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2005年3月我科住院病人,诊断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治疗组)50例,与非糖尿病脑梗死(对照组)48例进行对照分析.治疗组男23例,女27例,男女比例为1:1.7,年龄40岁~7.5岁;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1:1.年龄52岁~78岁.治疗组体型肥胖者30例(60%,包括体重超标).对照组体型肥胖,体重超标者26例(51%).所有病例中糖尿病史10年以上者30例(60%),5年~9年者12例24%,1年~4年者8例(18%);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者8例(18%),脑梗死中腔隙性脑梗死28例(56.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在治疗脑血栓中的疗效,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96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共有55例,该组患者采用银丹心脑通药物治疗脑血栓;另一组为观察组,患者共有41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脑血栓。两组在经过2个月的治疗之后对其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在治疗脑血栓中的疗效显著,且其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应激耐受能力及机体器官调节能力下降 ,可使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多 ,但并发脑血栓形成较少见。1 983~ 1 999年 ,在我院施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有 1 75 6例 ,其中围手术期有 2 0例 (1 .1 4%)并发脑血栓形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 6 0~ 76岁 ,平均6 5 .9岁。原发病为胃癌 4例 ,上消化道穿孔及食管癌各 3例 ,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各 2例 ,脾肺膈肌破裂复合伤、肺癌、阑尾炎及重症急性胆管炎各 1例。其中合并休克或低血压 5例 ,冠心病 6例。脑血栓发生在术前 2 4小时内 1例 ,术后 2 4小时内 5例、2 4~ 72小时…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通络法结合血塞通治疗脑血栓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丛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2):122-122
脑血栓属中医学"中风"范畴,老年人多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家庭及个人造成极大危害.笔者自1995年以来,以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为主结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血栓30例,并随机设单纯血塞通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接诊的高血压并发脑血栓患者共47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非糖尿病脑血栓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多发性脑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高血压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心肺血管病急症,病死率较高,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故误诊率较高,急性PE用溶栓、抗凝等治疗效果显著.而延误治疗则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于1996-2005年收治50例PE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45岁以下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及烟酒嗜好是导致中青年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临床症状较轻,意识障碍者少,预后较好.结论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疾病,加强锻炼,杜绝不良习惯是预防中青年脑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五年内我科收治的31例(局限期21例,广泛期10例)小细胞肺癌回顾性分析,观察采用以化学治疗为主,综合应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未治(11例)及未能系统治疗者(7例),均一年内死亡,占58%;生存期一年以上者13例;生存期2年以上5例,生存期3年以上3例,认为积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即使广泛期SCLC患者亦可获得较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文献报道 ,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高 2~ 3倍。现对 1990~ 1999年我们收治的 5 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诊断及防治。临床资料 :5 0例患者均符合 1985年 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 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要点 ,均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其中男 31例、女 19例 ;年龄 4 5~75赠 ,平均 5 2岁。血压升高 2 3例、降低 2 2例、正常 5例 ,5例合并感染 (皮肤、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 )。头颅 CT检查示基底节区梗死 2 7例 ,椎基底动脉系梗死 15例 ,多发性梗死 8例。血糖 3.8~ 3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3年住院的70例脑出血和5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大多在活动中发病,其高血压、昏迷、肾功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脑血栓形成(P<0.05),其余各项临床指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高血压、昏迷、死亡率较脑血栓形成高,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该文主要是针对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的研究,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选取该院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47例非糖尿病脑血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高于非糖尿病的患者,非糖尿病组的患者中,有40例患者能够正常自理或者病愈,占85%;而糖尿病组的患者中,仅仅有28人恢复了基本生活自理或病愈,占6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科学统计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非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组的相比较差,预后效果也比非糖尿病脑血栓的患者差,可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血糖情况有直接的联系,医生一定要分析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时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50例老年人进行心脑血栓病预防。方法 采用体外模拟血栓指标Q值作预测指标。以中西医抗凝活血药物作预测手段。对250例老年人进行3年跟踪监测。结果 在治疗组162例老年人中,采用中西医抗凝活血药物治疗后,血栓指标Q值明显下降;而非治疗组88例老年人,由于未采用药物干预治疗,不仅血栓阳性指标无明显变化。而且先后有3例脑中风发生。结论 在乡镇社区采用简便体外血栓指标预测和抗凝活血药物预治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心脑血栓病(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对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而入院治疗的3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给予联合用药即急性加重期用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包括安体舒通)、B受体阻滞剂及毒毛旋花子苷K(简称毒毛K),临床缓解期撤掉安体舒通,毒毛K改为口服地高辛;对照组(B组)给予传统用药即急性加重期用硝酸酯类、利尿剂(不包括安体舒通)及毒毛K,临床缓解期毒毛K改为地高辛。结果A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日程均少于B组,A组心电图Ptfv1恢复程度优于B组,恢复时间快于B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再住院率小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6min步行距离远于B组,心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减少,射血分数提高,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迅速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日程;长期用药能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对老年菌阳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源及结核病的控制管理,对50例老年菌阳肺结核与同期住院的50例青年菌阳肺结核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老年肺结核病程长,传播结核菌机会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多;5UPPD试验老年组阴性率为37.5%;老年组初治菌阳复治菌阳患者抗痨治疗1~3月痰菌阴转率均为80%,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积极发现、治疗老年菌阳患者可以达到与对照组同样的治疗效果,亦是有效的控制传染源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 ,我院采取综合疗法加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慢性心衰患者 6 4例 ,其中冠心病 4 3例 ,高心病 16例 ,扩张型心肌病 5例 ;NYHA心功能分级 II级 36例 , 级 2 5例 , 级 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3例 ,男 2 1例、女12例 ,年龄 4 1~ 75岁、平均 5 9岁 ,病程 6个月至 7年、平均 5年 ;对照组 31例 ,男 2 0例、女 11例 ,年龄 4 2~ 75岁、平均 5 8岁 ,病程 6个月至 7年、平均 4年 6个月。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1有心衰表现 ;2有心脏肥大或扩大 (UCG证实 ) … 相似文献
17.
曹俊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40-940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0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以及40例非糖尿病脑血栓形成者作为对照。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栓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重于非糖尿病脑血栓组患者,而两组患者血栓形成部位却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的防治研究对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徐广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3):183-184
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类型其机理是 ,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引起动脉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因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 ,称其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常伴有高血压。临床表现可有头痛、头昏等前驱症状 ,或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常于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 ,病情多逐渐进展或波动进展 ,大多数病人意识清晰 ,少数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视梗死的部位及范畴而定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20.
综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病人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针灸和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明显优于对照组(75.9%,P<0.05).结论脑血栓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可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减少脑血栓后遗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