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乳腺摄片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间手术的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腺病患者共350例,包括437个病灶.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检查分级初步判断Ⅰ-Ⅲ级为良性,Ⅳ级-Ⅴ级为恶性,采用诊断性实验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全数字化钼靶摄影的诊断敏感性为 88.56%(116/131),特异性为86.27%(264/306),阳性预测值为73.42%(116/158),阴性预测值为94.23%(264/279),准确性为86.96%(380/437).结论:全数字化钼靶摄影技术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特别是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进行FFDM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青年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病患者共375例。X线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Ⅰ-Ⅲ级为良性,Ⅳ、Ⅴ级为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分析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致密型和多量腺体型为A组,少量腺体型和脂肪型为B组,两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乳腺癌的X线征象包括肿块或结节、钙化、片状致密影、结构紊乱等。FFDM诊断的灵敏度为82.0%(91/111),特异度为87.1%(230/264),阳性预测值为72.8%(91/125),阴性预测值为92.0%(230/250),正确率为85.6%(321/375)。A、B两组的FFDM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35/47)和87.5%(56/64),84.4%(108/128)和89.7%(122/1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能及时发现乳腺病灶,对中青年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X线诊断为BI—RADS—Ⅳ、Ⅴ级时建议行手术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亚临床病灶的性质及Eneor微创旋切术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对630例964个乳腺亚临床病灶行B超引导下Eneor微创旋切术,分析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964个亚临床病灶成功切除。术后病理示纤维腺瘤686个(71.2%),囊肿132个(13.7%),乳管内乳头状瘤45个(4.7%),腺病瘤89个(9.2%),乳腺癌12个(1.2%)。136个BI-RADS1V级病灶中3个确诊为乳腺癌;而BI.RADSⅡ-Ⅲ级中,9个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漏诊率为1.09%(9/828)。良性病例随访至今,定期复查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摄片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出现。结论B超诊断的良性乳腺亚临床病灶中仍有漏诊乳腺癌可能,需要密切随访。辅助Encor活检对亚临床病灶的切检效果准确、可靠,是“一步手术”诊治的最佳选择,可降低早期乳腺癌漏诊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化俯卧式X线定位系统下Mammotome微创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IORAD数字化俯卧式穿刺床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67例患者73个临床不可触及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可疑病灶进行微创切除活检.73个病灶中X线摄片:42例为孤立簇状聚集钙化,27例为不规则致密影并簇状钙化,4例为局部腺体结构扭曲.术前BIRADS评级Ⅲ、Ⅳ和Ⅴ级分别为51、1 7和5个.结果:67例患者73个病灶,乳腺癌1 3个(1 7.8%),其中4个为乳腺导管内癌.3个导管内癌并早期浸润.6个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60个(82.1%).13个乳腺癌术后分期:2个为0期.9个为Ⅰ期.2个为ⅡA期.13个中11个为早期乳腺癌(84.6%).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微创活检不可触及乳腺X线摄片发现的微小病灶.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 Ⅳ级及以上乳腺病变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48例乳腺钼靶BI-RADS Ⅳ级及以上但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乳腺病变患者(其中双侧病变4例、单侧病变44例、共计52处病灶),进行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术。  结果  所有52处病灶中恶性病变13例(均单侧),其中0期占46.15%(6/13),Ⅰ期占38.46%(5/13),Ⅱ期占15.39%(2/13);良性病变39例,乳腺癌检出率为25.0%。钼靶BI-RADS Ⅳ级患者中良性病变39例,恶性病变10例;BI-RADS Ⅴ级患者中良性病变0例,恶性病变3例。Ⅳ、Ⅴ级中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6%和100%。  结论  钼靶辅助下钩丝定位活检可以精确切除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 Ⅳ级及以上乳腺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准确、费用低廉的诊断方法,值得国内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化俯卧式X线定位系统下Mammotome微创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穿刺床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67例患者73个临床不可触及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可疑病灶进行微创切除活检。73个病灶中X线摄片:42例为孤立簇状聚集钙化,27例为不规则致密影并簇状钙化,4例为局部腺体结构扭曲。术前BIRADS评级Ⅲ、Ⅳ和Ⅴ级分别为51、17和5个。结果:67例患者73个病灶,乳腺癌13个(17.8%),其中4个为乳腺导管内癌,3个导管内癌并早期浸润,6个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60个(82.1%)。13个乳腺癌术后分期:2个为0期,9个为Ⅰ期,2个为ⅡA期,13个中11个为早期乳腺癌(84.6%)。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微创活检不可触及乳腺X线摄片发现的微小病灶,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Qiu XG  Liu YP  Pu QT  Gu QH  Han JJ 《癌症》2002,21(11):1241-1243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可使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本研究拟分析端粒酶在乳腺良性和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ELISA方法检测178例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患者术后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为86.72%(111/128);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为46.67%(7/15);乳腺纤维瘤组织为26.66%(4/15);乳腺非癌组织、囊性增生组织全阴性。乳腺癌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临床I期63.16%,Ⅱ期85.96%,Ⅲ期为965%,Ⅳ期为100%。原发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阳性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95.83%(69/72),腋窝淋巴结阴性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75%(42/56)。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P<0.005),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特别是它在乳腺癌癌前病变中有表达。端粒酶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应用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对乳腺钙化灶行旋切活检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乳腺活检的乳腺钙化灶患者62例107个病灶。记录107个病灶病理结果,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术后并发症。结果 病灶病理结果良性病灶96例(89.7%),高危病灶7例(6.5%),恶性病灶4例(3.7%);乳腺超声BI-RADS分级Ⅱ级~ⅣC级良性病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超声BI-RADS分级Ⅱ级~ⅣC级高危病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超声BI-RADS分级Ⅱ级~ⅣC级恶性病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血肿4例,乳头溢血2例,肿瘤残留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下应用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系统切除乳腺钙化灶,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是辅助临床活检诊断乳腺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由钼靶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158例,采用金属线定位技术切除活检,术中进行冰冻切片与诊断,以石蜡组织学诊断为准,评价冰冻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58例标本中,病理巨检时仅80例(50.6%)发现肉眼可见的异常病灶,平均长径1.2cm。石蜡组织学诊断乳腺浸润癌15例,微小浸润导管癌15例,原位癌12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5例,占29.7%(47/158)。术中冰冻对乳腺浸润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3.3%,对微小浸润癌、原位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0%、58.3%与60%,误诊均为假阴性与低估诊断,无假阳性与过度诊断,原因主要为切片误差与解释错误。结论 冰冻切片对浸润性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高,可用于指导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而对微小浸润癌、原位癌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常出现假阴性与低估诊断,应待石蜡组织学诊断后再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2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 3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4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 5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6 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 7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9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10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1 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2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3 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5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6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7 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8 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指南 附  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定量测定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模量值,评价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415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乳腺病变组织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和平均弹性模量值(Emean),分析与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分级及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绘制ROC 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乳腺癌晚期(Ⅲ期+Ⅳ期)Emax和Emean高于早期(Ⅰ期、Ⅱ期),且Ⅱ期Emax和Emean高于Ⅰ期,组织学分级Ⅲ级(低分化)Emax和Emean高于Ⅱ级(中分化)、Ⅰ级(高分化),且Ⅱ级(中分化)高于Ⅰ级(高分化);肿瘤大小与Emax和Emean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良恶性肿瘤诊断Emax及Emean临界值分别为:605 kPa、315 kPa,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8%、962%、935%和899%、919%、908%。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技术对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2年6月对105例的108个病灶,根据X线钼靶摄片所发现的恶性及可疑恶性、不能肯定其性质的病灶行立体定位穿刺,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05例的108个病灶的检查中,诊断符合率为95.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术定位活检准确、技术创伤小、简单易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摄片结合定位系统,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内微小病变进行穿刺定位乳腺活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2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摄片发现乳腺的微小病变患者,实行穿刺定位引导下行外科切除活检术。结果82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金属定位线完整取出,无1例并发症,术后诊断乳腺癌22例(26.50%),余60例为良性病变。结论金属线定位行外科活检,是临床触诊阴性乳腺内微小病变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术前准确定位,病灶完全切除,术中冷冻准确是其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目前乳腺X线摄影检查作为筛查及诊断乳腺癌的标准影像检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低特异性及敏感性易造成致密乳腺病灶的漏诊及误诊,增加患者不必要的活检几率,MRI检查不仅弥补了X线摄影的不足,其高敏感性及多种成像序列及多方位成像的特点以及绘制TIC曲线、测量感兴趣区ADC值等后处理技术可提供更多的组织结构信息,并进行病灶的良恶性诊断,本文对乳腺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技术在临床触诊和B超检查均为阴性乳腺微小病灶中诊断0期乳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07年10月~2009年5月用数字化俯卧式穿刺活检定位系统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系统对113例B超检查为阴性临床不可触及的X线下可疑病灶(BIRADS评级为4级)进行微创切取活检。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13例病例中共发现18例乳腺癌,其中乳腺导管内癌12例,导管内癌并微浸润(浸润突破基底膜小于2mm)4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乳腺癌术后病理分期0期12例,Ⅰ期6例。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X线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临床触诊和B超检查均为阴性的X线下乳腺微小病灶,对诊断0期乳腺癌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惠  邵晓丽  刘洁  徐昌艳  沙红梅  庄鑫 《癌症进展》2018,16(8):951-953,959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中微钙化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163例乳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乳腺X线摄影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乳腺X线摄影诊断良、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和乳腺X线摄影发现微钙化与病理诊断DCIS的一致性.结果 乳腺X线摄影诊断良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119例.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126例.乳腺X线摄影诊断良、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492,t=6.323,P﹤0.01),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92%(107/126),特异度为67.57%(25/37),阳性预测值为89.92%(107/119),阴性预测值为56.82%(25/44).乳腺X线摄影发现微钙化与病理诊断DCIS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81,t=3.125,P﹤0.01).乳腺X线摄影发现微钙化对DCIS诊断的敏感度为77.78%(21/27),特异度为55.15%(75/136),阳性预测值为25.61%(21/82),阴性预测值为92.59%(75/81).结论 乳腺X线摄影能够作为临床筛查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但是单纯寻找微钙化以诊断DCIS效能较低,不能作为诊断DCIS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乳腺叶状囊肉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病理行征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根据间质细胞异形程度和核分裂数、是否浸润,是否含有特殊间质成分进行分级。结果: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Ⅰ级复发3例误诊6例,Ⅱ级复发2例误诊9例,Ⅲ级复发5例误诊7例,7例含特殊间质成分。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易误诊和复发,应与巨纤维腺瘤和乳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8.
乳腺X线立体穿刺钢丝定位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穿刺钢丝定位活检术在不能触及乳腺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钼靶X片上有可疑病灶而无临床体征的患者,通过X线立体定位穿刺,放入钢丝标记,指导外科切除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58例不能触及乳腺病灶一次定位切检成功,经病理检查证实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38例。结论:乳腺X线立体穿刺钢丝定位活检术对不能触及乳腺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是诊断无体征早期乳腺癌的理想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Ⅰ-RADS)分级在乳腺小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行超声检查且获得病理诊断的604例乳腺小肿块(最大径≤2 cm)患者,术前按BⅠ-RADS分级标准进行描述和分级,评估超声BⅠ-RADS3~5级的阳性预测值。结果604例患者中,超声BⅠ-RADS3、4和5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5%(17/483)、20.2%(22/109)、91.7%(11/12),其中≤40岁组的BⅠ-RADS 3和4级的阳性预测值低于>40岁组(2.4% vs 7.0%,12.5% vs 35.1%,P均<0.05)。结论超声BⅠ-RADS分级能有效预测乳腺小肿块的良恶性,对>40岁患者的BⅠ-RADS 3和4级乳腺小肿块要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分型和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M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NMLs病变的患者50例(50个病灶),分析NMLs常规超声分型与BI-RADS分类对应关系,并对乳腺NMLs进行超声造影,比较联合BI-RADS及CEUS对其的诊断价值。结果 NMLs常规超声分型Ⅰa和Ⅱa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a级,Ⅲ和Ⅳ型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b级,Ⅰb和Ⅱb型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c级。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后病变范围有无扩大和是否存在“蟹足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增强后病变范围扩大、出现“蟹足征”、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CEUS联合BI-RADS分级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BI-RADS分级。结论 NMLs常规超声分型Ⅰa和Ⅱa病变恶性风险最低,Ⅰb和Ⅱb型病变恶性风险最高。增强后病变范围扩大与出现“蟹足征”现象有助于快速鉴别NMLs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