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在治疗双瓣替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用IABP治疗9例双瓣替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病人。结果 7例存活,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78%。结论 IABP对于抢救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病人,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40例双瓣替换术体外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40例双瓣替换术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方法。本组病例包括38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二失瓣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8例,Ⅳ级6例。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96分钟,自动复跳10例,住院死亡2例,住院死亡率5%。并讨论了双瓣替换术心肌保护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6.
80例双瓣替换术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6年9月至1993年7月,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施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替换术80例,手术死亡率3.75%(3/80)。80例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平均35.43岁,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45例,IV级33例。围术期行血流动力学监测72例。本组术后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6例。作者对双瓣替换术中常遇到的难点及处理,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的防治以及如何降低手术死亡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460例双瓣替换术远期随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告1985年4月至1993年12月46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远期疗效,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手术死亡30例(6.5%)。420例随访6个月~8.4年(平均2.97年),随访率97.7%。术后1.5年实际生存率90.3±1.21%、81.1±6.76%。远期死亡33例(2.64%/病人-年),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衰、人工瓣感染、出血或栓塞。远期生存387例中心功能Ⅰ级172例,Ⅱ级190例,Ⅲ级19例,Ⅳ级6例。远期出现人工瓣相关并发症48例(3.84%/病人-年),其中栓塞19例,出血16例,人工瓣感染10例,瓣周漏2例,生物瓣坏损1例。本组资料显示术前左心室明显扩大、瓣膜明显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是术后心衰的易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6,3(2):116-117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人工瓣心内膜炎罗军综述朱晓东审校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内膜炎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药物及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1发生率:文献报道,六、七十年代为3~10%,近年已降至1~4%(平均2%)〔1~5〕。主动脉瓣位的发生率高于二...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1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我们报告2292例植入2575枚人工心脏瓣膜,发生瓣周漏者13例,发生率为0.51%(13/2575)。外院术后瓣周漏转入我院者5例。15例中再次手术,单纯修补5例,重新换瓣10例。本组死亡5例。另3例瓣周漏因心功能尚好,暂未手术。 相似文献
10.
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肌顿抑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肌顿抑的识别、诊断,以及由此导致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4例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出现心肌顿抑导致LCOS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女性,年龄35~54岁,平均年龄46.75岁。术前左心室大小、收缩功能均基本正常,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3.5~6.3 cm,射血分数(EF)49%~61%;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4例患者均在术后早期(14~40 h、平均26 h)出现无明确原因的LCOS,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素[0.10~0.15μg/(min.kg)]治疗无效而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4例患者IABP支持时间为7~12 d(平均8.5 d),3例痊愈,1例因肺部感染于术后28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7 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经腹膜透析治疗2周后痊愈。结论心肌顿抑可出现在术前心功能良好,手术经过顺利的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由心肌顿抑导致的术后早期LCOS,及时应用IABP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重要脏器循环,有助于左心室渡过心肌顿抑期,恢复收缩功能,是成功救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对7例因严重低排无法脱离体外循环(CPB)患者应用不同方式机械辅助循环治疗。其中6例顺利脱离CPB,5例存活,2例死亡;7例机械辅助循环(MCA)时间6~96小时,平均37.1小时。1例穿刺侧右下肢有缺血并发症。对术前心功能和术中心肌保护较差的患者应尽早做好MCA准备;药物抗低排效果不良时立即行IABP,效果不明显时IABP与左心辅助(VAD)同时进行。当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撤除MCA,MCA期间ACT维持在200秒左右即可,普通滚压泵亦可用于VA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抢救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33例围术期危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冠心病26例,瓣膜病7例,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或瓣膜手术。术中植入IABP 22例,术后植入11例。结果死亡10例,总成功率69.7%,其中冠心病成功率81.8%,瓣膜病成功率28.6%,无一例出现与IABP相关的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围术期辅助循环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Masayoshi Okada Takuo Shiozawa Masashi Iizuka Kunio Okuno Chuan Chung Chen Shozo Matsuda Kozo Yoneda Atsushi Yano Masaru Kawai Sakae Asada 《Artificial organs》1979,3(3):271-276
The effect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ABP) on cardiogenic shock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clinically. Effects of IABP on hemodynamic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were studi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 which was produced by multiple ligat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y in dogs. Consequently, the hemodynamics as well as the ECG could be improved by diastolic augmentation and systolic unloading during IABP. But, these favorable effects of IABP were not seen in dogs whose infarcted area involved more than 50% of the free wall of the left ventricle. These facts were seen clinically in three autopsied cases. IABP was also attempted in dogs with complications such a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and mitral regurgitation (MR)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obtained by IABP. No effects of IABP were seen in these series, however, when the value of the pulmonary-to-systemic flow ratio was over 4.5 in the VSD group and the 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 was more than 30 mmHg in the MR group. Clinically, IABP was employed in 16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shock secondary 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ix (37.5%) were weaned from IABP.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ABP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hernodynamics as well as the EC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老年低心排综合征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时监测与护理干预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 对16例使用IABP治疗的老年低心排综合征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与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生命体征观察、呼吸管理、各种导管管理。结果 16例患者早期循环功能均有改善;13例顺利撤机;2例原发病多的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再发大面积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及时上机、严密监测、积极护理干预,对保证IABP安全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偶交叉真皮瓣在严重乳头内陷整形中的应用。方法 39侧严重乳头凹陷患者行手术整形,以内陷为中心,设计4个方向的对偶交叉真皮瓣,于乳头下方双向交叉固定,支撑内陷乳头组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乳头均保持良好形态,无复发,未出现感染、血肿、乳头永久麻木以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Ⅲ度乳头内陷的治疗中,对偶交叉真皮瓣提供了两个方向上的立体支撑,复发率低,能获得良好且稳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基于出院项目重建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6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180例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出院项目重建的延续护理。分别从急诊就诊率、再住院率及患者延续护理满意度评价其效果。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急诊就诊率、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延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基于出院项目重建的延续护理能显著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急诊就诊率和再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和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