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自然对合法10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2003年3月~2008年3月对1 087例横切口剖宫产采取了脂肪层自然对合不缝合,细线连续皮内缝合切口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的手术方式之一,而腹部切口愈合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院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182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皮内缝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有利于母乳喂养和对产妇安全的剖宫产术式,本文对1995~1997年的286例剖宫产进行了分析。1!仅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6例中,腹部横切口井下段纵横互补切开法剖宫产(简称横切口)136例,腹部纵切口并下段纵横互补切开法剖宫产(简称纵切口)150例。两组年龄、妊娠期限、疾病种类、手术指征无明显差异。施术医师相对固定。麻醉以连续硬膜外为主,个别病例采用局麻。1.2手术方法腹部术野常规消毒、铺巾。横切口者于耻骨联合上3厘米的皮肤横纹处,行横弧形切开皮肤各层长约11~13厘米,正中横行小口切开脂肪、筋膜,脂肪层用于指撕拉…  相似文献   

4.
对 139例符合剖宫产术适应证者随机分观察组 (腹壁横切口不缝腹膜 ) 70例 ,对照组 (腹壁横切口缝合腹膜 ) 6 9例。对照结果腹部横切口不缝腹膜剖宫产术优点多 ,手术简单 ,易掌握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郑琴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9):785-785
剖宫产术目前普遍采用下腹部横切口(pfannenstiel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我院于1999年5月开始应用新式剖宜产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l 对象与方法l.l 对象 1999年5月~12月,剖宫产者100例。指征:头盆不称(包括骨盆狭窄、巨大儿)30例,胎儿宫内窘迫者22例,产程阻滞20例,臀位12例,过期妊娠10例,妊娠合并症6例。年龄24~35岁,孕周37~44周,均为初产妇。分成新式剖宫产术组(新式组)60例,传统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组(传统组)40例。2组孕产妇年龄、孕产次、孕周无明显…  相似文献   

6.
杨林  龚宇  杨艳明 《临床医学》2010,30(5):72-7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及产生的原因,以期通过改良手术方式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8年3月于我院再次行剖宫产术病例280例,其中第一次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者)者72例,第一次为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腹膜者)者2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者)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缝合腹膜者)发生粘连者分别为68例及140例,发生率分别为94.4%及6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组中腹壁及腹腔广泛粘连发生率较高,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粘连在两组中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腹腔粘连及粘连程度与术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且不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后的腹腔粘连发生率较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高,并且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王焕荣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93-1194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重复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3月重复剖宫产患者80例,其中腹壁横切口40例,平均年龄35岁,腹壁纵切口40例,平均年龄35岁,分析两组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腹壁及盆腔粘连、娩儿头困难、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壁横切口增加了再次剖宫产手术的难度,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影响儿头娩出,故初次剖宫产以腹壁纵切口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腹式横切口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迎红  张琼香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70-1671
目的:探讨腹式横切口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术后恢复、伤口的影响.方法:把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分为4组,观察组150例,剖宫产缝合腹膜,不缝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需拆线),术后免用腹带;对照组Ⅰ 150例,缝合腹膜及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不拆线)术后加用腹带;对照组Ⅱ150例,不缝合腹膜,皮肤、脂肪丝线缝合,术后免用腹带;对照组Ⅲ150例,不缝合腹膜,皮肤、脂肪丝线缝合,术后加用腹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Ⅰ(P<0.05),伤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Ⅱ伤口愈合不良亦低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1);对照组Ⅲ盆腔粘连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Ⅱ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明显少于对照组Ⅰ和Ⅲ,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Ⅰ较其他两组术后伤口瘢痕小、美观.结论:剖宫产缝合腹膜,不缝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需拆线)术后免用腹带,具有简便、快捷等优点,利于产妇伤口愈合、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剖宫产横切口中应用粘贴代替传统皮肤切口缝合法。方法:分析我院近3a时间来在产科剖宫产横切口中,应用粘贴代替传统皮肤切口缝合法350例。脂肪层最厚5.5cm,最薄0.5cm。结果:350例均甲级愈合,外观平整,无瘢痕。结论:应用粘贴代替传统皮肤切口缝合法处理皮肤横切口术后切口愈合好,无瘢痕,美容效果好,取材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指征、子宫切口单层缝合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预后。方法我院妇产科自1991年8月~1996年8月,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单层缝合10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047例当中具备手术指征的955例,无手术指正的92例。结果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满意率100%。结论(1)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手术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2)剖宫产子宫横切口单层缝合操作简便,创面小,愈合良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4~2006年采用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不缝合自然对合法,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0例,年龄21~42岁,孕周为34~42周,其中重度子痫前期56例,轻度贫血48例,腹壁脂肪层最厚5.0cm,最薄1.5cm。1.2方法:切口取pfannenstial皱纹处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于1995年1月~1996年12月在102例剖富产术中,采用了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现将此术式与同期腹壁纵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术100例作对照分析。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将近2年的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腹壁横切口组(102例)和腹壁纵切口组(100例)两组。两组病例均为单胎初次剖宫产术,一般情况、手术指征条件均相似,具有可比性。方法:取下腹耻骨上3cm处,相当于腹壁自然皱壁作横弧形切口约10~12cm,深达筋膜层,横弧形剪开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筋膜,于切口中点错夹腹直肌前鞘上绿,向脐方向锐性加…  相似文献   

13.
妇产科手术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220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5月~2000年12月 ,作者对施行妇产科手术的220例患者采用腹部横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0例 ,年龄18~55岁 ,平均27.6岁。均采用耻骨上横切口 ,皮下脂肪层均不作缝合 ,切口长6~12cm。所施手术包括子宫切除36例 ,附件手术30例 ,剖宫产术154例。1.2手术方法用1/0无损伤合成缝线连续缝合筋膜 ,皮下脂肪层彻底止血后 ,牵引两侧皮肤切缘 ,使其对合 ,选用带小三角针4/0无损伤合成缝线作连续褥式缝合 ,缝合从切口一侧顶端皮内先缝一针…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Stark医生1988年创立了一套新式剖宫产术。我院自1997年12月~1998年6月共进行此种剖宫产6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资料来源:1997年12月~1998年6月我院分娩总数384例,剖宫产148例,其中新式剖官产68例为实验组,传统横切口剖宫产80例为对照组。两者孕妇年龄,体重及孕周无显著差异,新生儿体重两组无显著差异,均为首次剖宫产。1.2新式剖宫产的方法及特点:(1)麻醉方法与传统剖宫产术无显著差异;(2)手术切口选择:于双侧骼上棘连线下大约3cm自左向右横行切开皮肤约13~15cm,不要深达脂肪层,正中…  相似文献   

15.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耻骨联合上皱壁做横形半月状切口(Pfannen-stiel)的剖宫取胎术,被称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80年代以来国外从人体体表审美的角度,极为盛行并有取代纵切口之评价及其优点也逐渐得以共识[1]。但离达到推广普及的程度至今仍相差甚远。我院自1996年8月开展横切口剖宫产120例与同期纵切口剖宫产153例,进行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用1996年8月~1997年9月期间所有采用连续硬膜外麻剖宫产病案共计273例作为分析对象。1.2分组:273例剖宫产病案中将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分为两组,其中横切口120例,纵切口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层连续缝合法辅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两组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法,观察组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及切口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粘连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双层连续缝合法辅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能降低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改善盆腔粘连情况,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MTX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本院2005年6月~2008年7月诊治的12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CSP)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6月--2008年7月诊治患者中CSP病例共12例,年龄23~36岁,平均(29.21±3.24)岁。12例患者中,1例患者为2次剖宫产史,余均为1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CSP距前次剖宫产时间10~7年。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多采用双层结合。我院自1990年改用单层缝合,具有子宫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现切口裂开或出血病人,操作简便。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0年12月~1996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661例。产妇年龄20~43岁,平均28.9岁;孕周32~46周,平均39.3周。其中1122例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单层缝合为实验组,另外539例采用双层缝合为对照组。实验组剖宫产术指征:胎儿窘迫534例,头盆不称196例,臀位101例,高龄初产或珍贵儿79例,前胎剖宫产62例,妊高征51例,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26例,其他7…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3年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即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腹膜间断缝合3针,皮下脂肪不缝合术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时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8例,其中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止血,如出血汹涌难以控制立即行子宫切除术。研究组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但子宫切口适当上移,尽量手取胎盘,之后尽量下推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在手指引导下,可吸收线白宫颈外口水平以上间断缝合子宫下段数针止血,检查宫腔内胎盘附着面有出血汹涌处对症缝合,然后放置子宫下段水囊一枚压迫止血。如遇胎盘剥离困难,则钳夹胎盘面,切除胎盘组织,创面可吸收线缝合。经以上处理仍出血汹涌,则立即行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及子宫切除率。结果对照组术中失血量(6600±721)ml,子宫切除率68.7%;研究组术中失血量(3100±432)ml,子宫切除率25.0%。两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子宫切除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改良后的手术方式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