波  衣龙海 《山东医药》2005,45(36):68-68
自1912年德国医生Kausch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35年Whipple等人对壶腹癌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这一术式逐渐成为胰头和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由于受患者年龄较大、胰胆汁分泌受阻致营养不良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此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20世纪70年代仍在20%左右,90年代下降到了5%以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胰空肠吻合口瘘。胰液与胆汁及肠液混合后胰酶可被激活。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结果 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均存活,无胰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在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了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技术。术后无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漏,发生胆肠吻合口漏2例,腹腔感染2例,胃应激性溃疡4例。认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人式吻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近期完成的6例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采取双荷包缝合法的胰肠吻合方法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17 min(260~370 min),其中胰肠吻合时间31 min(25~39 min),术中出血量125 ml(50~350 ml)。术后无出血,仅2例发生胰瘘,其中1例为A级胰瘘,自行愈合;1例为B级胰瘘,经治疗痊愈。结论双荷包缝合法的胰肠吻合方法可作为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快捷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治疗胆道良性梗阻性疾病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分别用胆总管(囊肿) 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端侧吻合(Roux—en—γ)的手术方式治疗胆道良性梗阻性疾病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例资料。结果施行胆肠吻合术412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0例。其中,施行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吻合168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l例,发生率为0.06%;施行胆管空肠端侧吻合(Roux—ell—γ)244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9例,发生率为3.68%。两种术式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胆肠吻合术后可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胆汁返流对术后胃排空功能影响轻微,手术创伤及腹腔炎性渗液是胆肠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1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胰瘘(P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PF发生率为14.2%(19/134).统计学分析显示,原发疾病、术前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胰肠吻合方式、术后生长抑素治疗是PF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胰腺质地、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胰肠吻合方式为影响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PD术中选择胰肠捆绑式吻合及精细操作是降低PF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管一黏膜端侧吻合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胰管-黏膜端侧吻合法的18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胰漏的诊断标准为:手术后7 d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大于血中淀粉酶水平3倍以上,每日引流量>50 ml.结果 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177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2例.本组5例发生胰瘘,发生率为2.65%(5/189).其中3例为轻度胰瘘,经保守治疗痊愈,另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其他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9例(4.76%,9/189)、胃排空障碍11例(5.82%,11/189)、腹腔或胃肠吻合口出血5例(2.65%,5/189)和腹腔感染4例(2.12%,4/189).2例分别死于术后腹腔严重感染和急性肺梗死.结论 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法较接近生理状态,胰瘘及残端出血的发生率较低,适合各种胰腺残端的吻合术.  相似文献   

16.
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 PD)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病情恶化甚至再次手术及死亡.目前PD后死亡率已较前下降,但POPF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探讨影响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成为胰腺外科的研究热点.文章就POPF的本质、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胰管支撑管内外引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进而为从事胰腺手术的临床工作者术中内衬管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的支持.目的 系统评价胰管支撑管内外引流对PD后胰瘘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成功率已有极大提高,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由于PD操作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其中胰瘘是PD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5%~25%。1993年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共完成PD108例,其中15例发生胰瘘。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胰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Whipple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单纯行Whipple手术和17例行Whipple手术加行空肠造瘘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者肠动力恢复早于未实施肠内营养者(P〈0.01).而胃动力恢复时间却延长(P〈0.01).且其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有增加趋势。结论Whipple手术后早期经空肠上段行肠内营养虽然可以加快患者肠动力的恢复,但却使胃动力恢复延迟,甚至可能是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全层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单全层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方式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与同期行传统双层胰肠吻合的45例配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单全层胰肠吻合患者手术时间为(285.6±92.4)min, 中位胰肠吻合时间为20(15, 35)min, 均显著短于传统双层胰肠吻合患者的(317.0±85.5)min和46(30, 58)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全层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方式安全可靠, 与传统吻合方式相比操作简便、用时短, 适合在腹腔镜下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