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25mg/g体重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3d后,行糖耐量实验,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第4周再两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复制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几种不同因素组合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中大鼠体质量、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确定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高糖高脂饲料),C组[高糖高脂饲料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组],D组(高糖高脂饲料 阿霉素 STZ组),E组(高糖高脂饲料 单肾切除 STZ组).大鼠造模后每2周测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造模12周后,处死大鼠.结果 E组大鼠明显多食、多饮、消瘦、血糖升高,尿微量白蛋白不仅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并且与前几个模型组比较也都有显著性差异.肾/体质量比显著增大.结论 以大鼠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单肾切除,2周后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模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和模型组(高脂饲料),每组各10只,自由进食,4周后模型组大鼠予腹腔注射STZ 35 mg/kg,血糖≥16.67 mmol/L者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大鼠继续进食高脂饲料.于成模后1、4及8周时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微量白蛋白(MAU)的水平,于成模后1、8周时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及胰岛素耐量实验(IT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注射STZ 1周后体重显著增加(P<0.01),注射STZ 4、8周后体重显著下降(P值均<0.01);模型组大鼠注射STZ 1、4、8周后,TG、TC、LDL-C、血糖及MAU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IPGTT结果显示,注射STZ 1、8周后,模型组AU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ITT结果显示,注射STZ 1、8周后,模型组注射30、60、120min时血糖下降相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结论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这种造模方法所诱导的伴胰岛素抵抗的大鼠糖尿病更近似于临床上的2型糖尿病的表型特征及发病过程,可用于2型糖尿病及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脂饲料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极长链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高脂组(15只)。高脂组大鼠喂养髙脂饲料,对照组大鼠喂养标准饲料。检测胰岛素抵抗和血生化指标,当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后,高脂组大鼠注射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然后检测血清和肝脏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血糖钳夹技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证实高脂组大鼠存在胰岛素抵抗。注射STZ后成功诱导出2型糖尿病大鼠。两组大鼠血清和肝脏饱和二十二碳酸(C22:0)、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饱和二十六碳酸(C26:0)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大鼠肝脏饱和二十四碳酸(C24:0)水平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喂养的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极长链脂肪酸谱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探讨其代谢特征。方法:35只6~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C)喂以基础饲料,糖尿病组(DM)喂以高脂高热量饲料,5周后给予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mg/kg),1周后测血糖,以空腹血糖>11.1mmol/L,并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为成模标准。成模大鼠共15只,继续喂以高脂饮食。17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收集标本,记录体重、肝重,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浓度(FIN),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采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可以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75%,死亡率25%,该模型FBG、HbA1c、TG、T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可以模拟2型糖尿病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高血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及血脂异常等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脂饮食合并不同剂量STZ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高糖饮食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效果。方法: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A、B、C组,每组10只小鼠。正常对照组小鼠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小鼠饲喂高脂、高糖饮食4w,注射不同剂量的STZ(60、80、100mg/kg)后继续饲喂高脂、高糖饲料3w。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3组模型小鼠造模后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模型C组小鼠造模后的血糖明显高于模型A组和B组(P<0.01)。各组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高糖饮食合并STZ可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与人2型糖尿病有相似的表型特征和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和单侧肾脏切除后进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最佳方案。方法:清洁级Wiste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高脂高糖+STZ组(35 mg/kg腹腔注射),C组为单侧肾切除+STZ组(35 mg/kg腹腔注射),造模后2周、6周、10周测定体重、血糖,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实验结束时取肾脏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高脂高糖+STZ组和单侧肾切除+STZ组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高脂高糖+STZ组成模率高,单侧肾切除+STZ组模型稳定。结论:单侧肾切除+STZ组(35 mg/kg腹腔注射)可以作为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和相同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特点。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和高脂组(HF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或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8周后HF组中选取肥胖大鼠再次随机两组,一组为糖尿病组(DM组),注射小剂量STZ 30 mg/kg;另一组为肥胖组(OB组)。各组继续原饲料喂养并观察4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并进行腹腔内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高脂联合注射STZ后,DM组逐渐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和体质量减轻的特点。第12周末,DM组空腹血糖高于OB组(P<0.01),胰岛素敏感性低于OB组(P<0.01),葡萄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程度大于OB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OB组(P<0.01)。结论 持续高糖高脂饮食能够诱导大鼠出现糖调节受损、胰岛分泌功能减退以及脂代谢紊乱。高脂联合注射STZ后,糖尿病大鼠的上述受损幅度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高糖饲料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可靠性。方法:5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w,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饲料组20只和高脂高糖组30只。普通饲料组以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高糖组先喂以高脂高糖饲料6W,由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然后按30mg/Kg腹腔注射1%的STZ溶液,1次/w,连续腹腔注射2次,1w后测血糖。以连续2次空腹血糖≥7.8mmol/L为造模成功,共25只。两组大鼠于高脂高糖组大鼠给予STZ后第2周、第4周测定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结果:与普通饲料组比较,饲养6W后高脂高糖组大鼠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高脂高糖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P〈0.01);给予STZ后2w高脂高糖组大鼠空腹血糖、2h血糖较普通饲料组升高(P〈0.01):给予STZ 4W后空腹血糖、1h血糖、2h血糖较普通饲料组大鼠升高(P〈0.01)。结论:STZ加高脂高糖膳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口服糖耐量异常,出现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模型可靠,理想,简单,费用低,容易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2 种不同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代谢综合征(MS)大鼠模型,为该疾病的研究探索理想的建模方法.方法 90 只大鼠随机分为3 组:MS模型正常盐组(NS)、MS模型高盐组(HS)和对照组(NC).NS组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HS组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高盐饲料,NC组大鼠饲喂基础饲料.10周末,NS组和HS组选择腹围达标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 STZ 25 mg/kg.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腹围、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结果 NS组和HS组大鼠体重、腹围、空腹血糖与NC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12周末时, HS组大鼠血糖及腹围较NS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时,HS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N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成模率为40.0%,HS组成模率为66.7%,2 组成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或高脂高糖高盐饮食诱导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成功复制稳定的MS大鼠模型,且HS组成模率较NS组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血糖钳方法评价调脂降糖片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体重)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调脂降糖片干预治疗,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8周后采用血糖钳技术检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进行评估。结果:与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比较,调脂降糖片大小剂量治疗后大鼠ISI、GIR明显增加,而TC、TG、FINS、FFA显著下降,其作用与二甲双胍基本相同。结论:调脂降糖片可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H2S/CSE)体系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变化,与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关系。方法:随机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胰岛素抵抗对照组(IR组)、胰岛素抵抗加外源性H2S供体NaHS组(NaHS组),每组各10只。IR组及NaHS组给予高糖饲料喂养6周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N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成模后NaHS组每日腹腔注射NaHS(56μmol/kg),IR组及NC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6周后,检测其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胰岛素,血浆H2S水平和胸主动脉CSE mRNA转录水平,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IR组及NaHS组体重、血脂、血压、血胰岛素显著高于NC组(P<0.01), 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NC组(P<0.01), CSE mRNA 转录水平及H2S水平均低于NC组大鼠(P<0.01)。NaHS组CSE mRNA转录水平(P<0.05)及H2S水平(P<0.01)均高于IR组, 血压显著低于IR对照组(P<0.01),但体重、血脂、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与IR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体系受到抑制,是其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外源性给予H2S有助于缓解高血压,但对于胰岛素敏感性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代谢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高糖高脂饮食伴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复制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腹腔注射丙二醇)和3个Pue治疗组(腹腔注射40、80、160mg/kg的Pue),另选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丙二醇)。持续腹腔注射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以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FBG、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及ISI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ue高、中剂量组大鼠FBG、FINS、TC、TG、LDL-C、FFA水平及ISI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ue低剂量组大鼠FBG、TC、TG、FFA水平及ISA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Pue高、中剂量组大鼠ADRP基因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Pue可通过降低T2DM大鼠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表达,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和糖尿病分组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LRP1)炎症体在心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分析其在糖尿病心肌病中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高糖高脂饮食组和糖尿病组。以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8周后行血清学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并计算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NLRP1、ASC和caspase 1的蛋白及mRNA表达等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组体质量、血 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NLRP1 mRNA、caspase 1 mRNA及NLRP1蛋白表达增加(P<0.01),但空腹胰岛素、IRI、ISI、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变化(P>0.05),心肌组织ASC和caspase 1蛋白及血清IL-1β、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糖尿病组中,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胰岛素、ISI和体质量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射血 分数、短轴缩短率及E/A比值下降并伴有NLRP1/ASC/caspase 1通路mRNA同步增加和NLRP1、caspase 1蛋白水平升高,但心肌组织中ASC蛋白表达无明显升高(P>0.05)。此外糖尿病组中IL-1β、IL-18也较正常组升高(P<0.05);与高糖高脂饮食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升高伴有空腹胰岛素,ISI和体质量降低(P<0.01),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及E/A比值下降并伴有NLRP1、caspase 1蛋白表达增加和血清L-1β、IL-18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可诱发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及心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LRP1/ASC/caspase 1炎症体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尝试利用不同升糖指数(GI)饮食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T2DM)大鼠,根据血糖和体重水平将其分为高GI饮食组(波动组)和低GI饮食组(稳定组),然后采用定时投食的方法,高GI组喂以高GI饲料,低GI组喂以低GI饲料。7天后经尾静脉采血法测定各组大鼠三餐前及餐后2h血糖,连续测定5天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高血糖素(glucagon)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度指数(ISI)、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稳定组和波动组糖尿病大鼠体重、血清FBG、TC和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动组和稳定组大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均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稳定组和波动组糖尿病大鼠MAGE和LAG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稳定组相比,波动组MAGE和LAGE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不影响大鼠整体血糖水平的情况下,高GI饮食组糖尿病大鼠比低GI饮食组大鼠具有更加明显的血糖波动。运用高GI饮食和低GI饮食喂养2型糖尿病大鼠可以成功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且该模型可保证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非诺贝特(200mg.次-1口服,1次.d-1)、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治疗,对照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安慰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者血压(SBP、DBP)、血脂(TG、TC、HDL-C、LDL-C)及FPG、FINS、IS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也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可改善脂质谱及胰岛素抵抗,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及PDS 35、70、140mg•kg-1组,高脂饮食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5 5 mg•kg-1建立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治疗性给药4周,每周测空腹血糖1次,4周后检测肝糖原、胰岛素(Ins)、C-肽、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DS 70、140 mg•kg-1组于第3、4周血糖明显降低(P<0.01),4周后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TC、TG、FFA、T C/HDL-c、LDL-c/HDL-c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C-肽含量及胰岛 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L-c、LDL-c及Ins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PDS可降低T2DM大鼠的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提高肝脏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建立糖尿痛心肌损伤动物模型,探讨糖尿病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②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检测血糖和糖耐量、血清TC、TG、血浆胰岛素、心肌组织TNF—a、AngⅡ、AGEs的含量和心脏重量指数,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结构变化。③结果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各点血糖值、血清TC、TG、血浆胰岛素、心肌组织TNF—a、AngⅡ、AGEs的含量和心脏重量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光镜下见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明显肿胀肥大、变性,心肌纤维结构紊乱。④结论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STZ可建立2型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大鼠模型,可能与心肌局部AngⅡ、TNF—a和AGEs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