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多发病 ,致残率高。为提高本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用低能量氦氖 (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2 0例 ,取得较好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40例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法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前瞻选取7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虚拟现实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均治疗8 w.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和8 w时,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脑梗死恢复期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CGA结果给予针对性干预。干预12 w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和精力、机体疼痛、总体健康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CGA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的异常变化,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48例老年T2DM合并脑梗死病例与50例老年T2DM无合并脑梗死病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48例老年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2.23±5.70)岁,其中糖尿病病程1月至15年。T2DM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脑梗死诊断依据是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将同期收住院50例老年T2DM无脑梗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5~84岁,平均(7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56例急性期及86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11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85名健康者外周血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恢复期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P〈0.01);恢复期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又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不仅是急性脑梗死缺血性损伤反应表现,而且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已有增高,它们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QQ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QQL-100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无创无痛,可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MRI与CT检查已成功应用于各级医院.本研究旨在探讨MRI与CT检查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优缺点.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CT与MRI联合检查诊断的105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67例,女38例,年龄在56 ~71岁,中位年龄66.3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老年人群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54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脑梗死患者74例(对照组),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CRP水平的变化,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严重者CRP水平升高更明显。结论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纤维蛋白原在急性期后的变化趋势. 1材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1999~2001年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2.86±8.28)岁.脑梗死组患者分别于起病10 d以内和>6个月时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抑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选取38例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伴发抑郁患者.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及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对抑郁症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脑梗死伴发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残疾、伴有基础疾病及经济地位低下、丧偶、无医疗保障及家庭不和等都是引起梗死后抑郁的原因.用氟西汀治疗,治疗后HAMD、ADL、SS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恢复期伴发抑郁直接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程宇 《山东医药》2008,48(31):35-35
近年来,我们运用针刺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3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2001~2007年本院收治分水岭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老年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探讨检测细胞因子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意义,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6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男4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5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脑梗死组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根据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或上升把病人分为两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病人预后良好,D-二聚体水平上升者预后不良(P<0.01).结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管内皮细胞和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应用酶标法、免疫扩散法和发色底物法对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12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血液学观察并与9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明显升高。6-酮-前列腺素Flα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明显下降: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纤溶酶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明显下降,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均轻度升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较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明显下降,但均未恢复正常。结果提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都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和纤溶功能异常,临床上不仅要重视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对恢复期患者仍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老年与非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与CT的不同,为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0例老年与24例非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CT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除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部感染也是造成老年脑梗死的另一重要原因。老年组预后差(P<0.05),这与年龄及合并症有关,同时CT显示脑萎缩多见,部分患者临床符合脑梗死诊断,而CT仅示脑萎缩。结论 提示诊断除依靠CT外,无MRI条件时,还应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D-二聚体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脑出血组72例,脑梗死组66例,发病均在72小时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动态检测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结果D-二聚体含量在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脑出血组的D-二聚体急性性与恢复期无显著性差异,脑梗死组的D-二聚体恢复期持续升高。结论检测D-二聚体不仅对脑梗死的诊断、而且对脑出血的诊断也同样都具有实用价值,动态观察D-二聚体对脑卒中的治疗、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将患者按照脑梗死发生的时间、梗死部位、梗死灶大小、是否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等情况进行分组统计,比较不同情况下MRI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分析MRI和CT用于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 按照梗死发生时间分组,颅脑CT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MRI(P <0.05);按照梗死灶大小分组,颅脑CT对于小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按照梗死部位分组,颅脑CT对于脑干及小脑部位的梗死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按照是否为血管性痴呆分组,颅脑CT对于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梗死检出率明显低于MRI(P <0.05),而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梗死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而言,颅脑CT和MRI都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但MRI对于早期、小病灶、后颅凹梗死灶、多发脑梗死痴呆的梗死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3组之间除血压水平以外,在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